⏹ 前言 Calibre是个非常好用的网页版本书库容器,之前分享过其他NAS的部署教程,本文给大家分享下威联通版本教程。 相比之前的教程,这次多了自动更新、外网访问和多端推送这三块,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项目介绍 项目本体Calibre目前由Linuxserver.io托管,目前多人维护且更新频率极快,不过原版的界面稍微有些简陋,功能也比较单一。 项目地址:https://hub.docker.com/r/linuxserver/calibre-web 本文使用的版本为Talebook魔改版本,目前已经成为独立项目,同时做了很多的本地化修改和适配(比如豆瓣、百度等削刮),更适合国人使用。 项目地址:https://hub.docker.com/r/talebook/talebook Talebook默认的latest标签包含了对X86(64位)和ARM(64位)两种CPU架构的支持,也就是说使用RK3568或者RTD1296平台的威联通型号同样可以按照本教程部署。 ⏹ 测试平台 放一下本次搭建使用的测试平台。 1️⃣威联通(QNAP)TS-462C 关键词:X86、2.5G网口、四盘位、HTPC模式 这次教程采用了威联通TS-462C NAS进行搭建,虽然目前很多旗舰NAS已经用上了N5095或者N5015这类JasperLake平台,但价格都比较高,如果你平时折腾虚拟机不多,那么选择同为JasperLake平台的N4505处理器的TS-462C也是不错的选择。它拥有4个大盘位,支持最高20TB单硬盘容量,Intel赛扬最新处理器性能强劲,而且还支持2.5G网口以及HDMI2.0接口。 TS-462C使用的N4505为双核处理器,2.9GHz的主频能满足正常家用需求,与N5105采用同系列核显,但是只有16eU,N5105的集显是24eU,性能对于家用而言,相差不大,可以轻松硬解以及转码高码率4K视频,内置的双SO-DIMM内存槽最高支持到32G扩展,合理分配CPU玩玩Docker挺轻松。 2️⃣威联通(QNAP)TS-416 关键词:ARM天花板、四盘位、性价比 简介:TS-416使用目前最主流的顶级ARM平台瑞芯微RK3568,同时板载了4G内存(不支持后加或更换)和双千兆网口,非常适合轻量折腾玩家。 TS-416的造型同样为威联通经典的四盘位设计,外观方案几乎没有改变,除了轻松硬解高码率4K以外,威联通实验室还把NPU用在AI相片处理上,配合所有NAS中图片处理最强的软件QuMagie,只玩影音和少量Docker的玩家真的可以入手这款。 3️⃣希捷(Seagate)酷狼 机械硬盘 关键词:NAS专用盘、免费数据救援 本次搭建还使用了4块4TB的希捷酷狼NAS硬盘,组建了RAID5阵列,可以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希捷酷狼全系硬盘均采用 CMR技术,使用的AgileArray 技术对NAS有特殊加成,主要在硬盘电源管理和多盘位环境中的硬盘双面平衡和RAID优化。 另外威联通对酷狼有单独的健康管理内置软件,可以有效实现预防、干预和恢复功能,另外内置的旋转振动传感器也有缓震作用, 还送一次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值得购买。 4️⃣蒲公英(Oray)X1/X3A 路由器 关键词:SD-WAN组网、傻瓜配置 简介:解决没有公网IPv4或者IPv6远程访问问题的路由器,系统预制了SD-WAN程序,下联的所有设备皆自动加入组网且不占用名额,活动价正常八九十块钱,是NAS的好搭档。 如果不好走线或者需要无线中继,也可以选择X1旁路由做无线桥接连接NAS组网,需要注意的是这款是旁路由,只支持一台下联设备,有需求还是选择X3A。 ⏹ 部署丨容器配置 本体部署相当简单,跟着走就行,重点是后面的配置和使用。 1️⃣创建文件夹 在Container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talebook的子文件夹,用于容器挂载,其他不需要动。 2️⃣配置容器 进入ContainerStation,点击创建搜索talebook,找到talebook/talebook,点击安装。 镜像版本用默认的latest就可以,也可以选择master版本(相当于内测稳定版),点击下一步。 进入配置流程后先修改容器名称为talebook,方便后续配合watchtower自动更新,之后点击高级设置。 点击网络,网络模式用默认的NAT,点击新增一组转发关系: 主机端口填写8083,Container端口填写80 点击共享文件夹,新增一组挂载关系: 挂载本机共享文件夹选择刚创建的talebook,挂载路径填写/data 全部确认后,点击应用创建容器。 下载镜像可能比较慢,点击右上角的后台任务可以查看进度。 等待总览中出现talebook的进程,代表部署成功,接下来准备开始使用。 3️⃣后台管理 首先需要知道这台NAS的IP,进入网络与虚拟交换机,下图圈出来的就是内网IP地址: 10.168.1.102 浏览器打开新的标签页,输入: NAS的IP:8083 之后设置下登录密码和邮箱后,点击完成设置,之后即可进入talebook的管理后台。 点击右上角的头像,用刚才创建的账号密码登录。 如需上传本地的书籍,点击右下角的+号上传即可,支持批量上传,记得单次不要上传大于100M的文件。 ⏹ 部署丨一键更新 由于talebook项目的更新频率挺高,这里和大家分享下一键更新容器的方法。 1️⃣配置SSH 进入控制台的网络和文件服务,点击Telnet/SSH勾选允许SSH连接,端口号建议改成你能记得的四位数。 用SSH工具登录这台NAS,推荐使用FinalShell: http://www.hostbuf.com/t/988.html 2️⃣部署容器 首次打开FinalShell需要创建访问配置,按下图依次选择SSH(Linux连接)。 接着按下图填写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保存: 双击登录刚创建的NAS登录配置开始登录NAS,按照提示输入: Q 回车 输入: Y 回车 进入常规Shell后su登录,输入: sudo -i 回车 Q 回车 Y 回车 将下面代码复制到输入框,回车执行: docker run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containrrr/watchtower --run-once talebook 等执行完成后,即可将talebook更新到最新版本,执行日志也会在页面中显示。 如果以后需要更新,不再需要重新部署或者SSH操作,进ContainerStation找到watchtower程序手动执行一次即可,不建议一直运行。 ⏹ 使用丨外网配置 如果你的宽带有IPv4协议的公网IP,先进入路由器后台开启UPnP功能,这一步是为了完成端口转发链路: 容器端口→NAS端口→宽带拿到的公网IP端口 之后进入myQNAPCloud,配置下威联通附赠的DDNS服务,外网访问的时候用网页域名+8083端口号即可看书。 如果没有IPv4协议的公网IP,可以选择通过部署Zerotier或者蒲公英容器做SD-WAN组网访问,当然直接买蒲公英X1或者X3A路由器也是可以的。 PC端网页看着是真的舒服,但如果用手机或者平板多一点,建议参考下一段多端联动部分配合手机版Kindle阅读App使用(不是电子书设备)。 ⏹ 使用丨管理联动 这一段分享下削刮和多端同步推送的配置。 1️⃣信息削刮 这里以某本小说为例,上传后点击图书管理,再点击ID。 跳转页面后点击右上角的从互联网更新信息,开始根据文件名削刮相关信息。 削刮出信息后,点击设置,选择设置书籍信息及图片。 在talebook首页即可看到削刮后的书籍信息,非常方便。 2️⃣多端联动 不管是安卓系统、iPhone/iPad还是Kindle,都可以通过亚马逊Kindle阅读这个App打通NAS上的Talebook,各大应用商城搜索安装一下,记得登录。 首先需要为talebook配置一个转发邮箱,这里我以QQ邮箱为例,进入QQ邮箱的后台在设置中先开启POP3/SMTP服务,通过短信验证可以获取秘钥。 进入talebook后台,在系统设置中找到邮件服务填写相关信息: SMTP服务器填写smtp.qq.com 用户名就是你的QQ邮箱 密码并不是QQ登录密码而是秘钥 切记配置完成后下拉到底部,点击保存。 填写完成后点击测试,如果配置正确,QQ邮箱会收到一条测试右键,表示配置成功。 之后登录亚马逊中国区网站,登录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账户及列表,进入管理我的内容和设备: www.amazon.cn 设备这里可以看到安装Kindle阅读的手机,先不管他,点击首选项。 进入首选项后,下拉到个人文档设置点击展开: 下图圈出来的手机收件地址先不动他,等会要用。 点击最下面的添加认可的电子邮箱。 邮箱输入QQ邮箱地址,点击添加保存,完成亚马逊这块的配置。 回到talebook后台,找到想推送的书,进入详情后点击推送至Kindle,邮箱填写亚马逊后台找到的手机端收件地址,确认无误后发送。 如果这是首次进行Kindle推送,QQ邮箱会收到一条验证邮件,点击验证请求方可推送。 PS:如果觉得每次验证麻烦,可以根据邮件中的提示操作取消验证流程,不然以后每发一本都要验证一次。 大概等个十几秒,手机上的Kindle阅读App就能收到推送并自动下载talebook推送的书籍,不管是UI还是操作流畅度都比网页浏览强不少。 由于talebook推送会转成epud格式,所以TXT等其他格式上传KindleApp可能会乱码,虽然不影响阅读但封面是乱的,建议电子书源文件用epud格式。 ⏹ 教程至此完毕,你学废了吗? <更多>

川川川川桑 经验 2022-08-29 16:29

序 我手里的U盘少说也有十来个了。工作这么长时间,普通的USB 2.0、USB 3.0(USB 3.1、USB 3.2)和后面买的USSD(移动固态U盘)都接触过。常规的U盘核心部件结构:主控芯片+闪存芯片,主要区别就是接头的传输规格是USB 2.0或者USB 3.0(USB 3.1、USB 3.2)。目前U盘大部分都是TLC闪存颗粒了,也有少部分的MLC闪存颗粒。最近几年开始流行USSD(移动固态U盘),其中以SanDisk CZ880至尊超极速为例,这款USSD(移动固态U盘)采用了SSD主控+桥接芯片+闪存芯片的核心结构。目前国产的USSD(移动固态U盘)大多采用了慧荣SM2258XT主控、智微JMS580主控和联芸MAS1102主控,这些都是SSD级别的主控而非U盘的主控,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SATA SSD换成了USB接口。直到前不久,我偶然听说了UFSD(快闪U盘)这种新技术的U盘,看到了首发是奥睿科推出的,也很好奇这种读写速度怎么样。厚着脸皮找公司申请部门预算,采购了一个回来玩玩看。 开箱 这是该系列中最大容量款的UFSD(快闪U盘),有4种容量:64GB、128GB、256GB、512GB。 包装盒上官方有1年的质保服务,不过详情页说是有3年的有限质保。不过公司的U盘经常借来借去的。还没遇到过用坏的,但是见到过用丢了的。 包装纸里很简约,就是一份使用说明书(质保卡)、一个UFSD-C(快闪U盘)512GB、一个挂绳。 选择这款,是我觉得造型好看而且还是铝合金材质的。趁着手里有项目实施需要用到U盘,以此为由找公司采购搞来体验一翻啊。 在UFSD-C(快闪U盘)的机身上中线位置有贴有类似皮革的材质,这种素皮在手机背面很常见,在U盘上却很少见。 我选择了USB-C接口款,正好可以适合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和MacBook Pro。 我在手里还是有点沉的,分量还是很足的。 实际体验 出差在外就拿MacBook Pro电脑先用着了,等回办公室找台Windows系统的电脑测一下。 Windows系统测速 可以看到UFSD-C的接口:USB 3.2 Gen 1(5Gbps),协议:BOT。 用ChipGenius v4.19软件查询无法识别出UFSD-C的主控芯片。 512GB存储空间实际上可用空间为476GB。 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51.22 MB/s,连续写入:286.47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默认)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84.14 MB/s,连续写入:334.79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峰值)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82.78 MB/s,连续写入:331.46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演示)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84.8 MB/s,连续写入:335.4 MB/s。 用TxBench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72.909 MB/s,连续写入:340.680 MB/s。 用IsMyHdOK 2.21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49.76 MB/s,写入速度:300.58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s测得数据,最高写入速度:326.11 MB/s,最高读取速度:362.26 MB/s。 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50.50 MB/s,连续写入:270.83 MB/s。 用WTGBench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40.8693MB/s,4K随机写入:22.8937 MB/s,等级:Gold 3星级别。 用DiskMark测得数据,写入性能最大:227.40 MB/s,读取性能最大:193.68 MB/s。 用USB Flash Benchmark测得数据,16MB文件的写入速度:314.10 MB/s,16MB文件的读取速度:352.68 MB/s。 用Parkdale测得数据,连续写入:300.9 MB/s,连续读取:351.7 MB/s。 用Open Source Hard Disk Testing Tool,连续读取:28.64 MB/s,连续写入:214.10 MB/s。 在Windows 11系统自带测速固件下测得,连续读取:3.80 MB/s,连续写入:249.02 MB/s。 用Disk Speed Test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94.4 MB/s,连续读取:323.7 MB/s。 用AJA System Test测得数据(1GB),连续写入:276 MB/s,连续读取:342 MB/s。 macOS系统测速 用Disk Speed Test For Mac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76.0 MB/s,连续读取:317.8 MB/s。 用AJA System Test Lite测得数据(1GB),连续写入:263 MB/s,连续读取:375 MB/s。 用AmorphousDiskMark 3.1测得数据(1GiB),连续读取:363.48 MB/s,连续写入:269.24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测得数据(4GiB),连续读取:364.45 MB/s,连续写入:318.45 MB/s。 用SENSEI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43 MB/s,连续写入:308 MB/s。 不掉速测试 我自己手里也有USSD(移动固态U盘)之前拷贝60G以上的压缩包就会出现明显掉速的情况。奥睿科承诺全程稳定不掉速那我必须实测看看。 我拷贝一个GTA5文件夹,内部有多个压缩包,总容量大概96.52GB,写入已完成:22%,速度:212 MB/秒。 我拷贝一个GTA5文件夹,内部有多个压缩包,总容量大概96.52GB,写入已完成:90%,速度:141 MB/秒。可以看到全程速率都稳定波动在一个范围,没有出现USSD(移动固态硬盘)掉速到几十KB/秒的情况。当然这个拷贝写入的速度波动最低有40MB/秒,最高145MB/秒,写入速度慢下去后能较快的几秒后写入速度快速恢复上升。 总结 这也是我用过那么多的U盘里唯一没有过拷贝大容量压缩包(>60GB)掉速的U盘,看来UFSD(快闪U盘)跟USSD(移动固态U盘)有着本质的差别。我个人猜想是不是UFSD(快闪U盘)用的UFS闪存芯片呢?不然为啥USSD(移动固态U盘)会存在掉速的问题反而UFSD(快闪U盘)没有遇到掉速的问题呢?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2-08-29 14:5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要做事的时候,突然发现电脑系统崩溃或者硬盘损坏这样的情况,而且手上的事情还很紧急。这种情况公司的一些客户碰到过,我同事前阵子也碰到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公司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电脑上都有2个固态硬盘,每个固态硬盘都装了一套系统,全部软件都安装上,然后一套日常用,一套应急用。这样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安全,真碰到系统崩溃或硬盘损坏,那直接用备用固态硬盘启动,切换到另一套系统就行了。 除了双系统或双硬盘以外,其实还有一件比较简单灵活,并且成本较低的方法,那就是Windows To Go(以下简称WTG),它能将系统部署在移动存储设备里,比如移动硬盘或U盘,在PC启动的时候,用装有WTG系统的移动存储设备引导启动,这样移动存储设备里的系统,就能像本地磁盘的系统那样正常安装驱动和软件来使用了。等碰到需要应急的情况,直接插入使用,不需要像重装或者恢复系统那样,还要重新安装驱动和软件,也不怕硬盘故障,还需要更换硬盘才能安装系统。 普通U盘,虽然体积小巧便携,但是普遍的读写性能和稳定性相对都比较差。如今的固态U盘性价比也十分突出,读写性能和稳定性更是远超普通U盘。为了让WTG系统能更流畅的启动和运行,这是我选择了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 128G版来作为WTG系统的载体。这款移动固态U盘具有USB-A和USB-C两种接口,不仅支持PC ,还能兼容手机平板灯设备,适用范围广,并且读取速度最高可达520MB/s,写入速度可达420MB/s,性能十分强大。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的包装盒设计十分简约,左上角是品牌Logo,右下角则是容量标签。 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的外观采用流线型跑车设计,机身外壳是高品质锌合金,整体的质感十分出色。U盘三维是69.4*20.75*8.7mm,重量是38克,非常小巧便携。在U盘的两端,还分别印有品牌Logo和容量。 将U盘翻面,就可以看到两端的插头,分别是USB-A和USB-C 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的两个插头保护盖都采用了上翻引擎盖设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U盘接口,并且不用担心会丢盖帽。 将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插入电脑,用CrystalDiskInfo先检测下,目前读写都是0. 用CrystalDiskMark测试,持续写入508MB/s,持续读取425.80MB/s,性能相当不错。 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从支持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复制单个5G多的大文件到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写入速度基本稳定在360MB/s左右。 然后我从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复制了一个20多G的单个大文件到之前的M.2固态硬盘里,读取速度基本稳定在475MB/s左右。这样的读写性能远远超过普通U盘。 接下来,我就准备用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来制作WTG系统了。首先我准备一个最新版的Windows 11的系统镜像,借着这次机会,顺便来体验一下如今Win11的表现。如果是作为重要岗位的备用系统,最好是同样版本的系统,这样能避免出现其他问题。我目前制作的这个WTG系统,是准备做应急备用的,顺便也要了解一下新系统,毕竟现在的品牌机,预装的也都是Win11了。 然后通过Win10系统自带的虚拟光驱加载上面的系统镜像。 然后登场的就是这次的主角了,WTG辅助工具,这个软件制作WTG系统也是非常方便。首先点击下方的浏览按键。 然后到虚拟光驱的Sources文件夹下找到“Install.wim”文件并打开 这时候浏览按键的右边就会显示出刚才打开的文件路径。然后选择要安装的可移动设备,我这里自然是选择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再往下就是选择系统的版本,具体有哪些可选择就看系统镜像了。到了这一步,主要设置就完成了,我另外取消了“屏蔽本机硬盘”这个功能,如果勾选这个功能,到时候主机的硬盘就无法访问了,这个是否勾选,就看使用场景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部署。 会弹窗提示整个磁盘被删除,我的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文件已整理,所以这里肯定选择“是” 接下来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等就完事了。 在弹出下面这个窗口的时候,就说明WTG系统制作完成。 这时候可以看到,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的空间被用了9.36G。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试试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里面的WTG系统,我准备用笔记本电脑来测试,可以看到,系统是win10的。 重启进入bios,将启动选项改成了“UEFI USB Hard Disk”最先,然后保存并重启。 这时候笔记本的启动引导就是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由于是系统部署完的首次启动,所以会慢一些,然后就像新装的系统开始进行初始化的选择。 初始化后就进入了系统,全新的操作系统,甚至还没来得及激活。 在“此电脑”里可以看到,C盘是118G,也就是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然后此时的可用空间仅剩90.8G,系统占用了27G多,后面装完驱动和软件,可用空间还会进一步减少。至于D盘和E盘,就是笔记本电脑自带的固态硬盘空间了。 在磁盘管理器里可以清楚地看到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和笔记本电脑内置的固态硬盘的所有磁盘分区。由于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本身读写性能强大,所以驱动和软件的安装也很快,装好驱动和软件后,就能像之前那样正常使用了。 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配备有USB-C接口,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有这个接口,安卓手机也基本都是这个接口。所以在平时使用的时候,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还能给手机做备份U盘,这也是非常的实用。 有了内置WTG win11系统的aigo U393双接口高速固态U盘,以后我的电脑就算系统突然崩溃,或者像之前那样固态硬盘损坏,我也还能继续做事。这对于一些比较紧急而重要的工作任务,就非常有必要了。重装系统很快,但是软件就不一定能快得起来了。WTG系统的用途其实还挺多的,例如MAC OS用途想用Windows,也可以通过WTG来实现。具体就看用户如何发掘应用场景了。 爱国者(aigo)1TB USB3.1 Type-C双U口 高速固态U盘 U393 读520MB/s 写420MB/s 手机U盘 狂飙移动固态硬盘 京东:¥879 去看看 <更多>

触摸科技未来 晒物 2022-08-29 13:59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于U盘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在办公方面用它存储传输文件很方便,恨的是一不小心就容易给弄丢,这不这次又来跟大家来分享U盘了。 这几年前前后后入手过不少U盘,最中意的还是金属质感的盘体,当然颜值也不能落下,毕竟是每天都要使用的东西,而性能方面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点,现在市售的高速U盘都是采用的SSD闪存方案,因为各品牌的方案不一样,读写性能参差不齐,楼主这次看重了奥睿科新推出的快闪U盘,搭载的是UFSD技术,采用合金工艺,兼具了外观和性能,接着就来更深入的链接一下吧。 产品的外包装依然是蓝白配色方案,正面可以看到U盘的外观图示,根据自身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的是256GB的容量(容量方面另外还有64GB、128GB、512GB规格可选择),在右下角可以看到UFSD的标识▼ 包装内里的配件不多,除了U盘本体,另外附有一根防丢绳和一份纸质说明书▼ 快闪U盘的材质为合金质地,没有镀层,壳体非常具有质感,拿在手里有一份坠感,体积三围为:71mm*21mm*10mm,大小对我来说较为合适,日常携带也相当便捷▼ 盘体的侧面厚度并不算太厚,在左侧可以看到ORICO/UFSD的LOGO标识▼ U盘的头部是插盖式分体设计,紧固度不错,并不是很松垮的感觉,盘体的尾部设置有钥匙孔位便于收纳防丢▼ U盘的便捷之处在于随插随用,不用像移动SSD硬盘那般多出一根线材,同时在携带上也更加容易携带,所以对于日常通勤而言我更喜欢带U盘多一些▼ 接下来看一看这款快闪U盘的实际表现,测试平台为楼主之前入手的惠普战66 mini主机,搭载有USB3.2 Gen1高速接口,配置如下图▼ 256GB的容量按1024字节换算,实际238GB的容量也没啥毛病,U盘默认为exFAT格式▼ 用AS软件测试读写的速率性能,空盘实测读取371.95MB/s,写入326.72MB/s,这个性能对于U盘来说是相当不错的,读写的速率都在300MB/s以上,对比之前的旧款U盘那是质的提升▼ 再来看看实际的传输速率,实测拷贝一个2GB大小的文件写入速度为277MB/s,读取速度为353MB/s,一个大体量的文件基本上是以秒为单位计算速率,而且传输过程非常稳定,速率的提升节省了不少的时间成本▼ 对于高性能U盘来说稳定性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方面,同时从侧面也印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楼主使用了一个30GB大体量文件来测试,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写入的整个过程一直都维持200MB/s以上的传输速率,读取维持在300MB/s以上,整个过程中没有掉速的情况出现,作为我们用户来说不用担心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掉盘缺失,而且速度也非常快,2分钟时间就将30GB的文件传输完成▼ 日常通勤的时候将U盘的挂绳挂在背包的拉链上然后装进内包能够有效的放置掉落,需要的使用的时候也方便查找,这一点还是蛮实用的挂绳▼ 总结 不得不说奥睿科快闪U盘在传输速率方面相较之前的U盘效率提升明显,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传输文件,特别是大体量文件时不再需要等待太久时间,节省时间成本,盘体外壳是采用的合金材质,有着不错的质感和手感,同时也有着很好的散热效果,楼主入手这款是256GB容量,不到300元的价格结合性能而言跟同类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性价比。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高速大容量金属优盘读写不掉速Typec读450MB/S写350MB/S 【A口】高速读写不掉速快闪U盘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不足的方面,个人觉得就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上盖的收纳,不然很容易遗失。 谢谢观看,完... <更多>

fengpan584 晒物 2022-08-29 12:49

前言 ▲ 宏碁掠夺者 GM7000 系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旗舰级 m.2 PCIe 4.0 X4 NVMe SSD ,GM7000 1TB 款京东售价 799 ,GM 7000 2TB 款售价 1599 ,标称读取速度 7400 MB/S 标称写入速度都大于 6000MB/S,并且还赠送 ATI 数据迁移正版软件,性价比十分出色,是非常值得购买的一款 SSD 。 ▲ 就在最近,宏碁掠夺者又进一步推出了全新的旗舰级顶配容量——GM7000 4TB 版本,超大的 4TB 容量,搭配上 4GB 的高速缓存,横向对比 4TB 的旗舰级产品,目前 GM7000 4TB 的性价比最高。 它最主要的用途就是面向内容创作者领域,以及后期处理等专业用户的生产力工具,或者是部分旗舰级玩家的游戏盘。 所以跟着我的脚步,先对未来的配件先睹为快! 开箱&产品解析 ▲ 宏碁掠夺者 GM7000 系列都是这样的外包装风格,在正面的右下角会有容量的标注。 ▲ 背面是产品的简略说明书,右下角有产品铭牌贴纸,能够快速识别产品的型号、容量。 ▲ 内包装采用硬质塑料壳进行立体保护,在硬质塑料壳背面有加强筋,让 GM7000 4TB 的盘体更加稳如泰山。 ▲ 内里包含 GM7000 4TB 盘体一枚,多国语言版说明书、以及一颗 M.2 SSD 紧固螺丝。 ▲ 宏碁掠夺者 GM7000 4TB 的造型跟我过往测过的 GM7000 2TB 在外观上基本一致,也是标配石墨烯强化散热贴,双面 PCB 设计,反面有产品的铭牌贴纸加以覆盖。 ▲ 标配的石墨烯强化散热贴有一定厚度,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目前无法兼容主板标配的散热片,不过仅需拆除散热贴即可利用上主板的散热片,或者更强劲的 M.2 散热器。 ▲ 轻轻揭开石墨烯强化散热贴,可以看到正面的 GM7000 4TB 的主控、高速缓存以及 NAND 颗粒。 ▲ 来自 SK 海力士的高速缓存 H5ANAG6NCJR-XNC 为 DDR4 2400 高速缓存,1024MB * 16 = 2GB ,单颗 2GB 容量。 ▲ 主控来自 InnoGrit 英韧 IG5236CAA 是款 PCIe4.0 X4 的主控,采用 TSMC 12nm FinFET CMOS 工艺制造,支持 8 个 NAND 通道共32CE,是目前旗舰级的主控。 安全方面,IG5236具有多种数据加密和保护方案,包括 AES、SM2/3/4(中国国家密钥)、SHA、RSA、ECC、CRC 和端到端数据保护。 纠错方面,使用4kB LDPC,数据耐用性和保留率大大增强,可为 SSD 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性能。 ▲ NAND 来自自行封装的 BW29F9T08EWLEE 。单颗容量1TB,一共使用四颗。 ▲ 采用 INNOGRIT NVME Flash ID 生成的 TXT 来探测 NAND 的实际情况,果然是我们的老熟人美光 176层 B47R 3D TLC,一共四颗 NAND,每颗 NAND 由 16个 512Gb 的 Die 叠成。 ▲ 背面 PCB 可以看到两颗 NAND 跟一颗高速缓存。 ▲ 把宏碁掠夺者 GM7000 4TB 安放在 B550 的 CPU 直连 M.2 插槽上,好了,开始我们的测试吧。 测试环境 CPU AMD R7 5700X 主板 ASUS 华硕 B550m 重炮手 WIFI 内存 金百达 DDR4 3600 C18 8G*2 OC DDR4 3800 C18 显卡 蓝宝石 RX6750XT 超白金 OC SSD 宏碁掠夺者 GM7000 PCIe 4.0 X4 SSD 4TB HDD 东芝企业级硬盘 MG08ADA800E 散热器 九州风神 冰立方 620 白色版 电源 安钛克 HCG 850 机箱 九州风神 CK500 幻境白 理论性能测试 ▲ Crystal Disk Info 正确识别出宏碁掠夺者 GM7000 4TB,传输协议是 PCIe 4.0 X4,支持 NVMe 1.4 标准。 ▲ 先来实测 GM7000 4TB 的连续读写速度吧,连续读取速度 7462MB/s > 7400 MB/s ,连续写入速度 6695 MB/s 接近官方的标称 6700 MB/s 。 ▲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测试块下的性能参数,可以看到 GM7000 4TB 的连续读写能力还是非常出色,可以归类于旗舰级的水准。4K 随机性能的读写测试仍非常出色。 ▲ Crystal Disk Mark 64GiB 大测试块,在经历了比较高强度的连续读写测试后,可以看到 GM7000 4TB 保持着非常出色的旗舰级性能水准,内容创作者无须担心较长时间的使用会影响使用性能。 生产力测试 ▲ PCmark 10 生产力测试,选用了最严苛的 Extended ,这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内容创作者日常所需要用到的大部分功能,GM7000 4TB 作为生产力的工具表现非常出色,是内容创作者的好伙伴、好助力。 ▲ AE 作为后期制作的专业工具,是 GM7000 4TB 作为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力工具做必须直面的场景,选用“puget system Ae Benchmark V8.12.18”作为测试benchmark,并把测试内容安放在 GM7000 4TB 上。 ▲ 开启 Ae 进行 benchmark 测试,当测试只挂载 GM7000 4TB 时,明显感觉 benchmark 脚本进程的加快。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之后,就可以直观的在弹窗看到测试结果。 实测,只搭载 GM7000 4TB 处理后期的速度是远快于 GM7000 4TB + HDD,运行 benchmark 脚本上的结果上,单挂载 GM7000 4TB 的效果也更好。 GM7000 4TB 作为后期用户的生产力工具非常出色,它拥有旗舰级的性能,大容量缓存,以及超大的容量,可以方便存储跟操作很多素材,让后期更快速。 游戏测试 ▲ 测试游戏选用《极速竞技 地平线5》,这一款广受欢迎的 3A 大作。 ▲ 利用 Steam 的游戏存储位置机制,分别测试《极速竞技 地平线5》存放在 HDD 与 GM7000 4TB 时的载入游戏存档时间与载入 Benchmark 时间,并测试不同存档位置带来的游戏流畅度评分对比。 ▲ 载入 Benchmark 所需的时间上,GM7000 4TB 明显带来了可见的速度提升,从原先的 3 分 37 秒左右提升到仅需 51 秒即可完成载入,这一环节减少等待时间的作用非常明显。 ▲ 载入游戏存档的时间也大幅度缩短,从原先的将近 3 分钟缩短到 50 秒,可以让高端玩家有非常顺畅的载入体验,减少等待时间。 ▲ 通过把游戏存储在 HDD 与 GM7000 4TB 进行 Benchmark 测试对比,可以发现《极速竞技 地平线5》存储在 GM7000 4TB 上,游戏的流畅度有了一些提升。 《极速竞技 地平线5》安装完后整体容量在 110GB 左右,后续的 DLC 跟更新会进一步占据存储空间,大容量的 GM7000 4TB 可以为顶级玩家提供非常出色的游戏体验。 总结 ▲ 宏碁掠夺者 GM7000 4TB 以其非常出色的旗舰级性能、超大的 4GB DDR4 2400 高速缓存,4TB 的大容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测也发现 GM7000 4TB 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出色的存储流畅度支持,能加快内容创作。对游戏有着非常明显的载入体验提升,也适当提升了些许游戏流畅度,是高端玩家的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作为旗舰级 M.2 PCIe4.0 X4 4TB ,在其他竞品型号普遍在 4500 元以上的时候,GM7000 4TB 仅售 3699,还是非常超值的。 宏碁掠夺者(PREDATOR)4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GM7000系列|NVMe PCIe 4.0 京东:¥3699.9 去看看 <更多>

flhssnake 晒物 2022-08-29 11:18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最近装一台12代12700K的机子,最近D5内存和板子的价格都挺香的,所以最后决定上D5条子,毕竟性能上还是有优势的。工作室之前10700K的生产力机子用的是金士顿Fury Beast的D4条子,这次来上同款D5的。 金士顿东西的包装都很简洁,除了具体型号之外,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来。DDR5内存的频率4800起,但如果上基础版的话,可能比高频DDR4好不了太多,所以这次我上的是6000频率的条子。 野兽这套条子6000频率下,XMP3.0标准的时序是40,算是性价比较为出色的产品定位。往下的话有4800裸条,那太委屈了,往上有叛逆者的6000、6400条子,时序32,装甲也上了银白色的铝质散热器,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挑一挑。 说实话,DDR4和DDR5条子在外观上一眼几乎分辨不出来,金手指防呆口稍微更靠中间了,这算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吧。也因为防呆口位置有变,所以物理上DDR5就没办法和DDR4相兼容。买主板的时候还是要看清楚是D4还是D5的板子。金士顿 Fury Beast灯条马甲也是非常有质感,DDR5字样就标在右上角,便于分辨。 Fury我记得原来和野兽、叛逆者一样是子系列名,后来提级成了子品牌商标统领存储这块。外设部分的HyperX卖给了惠普,也有了全新的中文名“极度未知”。 所以在Fury标志的右下角,你可以看到极小的TM字样~ 随着频率和性能的增高,电子产品的发热也是会越来越大,固态和内存都是如此,而马甲条最主要的功能当然是光……当然是增强散热了,增大的表面积和金属材质,再加上里面的导热材料都是为此存在。 当然了,有灯更好,毕竟有RGB性能翻倍哈哈。 准备上机,DDR5的条子,金手指防呆口相较于DDR4更靠中间一些,但是对于大力出奇迹的朋友来说,可能怎么样都会插反吧……不过至少这款条子两面的图案是有明显不一样的,还是很容易区分正反面。另外,金手指防呆口的其中一侧是有特地缺了2个触点的,也是分辨方向的方法之一。 上机!金士顿的条子在灯效同步方面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不用担心灯效出现不同步的情况。 条子支持XMP3.0,直接干上6000频率,默认40,40,40延迟,超频以后再折腾,先跑一下标准XMP。 读取速度来到了91474MB/s,写入82059MB/s,这个速度远超入门4800的DDR5条子,也把高端DDR4条子甩在了身后。随着DDR5主板和内存价格回落,厂商调教成熟,D5的普及应该很快了。 在WINDOWS商店里找到Fury Ctrl,启动之后便能直接在软件上控制内存的灯光。如果电脑上有其他Fury系列的部件或者兼容的带灯配件,也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有RGB灯,一定要让它循环彩虹色跑起来的哈,要不然觉得亏了。条子的灯效完全同步,效果贼棒。 更多的测试和整体效果放到后面的装机综合文里一起看。感谢大家观看,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关注和赞吧,我们下期再见。 金士顿 (Kingston) FURY 16GB DDR5 5200 台式机内存条 Beast野兽系列 骇客神条 京东:¥589 去看看 <更多>

波导终结者 晒物 2022-08-25 12:09

记得以前USB传输协议还是USB2.0的时候,拷贝一部电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现如今USB3.0取代2.0速度提升不少,但作为日常办公来说,某些特定场景还是会觉得传输速度太慢,前阵子,开会的时候需要播放一部2K分辨率的宣传片,奈何U盘容量小不说,读写速率还比较低,导致播放十分卡顿,看看自己的这个古董级别的U盘,不禁感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这次索性更换大容量的闪存U盘,依旧选择入手ORICO,因为之前买过几款固态,很好用,且非常稳定。 这次入手512GB大容量的,毕竟容量不足了每次删除文件也是件麻烦的事儿。 这款ORICO UFSD 512GB闪存U盘包装盒采用经典的蓝白设计,左上角是这款U盘的容量以及传输协议,这次升级到了USB3.2 Gen1,传输速率没得说,吊打我那老款U盘了。 外观方面,这款ORICO UFSD快闪U盘采用了我非常喜欢的铝合金材质,握在手里沉甸甸,银色外观看上去也特别有质感。 和我的老U盘相比,金属的质感和做工更耐造,不怕磕磕碰碰,表面竖条纹理手感不错。 侧边是ORICO的Logo,以及UFSD快速存储标识。 这次入手的Type-C接口的,毕竟手上还是有几个USB A接口的固态设备,此外我使用Type-C接口的场景还是比较多的。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会使用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办公进行资料处理,比如WX上的很多客户文件需要拷贝其他设备的时候,我这款ORICO Type-C UFSD快闪U盘就刚刚解决文件传输问题。 如果需要在平板电脑上办公,可以把电脑或者手机里文件拷贝过来,处理也很方便。 另外我自己电脑也有USB-C接口,所以文件跨设备传输,这款ORICO UFSD快闪U盘就帮我轻松搞定了。 当然,跨设备传输问题解决,速度表现如何呢?能避免开会的时候播放高帧率视频卡顿问题吗?下面还是来实测其传输速度。 首先通过软件进行测试。 CrystalDiskMark读取速度在360MB/s以上,而写入速度在310MB/s左右。 ASS SSD Benchmark读取速度在380Mb/s,写入速度也在310MB/s。 实际通过文件拷贝测试一下,速度还是很快的。 写入3GB以上文件时,实际速率在280MB/s以上,拷贝速度在600MB/s以上,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单个大文件拷贝速度结果: 多个文件夹拷贝结果: 下面对12GB超大型文件进行传输测试后表现,整个过程非常稳定。 通过实际测试可以看到,无论在单个大型文件拷贝还是多个文件以及子文件夹进行拷贝,整个过程不掉速,平顺流畅,不得不说UFSD闪存技术避免在文件传输过程有卡顿现象,导致文件损坏出现打不开的尴尬情况,另外可以保证U盘每个文件簇写入不会出现损坏,提升了设备稳定性可靠性,毕竟数据无价。 多次进行大文件传输了以及多次跑分,实际温度测试在30℃左右,金属温度散热果然不一样,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这款闪存U盘我还用来制作了系统启动盘,方便随时安装修复系统,不得不说通过这款U盘进入PE就是很快,相比老U盘进行进入PE要轻松很多。 其他方面,金属材质不用担心摔坏,如果各位有需要大文件传输需求以及对时间效率要求比较高的,这款ORICO快闪U盘可以入手,传输过程稳定不掉速,兼顾性能和散热。 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ORICO快闪U盘接口,无论是USB-A还是USB-C在读写速率上是没有差异的,不过之前用过双头接口的U盘,希望官网后面可以推出,满足更多使用场景。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高速大容量金属优盘读写不掉速Typec读450MB/S写350MB/S 【A口】高速读写不掉速快闪U盘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GK星辰 晒物 2022-08-24 17:49

如今的手机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空间报警了,以前十几个G就可以,但是现在128G都已经不够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自然也就越来越大,而且现在手机的相机的像素不断的提高,拍摄的照片也更加的清晰,并且如今的手机视频的录制已经升级到4k水平甚至8k。这也让手机存储容量不断的提升,但是手机内置存储容量增加要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增加外置存储卡。存储卡的种类也有很多,作为国产品牌华为,近期推出的手机已经不在支持microSD(俗称TF)卡,而是采用了自主定制的NM存储卡,类似于曾经出现的索尼记忆棒,但是华为只是推出了专用制式,并授权其它厂家生产,这就让NM卡的价格不像记忆棒那样贵。大华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国际品牌,目前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二,是全球领先安防大厂。由大华推出的华为荣耀手机专用的NM卡可以将手机容量成倍的增加,而价格远远低于内置存储,是一个不错性价比的产品。 大华NM存储卡有多种容量可以选择,本人这次入手的是一款256G的 产品。产品的外包装采用了全彩色的纸盒材质,正面印制了产品的品牌及型号。背面用中文标注了详细的产品参数及厂家信息,包装一角标注了容量。存储卡采用了一次性的封装工艺,只有撕下封条才可以取出内包装,可以更加安心的选择,内包装为透明的密封的卡套,撕下薄膜取出存储卡。 大华NM存储卡虽然容量可以达到256G,但是大小丝毫没有增加,与microSD卡相比尺寸还要小上45%,外形与Nano sim卡一致,为12.3mm×8.8mm。存储卡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正面覆盖印有品牌及型号标识,并标注了容量及速度,白红相间色的基板显得清新爽眼。 大华NM存储卡的金手指位于卡的背面,表面进行镀金工艺处理,平滑整齐。 自华为的mate20开始,华为的此后推出的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和畅享系列加上MatePad平板包含了大部分的手机和部分平板,而与华为同宗同源的荣耀手机也有一部分支持。在购买时要看一下是否支持。 大华NM存储卡的安装完全属于0难度,只要安装过SIM卡的用户就会安装,两者方式一致,只要注意一点,在手机SIM卡槽中NM卡一般安装在副卡位置,在基板上会有明显的提示,将NM卡触点向上平放入即可。虽然NM卡支持热插拔操作,但是从安全角度还是关机换卡比较安全。 安装后的NM卡马上就可以被手机识别,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访问到卡里的内容,虽然不能将程序安装在NM卡,但是作为手机中的另外的空间大户,如照片、视频、音乐等媒体文件完全可以存储在卡中,并且在设置中可以将拍照、摄录直接默认存储在卡上,减少内存的使用量,只保存软件的缓存。在目前照片视频越来越高清的状态下可以为内存剩下一半的使用量。而且从导出的角度来讲,后期配一个读卡器也要比数据线导出更加方便。 本人使用的华为的128G版的P40手机,通过AndroBench软件对大华NM存储卡进行速度测试,大华NM存储卡的读取速度为83M,写入速度76MB/s,测试结果虽然没有达到官方标称的读速93MB/s 写入82MB/s的速度,不过相差并不是不大,对于内存卡来说,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现在的高清视频、照片对于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低速的内存卡根本不能保证4K视频的流畅度,而在连拍状态下还会经常造成卡顿,而且大华NM存储卡支持eMMC5.1协议,读写速度完全可以满足高清视频的拍摄,即便的单张照片超过10M也可以在1秒内连拍7张,远远超过手机的连拍速度,不会造成瓶颈。 【试用总结】 大华NM存储卡基于华为的授权,大品牌出品质量有所保证,也杜绝了TF卡那样存在扩容卡的风险。外观设计精美,用途广泛,传输速度快,容量大。而价格也十分的亲民, 选择更加安心。 大华(Dahua)64GB nCARD(NM存储卡 NM卡)4K N100系列 高速NM卡 华为授权 华为手机内存卡 京东:¥89 去看看 (本人试用数据仅限于本人使用的设备,由于设备个体差异与其他设备数据会存在不同) <更多>

我是如风 晒物 2022-08-22 18:59

U盘问世了这么多年,除了容量一直在提高以外,几乎没什么变化,尤其是读写速度,多数还停留在14MB/s以内,虽然能用,但体验并不好,尤其是面临大量传输的情况下,传统U盘更是难以胜任。好在,随着NAND闪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容量和价格都趋于白菜化,是时候为U盘升级一波了,且看新技术加持的高速U盘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次的主角是ORICO新出的快闪U盘,用上了SSD上面的固态闪存颗粒,全金属外壳设计,手指经常拿捏的位置用了皮革,不仅防滑还使得外观看起来像车钥匙,散发着淡淡的商务气息。 外包装是一如既往的ORICO风格,简约大气,明显看出这是一枚256GB的U盘,在U盘界算是超大容量了。 这是包装盒的背面,可以获得不少信息,产品型号是UFSD-C型,官方给出的最大传输速度为405MB/s,看起来是一块不错的盘,实际表现且看后面。 官方为他配了一根挂绳,可以在工作忙碌的时候吊在手臂上,避免丢失。 插头部分是用的盖子,保护效果不错;接口采用USB3.2 Gen1协议。 插口上也有容量标记,在有多个U盘的时候,尤其是外观都一样的情况下,在U盘身上分辨出容量区别就很重要了。 接着看他的表现,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读取速度接近400MB/s,符合官方给出的数据,写入速度略有降低,但也有近350MB/s的速度,表现非常不错。 AS SSD Benchmark测试,读写速度表现和ATTO测试很接近,可以视作同一水准。 实际读取速度,虽然和测试值有偏差,但也差不了多少,感觉相当迅速。 写入速度相对慢一点,和测试速度差距较大,但远高于传统机械硬盘,也超越了入门级固态硬盘,对于256GB容量来说并不会等待太长时间,完全可以接受。 为了测试他的缓外速度,做了一个50GB超大文件写入,爆掉所有缓存,可以看到在前期速度逐渐上升冲到顶峰,靠近300MB/s持续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回落到230MB/s左右,此后速度非常稳定,近乎一条直线,没有出现掉速的情况;这点就值得称赞,因为SSD掉速的情况常见,即便某些大品牌也不能避免,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就是初期速度巨快,缓存用完以后就暴降,速度可以低得吓人,甚至还不如机械硬盘,具体就不点名了,只有持续传输速度高的硬盘才值得入手,才能保障使用上的愉快体验。 这是一只伪装成U盘的固态硬盘,相对传统外置硬盘来说,U盘大小的体积用起来更方便。 台式电脑使用更快速,可以制作Windows to Go系统随身携带,走到哪儿都用自己的独有系统,这是普通U盘不能比的。 凭他的速度,拷贝电影是秒传,下片子观影更方便了,完全没有传统U盘那悠长的等待时间,无论是接机顶盒还是电视机都不错。 还能用于小投影。 音箱播放无损音乐的时候,等待时间会更少。 路由器共享资料,速度也有极大提升,关键是体积比硬盘小很多,用起来特别方便;总之,这枚ORICO快闪U盘用过无悔,以后也一定是固态U盘的天下,早用早享受吧。 ORICO/奥睿科快闪U盘车载歌曲大容量usb高速手机优盘汽车电脑两用 天猫:¥199 去看看 <更多>

bitok 晒物 2022-08-19 11:29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手里的U盘标称的速度挺高的,比如500MB/s,但实际使用的时候,一旦Copy大文件,往往开始的时候速度还可以,之后突然就会掉下来,只有几十MB/s甚至十几MB/s,一直到结束,速度也提不起来,非常难受。 我之前用的那个U盘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由于不经常用,也就没有管它,一直扔在那里,最近有个项目要出差到客户那里现场办公,U盘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想起那个拉胯的U盘就头疼,所以又入手了一个ORICO的UFSD-I快闪U盘,512GB容量,号称稳定不掉速,下面就来看看这款U盘的实际表现如何吧。 ORICO的包装一向走简洁环保路线,U盘也不需要什么数线之类的东西,所以配件方面也不复杂,一个U盘主体,加上一本说明书和一根挂绳。 ORICO这款U盘的颜值很高,尺寸为71 x 21 x 10mm,非常小巧,外壳是全金属材质,拿在手里有压手感,我非常喜欢这种设计风格,比那种朔料材质更为坚固耐磨,可以更有效的保护数据安全,在高强度工作的时候,还能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现在固态移动硬盘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很多人认为比U盘要划算,其实不然,如果单纯从价格上来比较,确实是这样,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容量的U盘可能比同容量的移动硬盘还要贵一些,但从实际使用的便携性方面来说,U盘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不需要外接数据线,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移动硬盘还是难以替代的。 ORICO UFSD-I快闪U盘有Type-A和Type-C两种接口,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我入手的是Type-A接口,主要是方便在开会的时候接驳投影仪,或者家里的路由器这种很少有Type-C接口的设备。保护盖也是金属材质,盖上的时候很牢固,不用担心放在包里会掉落。 实际测试 U盘采用了USB3.2 Gen1传输协议,理论上支持411MB/s读取速度和353MB/s写入速度,兼容Windows、MacOS、Android等系统,无需驱动,即插即用,如果有接驳手机或者Pad的需求,最好选择Type-C版本。 测试在Windows平台和MacOS平台下进行,主要分为软件跑分和实际Copy两个部分,先在Windows平台下运行了CrystalDiskMark,三次结果基本相同,写入顺序写入速度406MB/s,顺序写入速度345MB/s,基本达到了标称的速率。 我的笔记本是MacBook Pro 2021,没有Type-A接口,所以外接了扩展坞来进行测试,虽然接口的传输速度是10Gbps,可以兼容U盘的最高速度,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损耗,测得的结果是最高写入写入363MB/s,最高读取323MB/s,对比Windows平台稍有下降,不过并不大,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软件只是测试U盘的基本素质,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实际水平,就像开篇提到过的降速情况,在软件中很难测出来,所以还是要通过真实的数据Copy测试才能发现问题。我选用了两个数据样本,首先是将电脑SSD硬盘里的一个23GB的视频文件Copy到U盘中,整个过程大概耗时2分钟,全程速度基本稳定在200M/s左右,没有出现掉速的情况。 接着是Copy一个80G大小的压缩文件,由于时间比较长,就没有制作动画,直接用图片来说明一下,峰值速度245MB/s左右,之后稳定在200MB/s,60GB之后出现一些小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整体表现还是非常稳定的。 总结 整个测试过程比较简单,并不是特别严谨,比如没有进行满盘情况下的速率测试,但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完全可以展现ORICO这款快闪U盘的实际素质了。通常情况下,用U盘来Copy的数据,很难出现80GB这种大体积的文件,所以说基本上不用担心会遇到掉速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关于这款U盘价格的分析,我选择的是512GB最高容量版本,价格是629元,合算下来每GB一块多一点,128GB和256GB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而64GB就不太划算了,成本上升到2元多/GB,所以如果不差钱儿,直接最高配,预算有限的话,可以在128GB和256GB两个版本间做出选择。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高速大容量金属优盘读写不掉速Typec读450MB/S写350MB/S 【A口】高速读写不掉速快闪U盘 512GB 京东:¥659 去看看 <更多>

善格佳物 晒物 2022-08-15 17:49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想尝试所有NASS系统的小伙伴晋升奶爸的垃圾佬。 引子 提起来暴风播酷云可能很多玩NAS甚至是种草NAS的小伙伴都耳熟能详,即便时间来到现在播酷云依旧是入坑NAS的不错选择,但是背后的厂商U-NAS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奶爸之前用过万由的410,做工与颜值都非常符合我一个直男的审美要求。 如今万由似乎不再单独售卖配件专做成品整机了,U-NAS系统也是少有我没玩过的系统,怀着满满的好奇心入手了万由401P,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内容。 今日份主角 ▼万由401P采用了“祖传”金属外壳,采用了金属拉丝工艺,箱体设计与401、410机箱一脉相承,在机身四周贴有塑料膜防刮花,又让我想起来老之前的万由410配J3455,服役两年到卖掉的时候还没撕膜。 ▼机箱正脸是一只前盖,简约大方,只有两个状态指示灯以及U-NAS的Logo,这种前封闭(挡住硬盘笼位置)的设计能够防止前硬盘笼进入厚厚的灰尘。取下盖板之后就能看到硬盘笼了与前置的USB接口、电源开关按钮,硬盘笼为金属材质,是万由一贯的风格,说真的,个人觉得金属材质的机箱看上去真的比塑料要好很多。 ▼在机身背部是2个USB3.0接口、HDMI接口、2个2.5G网口以及DC电源接口、复位针孔按钮以及防盗锁扣。拥有HDMI接口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十分方便的调整BIOS,更改引导启动盘顺序,你懂我意思吧? ▼401P采用J4125处理器,4核心4线程,最高2.7GHz睿频,核显为UHD600,日常使用中足够用了,TDP功耗10W,也算比较省电。相较于处于“事业上升期”的N5105有一点点差距,不过普通家用用户也是完全够用了。内置有一条M.2插槽与两只内存插槽,最大支持到32G。M.2硬盘可以用作缓存也可以用作存储。 ▼至于存储硬盘,依旧是祖传的希捷酷狼4T,没什么好说的了,熟悉奶爸的小伙伴都知道NAS盘我都用酷狼。酷狼全系都是传统磁记录(CMR),零星的炒豆子声音不算吵,酷狼赠送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希望大家都用不到。 初见U-NAS系统 ▼U-NAS同主流专业NAS系统一样,管理使用WEB页面进行。有一说一登录界面还是挺好看的。 ▼从WEB地址进入到WEB管理界面之后,可以看到U-NAS的系统风格与Windows有点类似,在左下角有一个类似Win的按键,可以进行关机、重启、进入控制中心、应用中心等功能。各种功能面板的最小化也是收纳在下方的工具栏中。 ▼左上角的按钮可以唤起应用菜单,右上角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事件通知、资源监控等。 ▼U-NAS完成初始化只需要使用一键配置应用,个人觉得这个很方便,在较为成熟的偏专业NAS系统之上又做到了更易用。不过建议第一次用过之后就从桌面中删除,以免误操作。 ▼当只使用单块硬盘的时候只支持JBOD方案,没有Basic模式有点奇怪。不过系统本身是支持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的。 ▼初始化完成之后会自动生成与功能匹配的几个共享文件夹,这点细节做的也不错。 ▼控制中心的功能、UI设计简洁明了,上手起来几乎没有难度。 外网访问表现 ▼U-NAS的外网访问方式采用了域名的形式,在U-NAS中的名字叫做U-Anywhere,设置好自己喜欢的二级域名并应用就可以使用了,还省去了类似群晖、威廉的注册步骤。U-Anywhere同样是使用服务器中转模式。 ▼综合测试来看上传速度在500-600KB/s左右,应该是5M的带宽。 ▼不过下载的时候不太给力,只有1M带宽。 ▼系统内同样也预设有DDNS服务,不过只有3322与dyndns可选,这个其实个人觉得还是有点欠缺,本应该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至少加上aliyunDDNS的。 ▼现在万由被我放在公司里做两地两中心数据备份,公司的网络把控严格,所以在工位上摆了一台蒲公英的路由器。蒲公英X4C是一款4g路由器,使用Nano SIM卡槽,赠送的联通流量卡包年599元,折合每月40多,可以月享3000G流量,也非常适合配合NAS做异地备份。 ▼路由器设计有1个自适应百兆WAN口和2个LAN口,4根外置天线包括2根2.4G WiFi天线和2根5G天线,也支持传统有线上网模式。最重要的是X4C支持Oray的招牌功能——异地组网,在家中部署一个蒲公英X1做旁路由就能够完成公司的网络与家中的网络连通,点对点连接状态下能够跑满家中宽带的上行。 到手即用的App管理器 ▼U-NAS系统的软件中心可以说充分发挥并超越了”拿来主义“,在App管理器中你能看到一共96个应用程序。除了一些系统基础应用如系统日志、FTP服务等,U-NAS基本上将基础用户会用到的应用都集合了起来。很多需要在docker上操作的应用,在U-NAS的App管理器就能完成,包括Emby、蚂蚁笔记、Jellyfin、Transmission等等。当然这也意味着U-NAS没有自己做一些功能,比如说笔记,但个人觉得这样的用户体验反而会更好些。当然在App管理器中也是有docker的。 下载 ▼U-NAS系统中直接内置了transmission,打开应用的时候默认用户名为admin,痛殴该国自己设置密码、客户端端口、下载端口、下载路径后就可用了,这样的初始化方式给了用户一定的自定义权限,又能快速上手。 ▼因为懒得缘故我基本上不会去弄反向代理,各个应用端口号忘记了就去端口转发查。U-NAS的应用,在注册了用户账户后还能自动开启反向代理,这一点着实很不错,我要这端口号有何用。 ▼启动后的Transmission甚至把UI都替换好了,这个界面看起来可比原版简陋的UI好看多了。 ▼对于常规的资源系统内还提供了Aria2的下载模式,支持断点续传,这就很贴心了,之前使用Aria2下载的时候还是为了突破百度网盘的限速。 云盘客户端 ▼U-NAS系统在体验上已经非常靠经专业NAS了,但是它又像轻NAS那样给我们配备了一个客户端。虽然万由云应用目前仍然是Beta版,并且暂时没有MAC版本,相信未来都会有的。 ▼上传、下载、文件分享、备份任务、文件去重等功能一应俱全。从奶爸的实际体验上来说,虽然像威联通、群晖等成熟NAS系统的Web端File应用很好用,但是仍然不能比拟客户端带来的易用性。在万由云的OFFICE文档双击就会跳转到下面提到的在线编辑页面,办公与在线编辑拿捏住了。 ▼手机客户端同样简单易用,不过现在只有安卓版本。客户端展现的整体文件夹分类逻辑思路包括个人空间、公共空间(所有人都能看到),和共享空间(共享出去才能看到),对于多用户使用来说很方便。 成熟方案直接用——OnlyOffice线文档办公 ▼这一点上更能看出U-NAS对系统易用、好用的理解,将拿来主义做到了足够的到位,办公应用上使用OnlyOffice与dzzoffice网盘相结合的形式做出了UOffice。 ▼两者结合之下能获得网页版office绝大多数体验,当然网络上也有不少教程是OnlyOffice与NextCloud配合进行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对于U-NAS这种一站式给用户搞定的方案十分值得鼓励,也值得其他厂商借鉴。 在成熟方案直接用——蚂蚁笔记线笔记 ▼如同在线文档处理的产品方式一样,在线笔记U-NAS中也是进行了整合工作,在App管理器中能够搜到蚂蚁笔记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Mongodb。讲道理如果Docker下要蚂蚁笔记配合Mongodb是需要亿点点折腾与配置的(当然也可以选二合一容器)。 ▼蚂蚁笔记真的是一款很不错的应用,只是理想难免败给现实,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更新过了(其实是已经停止更新了)。 ▼蚂蚁笔记的优点在于有几乎全端的客户端,Win、Mac、手机统统能行,虽然有点老了,但是在审美上、应用上依旧不落下风,更是比威联通没有PC客户端要舒服许多。蚂蚁笔记还有一个亮点——笔记一键转blog,有一说一,很香。 照片管理 ▼系统使用“相册管理器”进行照片管理,支持以时光轴、文件夹、智能分类的形式展示照片。同样支持照片分享与回收站。 ▼智能分类按照人物、地点、类型进行分类,把充电头识别成了人物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总体来说做的还不错,简单易用但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DOCKER ▼系统提供了Docker容器可视化管理,界面很简洁,对于Portainer稍微有一点了解的小伙伴就能快速上手,包括容器、镜像源、数据卷、网络设置都很方便。另外UNAS的docker支持ovs网络,能够给每个容器分配独立IP,这样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将端口号设置重复了。 ▼总的来说UNAS的docker非常简单易用,不过在创建容器拉取镜像的时候没有可视化的进度条或者说命令行之类的比较难受,镜像拉取中只会显示转圈圈,如果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镜像源又是dockerhub的话,恐怕要被圈圈转到怀疑人生了。 虚拟机 ▼U-NAS的虚拟机这个属实是有点秀,竟然直接提供了“从宿主机直通只一个存储设备”的选项,这意味这啥?意味着我们可以将黑群晖的硬盘取下来以后直通给虚拟机黑群晖,近乎无损的实现转移。硬件直通之后性能也会提升很多。 ▼虚拟机功能总体来说很容易上手,只可惜机器自带只有4G内存 不太够耍,等我填两条内存。 Finalの总结 总的来说U-NAS系统的表现还是蛮不错的, 尤其是虚拟机与Docker上面做到了充分的简单易用,Docker可以分配独立IP,虚拟机支持硬件直通,对于想要玩虚拟化的小伙伴很不错。 在其他应用功能上,U-NAS系统将“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包括下载、笔记、在线文档等等功能均是由成品方案维护而来,这样的设计个人觉得要比自己开发做出不成熟不易用的方案来的更靠谱些。 万由U-NAS值得一试,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对你有用,烦请关注、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打赏支持哦。 万由 U-NAS HS-401P四盘位 J4125 NAS文件存储服务器私有云NAS存储设备照片文件 酒红色 内存4GB 京东:¥1888 去看看 <更多>

mb51669796 晒物 2022-08-15 17:09

家人的手机用了两年多,当初买的都是128GB的版本存储空间不够用了。本来想给家人们换新机的,但是长辈们觉得手机还能用就不想换,而且换手机导资料也麻烦。为了让家人可以把手机里的照片转移到百度云盘,每次上传完删除本地照片,当需要看还是得去百度云盘上把照片下载回来,一个是不开会员的情况下网速慢,另一个就是手机存储空间不太够用。 随着家里小宝的成长,我老婆拿手机拍小宝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间在手机里存了不少的照片和视频,这都非常的占用手机存储空间,经常要手动删一些照片和视频。 上个月看到京东上有【海康存储G1 Pro 领航员】NAS,只是新款的价格要比当初小米有品众筹那款要明显贵不少,看在京东自营和京东售后服务还是下单入手了,当时入手价格是¥669元。 外观展示 我这次入手的是【G1 Pro】NAS,算是G1的增强版吧。 整体造型延续了G1,包装盒的背面显示有【G1 Pro】NAS机身背后简约的I/O接口示意图。 从包装盒盒里取出来全部的物件:【G1 Pro】NAS、使用说明书、螺丝、电源适配器、网线。 【G1 Pro】NAS的一圈机身都是铝合金材质,对于机身长时间运行的散热会有一定的帮助。 上个月帮朋友组装台式机多买了一块3TB机械硬盘,没想到这次就用上了,机械硬盘放置进去后用两侧塑料扣具进行固定。 留下机械硬盘的SATA接口这一侧放入【G1 Pro】NAS里。 可以看到【G1 Pro】NAS的内部结构,PCB上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度和用料还是不错的。 放进去后扣压就算装好了。 【G1 Pro】NAS的背面I/O接口分布情况,从左到右分别是:DC IN 12V电源插孔,千兆LAN口,USB 3.2 Gen 1接口,USB 3.2 Gen 1 Type-C接口,RESET重置孔。 左侧有个黄色的三角形按钮,这个是开机键。 【G1 Pro】NAS的机身面板右下角有HIKSEMI(海康存储)的logo显得不会太单调。 【G1 Pro】NAS的型号:HS-AFS-G1PRO(个人私有网盘),我买的是深空灰色。不太清楚后期会不会有其它的颜色。 随包装盒里标配的电源适配器输出:12V-1.5A(18W)的运行功率。 正常联网状态下会常亮橙色LED指示灯。 当网络不通畅或者断网的情况下会常亮红色LED指示灯。 配套的软件 【G1 Pro】NAS支持PC客户端有Mac版和Windows版,其中Windows版支持32位和64位的PC客户端下载。 目前【G1 Pro】NAS支持TCL、长虹、海信、创维、小米这5个智能电视品牌。那除了这5个智能电视品牌之外其它的智能电视品牌是不是就不能用了?其实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市场当贝和沙发管家也可以安装TV版App。 App端使用感受 首次使用App建议直接扫描二维码添加【G1 Pro】NAS。 在【备份管理】中可以设置手机照片和视频的自动备份、增量备份,对外界的USB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开启后也可以无需开启App就自动备份。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也顾虑单盘位NAS数据安全的问题,海康存储这边也针对这情况出了“数据保护功能”,弥补了单盘位NAS不能组RAID的不足。 启用数据保护,在内置硬盘开启数据保护后会在外界存储设备上备份数据,当内置硬盘出现故障不会丢失数据。 首次使用手里闲置的3TB机械硬盘需要进行格式化,而且格式化必须输入“我要删除所有数据”才能进行格式化硬盘的操作。 格式化后3TB机械硬盘就可以正式使用了,而且App可以查看当前设备状态,也能够查看存储管理。 在【智能生活】中可以安装一些应用,其中有我很喜欢的功能,那就是宝宝相册和通讯录同步、迅雷下载,是对我最实用的3个应用了。 支持识别摄像机和录像机的搜索,并在本地创建录制视频的文件夹。 可以添加迅雷下载,绑定迅雷账户,也支持在App上更新。 收到手就更新过系统固件版本。 支持网络检测、网络访问(启用 HIKEasyConnect2.0),其中有线网络的有线网口是直通Wi-Fi 6无线路由器的。 【G1 Pro】NAS的局域网服务肯定是要开启Samba、AFP、DLNA,这样便于家里的电脑、电视、手机等设备的访问。 支持账户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和广告设置。 要我说最喜欢的就是【G1 Pro】NAS里独有自研核心算法的AI技术了,精准识别人物、动物、风景、美食、证件等12种图像并自动分类。其中宝宝相册可以按时间轴排序,能够精确到哪一天,可以自动识别当天照片中宝宝的年龄段,颇有一种养成类的成就感。 TV端使用体验 在红米电视的应用商店可以搜「海康智存」TV版直接下载就可以使用了。 下载后直接打开「海康智存」TV版就可以使用了。 打开「海康智存」TV版后登录海康账户可以自动识别本地的【G1 Pro】NAS了。这个是我的【G1 Pro】NAS识别出来的3TB硬盘容量,可用空间:2.67TB。 在本地硬盘上我设置了四个文件夹,分别是:下载、视频监控、电影、电视剧。 因为我是提前将电影下载好了,存放到了【G1 Pro】NAS上的电影文件夹目录里。电影文件夹里我这里放入了三部经典的<李连杰电影>,均为蓝光1080P画质。 可以通过调用「海康智存」TV版内置的播放器来实现本地电影播放功能,菜单栏里有播放倍速、画质、字幕、音轨可调节。考虑到我家是有Wi-Fi 6 无线路由器,实测在无线(Wi-Fi 6,80MHz)下原画播放十分流畅。 音轨支持切换不同的音频,大部分人喜欢看国语普通话,其实观看电影粤语、英语等语种原声带更有氛围。 这个是我直接从红米电视上截图来的,可以看到电影的原画质相当不错的。 PC端使用体验 在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安装「海康智存」PC版也能使用海康私有网盘了。 默认首页会显示【我的空间】,这里会显示创建的文件夹。 在智能生活里有百度网盘、迅雷下载、文件查重、自动备份。 我这实测从【G1 Pro】NAS上进行电影文件下载速度可达:52+ MB/s,当然这还是仅使用Wi-Fi 6无线联网的下载速度。要是用有线网络直连电脑理论上能轻松突破100+MB/s。 我这实测从【G1 Pro】NAS上进行电影文件上传速度可达:79+ MB/s,当然这还是仅使用Wi-Fi 6无线联网的上传速度。 可以在【我的空间】里【我的相册】中创建专属的【儿童相册】。 总结 我选择入手这款【G1 Pro】NAS,主要是看中了Realtek 1296的1.4GHz 四核处理器+AI自研芯片的双芯片体系,其中主系统内存:2GB DDR4,主系统闪存:4GB EMCC。AI处理器算力:0.75TOPS,AI系统内存:512MB。带有2个USB 3.2 Gen 1接口,一个是标准的Type-A接口,另一个是Type-C接口。而且这款NAS带有2年保修,对我来说就比较放心了。 海康威视(HIKVISION)个人网盘 G1Pro领航员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家庭云盘 双芯片 AI智能相册(无盘标配) 京东:¥729 去看看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2-08-12 12:29

某日pp像往常一样在同窗那边聊天吹水,忽然发现了同窗办公桌上有一枚U盘格外的扎眼,定睛一看是一枚容量高达2T的U盘,本以为如今科技发展本该如此,但当听闻这款惠普2T U盘只需要39.9,居然还包邮的着实引起了我的兴趣,果断接过来一探究竟。 就是这货,拼夕夕39.9包邮,店家还贴心的提供了激光镌刻服务,就冲着这服务、这价格,2T容量、USB3.0还要什么自行车。 本着刨根到底的心态,我第一时间插上电脑检测了它的容量,显示1.90TB,看着没毛病,难道真有如此良心的商家,好意外。 尝试传输文件,速度约在23MB/s,速度说快不快,说慢也不算慢,这个时候已经有点隐隐察觉到不妙,USB3.0的速度绝非如此。 拔出U盘看了下,只能隐约看到5个针脚,这妥妥的USB 2.0,比真正USB3.0的9针脚少了4个,但U盘坑爹的把本该是黑色的USB2.0塑料片做成了蓝色,以此来迷惑买家。 接口造假实锤,它的容量其实我也深感怀疑,39.9能买到2T的U盘,除非是资本家良心大发,pp觉得这应该是一款扩容盘,为了验证猜测,使用ChipGenius对其检测。 ChipGenius直接将其打回原形,协议版本USB 2.0,主控厂商一芯,闪存总容量64GB,扩容盘妥妥实锤! 当我准备再次尝试将其插入电脑,这次直接来了无法识别,难道是我用ChipGenius羞辱到它了。 哪怕我继续尝试系统格式化,一直无法完成,无奈分别采用cmd命令格式化和分区助手格式化均无法完成,特别是cmd命令直接卡在完成百分比这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U盘的鉴定的显示这1.99TB,就这么无情的嘲笑着,pp此刻内心是奔溃的,难道要赔同门一个新U盘。 不得已使出FormatTool进行强制格式化,通过FormatTool终于格式化成功,进入U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采用MyDiskTest对U盘进行扩容测试,提示U盘存在问题,导致功能不可用,这也进一步说明妥妥的扩容盘,随后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直接报错。 接着对硬盘的读写测速,速度基本稳定在20M/s左右,和实际读写速度相差不多。 前面的检测显示firstchip,型号FC1179,这也是大多数扩容盘最常用对的主控,于是我打算尝试把U盘使用量产工具进行扩容修复,坑爹的直接无法识别,直接把人整不会了,歇菜····有会的大佬可以指点指点。 一阵操作猛如虎下来,基本实锤这款2T 惠普U盘是扩容盘,实际容量应该是64GB,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高兴。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乍一看,39.9能买到2T的U盘真的非常实惠,并且商家也是抓住了消费者不会一次拷贝高达2T的数据的心理,很难发现这是一款扩容盘。 最后想说,商家都有点良心吧,消费者也不是傻子,39.9是铁定买不到2T的U盘,大伙还是老老实实在东哥家买闪迪、希捷等良心品牌的产品,不然上当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以上,我是pp,下次见咯~ <更多>

风吹pp凉嗖嗖 晒物 2022-08-11 12:29

U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一种小巧便携的存储介质,可以在不同电脑之间拷贝资料,或者用于电视存储的扩充,安装系统时也常常用来制作电脑系统的安装盘,虽然小巧,用途却非常广泛。 市面上的U盘种类繁多,造型也是千奇百怪,从传输协议类型上分,市面上主要是2.0和3.2两种,而3.2又被细分为USB 3.2 Gen 1、USB 3.2 Gen 2和USB 3.2 Gen 2x2。USB 3.2有着更快的传输速度优势,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其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今天介绍的这款奥睿科USFD-I快闪U盘基于USB 3.2 Gen 1传输协议,有着400+MB/s的读取和300+MB/s的写入速度,能够大大节约我们拷贝文件的时间。 铝合金外壳,做工细腻 产品包装延续了ORICO一贯简约的产品包装风格,正面为外观图和主要卖点介绍,背面为详细的参数和厂家信息。 盒内包含了U盘主体,黑色挂绳和说明书。 铝合金材质的外壳在光照下显得十分细腻,机身加入了防滑的竖条纹设计,弥补了金属表面摩檫力不足对的缺点,手感温润。 不过由于是金属外壳,在坚固耐磨的同时,重量也更大一些,牺牲掉一点便携性换来整体质感的显著提升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尾部加入的挂绳孔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随盒赠送的挂绳系挂到钥匙或则背包上。 侧边激光镭射工艺镌刻了品牌LOGO。 疾速快传,稳定可靠 系列U盘提供了64G、128G、256G和512G共4种规格可选,接口包含USB-A和USB-C两种常用规格,满足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让奥睿科USFD-I快闪U盘拥有了比传统USB 2.0更快的传输速度,并且向下兼容USB 2.0接口,除了电脑外,也适用于智能电视、投影仪、车载、音箱等电子数码设备。 我手上的这一款为128G空间的U盘,实测可用容量为119.19G ,存储芯片的容量是按照1GB=1000MB来计算,这个可用容量属于正常水平。 使用常规的几款测速工具对U盘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CrystalDiskInfo读取速度403.71MB/s,写入342.02MB/s,与官方的宣传速度基本一致,平稳的传输体验,大大提升了日常传输效率。 atto-disk-benchmark中,读写速度表现也比较优秀,尤其是大文件的读取速度,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与CrystalDiskInfo有较大的差异,但依旧保持着将近400MB/s的读取速度,综合评分200分。 使用过程中奥睿科USFD-I快闪U盘的发热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金属外壳更有利于散热,长时间传输也不会把热量闷在内部,更有利于延长U盘使用寿命。 职场好物,性价比之选 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虽然比固态硬盘的读取写入速度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相较于普通U盘,速度优势非常明显,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上它极具质感的外观设计和合理的价格,对于打工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ORICO/奥睿科U盘128g高速64gusb车载手机电脑32g优盘官方旗舰正品 天猫:¥49 去看看 <更多>

蒜皮小娱 晒物 2022-08-10 14:29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Jupit3r这几年收集了不少的笔记本电脑和迷你主机。但这类产品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内置的固态硬盘都相对较小,通常都只有256GB或者512GB,对于常常需要进行视频剪辑和游戏测试的我来说很是捉襟见肘,而且一旦切换设备,又得重新拷贝或安装。给一台电脑扩容确实不是难事,换一块更大容量的SSD就行了。但是要想升级所有电脑,不但成本高,重装系统和迁移数据也会是一个麻烦事情。有一天逛张大妈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奥睿科(ORICO)的USB4移动硬盘盒,不但支持40Gbps的满速传输,还能兼容雷电3/4的协议,并向下兼容早期的USB协议,而我家里正好有2台搭载了雷电4接口的笔记本,1台迷拥有双USB4接口的迷你主机,和好几台拥有USB-C接口的电脑设备,所以果断下单。 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的包装很简约,蓝白两色搭配看起来既素雅又大方,包装盒的正面标注的产品的示意图,以及主要卖点,背面则包含了更加详细的产品规格。 这款硬盘盒一共提供了三种颜色可选,比较保守的我还是选择了更加专业低调的银白色。 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随机搭配了一根数据线,一块导热硅胶垫,一个金属散热马甲和一本使用说明书,对于一款高档的硬盘盒来说,没有配置收纳包略微遗憾。 标配的数据线不但支持40Gbps的文件传输速度,还能支持100W的PD快充。为了兼容不包含Type-C接口的前端设备,数据线的其中一端还配置了一个Type-C转Type-A的转换头。 硬盘盒的外壳是铝合金的材质,并且顶部面板的下半部分采用了格栅状的设计,在有效地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还让产品显得更有设计感。盒身的尺寸仅108*50*17mm,体积也仅0.92L,比大多数的手机都要小,非常便于携带。 盒身前端配置了1个USB4接口,自然同样是支持40Gbps的满速传输。 仅需要拧出一颗螺丝钉,取下底板,就能够安装硬盘了。不过在这之前,建议大家按ORICO官方的建议先为硬盘装上导热硅胶片和金属散热马甲,这样更能保证硬盘持久地稳定工作。 硬盘盒的内部是一个标准的M.2接口,可以支持安装最为普及的M.2 2280的SSD。 我在此次测试中选择了金士顿的512GB NVMe SSD,和京东京造的256GB NVMe SSD。两款硬盘的理论顺序读写速度的峰值均为3000Mbps和1400Mbps。 在将这两块硬盘装入奥睿科的USB4移动硬盘盒后,我分别使用了联想YOGA Duet (2021版)二合一超极本上的雷电4接口,以及GEEKOM Mini IT11迷你主机上的USB4接口搭配移动硬盘进行测试,使用的软件是CrystalDiskMark。 不论是在金士顿的SSD还是京造的SSD,在搭配这款硬盘盒后,均能达到设计的速度。 因为金士顿的SSD是直接从一台迷你主机的M.2接口上取下来的,之前在迷你主机上也做过读写速度的测试。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装入奥睿科的移动硬盘盒,并使用迷你主机的USB4接口后,硬盘的读写速度和直接插到迷你主机主板上的速度基本相同。 同时,奥睿科移动硬盘盒的USB4接口还能向下兼容早期的USB协议。通过USB-A转接头插入迷你主机上的Type-A接口(USB3.2 Gen2)后,也能达到其所能允许的最大传输速度。 如此高的读写速度的好处不仅仅只是传输文件更加快捷,从而节约时间。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我们可以将4K视频的源片段存储在移动硬盘中,在拥有USB4或者雷电接口的电脑上直接进行剪辑,而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传输速度造成卡顿和操控延迟。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可以将游戏的主数据文件存放在移动硬盘中,不但启动和运行速度不会打折扣,我们还能在不同的设备上尽情玩耍,而不必重新安装或者拷贝。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将操作系统安装至移动硬盘内,在拥有USB4或者雷电接口的PC上均能快速启动。而如果你的动手能力足够强的话,你甚至还可以利用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的M.2接口来改造显卡扩展坞,连接外置显卡以提升笔记本电脑或者迷你主机的3D性能。 目前,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的官方售价为999元,和普通的USB3.2 Gen2系列硬盘盒普遍200元以内的价格比起来确实贵了不少。不过它带来了相当于后者四倍的峰值传输速度,应用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而且还能兼容雷电3/4协议。如果你和我一样拥有搭载了USB4或雷电接口的PC,不妨考虑入手它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OK,今天的评测就到这里,如果你们对这款移动硬盘盒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个评测再见。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固态硬盘盒USB4.0兼容雷电3/4 笔记本电脑SSD外置盒全铝 内置散热马甲 M208C3灰 京东:¥999 去看看 <更多>

Jupit3r 晒物 2022-08-10 13:59

虽然现在的网络发展非常的快速,什么都可以从网上下载,但也暴露了网上不安全的因素。有些敏感资料或文件,还是保存在本地最安全。当然,为了本地数据的移动性,易于便携流通,我需要一款高速读写的U盘,那最近我就入手了一款ORICO的UFSD-I快闪U盘,它的速度性能怎么样?会不会掉速?一起来体验下吧。 外观 包装很简约,还是O家的蓝白风格,正面的512GB的标签明白的展示了它的容量,当然,下面还有一个USB 3.2 Gen1,这是一个USB 5Gbps速率。这意味着要想正常听发挥这款快闪U盘的性能,使用的设备平台的接口速率不能低于它。 相较于10Gbps的速率来说,这个接口的速度目前普及度还是很高的。甚至有些智能电视机都拥有这种接口了。因此,从这点来说,这个U盘的兼容性很强,可以在绝大多数的平台充分的发挥性能。反过来,如果设备连这个接口都满足不了,那也太老旧了,是时候升级了。 ORICO的整个外观做工精湛,采用全合金金属的外壳材质,细节到位,不仅好看,也更耐用。到手开箱后还有惊喜的感觉。 当然,它不仅是好看,合金的外壳也使得快闪U盘安全性能的提升,也是提升U盘里面的数据安全。毕竟,U盘有价,数据无价呀。 而且金属材质的外壳比塑料材质的外壳有更好的导热散热性能,从而保证U盘的稳定工作。 在U盘的侧面,可以看到ORICO的LOGO和UFSD的字符。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另一些空白的地方刻一些自己的个性签名也是可以的。 尺寸上来说,ORICO的这个快闪U盘不大。基本就是和普通的U盘一般。小巧的体积也使得它便于携带。 甚至它的尾部还有一个孔,可以挂一根吊绳。 吊在钥匙上或是手上等都可以,防丢效果不错。 使用体验 毕竟是U盘,只要还是要用来存储数据文件使用的。它的速度和稳定性是我非常看重的。因此,还是先来测测实际性能。   拔出盖帽,露出蓝色的USB-A的接口。相对来说,现在主流的平台还是USB-A接口多一些。USB-C接口一般在手机应用比较多。如果确实有手机应用的需求,可以加一个转接口,也是不影响手机使用的。 性能测试 ATTO磁盘基准测试是U盘时代比较流行的测试软件,可以比较真实的反应U盘的日常使用的性能表现。从测试来看,ORICO快闪U盘性能发挥不错,就这速度,是我那本地机械硬盘的2倍了。 而这款TxBENCH则是一款新兴的磁盘测速软件,从结果来看,和官方宣传的性能一致,说明官方宣传并没有任何夸大的成份。 同样的,还有固态硬盘时代比较流行的Crystal disk mark,性能测试结果也是相当的优异,达到USB 3.2 Gen 1的正常发挥水准。 AS SSD Benchmark由于评估方式不一样,因此结果略有出入,但也可以参考了解下。至少结果来看,也是不错的。 实际应用 这块小小的ORICO快闪U盘看似体积不大,比较简单,没想到爆发的能量还挺大的。那跑分性能是不错,我们实际的读写体验性能怎么样呢? 拷贝一个超大的电影文件到这个U盘,可以看到实际的速度写入达到262MB/s,随后速度来到平均值的210MB/s左右。全程并没有出现有些U盘夸张的掉速,如速度降至30MB/s,甚至是直接变为0假死。 整个30GB的超大型电影文件 ,复制到U盘只用了2分钟多一点,这性能不仅快的同时,而且还特别的稳定。 总结 总的来说,ORICO快闪U盘有着优秀的做工,高颜值,最主要的,它的速度优秀,可以连续长时间的复杂大型文件而不掉速,给我的日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毕竟不论是工作或是娱乐,一款掉速的U盘这大大的影响效率,会掉速的U盘哪怕速度再快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不掉速的ORICO快闪U盘确实是一款工作或生活都离不开的好工具。 ORICO/奥睿科快闪U盘128g大容量usb高速typec优盘64g官方旗舰正品 天猫:¥179 去看看 <更多>

稀范数码 晒物 2022-08-10 13:49

作为一名影像从业者,我对移动硬盘的选择有两个硬性标准,第一是速度至少要10Gbps以上,这样在外接笔记修图或者剪辑视频时,可以保持流畅的操作速度。第二就是容量,最少1TB起,否则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G的素材,经常整理会让你烦死。 我手里正在服役的这块ORICO蒙太奇系列的移动固态硬盘,除了满足以上两个需求之外,在散热、体积、重量等方面控制得也非常不错,而这个来源于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的外观设计,对于摄影师来说,那是相当的亲切啊。 简单开个箱 包装不多说了,家里ORICO的东西太多了,对这个蓝白配色早已审美疲劳。ORICO蒙太奇系列移动固态硬盘共有4个型号:MTQ-5G、MTQ-10G、MTQ-20G、MTQ-40G,分别代表5Gbps、10Gbps、20Gbps、40Gbps四个传输标准,在右下角有相应的标识,而容量则采用了后贴标的方式来区分,全系涵盖了256GB-2TB区间。 配件方面简洁实用,除了硬盘主体,还有一本说明书和一根30cm长的Type-A to Type-C/Type-C to Type-C二合一数据线。 外观设计与配件 硬盘壳采用了锌合金+ABS的材质,整体尺寸为110 x 60.4 x 15mm,重量80g左右,非常小巧轻便。正反两面的红黄蓝三原色点缀,怎么看都喜欢,简直就是摄影师专属配色,而且还应用了汽车行业里的高端IML新工艺,久用不褪色。 中框是银色的锌合金,既保证了外壳的整体强度,又在浓郁的艺术气息中,添入了一丝金属质感,增加了视觉冲击,一侧的边框中印有这款硬盘的主要参数和认证信息。 Type-C接口旁边印有速度标识,ORICO蒙太奇系列一共有4种传输等级,分别是5Gbps、10Gbps、20Gbps、40Gbps,10Gbps理论上可以达到1GB/s的传输速度,日常使用是完全够用的。 随机附送了一根Type-A to Type-C/Type-C to Type-C二合一数据线,可以满足主流接口的使用,编织外层的质量不错,30cm的长度携带起来也很方便,放在数码包里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线材本身支持10Gbps传输速度,Type-C to Type-C使用时,不分反正,而组合成Type-A to Type-C 使用时,需要注意Type-A接口带有△符号一端要对准Type-C端「10Gbps」速度标识,才能激活10Gbps速度。 实际测试 ORICO MTQ-10G最高支持USB3.2 Gen2标准,兼容Windows、MacOS、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统,无需安装驱动,即插即用。 我是Windows和MacOS双系统用户,主力机是MacBook Pro 2021,台式机PC用来处理一些必需在Windows平台下的工作,虽然配置比较老,但好在主板的Type-C接口还是支持USB3.2 Gen2标准的。首先用CrystalDiskMark来测试一下这款硬盘的基本体质,顺序读取达到了1026MB/s,顺序写入为1000MB/s,数据非常不错。 接下来是TxBENCH,顺序读取1027MB/s,顺序写入1019MB/s,与CrystalDiskMark差不多,都达到了1GB/s以上,这个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实际传输测试时,把位于电脑中SSD硬盘中一个23GB大小的视频文件Copy到ORICO MTQ-10G,刚开始时稍微有30MB上下的波动,之后一直保持在676MB/s左右的速度,一共测试了三次,结果基本相同,非常稳定。 最后在主力机MacBook Pro 2021上进行了测试,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1GB/s,写入速度最高976MB/s,与在Windows上测得的结果差不多,并没有出现过大的出入。 开篇的时候提到过,我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图片编辑和视频剪辑,出于成本方面的原因,主力机MacBook Pro 2021的内置硬盘选择的是512GB,这个容量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必需要外接移动硬盘来使用。图片管理我用的是Adobe Bridge,修图软件是Adobe Photoshop 2022,ORICO MTQ-10G应对起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视频方面我拍摄的基本上都是4K格式的,一般情况下每个项目会用到2-3条轨道同时剪辑,所有素材都是直接存储在外接的硬盘硬盘中,这个工作量M1 Pro芯片处理起来肯定是游刃有余的,而在1GB/s速度的加持下,数据存储方面也没有传输上的瓶颈,整个工作流程是非常丝滑顺畅的。 总结 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硬件方面的配置越来越高,外设接口的传输标准也是逐步提升,作为便携存储设备的U盘或者移动硬盘也随行就市,速度越来越快。当然,选择什么样的标准要根据自身的电脑情况来定,就拿ORICO MTQ-10G这款固态移动硬盘来说,USB3.2 Gen2的标准正好与我台式机匹配,再高的话就会出现性能冗余 虽然1GB/s的速度还喂不饱MacBook Pro 2021的雷电4标准,但胜在够用,日常工作中,并不会出现拖后腿的情况,而且不到1000元的价格,也可以接受,所以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更多>

善格佳物 晒物 2022-08-09 14:39

为什么你需要NAS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建立一套家庭私有化存储也就是NAS的最大意义在于数据的备份和存储,除了手机里珍贵的照片、视频需要集中存储外,一些好的电影、音乐的本地私有化的存储也是潜在的需求。比如你喜欢听的音乐、喜欢看的电影,当你某天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发现由于版权原因已经下架了。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家庭影音娱乐中心的打造需求,通过本地化私有云存储方案,可以实现更加高清电影的随时观看,毕竟类似4K分辨率的电影很多网站不开通超级会员的话,下载速度永远无法满足观看的要求。所以,我个人搭建NAS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1.搭建家庭影音系统; 2.照片视频备份; 3.重要资料的存储; 4.多人数据共享和远程下载。 一、海康存储NAS S1亮点 首先,海康存储(海康存储是海康威视旗下子品牌,专注于存储产品和业务)的S1是一款轻量级的家庭NAS设备,定位于入门级用户群体,不需要复杂的数据设置和技术问题就可以实现NAS功能,大多数NAS产品需要网络和使用方面的复杂的配置,不知不觉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这也导致入门级的用户群体直接放弃。 1、数据安全不容忽视 NAS作为私有云存储,安全性是前提和核心,毕竟很多照片视频之类的都是非常私密的个人数据。S1通过提供一个共享空间和多个私密空间的存储方案,用户可以独立创建多个账号,同时登陆多台终端,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所有成员可见的数据,例如宝宝的照片、全家出游的照片都可以放入共享空间。另外,S1通过了ISO27001认证,数据传输也是加密的,用户可以放心存储个人的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在个人空间设置独立密码,对所有文件进行二次加密,就算硬盘被盗窃,其他人依然无法通过第三方软件破解获得内部数据。这一切都依托于S1在软件方面采用六重数据保障,尤其是AES256算法加密传输数据,加上数据保护功能,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 2、小身材,全家自由存储 比起其他NAS的外形尺寸,S1在尺寸方面就小很多,最大支持12T硬盘,拿一家四口的使用需求来说,可以大量存储图片、视频、音乐等文件。当然还可以存储一些工作和学习上的文件,比如网课视频材料、工作上的一些共享资料,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使用。 3、外接存储设备,单盘也能双保险 S1只有一个盘位,但是提供了USB外接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外接一个大容量的固态优盘或者再挂一个移动硬盘的方式,来实现数据备份的双保险,开启单盘数据保护功能。 4、无需复杂教程,三步即可上手 虽然网上各种NAS的教程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并查阅,但是对于不喜欢钻研技术的用户来说,简单、易上手才是王道。S1通过装硬盘、连网络/电源线、下载APP启动三步便可开始使用,简直不要太人性化。 5、相册管理更智能 另外,S1的相册功能也是非常好,开个共享相册大家可以共同管理里面的照片比如夫妻可以把宝宝的相片放进去,然后家人都可以看到,这样就不用交换照片了。当然还可以开一些其他共享的普通相册,方便数据的传输和价值发挥。相册的分类和查找功能非常棒,主要解决用户对相册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提升问题。 二、海康存储S1快速安装 安装过程其实非常简单,按照前面说的把硬盘固定之后,然后有个类似抽屉一样的固定硬盘的架子,按照正确的方向放进去锁定就好了,然后给NAS接上网线和电源线就自动开机了。 硬盘的话,我配置了一块希捷狼ST4000VN006的4T版本的硬盘,这块盘也是专门针对NAS用户研发的,可以广泛兼容多个品牌的NAS,传输速度最高支持180-240M/S,三年售后质保,加上800多的价格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相比其他品牌的NAS来说,海康S1的安装非常省心省事,哪怕是女生或者是从没有接触过NAS的用户都可以轻松上手安装,当然我也是第一次接触NAS,也不没那么多时间研究参数配置之类的,所以海康S1刚好符合我的预期和需求。 三、海康存储NAS S1使用体验 完成安装之后,就进入使用环节了,使用前将硬盘在台式机上面进行分区,然后装入NAS之后先格式化。格式化完成之后就可以看到实际的存储空间了。当然,安装完成之后,顺便看下系统是否升级到最新版本,可以在手机端直接更新。 1、界面简洁易用性高 海康智存APP的界面做的整体还不错,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在首页可以进行文件的备份和上传,以及最近备份的动态,然后“文件”页面就是存储界面了,然后就是个人中心,可以查看硬盘状态以及网络和系统等方面的数据。总得来说,操作起来非常便捷。 2、一键备份,给旧照片一个家 我喜欢保存过去的照片,以前都是把相机或者手机里面的照片发到电脑上,然后新建文件夹再备份到移动硬盘里面,虽然过一段时间备份一次,但是真正回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真的没几次。所以有了NAS之后,可以随时把手机、电脑里面的照片备份存储到私有云空间里面,而且想看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按照日期查看就好了。而且智能分类功能也不错,可以通过拍摄设备和时间进行智能化存储,非常便于用户查找。也可以建立共享的照片文件夹。 3、老音乐老影片,想看就看 作为一个喜欢音乐和电影的人来说,总想着把看过觉得有收藏价值的电影本地保存下来,但是电脑硬盘又不够,加上我下载的一些超大文件的无损音乐,所以S1的到来刚好可以满足我的存储需求,我准备把自己看过很经典的电影全部下载4K版本然后保存在NAS里面,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随时随地播放。 4、海量片源,打开电视立刻看 我喜欢吃饭的时候看电影下饭,但是我对电影又很挑剔,所以有时候饭快吃完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电影。S1有TV端可供下载,支持视频倍速播放、分辨率切换和音轨切换。有了它之后,我就可以把自己想要看的电影直接存在S1上面,想要看的时候直接打开TV端看就好了,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高效的使用体验。 5、监控数据,想存就存 很多监控摄像头的存储是公有云存储,同时还需要付费才可以使用,一方面不安全一方面使用成本高,除非自己配置大容量的内存卡。海康存储S1支持接入监控摄像头,可以保存监控录像,不仅更安全也更加经济实惠。S1跟我家的萤石门锁刚好可以打通,所以可以将门锁的监控数据存放在NAS里面,对我来说就节省了一笔购买萤石云存储的费用,而且数据存储在个人私有云里面更方便查看。 四、总体评价 又到了总结的环节,首先,我个人本身来说就是普通的NAS用户,当然也是NAS新手,刚好体验到了海康存储S1 NAS产品,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简单易上手:产品简单,对新手来说非常容易上手,无论是参数配置还是后期的使用都做到了不需要复杂的参数和设计过程,对用户非常友好。 2、智能化水平高:照片可以按照时间或者是拍摄器材进行分类整理,非常便于用户查阅,而且还有自动去重功能,方便清理无效数据。 3、多用户安全放心使用:可以分享资源,也可以建立多个用户的储存空间,安全性也高,可以设置二次密码,保证存储数据安全性。 4、性价比高,千元左右就能用:NAS机器只要500多元,支持USB存储扩展,NAS实现数据的双重备份,算是非常不错的入门级的NAS产品了。 海康威视(HIKVISION)个人私有网盘S1系列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家庭云盘 远程访问自动备份 无盘版 京东:¥499 去看看 <更多>

Andy 晒物 2022-08-09 12:09

对于白领以及众多办公族来说,日常传输文件很多时候都需要依赖U盘。一款好的U盘不仅要坚固耐用,同时还要有稳定快速的传输速度和大容量。快速存储与读取文件,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确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一大要素。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不仅传输速度快同时又很耐用的U盘产品——奥睿科快闪U盘UFSD-I,U盘的大小,翻倍的使用快感,机友使用了一段时间,确实是我工作中的一大存储利器。 U盘最重要的参数就是传输速度,奥睿科快闪U盘UFSD-I使用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传输1G文件仅需要3秒。除了快,速度的稳定也十分重要。很多U盘在文件刚刚传输的时候速度很快,但在传输过程中速度会不断下降,但奥睿科快闪U盘UFSD-I可以一直保持高速传输,实测数据显示,即便是传输60GB的大文件,也可以保持全程稳定不掉速。可以说这是一款“又快又稳”的U盘产品。 当然作为存储设备,最关心的还是读写速度,奥睿科快闪U盘UFSD-I官服数据读取411MB/s,写入353MB/s,而机友使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实测,读取387MB/s,写入337MB/s,与官方的数据不想上下,当然可能有的人测试高有的测试低,这也与连接的接口有关。个人使用的是荣耀magicbook笔记本,接口也是支持USB3.2协议,所以实测结果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实测拷贝也试了下,拷贝一个16.32G的大文件,基本可达到300MB/s的速度,230MB/s,对于整体的文件拷贝速度较快,如果你的文件比较好零散可能速度会有间歇性不一。所以大文件的拷贝毫无压力,无需再无聊的等待。 试想一下,如果会议的时候,临时需要个文件展示,而文件又大,你在跑去拷贝,一个会议室的人都在等你10几分钟乃至更长时间,是不是很浪费时间,而且还显得自己无能。如果你足够快,那么就可减少这样的焦虑尴尬,当然最好不要放这样的错误。 除了传输速度,U盘的温控也不能小觑。很多U盘在长时间传输文件以后都会出现U盘温度过高的情况,甚至能够达到非常烫手的程度。奥睿科快闪U盘UFSD-I在温控方面表现十分出色,实测连续读取30分钟,温度也仅为54℃。不仅使用体验更加友好,也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 性能出众的同时,U盘的外观也不容忽视,奥睿科快闪U盘UFSD-I采用合金精工工艺,坚固耐用,耐磨防锈。竖条纹的设计看上去非常有质感。硬核的外观可以给U盘芯片带来更加贴心的保护,日常携带非常省心。同时它还支持三年质保,质保期内产品符合条件即可免费换新,没有后顾之忧。 其他方面,奥睿科快闪U盘UFSD-I的兼容性也非常不错,电脑、车载、音箱等设备都可以使用。向下兼容USB2.0接口,即便你的设备相对比较老旧,也可以正常使用这款产品。主流的windows、Mac OS和Android也完美兼容,使用场景十分丰富,真正做到“一盘多用”。 最大512G的容量让它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远离“容量焦虑”,不管是传输工作文档还是视频游戏软件都游刃有余。 写在最后 不难看出,奥睿科快闪U盘UFSD-I是一款传输速度又快又稳,同时颜值又很出众的硬核U盘产品。学生党可以用它来传输学习文件,办公族可以用它来传输工作文档以及各种素材。即便是日常使用,高速稳定的传输体验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使用感受。 如果你平时有大量的文件传输需求,那么选择这样一款U盘再合适不过了。 <更多>

欢乐小机友 晒物 2022-08-08 16:09

U盘是许多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数码产品,尽管现在移动硬盘瓜分了U盘不少的市场份额,但是它凭借超高的便携性,依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首选。U盘虽然体积小,但是容量往往不够大、传输速度也不够快,所以有些人就选择了新崛起的移动固态硬盘。其实如今也有一些U盘既保持了体积小的优势,同时在传输速度上的表现堪比固态硬盘,比如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就在做到了“鱼和熊掌,也能兼得。” 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包装简洁大方,盒子的正面印有产品的渲染图,耐用、稳固、不掉速和最高405MB/s的速度是它的主要卖点。在容量方面,该系统提供了64G、128G、256G和512G共4种选择,同时还提供USB-A和USB-C两种不同规格的接口。 和普通U盘相比,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重量会稍稍大一些,这是因为它采用合金材质的外壳,在坚固耐磨的金属外壳保护下,有效减少物理伤害,有效地延长了U盘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更有利于散热。 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生产工艺非常值得点赞,U盘机身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细致,没有一丝的硌手和毛糙,机身外壳的侧面还激光镭射工艺镌刻了品牌LOGO等符号。 考虑到光滑的金属外壳会影响到U盘插拔操作,所以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加入了条纹设计,加大了拇指、食指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让U盘捏得更牢固,插拔时更加顺手。 在U盘机身的尾部设有一个挂绳孔,随机也配备了挂绳,既利于携带,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丢作用。 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接口有USB-A和USB-C两种规格,它们均支持使用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官方给的参考数据是读取速度最高为405MB/s,写入速度为353MB/s,虽然还不能超越固态硬盘,但相比普通U盘而言,已经是有很大幅度地提升了。 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适用场景很广泛,加上它向下兼容USB2.0接口,对Windows、Mac OS、Android等操作系统都能完美支持,所以除了电脑外,也适用于智能电视、投影仪、车载、音箱等电子数码设备。 因为存储芯片的容量是按照1MB=1000KB、1GB=1000MB计算,所以512G U盘的实际可用容量约为476G,这是正常的,并非容量缩水。 究竟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实际测试速度如何呢?使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搭配测试的是台笔记本电脑,USB3.0接口。经过测试,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顺序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380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295MB/S,表现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使用ATTO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测试,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顺序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396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340MB/S,和官方提供的参考速度差距不大。 此外,读取速度稳定不掉速也是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的一大卖点,哪怕是拷贝几十G的大文件,传输速度波动幅度很小。我尝试从U盘拷贝一部13.7G的电影,传输速率都稳定地保持在380MB/s之上,均速达到了389.6MB/s,真正做到了不掉速。平稳不掉速的传输体验,对于图像设计师、视频剪辑师、短视频创作者等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文件也是一种保护。 常言道“时间就是效率”,奥睿科UFSD-I系列快闪U盘凭借堪比固态硬盘的读取写入速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候,给工作生活带来不小的便利,再加上它简约时尚的外观设计,经久耐用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不掉速的性能,相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更多>

太空船 晒物 2022-08-05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