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固态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低,并且速度上的优势也非常的明显,渐渐成为装机的首选,尤其是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优势更加明显。以前因为价格问题只能选择小容量的,现在换一个大容量的NVMe接口固态硬盘可以进行全盘提速。然而主板有双NVMe接口的不在多数,更换下来的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就成为了鸡肋,Orico/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是一款可以将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直接变为普通的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在小体积的情况下拥有大容量的移动存储设备。 【产品的包装以及外观】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使用的是篮、白色的纸盒,采用了全彩色印刷工艺,正面印有产品的品名及外形效果图片,还标注了中国人保财险承保的标示,使用户更加安心。背面印有产品的使用场景图片以及中英两种文字印制的产品参数、厂家等信息。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包装采用了上掀盖的设计,打开包装主品由黑色内胆包裹,下层为配件的独立存放空间,厂家与产品一起附带了两条不同接口的数据连接线、固定螺丝和小改锥等配件。产品配备了图文的说明书,很容易上手。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为长方体形状,正面采用了金属铝合金上盖,表面为竖状的条形格栅,起到了很好的散热作用,仓体为黑色的pc材料,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侧面用激光雕琢了产品的品牌标志。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体积小巧,在顶端设计了USB Type-c的接口,面板下方放置了固定螺丝与状态指示灯。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将螺丝拧下都可以拆开硬盘盒,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采用了高集成化的单板,主控芯片为Realtek瑞昱的RTL9210B,是针对USB Type-C规范所开发出的USB-SATA单芯片桥接IC,可支持高达10G的USB3.1 Gen 2传输速度。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安装非常简单,将一端螺丝拧下取出电路板,将NVMe口的固态硬盘接入连接槽,NVMe接口的固定很有特点,只需要用厂家附带卡扣就可以固定,免去了需要拧螺丝的情况,拆装一按一拔就能搞定,再将上盖还原,连接数据线,一个移动硬盘就安装完成了。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支持Ncff2230、2242、2260、2280多种规格的NV口的固态硬盘,本人这次使用了一块120G的NGFF2230 的NV接口的东芝固态硬盘连接为移动硬盘。 我分别使用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加NVMe接口的120G东芝固态硬盘与另外一款外置硬盘盒加2.5寸SATA接口的240g的固态硬盘分别测试存储设备的读写情况。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的读取在426m左右,而另外一款外置硬盘盒的读取在370m左右。在速度测试中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的读取速度还是高于SATA接口的固态的。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标配除了标准的tpye-c数据线还附带了双头tpye-c接口的数据线,不仅可以与带有tpye-c接口的电脑相连,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可以直接与手机连接,将手机中的文件直接拷到移动硬盘上,并可以为手机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 【试用总结】 奥睿科NVME移动硬盘盒体积小巧,外观时尚漂亮,金属上盖散热迅速,安装使用都非常方便,采用type-C接口没有方向性,USB3.1连接读写速度快,支持多种规格的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 (本人试用数据仅限于本人使用的设备,由于设备个体差异与其他设备数据会存在不同)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硬盘盒转Type-c/USB3.1固态SSD全铝外置盒 NVME-深空灰 京东:¥158 去看看 <更多>

我是如风 晒物 2020-08-20 18:04

台式机上有两块 M.2 NVMe 的固态硬盘,一块是三星的960 EVO 250GB,用来安装系统,另一块是后来加的,Lexar NM700 500GB,本来是想做游戏盘,但装上后就很少玩游戏了,存储资料容量又太小,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态。正好MBP的容量吃紧,平常拍的照片大多都存储在移动硬盘上,又懒得整理,索性剁个硬盘盒组个移动硬盘,充分利用资源。 外观 & 材质 硬盘盒的盒体是ABS材质,但上盖是金属的,而且表面有条纹栅格,增加了散热面积。 数据接口是 Type-C,支持 USB3.1,最高可达到 10Gbps 传输速率,随机附送了 A2C 和 C2C 两种数据线,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非常方便。 硬盘盒的体积非常小巧,整体尺寸为108mm X 29.5mm X 13.5mm,像个大号的U盘,随身携带没有任何负担。 硬盘盒随机带有小螺丝刀,打开上盖后,就能看到里面的主板,主板上有三个开孔,可以支持2230、2242、2260、2280四种不同规格的 M.2 NVMe SSD 固态硬盘。 将 Lexar NM700 的金手指一端插到主板的数据口插槽上,另一端有专用的卡扣,不需要额外的螺丝就能固定住硬盘,拆卸非常方便。 最后,将上盖装回,就全部搞定了,提醒一下,硬盘盒盖的螺丝是六角的,所你以为螺丝刀也是专用的,一定要收好,否则再次拆卸的时候就麻烦了。 速度测试 硬盘盒最高支持1GB/秒的传输速度,连接到台式机上之后,用 AS SSD Benchmark 和 TxBENCH 分别进行测试 AS SSD Benchmark:读962MB/秒,写959MB/秒。 TxBENCH:读974MB/秒,写980MB/秒。 两款软件测试结果相差不大,基本一致,都接近1GB/秒的标称速度,下面进行一下实际的文件传输测试,从电脑上的另外一块 SSD 拷贝一个20GB左右的视频文件到 NM700,由于原盘本身的读取速度只能达到500GB/秒,所以满负荷状态下,也未能达到 NM700 的标准。 总结 经过实际测试,ORICO 这款 M.2 NVMe SSD 硬盘盒总体表现不错,外观小巧精致,方便携带,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GB/秒,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其实如今的品牌移动硬盘在价格方面也是非常实惠的,与自己组装基本上相差不大,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自行选择心仪的 SSD 硬盘,所以如果手里有闲置的硬盘或者追求个性化的配置,ORICO 这款硬盘盒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 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盒体是塑料的,有点影响散热,不过也有全金属版本的,当然价格要稍微高一些,当初选择的时候,觉得并不会影响使用,所以就选择了这款,实际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奥睿科(ORICO)M.2 NVME/NGFF移动硬盘盒Type-c/USB3.1固态SSD外置盒 NVMe-10Gbps太空银 京东:¥168 去看看 <更多>

善格佳物 经验 2020-08-18 15:20

我平时在自用的是 MacBook Pro,接口都是雷电3(USB-C),而办公室以及家里是用 PC, 全都都是 USB-A 接口,目前用一个普通的 U 盘实现数据交换,接口不同用起来不方便,而且速度上也没有保证。原来还想找一个支持双接口、速度又快的 U 盘,可是不是价格高就是速度不行,这次好好体验下 ORICO 双协议硬盘盒套装,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的收获。 ORICO 潮酷双协议硬盘盒支持 NVME/SATA 两种协议的,右下角标注的 NGFF 也就是 M.2 接口,同时支持 M key、B+M key,市面上的大部分 M.2 应该都可以使用。最高速率达到 10Gbps,官方宣称搭载 NVMe 协议硬盘最高能达到 900+MB/s,日常使用这个速度很不错了。 抽屉式包装很简单,内部的塑料壳子固定住了硬盘盒,硬盘盒本身使用铝合金材料,所以重量并不大,这样其实相当于悬浮在盒子中间,避免运输中的破坏。 硬盘盒附赠了一个梅花螺丝刀、螺丝、固定硬盘的小铜件,还有用于散热的硅脂,另外有 15cm 的 C To C、C To A 数据线各个一根,在多个设备之间也就能应用自如了,哪怕是用 C To C 数据线接上手机也都能使用,手机容量越来越不够用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硬盘盒的正面设计有深深鱼鳍纹,这样就增加了盒体跟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表面散热的速度。而纯铝合金打造的外壳,也更容易导出热量,保证内部固态硬盘的安全工作。 硬盘盒尺寸是 107mm x 29mm x 12mm,体积并不算大,方方正正的外形也没有多余的空间浪费,各个边缘都比较圆润,适合随身携带。深灰色的铝合金外壳也更具科技感,表面具有磨砂的质感,摸上去感觉还不错,除了侧面的“ORICO”标志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装饰了。 数据接口是支持 USB3.1 的 Type-C 口,这也是支持 10Gbps 速率的保证,虽然达不到雷电3的变态速率,不过这也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方式了。 在另一侧有一个小孔,这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默认状态下会是蓝色灯常亮,而在工作状态下则是蓝灯闪烁。另外待机 10 分钟后会自动进入休眠,减少设备的功耗以及发热,而指示灯也会熄灭。 后盖上除了产品型号、简单的参数信息,其他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了。拧开硬盘盒底部的螺丝(梅花)就可以打开,因为后盖跟盒子贴合的比较精密,如果拿不出来,可以如图推开一点,然后就可以轻松打开后盖,内部的主板就可以轻松的拿出来。 M.2 SSD 常见的规格有 2230、2242、2260、2280,就是宽度一样而长度不同而已,主板上预留的一排小孔就是为了固定不同尺寸 SSD 而预留的。另外,主板上的长条铜片有一定的导热作用,有利于散热。 潮酷硬盘盒用的是 RTL9210B 主控芯片,芯片带有 UASP、TRIM,有降低负载、减少数据写入次数,从而达到延长 SSD 耐久的目的。 这次搭配使用的迅龙 SSD 有两个型号,也是两种协议跟接口,分别是迅龙 V500 NVMe SSD,以及迅龙 N300 SATA SSD,容量都是 128G。 两款固态硬盘的包装跟潮酷硬盘盒类似,也都是抽屉式的包装,也都是由相似塑料盒子包裹着,减少运输震动带来的伤害。 * 这里有个小建议,其实固态的包装可以再缩短一些,因为固态的体积本身就很小,包装缩短后反而有种干练的感觉。 每个 SSD 都附送了一个十字螺丝刀以及两颗螺丝,只是硬盘盒都有配套的螺丝刀、螺丝以及固定装置,这次安装用不到他们了,不过先收起来,以后还能用得上。 固态的两面都带有贴纸,对芯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贴纸上也都标明了 SSD 尺寸(2280),另外为了日后保修,不建议撕掉贴纸。除了前面说到的共同点之外,剩下就是两款产品的区别了。首先是接口,左侧是 V500 使用 M Key 接口,右侧是 N300 使用 B&M Key 接口。 另外,V500 官方介绍主控芯片是 2263XT,使用 TLC 三层单元闪存,读取速度最高可达 2100MB/S,而顺序写入速度也有 1600MB/S。更高的读写速度也就带来更高的发热,所以 V500 附赠了铝合金材料的散热片,另外还有一片散热硅脂,这是 N300 所没有的。 SSD 安装也很简单,按照下图的角度插入插槽,再使用螺丝和固定装置固定好 SSD,也就差不多装好了。 最后贴上散热硅脂,盖上后盖拧上螺丝就算完成了。散热硅脂正好贴合 SSD,主板虽然没有螺丝固定,不过也不会晃动。 安装完毕先来测试一下速度,首先使用 C To C 线连接 MacBook Pro,使用 Disk Speed Test 进行测试,结果见下面两张图片。V500 读取速度在 950MB/s 上下波动,写入速度则是在 580MB/s 上下波动。 N300 读取速度、写入速度均在 450MB/s 上下波动。 接下来再转到 Windows 平台进行测试,选择 AS SSD Benchmark、ATTO 两款软件进行测试,AS SSD Benchmark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V500 读取速度最高达到 856MB/s,写入速度也达到 560MB/s。 N300 读取速度、写入速度均在 460MB/s 左右。 ATTO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V500 读取速度最高达到 760MB/s,写入速度也达到 596MB/s。 N300 读取速度、写入速度最高均在 460MB/s 左右。 当然,单纯软件测试不算数,还是实际复制文件看看效果吧,V500 最高写入速度达到 376MB/s,而 N300 最高写入速度达到 332MB/s,两款 SSD 都有 ±5MB 的波动。 从上面的测试来看,基本达到 10Gpbs 的速率,虽然在不同的电脑上略有差异,但是整体性能还是很稳定的,长时间测试之后读写速度仍然在比较高的水平。硬盘盒小巧的设计很方便携带,铝合金外壳结实耐用,工艺手感都还不错。两款迅龙固态的表现也都达到了要求,至于使用寿命啥的,只有在使用中继续测试了。 另外,对于硬盘盒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硬盘盒的主板并没有固定,虽然贴上散热硅脂后并不会晃动,但是在插拔数据线的时候还是会移动,时间长了那面会有磨损,希望后续产品能够改进。 奥睿科(ORICO)M.2 NVME/NGFF移动硬盘盒Type-c/USB3.1固态SSD外置盒 NVMe/NGFF双协议-深空灰 京东:¥198 去看看 <更多>

ifantasyplay 晒物 2020-08-15 14:39

因为,硬盘扩容的需要,又有2.5英寸硬盘被淘汰了,不想浪费掉,就买了个2.5英寸的移动硬盘盒,让它继续发光发热吧。 我不太喜欢全透明的硬盘盒效果,但又喜欢露出的机械感,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这款硬盘盒,这个品牌是Yottamaster的 2.5英寸硬盘盒。 打开包装,硬盘盒被放在一个塑料托盘中,它的一些配件都放在下面。 还是先看看配件,一根大约半米长的TPYE-C数据线,被塑料袋包装着,一片自带双面胶的海绵垫子,以及一张说明书。 Yottamaster的外观很有意思,它没有选择全透明的设计方式,而是采用了局部透明的设计风格,它在下面的硬盘盒位置用了不透明的塑料,却又将上面的主板位置设计成半透明,从正面这一侧,可以看到主板的"真面目"。 硬盘的数据接口,使用的是TPYE-C接口,而电脑端还是通用的USB接口。 硬盘盒盖用了无螺丝设计,打开的方法是通过抽拉顶部的盖子。 打开盒盖,就能看到里面的SATAⅢ硬盘接口,从外观看,接口的质量还不错。 这次淘汰出来的硬盘是一个2.5英寸的机械盘,安装很轻松,对准接口插进去就好了。 不太懂配送的海绵垫做什么用的,我估计是贴在硬盘盖背面,用了增加硬盘盒的缓冲性能的。 硬盘盒的电源指示灯,设计在半透明的主板位置上,灯光是蓝色。使用的时候,LED灯光常亮,硬盘在读取的时候,灯光是闪烁状态。 总结 因为是机械硬盘,测试就没必要了,毕竟机械硬盘的速度没啥好期待的。Yottamaster这款硬盘盒吸引我的,主要还是独特的外观设计,相比较而言,它半透明位置露出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产品的PCB板、电子元件和LED灯光,很有科技感。而同时,硬盘仓位置又是不透明的,不会因为硬盘糟糕的状态,而影响观感。 Yottamaster硬盘盒2.5英寸Type-C机械/固态硬盘盒子笔记本台式机外置移动硬盘盒SATA串口 半透明DF1-C3 京东:¥45.8 去看看 <更多>

qz29975540 晒物 2020-08-11 11:40

1.前言 社会的进步,毫无疑问,带来了更大的数据存储需要:我们看的电影越来越高清,我们拍的视频越来越还原,诸如此类。 ▲像我的这台1T的笔记本,现在已经全线飘红了。数据存储需求,也就因此而变得旺盛起来。而在涉及到数据存储时,我们一般会考虑到两方面:一是存储的安全性,二是存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在涉及安全的认知上,一般都会觉得本地存储和传输会更为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和数据泄露安全)。 然后就是存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譬如我,不会组NAS,你说有什么办法?之前也是移动硬盘买得飞起,然后前阵子又从电脑大佬的朋友那借(pian)了两块8TB的旧硬盘,然后就寻思配个硬盘阵列盒,用起来也方便些,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跟小伙伴们分享下我入的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对于电脑硬件,我还是挺菜鸡的,所以写得不好还希望小伙伴们多担待。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文。 2.外观与细节 ▲包装盒正面风格元素简单,还是蛮清爽的,当然,也没有采用会显得枯燥的全白底色。 ▲包装盒一侧则是产品优势,比如传输快,支持HDMI、RAID传输,支持MAC OS和Windows双系统,LED指示等等。 ▲另一侧则包含较系统的产品信息和品牌信息,包括说像支持硬盘接口和产品材质等。 ▲同系列的硬盘阵列盒包含三款,我手头的是第一款,支持RAID,可玩性更高。 ▲打开外包装,被珍珠棉瓷实包裹的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映入眼帘。 ▲全家福。除了硬盘陈列盒本尊,还有充电线、A to C线、C to C线、小起子、螺丝包、说明书和合格证(保修卡)。 ▲我总是很喜欢可拆卸的充电线,即便在部分线材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更为方便地更换(当然,对用户而言,也更节约成本)。麦沃的输入电压为12V,电流为6.5A。 ▲机械硬盘最怕失稳,官配小起子,让你可以轻松拧紧各处螺丝,安全使用,哈哈哈... ▲像前言里面提到的,我选择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的基础就是简单好用,这点从它的说明书也可以看得出来,图文并茂,还是很通俗易懂的。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采用铝合金外壳,表面做了磨砂纹处理,保持手感和散热良好。当然了,因为做了磨砂处理,所以表面也就不容易留指纹影响外观了。 ▲背板除了RAID设置、三种接口、两个控制开关外,也可以看到显眼的两个风扇口。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内置双位滚珠式风扇,支持无风、一级风、二级风三种风档模式。不同风档位下,也对应不同的噪声级,使用时按需选择即可(比如,我用时开的就是一级风,均衡了风扇运行噪声和散热功能)。 ▲除了风扇这样的主动散热技能,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也配置了蜂窝散热孔这样的被动散热元素。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支持RAID0、1/10、3、5以及Clone、LARGE等模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次设置其他RAID模式时,需要先切换到Normal模式才能组建别的RAID模式。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比K35274G1、K35274G2丰富点在于RAID的玩法,其实,除此之外,HDMI接口的配置,在同类产品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有了HDMI接口,在你将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作为存储辅助工具外,还可以做到4K扩屏,连接到电视上投屏什么的那还不是真香? ▲对应4个盘位,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提供了4盏LED指示灯,硬盘在位时常亮,读取数据时闪烁,方便监控硬盘的工作状态。 ▲双架陈列盒共4个盘位,所以如果放3个及以上硬盘,就会有朝下的硬盘存在,所以就需要用螺丝紧固到位。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的螺丝孔很多,定位功能还是比较踏实可靠的。 ▲硬盘插口。 ▲硬盘安置完成,拧好螺丝就可以开始用了。 3.使用测试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支持用硬盘盒来组Raid,因为我手里盘比较少,就组个Raid0好了,我们来看看速度: ▲因为我这是两块旧盘,所以表现不会说特别完美,但读、写速度还是处在一个还不错的水平。组硬Raid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系统资源,还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别的电脑上,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的这个功能可以说实用性还是蛮强的。 使用噪声相信很多小伙伴也会比较关注,毕竟专心的工作、快乐的娱乐时间,你总不希望旁边有个大噪声源存在。因为手头上刚好有噪声计,我们干脆就来看一下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的运行噪声: ▲我所在的环境噪声比较大,达到了46.4dB,在开启麦沃K35274D一级风后,声音分贝数为51.2dB,相对而言,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分贝数提升,对在一旁办公的我也没什么影响。二级风开启后,会有相对明显的分贝数,达到了65.3dB,我们知道,国家标准里,70dB以上被认为明显有害,二级风已经很临近这个分贝数了。当然,在日常使用中时,其实开一级风稍微做下散热就好了,因为我试了一下关闭风扇下的硬盘温度,发现发热不是很明显。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带两个8T盘的重量约2.5kg,加上阵列盒的上端把手还比较大,提拉还是比较便携的。 4.总结 麦沃K35274D硬盘阵列盒,搭配我的两块小破盘的搭配使用下来,还是很快乐的。像前言提到的,我的电脑本来已经全线飘红了,现在的话,我可以把自己一直都很喜欢的电影资源放在硬盘里,需要看的时候再用阵列盒连接电脑或电视即可。原来爆满的笔记本,现在只用来存储一些文档什么的,也是终于恢复了蓝色。 麦沃 K35274D 硬盘阵列盒 3.5英寸外置笔记本串口硬盘raid磁盘存储柜HDIM 4K高清输 四盘阵列柜带RAID【不含硬盘】 京东:¥899 去看看 <更多>

高柳乱蝉 晒物 2020-08-05 15:30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轻NAS,但是有朋友担心数据的隐秘性,毕竟国内的网络环境确实比较难令人放心。不过,如果要从理论上来看的话,任何NAS只要通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管概率大小。如果要追求绝对的数据隐秘安全,完全走本地传输的DAS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做硬盘盒的品牌也不少,名气更大但是负面评价更多的某牌我也考虑过,最终PASS还是因为群里的一个小伙伴被坏了盘。最终挑了麦沃这款K35274的4盘位硬盘盒。 现在2.5寸的盘都是叠瓦了,所以硬盘盒我就直接上只支持3.5的。4盘位支持RAID0、RAID1、RAID5也就差不多够了,后面盘配齐了,四盘RAID5应该算是比较实惠的方案。 包装内的保护还是做得比较到位,两边的泡沫都很厚。数码设备保护好点总是没错。 配件方面,电源,说明书,USB-A口转Type-C和双头Type-C数据线各一条,还有一包螺丝和小螺丝刀。 变压器是8字口输入,DC12V输出,6.5A的电流。 既然叫硬盘盒,那当然就是个盒,四四方方的外形,最上方还有个挺大的提手。外壳部分全部是阳极氧化金属的,非常坚固。 硬盘盒配备了两个风扇,可以由右下角的开关切换高低档风量,或者关闭。接口方面采用Type-C,至少保证传输速度的瓶颈不会在硬盘盒这边。另外还提供一个HDMI接口,还是比较少见的。 硬盘的安装方面,也很简单,我觉得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拧螺丝上了哈哈。拉出硬盘盒,里面有两个板子,每个上面可以挂2块3.5英寸的硬盘。 电路板的接口是同向的,所以同一组的两块硬盘会是一块底朝天,一块面朝天,安装的时候可不要弄反了~ 机械硬盘怕摔怕晃,硬盘盒给了很多的固定螺丝,再加上底座四块缓冲垫脚,最大限度保证盒内硬盘的稳固。 硬盘盒的LED指示灯设计也比较巧妙,外壳标注了四个硬盘的编号,而实际上灯是内盒电路板上的,透过外壳的缕空显示出来。这样一来也确定了安装方向,不用写明正反面也不会装反。 实际硬盘工作和读写的时候,这里会亮起好看的蓝光。 值得一提的是,K35274D支持硬Raid,也就是由硬盘盒来组Raid。有的其他盒子是靠WIN7以上的系统,用存储池来做软Raid。两者售价上有点区别。 麦沃这款盒子支持RAID0、1、3、5、10,以及Clone、LARGE(JBOD)等模式。对于家用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Raid5,但是我手头一时没有这么多盘,就只能先试试Raid0和Raid1了。 先来看一下单盘的速度,这里用的是朋友那边借来的酷狼,几乎全新,他本来就想弄NAS但是又不会弄,我先拿来玩玩。怂恿他整4块12T的失败哈哈。 目前机械硬盘的速度封顶也就差不多200M每秒,加上其他损耗,190多已经挺快的了。 再来试试两块盘组Raid0的性能。第二块盘是我放家里闲置N久的蓝盘,有一些坏道,所以组了之后速度虽然有所上升,但跟1+1=2还是有一定差距。单独跑这块蓝盘惨不忍睹,就不放出来了,这里只是试一下硬盘盒的Raid效果。 硬Raid的好处自不用多说,可以节省系统资源,而且换别的电脑上也可以直接用。 相对的,Raid1提供最好的数据安全性,代价就是占用至少一半的存储空间(因为会以更低容量的那块盘为准)。实际上去年我囤了个西数元素12T,一直想等新低再囤几块,由于疫情影响没等到。这几天看到有14T的好价,真纠结,组吧,14T只能当12T用,或者12T的继续沉睡着?算了不管了,有了硬盘盒,盘再慢慢说吧。 此外,硬盘盒还支持HDMI输出功能,最大可以支持4K的分辨率。但由于受线材限制,只能放在显示器或者电视附近用。平时拷一些电影进去,电脑做事占用(比如渲染视频)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了。 噪音方面的话,开大档的风量,跟风扇差不多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硬盘也并不是发热非常严重的部件,再加上外壳是金属材质,散热还算挺好的,开个低档也就差不多了,兼顾静音和散热。 总的来说,作为直接存储设备,麦沃这款硬盘盒的功能和性能都算不错,外观和做工也挺好。但相对的,为了某些朋友口中的“绝对安全”而只采用USB进行数据传输,也就必然会受到线材的制约,而且其他设备访问起来也不方便。 依我所见,NAS或者轻NAS可以作为家庭娱乐中心来使用,存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而这种硬盘盒可以让担忧隐私安全的朋友彻底放心使用,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的使用场景,两者可以互补。这阵子我得蹲蹲硬盘,搞视频创作各种素材和源文件都是几百G上T的在占用,真的得搬到盒子里了。 感谢观看,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和赞再走呗,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

波导终结者 晒物 2020-07-29 15:10

闲置的2.5英寸硬盘,可以做成移动硬盘盒,这曾经是很流行的。不过现在硬盘盒很多,那么给我一个选择的理由,酷也是很重要的嘛。 比如新进入手的这款Yottamaster移动硬盘盒,为什么看上了,就是酷,颇有科技范。SATA 3.0,流行的Type-C接口。 抽拉式的盒子,打开方式透着一股不一样的感觉,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一个小窗,浅灰色,里面是横平竖直的电子器件,一种机械美学的感觉。 深色的机身,颇有商务范的感觉。 仔细看看这个吸引我的小窗户,电容、电阻、二极管、多么的整齐,漂亮吧。 Type-C接口在这边,上下双色居中。 推动盖子就可以打开,里面是SATA接口。 把我的纯国产光威弈SSD硬盘拉过来试下吧。 盖上盖子,接上线,小窗口里面蓝幽幽的灯就亮了。 as ssd跑一下,顺序读写都在420MB/s以上,符合宣称的速度标准。 随便复制个文件,几百兆的速度,几个G的文件几秒就传完了。 人靠衣裳马靠鞍,用上这个,自己其他那些移动硬盘盒,瞬间就觉得无爱了,真是应了那句,后宫三千粉黛无佳色,是这句吧,说错了别嘲笑我。 <更多>

如风飞天虎 晒物 2020-07-28 11:10

俗话说“尝过肉的味道,就再也捧不起窝窝头”,体验过M.2 NVME固态硬盘的速度,就再也回不到SATA的时代了,人性如此,潮范君也是如此。 M.2 NVME协议的读写速度远胜于SATA 3.0,相较于传统2.5英寸的固态硬盘,M.2硬盘体积更小,无需走线不占空间,而且售价亲民。前段时间趁着购物节下手了两块奥睿科的M.2固态硬盘,其中一块硬盘装在机箱内,作为系统盘,另一块留作移动硬盘。 好马配好鞍,既然是要打造高性能的移动硬盘,硬盘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硬盘盒。在硬盘盒的选择上,潮范君主要考虑便携性、散热能力和读写能力。ORICO 的一块M.2硬盘盒十分吸引眼球,有散热孔,有独立的散热风扇,还有实时温度显示,这真的只是硬盘盒? 风扇和数显,打破了潮范君对硬盘盒的传统印象。ORICO这款M.2固态硬盘盒,从外观来看,像极了90年代的收音机,也像潮范君初中时代的磁带随身听,看着还挺有复古的感觉。 另外,铝合金材质的外壳,给硬盘盒增添不少金属质感,长得好看的物件,总能令人赏心悦目。 奥睿科M.2硬盘盒的表面,经过金属喷砂工艺处理,握持手感很棒,并且铝合金材质跟有助于导热、散热。硬盘盒附件有一根C-A数据线和一根C-C数据线,支持连接到主机、笔记本、手机和平板,满足多种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USB3.1 GEN2规格的TYPE-C数据接口,理论的传输速率高达10Gbps,当然这只是理论速度,实际的传输速率与固态硬盘和连接设备的硬件配置有很大关系。 硬盘盒背面印制有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到输入规格为5V-900mA,安全起见,建议使用硬盘盒配套的数据线,避免损坏硬盘或硬盘盒,毕竟硬盘有价数据无价。 ORICO M.2固态硬盘盒的拆卸、安装很方便,拧下外面的1颗螺丝钉,抽拉即可打开盖板。可以看到内部有个4CM的小风扇,风扇与M.2硬盘槽位并列。由于加了一个散热风扇,使奥睿科硬盘盒的尺寸几乎大了一倍,牺牲硬盘盒的部分便携性,来提高内部的散热能力,这也是硬盘读写高速稳定的保障,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从硬盘卡槽的螺丝开孔来看,奥睿科M.2固态硬盘盒支持22*30、22*42、22*60和22*80等四种尺寸的固态硬盘,兼容性很高。 ORICO迅龙系列的M.2固态硬盘,存储空间为128GB,用来做移动硬盘足够了。日常拍摄的图片、视频素材,都可以很方便的转储到移动硬盘中。硬盘安装后,这块高性能的移动硬盘即组装完毕,来看实际的使用体验吧。 潮范君手里的一台MacBook Air,存储空间仅为256G,装了双系统后,存储空间十分有限,除了必须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外,其他工作资源都在移动硬盘中,所以移动硬盘的读写性能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 将ORICO M.2硬盘盒接入笔记本后,数显的初始温度为30.2℃,这个状态下风扇低速运转,几乎停不到风扇噪音。 数显的温度在实时跳变,在使用Photoshop、Premiere软件进行修图和剪辑视频时,这个温度基本不会低于30℃。在待机状态,或轻度工作状态,这个温度倒是下降很快。 TYPE-C的接口就是方便,不分正反插上就能用,先连接上笔记本测试下读写速度吧。 在Mac系统下,使用Disk Speed Test软件对ORICO M.2移动硬盘进行测试。Disk Speed Test是一款能从视频帧率和格式两方面来检测硬盘读写性能的软件。以视频帧率和格式作为测速衡量的标准,能够对移动硬盘的读写速度提供准确的评测数据,最终的测试结果如上图。 上图是奥睿科迅龙系列M.2固态硬盘的测试结果,这是主板上的那块M.2固态硬盘,这里贴出来只作为参考对比。 ORICO M.2固态硬盘盒连接后的测试结果,与主板上的M.2硬盘的读写速度有很大区别,并没发挥出M.2 NVME强悍的读写性能,性能瓶颈就是在电脑的USB 3.0接口上。 ORICO M.2移动硬盘的读写高度稳定,工作使用上速度不输本地磁盘,无论是搭配笔记本还是搭配手机使用,都是一个不错的扩容解决方案。特别是它内置的散热风扇和数显温度,提升散热性能的同时,也给这款硬盘盒的外观颜值加分不少,总体来说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好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下手尝试哦。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硬盘盒转Type-c/USB3.1固态SSD外置固态盒 带内置风扇+温度数显-灰色 京东:¥288 去看看 <更多>

潮范君 晒物 2020-07-27 12:26

在2.5寸硬盘盒大兴电子市场的今天,设计和用料一直是大众选购的首要考虑要素。前期家里有较多的闲置硬盘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低成本入手了一款2.5寸移动硬盘盒---Yottamaster尤达大师,我们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整个包装简约质朴,灰蓝相间更有立体感。 此款硬盘盒型号为DF1-C3,适用于2.5寸SATA  HDD / SSD,配备一根长约50cm 5Gbps Type-C高传输数据线。 整个硬盘盒采用ABS材质制作,深灰加浅灰两段式透明视窗设计非常的硬朗。透过透明视窗可以看到整个内部PCB印制板,既有范儿又能直观的看到产品的用料及做工,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透过透明视窗我们看到硬盘盒采用很成熟的JMS576主控方案,支持UASP加持,最大支持6TB容量硬盘接入。 USB 3.1 Gen1 Type-C接口,5Gbps传输速率。 外壳内置胶贴式防震棉,防止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硬盘损坏,使用更放心。免工具快速拆装,摒弃螺丝刀让你告别拆装烦恼,滑盖式设计让你快速完成硬盘部署轻松应对。放入硬盘合上后盖秒变移动硬盘,简单高效、方便实用且丝毫不输市面上售价好几百的移动硬盘。 连接电脑后即插即用,视窗化工作指示灯让你随时掌握硬盘状态,办公、娱乐随心所欲,海量空间任性存。 相比于普通的存储U盘,Yottamaster尤达大师容量更大,携带也更方便。它采用主流的USB 3.1 Gen1 Type-C接口,5Gbps传输速率非常的超值。当然有个小小的地方可能大家不是太‘感冒’,没有再附赠一根双头Type-C数据线,可能连接手机、平板、超薄本就不是太方便了,期待后续厂商能考虑这个问题,哪怕是售价高一点点免去了用户使用时的烦恼。 Yottamaster硬盘盒2.5英寸Type-C机械/固态硬盘盒子笔记本台式机外置移动硬盘盒SATA串口 半透明DF1-C3 京东:¥49 去看看 <更多>

回锅肉要肥 晒物 2020-07-21 16:57

在2020年的CES上,intel推出了Thunderbolt 4,但是从数据传输性能表现上来看,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惊喜,因为带宽还是40Gbps,是USB 3.0(5Gb/s)的8倍,USB 3.1(10Gb/s)的4倍。这个数据性能跟Thunderbolt 3仍旧保持一致。不过Thunderbolt4基于开放标准并向后兼容Thunderbolt 3,那么应该会有新的功能加入进来。 市面上带雷电接口的设备主要仍旧是以雷电3接口为主,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自己还没有体验过Thunderbolt3接口 ,既没有Thunderbolt 3接口的笔记本,也没有支持Thunderbolt 3接口的主板。带雷电3接口的笔记本品牌很多,可选范围比较大,相比之下,带雷电3接口的主板在选购上要更为方便,无非就是技嘉、华硕、微星,华擎比较厉害但是不太适合自己,主要是驾驭不了。因为自己有i7-9700K的CPU,所以选择的主板也就是Z390,不过不管是哪个牌子带雷电3接口的主板,比如技嘉Z390 DESIGNARE,小三千的价格,自己在用的Z390价格也就是个一千多,单独为了体验个雷电3没有必要进行选购,还不如借一块主板体验。 本来以为能借到技嘉Z390 DESIGNARE就不错了,结果却意外借到了技嘉Z390 AORUS XTREME水雕 ,也就是此次搭配测试的核心主板部分。 技嘉(GIGABYTE)Z390 DESIGNARE “设计师” 主板 (Intel Z390/LGA 1151) 京东:¥2898 去看看 这款技嘉Z390 AORUS XTREME水雕有种严重堆料的感觉,尤其是背部的那块散热板还有待导热管的巨型散热模块设计。在接口上,技嘉Z390 AORUS XTREME水雕同时提供了千兆网口和万兆网口,雷电3接口也是提供了两个,同时有雷电图案标识。四个红色的USB接口则是USB3.1 GEN2接口。 既然自带雷电3接口的主板有了,那么也得找个周边配件来进行测试,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直接选购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此类硬盘盒目前的价格普遍都在六百元以上,一点也不便宜,外壳材质基本都是以金属铝为主,除了辅助散热外也看起来比较有档次。 最后选购的是这款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左侧的雷电3数据线是目前最长的0.7米,主要原因就是以后用来搭配100W的PD快充头使用。另外雷电盒自带的是0.5米线材,内置被动芯片即可正常使用,而0.7米的雷电3数据线则需要加入主动芯片来对信号进行放大,不过价格上比0.5米的雷电3数据线并没有贵多少。 奥睿科(ORICO)雷电3硬盘盒NVME M.2固态SSD移动硬盘盒Type-C 40G雷电三 全铝外置散热片外观 灰SCM2T3-G40 京东:¥799 去看看 0.5米和0.7米的雷电3数据线在材质做工上相同,都自带雷电3标识的标签,线材比普通的type-C线材要粗上许多。 实际测量的线材直径大约是4.31毫米。 除了线材上有标签注明是雷电3线材外,两款的插头也都印有雷电logo和数字3的字样。 接下来看看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包装内的物品。除了一根0.5米的雷电三数据线和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外,随包装提供了对应的固定螺丝、导热硅胶和一把螺丝刀,方便用户进行安装。 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来实现物理散热,搭配磨砂喷涂提升了质感和防滑效果。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顶部和尾部采用了格栅式设计,不过机身四周没有采用散热孔设计。雷电盒的接口就是常见的type-C接口,不过这是雷电3接口,上方已有雷电的logo。 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并非是免螺丝设计,底部有一颗螺丝进行固定,应该采用免工具的滑盖式设计来方便拆装SSD。这是内部的PCB板,上面同样有雷电logo。 这个TPS65983B芯片是一款独立式USB Type-C和USB供电(PD)控制器,支持PD2.0和PD3.0规范,可在USB Type-C连接器中提供电缆插入状态和方向检测,同时也可用作上行数据端口(UFP)、下行数据端口(DFP)或者双角色数据端口。 至于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主控的部分,就是JHL6340,基本上在个个品牌的雷电3硬盘盒、硬盘柜、扩展坞上都能看到它,算是入门级主控,同时兼容Windows/Mac两大操作系统,当然前提是这些设备的硬件配置上自带雷电接口。那么免驱吗?可以即插即用吗?自己攒的主机在Win10 Pro X64下仍旧需要安装驱动程序,至于某些文章中提到Win10系统都可以即插即用,自己也不清楚具体原因。 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支持的SSD接口类型为B key和B&M Key,尺寸上最大支持到了2280,可以满足当前绝大部分SSD的安装使用需求。对于没有散热马甲设计的SSD来说,可以直接安装后搭配硅脂来使用。下图是固定安装后的效果图,贴上导热硅胶即可。M.2 NVMe SSD与四周的机身拉的比较开,空间上倒是比较充裕。 下面来将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直接搭配自带雷电3接口的技嘉Z390 AORUS XTREME水雕来进行测试。 注意实际搭配测试的m.2 NVMe SSD有三个牌子,分别是Asgard AN2 250G,ORICO V500 512G和铠侠EXCERIA NVMe RC10系列 500G,其中Asgard AN2 250G数据读写性能最高,这里也就选择了这款SSD进行测试。 阿斯加特(Asgard)250G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AN2系列-游戏极速版|五年质保 京东:¥229 去看看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 NVMe协议笔记本台式通用ssd 【512G】2100MB/s读速|质保五年 京东:¥489 去看看 铠侠(Kioxia)(原东芝存储)500GB SSD固态硬盘 NVMe.M2接口 EXCERIA NVMe RC10系列(原东芝RC500系列) 京东:¥469 去看看 回过头来继续谈驱动的部分。第一步就是安装对应的Thunderbolt驱动,可以直接去对应主板品牌的官网进行下载即可,准确无误,而且一般都是最新的软件。 正常安装完后,系统会有一个“批准Thunderbolt设备”的对话框,自己这里是直接选择了“始终连接”,如果选择了“不连接”,那么PC端是看到外接存储设备的。 下图中出现了两个“标准NVM Express控制器”,这就是对应的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 那么先看看同一块m.2 NVMe SSD直接安装在主板上的性能表现。理论软件测试的部分选择了Crystal Disk Mark,4K部分已经对齐,参数的部分选择了4G,从测试的结果来看,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2355.79MB/s、1051.14MB/s。搭配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后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是2362.03MB/s和1045.31MB/s,此部分数据变动不大。但是在SEQ1MQ1T1和RND4KQ1T1的数据部分上有所下降。 那么雷电3接口是否可以搭配普通的移动硬盘使用吗?会不会专口专用?读写性能上会有多大的差异?首先普通移动硬盘是可以直接搭配雷电3接口来使用的,但是反过来雷电3移动硬盘盒是不可以搭配普通的USB接口或是type-C接口来使用的。 至于读写性能上,同一块SSD在普通硬盘盒上的读写性能是不及雷电3硬盘盒下的性能表现的,其中顺序读取上的差异最为明显,雷电3硬盘盒下的读取性能是普通硬盘盒下的2.24倍。 那么能说明雷电3移动硬盘盒可以确保m.2 NVMe SSD满速吗?不能,为什么?雷电3的接口带宽为40Gbps,也就是可以达到5GB/s,但是别忘了,这个带宽由数据传输+视频信号传输构成,其中纯数据传输带宽只有22Gbps,理论上的最高性能也就是2750MB/s,另外的18Gbps是保留给了视频信号。 那么对于超过这个2750MB/s上限读写速度的SSD来说,损失是存在的,而且损失会很大,可以说是雷电3的数据传输瓶颈,所以高性能SSD并不适合搭配雷电3移动硬盘盒使用,而自己的几款SSD都是入门级SSD,读写性能上根本达不到2750MB/s,对于实际使用上的影响并不大,从而可以搭配雷电3移动硬盘盒来使用。 那么能说明雷电3移动硬盘盒可以确保m.2 NVMe SSD满速吗?不能,为什么?雷电3的接口带宽为40Gbps,也就是可以达到5GB/s,但是别忘了,这个带宽由数据传输+视频信号传输构成,其中纯数据传输带宽只有22Gbps,理论上的最高性能也就是2750MB/s,另外的18Gbps是保留给了视频信号。 那么对于超过这个2750MB/s上限读写速度的SSD来说,损失是存在的,而且损失会很大,可以说是雷电3的数据传输瓶颈,所以高性能SSD并不适合搭配雷电3移动硬盘盒使用,而自己的几款SSD都是入门级SSD,读写性能上根本达不到2750MB/s,对于实际使用上的影响并不大,从而可以搭配雷电3移动硬盘盒来使用。 总的来说,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比较适合有闲置m.2 NVMe SSD或是想要自行DIY移动硬盘的玩家,但前提就是你要有雷电3接口的设备,否则即使有了雷电3移动硬盘盒也无法正常使用,这是雷电3移动硬盘盒有别于传统硬盘盒的地方。 另外SSD不适合超过2750MB/s的高性能SSD,搭配雷电3移动硬盘盒并不能完全发挥SSD的性能。同时目前雷电3移动硬盘盒价格上仍旧有些偏高,不太适合普通用户。对于这款ORICO NVME雷电3移动硬盘盒,应该加入内置风扇的设计来提升整体的散热性能。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0-07-09 18:19

ORICO新出的2.5寸移动硬盘盒,机械/固态通用,免工具安装,USB3.0接口,传输速度5Gbps,看着挺不错的,手里有空余硬盘的可以入手。 <更多>

bitok 晒物 2020-07-09 14:47

U盘太慢,机械硬盘的移动硬盘怕摔,那么选择 SSD移动硬盘是个选择,尤其用闲置的SSD硬盘自己做一个,起码品质是心里有数的。 SSD分为NVMe和SATA的,NMVe的更为发挥SSD的快速优势。不过SSD移动硬盘有个不足,就是发热。高速运行后热量堆积,那么芯片处理会自动降速,影响了使用效果。 这个情况下,可以降温的移动硬盘盒就出现了,譬如这款ORICO的NMVe M.2 SSD硬盘盒,就是这样的产品。 背面有产品的指标,USB 3.1 GEN2 10Gbps。 打盖子,看见里面的硬盘盒了,同外包装上的一样,铝合金银色,上面有一圈散热孔,右侧是显示屏。 在侧面有TYPE-C接口,同样接口附近有散热孔。 在这个孔对应的另外一侧,同样的还有一个散热孔,这样,可以确保内部的通风风道。 看看配件,有说明书、一根Type-C双头线,一根USB-Type-C线,螺丝,螺丝刀。还有一个导电贴。 用螺丝刀拧下螺丝,然后推动盒盖,就开缝了。 打开盖子,我们发现盖子不是平平的,而是定制过的,全金属有利于散热。而里面则是躺着有NVMe的接口板和一个风扇。 这个接口可接驳最大是2280的NVMe M.2 SSD,下面还有金属散热条。 把我的阿斯加特NVMe SSD放进去,由于这个本事有金属马甲散热,所以,导电贴就不用了。 完成盖上盖子,接上接口,显示温度28.7度,室内温度。 使用了一段时间,看看,才上升到31.6度,这个比起普通硬盘盒动辄六七十度的表现,表现差距太大了。 接到笔记本电脑,来实际测试下移动硬盘的速度。 先用AS SSD测试下读取,顺序读写达到了950+MB/s以上,这个是近乎USB 3.1GEN 2的10Gbps的极限了了。 再用HD Tune测试下,基本上同前面的结果一致,书心虚读写速度都在900MB/s以上。 那么实际复制文件试试,首先看看读取速度,复制一个25GB的大文件,如果是普通硬盘盒,很容易复制到一半就掉速了。而这个硬盘盒,则达到了780+MB/s的高速。 而写入速度,也有高达670+MB/s的速度。而且可以看到,全程的速度非常稳定,可以说是表现出色。 总的来说,ORICO这款移动硬盘盒达到了标称的速度,带有温度显示,铝合金防护,风扇降温,还是很实用的。 <更多>

如风飞天虎 晒物 2020-06-30 14:24

M.2固态硬盘由于体积小巧、传输速度快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随着固态硬盘价格的回落,M.2固态硬盘的性价比越来越凸显,我也在618成功剁手一根M.2来作为移动硬盘使用,可在硬盘盒的选购中却遇到了难题。一般的固态硬盘盒长时间工作时会发烫严重,而我的目的是想连接电脑做素材盘使用,势必需要长时间运行。经过再三比对之后,我入手了这款ORICO自主降温M.2固态硬盘盒,除了继承了ORICO硬盘盒的高速读取优势之外,它还内置了电动小风扇,并且极具颜值,一起了解一下吧。 硬盘盒外壳采用全铝合金打造,质感出色,入手拥有微微的磨砂手感,拿起来相当舒适,体积仅有103*57*13mm,体型十分小巧,随手放进口袋,不会增加负担。 金属外壳的设计拥有更强的导热性能,方便由内向外快速到处热量。硬盘盒上还设计了屏幕数显,方便我们及时了解硬盘的温度。 硬盘盒的内部拥有大面积PCBA板铜条,传递热量更快,同时,官方还赠送了硅脂导热条,安装之后可以进一步降低硬盘的工作热量,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这款硬盘盒还内置了电动小风扇,配合多孔进出风口可以形成持续性气流循环,方便冷空气进入,进一步提高了硬盘盒的散热效率。 硬盘的安装比较简单,使用附送的螺丝刀将硬盘盒背部唯一一枚螺丝取下即可打开,然后将固态盘放入固定即可。这款硬盘盒在细节方面的设计也很到位,比如铜条板设计有硬盘卡扣,硬盘固定更方便。 硬盘盒采用了JMS583高阶主控芯片,支持UASP加速协议和USB3.1 GEN2传输方案,传输快速、稳定。可以很好的兼容Windows/Mac/Linux等多平台操作系统,无需驱动、即插即用。 实际体验阶段,我通过软件对这款硬盘盒进行了读写测试,它的读取速度大约在950M/S,写入速度880M/S,跟官方宣传的数据差不多,可见该硬盘盒的读写性能还是很强的,能够满足大部分朋友的日常存储需求,即使是像我一样将它作为修图、编辑视频的素材盘,也是可以胜任的。 在长时间运行时,自主降温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工作时几乎听不到风扇的噪音。而且硬盘盒还拥有智能休眠功能,在10分钟没有数据交互时,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进一步减少硬盘发热,增加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总结: 整体来说,这款ORICO自主降温M.2固态硬盘盒外形小巧便携、颜值颇高、安装方便、散热效果好、传输速度快且稳定,特别适合日常办公、休闲娱乐等多种环境使用,如果你对便携性和读写速度的要求比较高,相信它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

小三爷说数码 晒物 2020-06-28 16:31

随着近几年SSD的大规模普及,你手上有没有淘汰下来的小容量固态硬盘呢?是不是有种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时候,何不考虑将其装入移动硬盘盒,组装一个小巧而又强悍的移动硬盘呢。前段时间,趁着活动入手了一个阿卡西斯的M.2 NVME固态移动硬盘盒,下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一、拆盒又拆壳,只为给你看。 阿卡西斯M.2硬盘盒的包装看起来中规中矩,蓝白色的配色看着很清新,文字、图片、图标的搭配也很简约、和谐。通过正面的包装我们可以知道产品的型号为M08-ME,支持NVMe固态硬盘,采用了Type-C接口,最高可以支持10Gbps的传输速度。 包装背面的信息则更加丰富,分别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介绍了产品的特征、系统支持、包装内含和生产信息及认证信息等。 包装盒的侧面分别是产品的主要特性和支持的接口类型等信息。 抽开外包装后漏出原色纸包装的内盒,打开内盒才能够看到硬盘盒的本体,硬盘盒被牢固的固定在了由纸板做成的固定槽中,拿出来都有一点费劲,可以充分的保护运输中产品的安全。 产品的配件比较丰富,除了传统的A2C线缆以外,还有10Gbps的C2C的线缆,导热硅胶垫、固定卡槽、说明书等一应俱全。 阿卡西斯M.2硬盘盒外壳采用的铝合金壳体,坚固耐用又能有效散热。正面除了“ACASIS”的标志以外就是黑色的内槽的打开装置,非常的简洁。 硬盘盒的背面则是用英文标注的一些产品的主要信息,包括品类、型号、制造商网址以及以下认证信息标识等。 阿卡西斯M.2硬盘盒采用无螺丝设计,只需要轻轻按压黑色部分并向外推即可轻松打开内槽,没事了还可以按着玩,就像玩打火机一样。 内槽壳体底部有一个固定卡、而在附件里面还有附送的两个活动固定卡槽,可以与壳体搭配,分别对应2280、2260、2242等不同尺寸SSD的安装。 转接板采用了智微的JMS583主控芯片,应该是是目前出货量最大的NVMe转USB3.1 GEN2主控芯片。产品仅支持NVMe协议的SSD硬盘,如果是SATA协议的M.2固态硬盘要购买另外一个型号的硬盘盒。 安装起来也比较简单,固定SSD、插入硬盘盒,一切就绪。 二、嘴大吃四方 这次用了雷克沙NM610固态硬盘做对比测试: 1.雷克沙NM610固态硬盘装在硬盘盒中,插入PC的USB 3.1 Gen1接口进行测试; 2.雷克沙NM610固态硬盘直接插入主板的M.2接口进行测试; 由于USB口的速度限制,硬盘盒和直接插到主板上速度只有M.2接口上的1/5~1/3,即使是USB3.2 Gen2理论速度也只有10Gbps,数据最多再高2倍,与原生的PCIE接口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要完全发挥NVMe SSD的性能只能考虑雷电接口了,当然还是可以期待一下USB3.2 Gen 2x2及后续标准的普及。 三、虽然有缺陷,但已经很不错了 阿卡西斯M.2移动硬盘盒采用铝合金外壳,坚固耐用;无螺丝设计,方便易用;支持NVMe协议,搭载Type-C接口,简单通用。但是,由于受制于最高10Gbps的USB3.2 GEN2协议限制,该硬盘盒仍无法发挥出M.2固态硬盘的最终实力,而且差距还十分明显,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也都已经足够了,但与追求极致的人仍然是一个遗憾,期待着雷电3或者USB3.2 Gen 2x2标准加快普及,成本均摊后价位就下来了。 最后再抱怨一个十分不爽的点:就是数据线这根小尾巴了,希望能早日消失这个小尾巴吧。 <更多>

仰角37 晒物 2020-05-29 16:12

引言:蓝光、4K、3D片源越来越普及,导致个人玩家硬盘的数量越来越多,数据大爆炸带来了更大的存储需求,频繁更换硬盘查找数据非常麻烦,随之而来的是硬盘柜的出现,Raid也随之盛行起来,对于多盘位硬盘柜其速度与安全是用户非常关注的因素,Yottamaster尤达FS4RU3桌面式大容量硬盘阵列柜内置了四盘位,最大支持64T的容量扩展。 开箱: Yottamaster FS4RU3四盘位硬盘柜外包装采用了3D立体式图案,黑色的包装盒给人很不错的科技感。包装正面主要是硬盘柜的外观展示图以及这款硬盘柜的主要特点宣传,硬盘柜支持2.5/3.5英寸机械/SSD固态硬盘。 包装的背面主要是硬盘柜的基本信息介绍,而且采用了多国语言进行了介绍。FS4RU3硬盘柜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内置了150瓦电源,接口为USB3.0 Type-B。 包装的侧面主要是产品的特点介绍,包括可放置4个2.5/3.5英寸机械/SSD固态硬盘,外部输出USB3.0接口最高支持5Gbps传输数据,Type-C接口最高支持10Gbps传输数据,支持多种RAID模式,还有包装内的详细清单。 打开包装盒发现FS4RU3四盘位硬盘柜的两侧都被泡沫进行了支撑保护,由此看出厂商对于安全考虑得非常周到,即使在剧烈运输途中也可以拥有减震抗压的能力,塑料袋包裹了硬盘柜还能起到防水防潮作用。 随机附送的配件非常丰富,除了FS4RU3四盘位硬盘柜之外,还包括了电源线、USB3.0数据线、螺丝2袋、螺丝刀、说明书,一步到位的配置后续用户无需进行额外的购买。 3.5英寸螺丝16颗、2.5英寸螺丝16颗,长脚螺丝适用于3.5英寸硬盘,短脚螺丝适用于2.5英寸硬盘,两种规格的螺丝都能使用随机赠送的螺丝刀进行安装。 Yottamaster FS4RU3四盘位硬盘柜机身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喷砂阳极氧化工艺使得机身非常富有金属质感,全铝合金材质对于散热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整体的造价也比较高。 FS4RU3四盘位硬盘柜机身两侧印有Yottamaster的品牌LOGO,整体设计非常简洁没有过度的修饰。从机身两侧可以看出FS4RU3四盘位硬盘柜采用了一体成型全铝合金材质加工而成,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没有任何的拼接也大大提升了美观度。 硬盘柜正面布置了四个仓门,塑料材质的仓门安装的时候也更加轻便,而且仓门分布了大量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仓门左侧是硬盘的序号,从上到下依次是1到4。 在仓门的把手处还隐藏了一枚硬盘状态指示灯,正常运行的时候指示灯变成蓝色,读取数据是蓝灯闪烁,蓝色并不是特别刺眼,在夜晚使用减少了光污染。 仓门的打开也非常的简单,只要轻轻地一按滑动开关,随即就会弹出硬盘的支架,使用非常方便设计也很人性化,随后只需要将硬盘架轻轻拉出即可。 FS4RU3硬盘柜底部四周设计了防滑脚垫,硬盘高速运行的时候还能起到避震的效果,紧紧贴附在桌面非常的稳固不会打滑,还可以减少对桌面的损伤。 FS4RU3硬盘柜的背部设计了一个80*80mm的散热风扇,与背部大面积品牌LOGO状蜂窝孔搭配相得益彰即使是4个硬盘同时工作也会及时排出大量的热量,静音风扇也会带来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在夜晚使用也不会担心影响到其他人休息。 背部设计了黑色的电源键和Set插孔,数据传输接口采用了USB3.0 type-B接口,FS4RU3硬盘柜内置了150W大功率电源,对于各种类型的硬盘都能轻松驱动。四个对应RAID模式的白色切换键,上面有详细的图示介绍各种切换键对应的模式。 安装: FS4RU3硬盘柜对于不同类型的硬盘都有很不错的兼容,支持2.5/3.5英寸机械/SSD固态硬盘安装,硬盘架不仅支持3.5英寸机械硬盘,而且还预留了2.5英寸机械/SSD固态硬盘的安装孔,用户也不用担心各种类型的硬盘不能混搭使用。 安装也是非常的简单,首先往左轻推托盘门板就会自动弹出托盘把手,抓住把手往外抽出托盘支架,托盘支架上会有不同的安装孔,对应着不同尺寸的硬盘位。 将3.5英寸机械硬盘放置于托盘支架内,注意方向以免安装错误重复工作,然后将两侧边用4颗螺丝进行固定,这时候随机赠送的螺丝刀和专用螺丝就能派上用场了。 紧固后可以发现硬盘非常牢固,然后将托盘支架装入硬盘柜,然后将硬盘对准内部推入,关上舱门就能完成硬盘的安装了。 2.5英寸机械硬盘的安装流程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安装的位置是不同的,区别是不同于3.5英寸机械硬盘的侧边固定,2.5英寸硬盘需放入托盘的底部,通过底部的4颗螺丝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2.5英寸硬盘的安装更需要注意硬盘的朝向,硬盘接口的位置是朝向硬盘柜的,硬盘的背面才有螺丝孔,因此4颗螺丝的固定端也不容易搞错。整体安装非常的方便,小白也可以轻松完成。 硬件参数: FS4RU3四盘位硬盘柜采用了JMicron的JMS578+JMB394工程级双主控芯片,SATA3.0 6Gb/s主控芯片.硬盘柜支持RAID 0/1/3/5/10、CLONE、JBOD、PM共8种模式。最大单盘容量为16T,总容量可达64T,海量扩容无论是企业私有储存、影视编辑、服务器扩容、安防监控都能轻松应对。 体验: Yottamaster FS4RU3四盘位硬盘柜同时支持Windows、Mac、Linux系统,兼容性非常不错,即插即用无需安装驱动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无论是智能电视还是电视盒子,还是组建NAS都能胜任。安装好硬盘连接电源线后需要检查模式再进行开机,避免RAID模式硬盘资料会被清空。 FS4RU3硬盘柜支持8种模式,主要功能为性能提升、备份、性能提升+备份、普通四大类,其中RAID 0是将所有硬盘容量合并,速度最快一般适用于企业私有储存。RAID1模式需要2块硬盘,功能是2个硬盘互为备份,安全性更好数据不丢失更适合于影视编辑。RAID 3和 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1块硬盘备份资料,剩余的硬盘用于容量合并,对于速度和安全性都有很好的兼容。RAID10模式是RAID 0 与RAID 1的综合,至少需要4块硬盘,安全性更加突出。 JBOD模式至少需要2块硬盘,将所有的硬盘合并提高利用率能有更大的储存空间,更适合于安防监控系统。CLONE模式至少需要2块硬盘,安全性非常高。PM模式是各个硬盘独立运行。 测试速度之前,要确保重要数据已经备份,特别是组RAID模式一定要使用新盘,否则会丢失数据。选择PM模式单个硬盘独立运行,在PM模式下测试一下硬盘的读取速度。 通过CrystalDiskMark进行读写速度测试,PM模式单硬盘的读取速度为171.1MB/s,写入速度为169.4MB/s。 实际拷贝文件来测试PM模式单硬盘速度,测试结果显示写入速度在150MB/s以上,一般软件都会偏高些,综合误差比较小和软件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2块硬盘组建RAID0阵列测试读写速度,通过CrystalDiskMark测试RAID0模式下读写速度,读取速度提升到了252.7MB/s,写入速度提升到了231.7MB/s。读写速度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 实际拷贝文件来测试RAID0阵列速度,测试结果显示写入速度在209MB/s以上,和软件测试结果相比偏低一点。 通过HD tune pro在PM模式下进行测试,最高传输速率在172MB/s,平均在137MB/s左右。 测试ATTO Disk Benchmark在RAID0模式下进行测试,传输速率在220MB/s以上,也说明了RAID0模式速度提升非常明显。 注:以上测试受限于硬盘以及平台,数据仅供参考。 写在最后 Yottamaster FS4RU3作为桌面式四盘位大容量硬盘阵列柜,喷砂阳极氧化工艺表面处理颜值很高,铝合金一体化质感出色。RAID模式激发了最大潜能,8种模式无论是安全性还是传输速度都能满足各种存储需求,支持最大单盘容量为16T,4个硬盘位最大支持64T的容量。安装方便免驱动,150W内置电源保证了硬盘的供电需求。三重散热功能不用担心散热问题,铝合金柜体配合大尺寸风扇散热迅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组建私有云还是大容量工作站都非常实用。 Yottamaster磁盘阵列硬盘柜2.5/3.5英寸多盘位机械/SSD固态硬盘柜 笔记本台式机外置硬盘盒 四盘位FS4RU3 京东:¥1399 去看看 <更多>

wangcz1987 经验 2020-04-28 15:25

随着固态硬盘售价的逐渐走低,潮范君发现手上退役的硬盘是越来越多了。之前一直用奥睿科256GB的M.2固态硬盘,奈何存储空间有限,丢几个视频资源进去就捉襟见肘,外挂移动硬盘的方式又大大降低了便携性,最后潮范君还是升级到1GB的固态硬盘,退役下来的M.2硬盘一直闲置。 闲置的硬盘放着碍眼,丢掉可惜,怎样让它焕发第二春呢?来看本期的奥睿科M.2固态硬盘盒的评测吧。 让潮范君闲置的256G M.2硬盘派上用场很简单,M.2固态硬盘很小,再下手一个mini的硬盘盒,用来当U盘或者移动硬盘也是妥妥的。 在各大电商平台一搜,才发现M.2的硬盘盒可真多啊,各种品牌、各种材质、各种尺寸,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潮范君对硬盘盒的要求很简单,尺寸小、手感好、颜值高,最终经过多方面对比,下手了奥睿科M.2的硬盘盒,支持NVME协议,重要的是性价比高,审核老夫的心意。 这就是奥睿科M.2硬盘盒的样子了,整体尺寸仅比M.2硬盘略大,便携性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看这造型是不是很眼熟?我怀疑奥睿科硬盘盒的设计师,是从潮范君家中扳手身上找到的灵感! 硬盘盒采用金属材质,握在手中很有质感。在黑色的主色调支上,设计有两条极具运动感的白色线条,造型像鱼骨,兼具某迪达斯的运动范。独特的造型,满足年轻潮人的个性化需求。 产品清单包括硬盘盒、USB A-TYPE C数据线、TYPE C-TYPE C数据线、螺丝刀配件以及用户手册。两条不同接口的数据线,可满足电脑主机、笔记本和手机等设备的使用需求。256G的存储空间对手机来说,真的算是海量空间了,作为手机的扩容盘也很不错。 硬盘盒正面很有辨识度,从一众平平无奇的硬盘盒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潮范君选它的原因之一。 硬盘盒背面印制有产品信息,各项技术参数很详细。这款硬盘盒最大支持2TB的磁盘容量,M.2接口规范,兼容多规格的硬盘。全铝的机身,可在硬盘工作时快速带走热量,确保大数据传输的快速稳定。 硬盘盒接口是TYPE C规格的,兼容性较好。目前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等电子产品,均采用TYPE C接口,统一的接口更便于设备间数据交互,TYPE C接口迟早要统一数码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 硬盘盒与M.2固态硬盘对比,真的只是比硬盘长一点,尺寸mini,日常携带使用很方便。 硬盘盒内的主控板特写,硬盘卡槽金手指排列整齐,焊点很规整,主控板的质量决定数据传输的性能。 硬盘盒底部已贴好导热片,导致取出主控板时有点吃力,切记不可用蛮力哦。将固态硬盘插入卡槽,尾部使用工字螺丝固定,确保在携带使用时,硬盘不会松脱移位,最后在贴上导热片即完成硬盘的安装。 尾部螺丝特写,使硬盘与主控板有一定的间隙,不接触散热更快,避免硬盘高速工作时,热量未及时散发出去损坏硬盘。 硬盘安装完毕,盖上后盖连上数据线就可以使用了,对M.2的读写速度潮范君还是很有信心的。 奥睿科M.2硬盘盒搭配MacBook Air笔记本,看起来还是很般配的呢。 硬盘盒配的这根数据线很有自己的脾气,无论怎么调节就是无法让硬盘放置在一个合适的姿势,数据线的硬度太大,也许多次使用后会有所改善,目前这种姿势总感觉怪怪的。 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对硬盘进行测试,读写速度均在400MB/s以上,也基本释放出M.2固态硬盘的读写实力。总结本次奥睿科M.2硬盘盒的使用体验,读写性能和便携性满足潮范君的使用需求,值得推荐哦。 奥睿科(ORICO)移动硬盘盒M.2 NVMe转Type-C 10Gbps USB3.1固态SSD硬盘全铝合金外置壳 黑色PBM2-C3 京东:¥188 去看看 <更多>

潮范君 经验 2020-01-02 10:15

众所周知,越高清的视频资源容量都不小,平时要传输这些资源都要费不少时间,而传统的U盘速度和容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移动硬盘携带又不方便。SSD固态硬盘的出现,既能安装在电脑中,还能单独作为移动硬盘,其体积小巧,传输速度快,作为移动硬盘传输大容量文件恰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ORICO的M.2 NVME硬盘盒,下面就来看看它有着怎样的使用体验吧。 一、开箱外观 ORICO M.2 NVME硬盘盒的包装盒沿袭了ORICO产品的一贯特色,比较清爽简洁,盒上印有比较显眼的硬盘盒外观图,背面印有产品名称、产品型号、输入输出等相关参数信息。 包装盒内配件有M.2 NVME硬盘盒、USB连接线和说明书,除了这些外,还有螺丝刀、固定螺丝、散热胶垫等小配件。 硬盘盒外观为银色,采用了扎实的铝合金材质,有着不错的质感,表面使用了磨砂处理,可以减少指纹的残留,触摸质感不错,每个边角都做了圆弧处理,舒服而不刮手。 整体尺寸为114*11*29mm,拿在手中相当小巧,比我们常用的U盘也大不了多少。正面除了品牌logo外,还有别致的纹理设计,充满了科技感。 左侧是Type-C接口,相比传统的Micro—USB接口传输速度更快。右侧是固定的螺丝,能用配送的螺丝刀轻松拆卸或安装。 USB连接线有两根,分别是Type-C to USB-A和Type-C to Type-C,能与不同型号电脑携带的接口匹配。 二、使用体验 ORICO M.2 NVME硬盘盒拆卸比较轻松,可以看到盒内有块电路板,用于安置M.2硬盘的。 接着拆下电路板,可以看到盒内侧贴有两块散热胶贴,能随时给硬盘散热。 最后将M.2 NVME硬盘插入接口上,合上盒盖,用螺丝固定,再插入USB连接线与电脑连接即可。 系统识别的速度比较快,几乎就是秒识别,TxBENCH的测试中,连续读取428M/S,写入434M/S;4KQD32随机读取133M/S,写入138M/S。往硬盘拷贝数据相当的快,2G左右的视频传输速度有256M/S以上,只需一个转身就完成了,比移动硬盘快不少。 三、体验总结 ORICO M.2 NVME硬盘盒外观小巧轻便,随身携带方便,铝合金材质很有质感,手感比较舒服,其传输速度相当不错,能将平时闲置的M.2硬盘充分利用起来,拷贝容量大的文件高速稳定。 奥睿科(ORICO)移动硬盘盒M.2 NVMe转Type-C 10Gbps USB3.1固态SSD硬盘全铝合金外置壳 黑色PBM2-C3 京东:¥188 去看看 <更多>

茄紫爱折腾 晒物 2019-12-26 13:03

前些日子本人入了一台佳能EOS R相机,早前一直用的是6D一代,一下子升级上来发现照片处理上越来越难受了,一张无损照片高达50M~加上本人的后期水平比较差,处理一张照片费时耗力,所以经常会带着照片到办公室利用闲暇时间修一修照片。高速度的移动储存便成了刚需!一开始打算买个USB3.0的优盘,看来看去想要高速度的价格似乎有点负担不起了,忽然经过同事提点说买个M.2固态硬盘和移动硬盘盒是个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方案,于是.....我买了ORICO的固态硬盘,选择它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平均下来1GB只要1.32元,买个128GB的对于我来说基本够用了。 【开箱和产品细节】 ORICO迅龙M.2固态硬盘的包装比较简约,PICC承保加5年的保修还是很靠谱的。 掏出包装盒里所有物品,配件到是挺齐全,居然还给了螺丝刀! 金属散热片的质量看起来不错,有厚度!另外还给了个双面胶贴,这些东西主要是用在主板上的,由于我主要用它来做移动硬盘用,所以这些东西暂时用不着。 ORICO迅龙M.2固态硬盘本体,M.2插座,支持NVMe协议,为了更好的散热,建议还是把这张贴纸撕掉。 撕掉贴纸可以看到主控,用的是主流入门的SM2263XT主控,来自SMI。闪存是3D NAND TLC,寿命和耐久度是同容量点下QLC颗粒的3倍。 【安装过程展示】 本人同期入手的还有一块ORICO的移动硬盘盒,就是下图这块,看起来比较别致哈!选择这款主要是因为全金属的,有利于大数据传输下的温度控制。 安装方法很简单,完全不用看说明书,直接拆装! 如果想要散热效果更好一点,可以把ORICO迅龙M.2固态硬盘里送的那条双面贴,贴到颗粒上,这样双面贴会触碰到移动硬盘盒的金属盖子,热传导效率会更高一点。 【读写性能实测】 由于我的电脑主板没有USB C口,所以只能用普通的USB A来做测试,这样的话读写速度肯定会有一点损失的。第一次接入电脑,需要在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对ORICO迅龙M.2固态硬盘进行磁盘初始化。由于我是拿来做移动硬盘用的,所以就没必要分区了。ORICO迅龙M.2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是119.24GB。 【总结】 128GB的固态硬盘,对于现在大多数用户来说,如果作为系统安装来使用的话,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小容量固态硬盘更适合用来做移动硬盘来使用,而搭配移动硬盘盒的价格也就300出头,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硬盘盒Type-C3.1接口固态SSD外置盒壳子笔记本电脑全透明 10Gbps 银色TCM2-C3 京东:¥168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19-12-25 15:15

手头有一块闲置的M.2硬盘,容量仅有128GB,主板M.2插槽已经插满了,所以想着尽可能物尽其用吧。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DIY成一个移动固态硬盘来使用,速度肯定要比USB3.0快很多哈!网上看来看去,品种很多,价格差距也蛮大的,为了保险起见我入手了比较昂贵的奥睿科牌子,现在到手了,来做个简单的小分享吧。一共到了三件产品,满199送个5口USB充电盒,所以凑单顺带买了个移动电源包回来。 【开箱和产品细节】 奥睿科的产品包装向来走简约路线,这次也一样。白色与蓝色作为主色调,正面印着产品实物照片,打开盒子就能看见硬盘盒的本体。 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装满了各种配件,螺丝刀、固定螺丝、散热胶垫,还给了C2C和C2A的线缆各一根。如果想要追求更快的速度,C2C是首选。 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的外壳是铝合金材料,全金属的机身质感不俗,独特的纹理科技感满满! 灰色线条是下凹压制的,与黑色的底色搭配在一起显得很醒目,表面做了轻微的磨砂处理,无论视觉效果还是触摸质感都相当不错。 背盖只用了一颗螺丝来固定,拆卸安装都较为便利。 【移动硬盘拆解与安装】 使用配件里提供的螺丝刀,轻松就能卸下背盖了,然后拆下电路板可以看到壳体内侧已经贴了两块散热胶贴。 从拆卸出来的背壳和底壳可以看到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的铝合金材料是比较厚实的,抗压能力和散热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电路板做工看起来是比较精细的,主控貌似被擦除了?看不清楚。 我使用的M.2固态硬盘为ORICO迅龙系列128GB固态硬盘,与电路板子契合完美,放入壳体的位置不多不少刚刚好。装配完毕后摇晃一下,不会产生异响。 【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图赏】 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的体积差不多就这么点儿大,重量也很轻盈,平时可以和数据线一起收纳在随身包包里,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 【读写速度实测】 要达到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的最大读写速度,必须使用C2C线缆。这就需要你的笔记本或者电脑带有USB C接口才能兼容。所以这里我仅测试C口的读写数据。 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AS SSD 和TxBENCH测试,读写速度可以达到400MB/S左右。这个成绩对于一款移动固态硬盘来说表现还不错,但如果你用的是C2A线缆,估计性能会降低一半,但是,依然远超USB3.0优盘! 【总结】 奥睿科 M.2 NVME硬盘盒+奥睿科 迅龙系列128GB固态硬盘的成本大约是300元不到的价格,这个价格用来DIY一个M.2 NVME硬盘盒,个人认为性价比还是不错的。硬盘的价格略有小贵,但无论质感还是质量明显比那些售价几十元的产品要好上许多。 奥睿科(ORICO)移动硬盘盒M.2 NVMe转Type-C 10Gbps USB3.1固态SSD硬盘全铝合金外置壳 黑色PBM2-C3 京东:¥188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19-12-25 13:00

【引言】 相信有许多小伙伴手头有一些闲置的小硬盘,比我吧,刚从第四代I7换到AMD R7 3700X,平台彻底更换,老硬盘不仅容量局限性变大,而且更快的接口也只能让它们淘汰掉了,手头就多出了一块机械硬盘。虽然不怎么值钱,性能也跟不上时代,但总想物尽其用,毕竟当年买来的时候还是比较贵的。于是我想到了使用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让老硬盘换发青春。 【开箱和产品细节】 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的包装比较简约,但品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国内知名度颇高的电脑周边生产厂商,入手它的主要原因还是口碑吧,毕竟本人也是第一次使用这种硬盘底座类产品。 一个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电源、两条数据线以及两份不用看系列。 这款底座的外壳用的是ABS工程材料,但依然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不管什么用途的底座,当然是重量越大越好,这样会更加稳定。外表有经过轻微的磨砂处理,不太容易粘脏。 背面的输入输出接口是个USB3.1,对于一款底座来说,这是个相当先进的接口啦! 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支持2.5寸/3.5寸的硬盘,机械固态都兼容。但购买这类产品的用户,我想主要还是用来插机械硬盘的吧? 按下拨片,可以看到里边的SATA数据接口和供电接口。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底座是需要外部供电的哦。 无论你用的是2.5寸还是3.5寸的硬盘,直接插上去即可,1秒就就能完成,相比于装在主板上来说,这个显然方便了许多。把它直接放在桌面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外部供电采用的是12V-2A电源。 【性能实测】 接下来简单做个读写速度的测试。我使用的硬盘是非常普通的西数1TB 绿盘,然后我就好奇USB A和USB C接口的速率会不会有差别呢?结果测试如下图所示,哪个用的A口哪个用的C口我就不标注了,因为测试结果居然差不多~。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提供了两条线缆,分别是C2C和C2A,用哪一条随你便啦反正都一样。不过如果你的电脑主板自带C口的话,我觉得还是用C2C线缆更好,毕竟现在支持C口的外部设备太少了,而且大部分电脑机箱都不提供前置C口,所以主板的这个C口很容易闲置,把闲置的C口充分利用起来也挺好。 【总结】 ORICO Type-C移动硬盘底座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如果你有PS4的话,可以接上它,作为外置硬盘来使用。但我没有哈这里就不介绍咯。总归来说,如果你有闲置硬盘的话,使用硬盘底座来使用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淘汰下来的硬盘物尽其用不浪费,这才是新时代的好青年!好了,我是歌布林,今天的小分享结束了,大家拜了个拜。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19-12-22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