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装个机吧,能够学习参考的途径太多了,除了看看网友们的图文评测,还能看看视频大佬沉浸式的装机体验,只要找个靠谱的KOL,搭配下来的主机不会出岔子的。最近我入手的一条来自PNY的高端固态硬盘就是一大佬推荐的,网路上绝大多数UP都在狂推网红三星的当下,他居然推了一款PNY的固态倒是很不一样啊!我个人的话主要还是手上有一条PNY的入门级固态,用着感觉还不错,而且最近我撤“巨资”装了个AMD 锐龙7700X平台,处理器主板内存都上去了,固态肯定不能拉胯,所以也就顺势入了他们家高端XL8系列产品:PNY CS3140。 以下是 PNY 分享的 CS3140 M.2 NVMe SSD 的主要规格: ● 接口:PCIe 4.0 x4 / 支持 NVMe 1.4 协议; ● 外形尺寸:M.2 2280; ● 容量:1TB / 2TB; ● 读速:顺序最高 7500 MB/s; ● 写入:顺序最高 6850 MB/s; ● 质保:五年有限。 PNY CS3140提供了两个容量可选,1TB我想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做个系统是够用了,在桌面上存几个大型文件也不是问题,但我希望它能在游戏体验上发挥更多的效能,所以我入得是2TB,其中分出1TB专门存放我常玩的游戏。 PNY CS3140正反面都贴了标签,上面有PNY品牌LOGO、型号规格等信息。而标签的下面就是主控和闪存芯片。 SSD尺寸为标规2280,长度是80mm。双面芯片布局(1TB为单面布局),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以台式机能够完美兼容。 PNY CS3140 采用群联今年发布的全新PS5018-E18 控制器,台积电12nm制程、内置 32bit ARM Cortex R5 三核心处理器再搭配双 CoXProcessor 处理器,具备 8 Channel 、32CE 资料传输通道 ,每条通道速度最高可达 1,600 MT/s,带来惊人 7.1GB/s 宽频与 120 万级 IOPS 性能,具备第 4 代LDPC 纠错引擎,强大的错误修正码技术能提升数据可靠性。 正反面各搭载1颗海力士H5AN8G6NCJRVKC内存颗粒,共计 16GB 缓存,DDR4 2666规格,作为储存 FTL 资料及缓存用途,能有效提升读写速度,加上随机写入数据由 SLC 区块处理,就能提供类似 SLC SSD 的快速反应时间、连续写入则直接传递给 TLC 块。 PNYCS3140的NAND Flash使用全新的美光IA7BG94AYA 3D TLC NAND (B47R) FortisFlash 颗粒,这是美光原厂的176层堆叠3D TLC颗粒,采用ONFI总线技术,单通道速度可达1600MT/s,容量为256G X4颗。 手里现在已经有了PNY 3140 (2TB)和PNY 2140 (1TB),分别定位高端与入门级,看看这两块硬盘的读写表现如何。 为了能让它们的散热更好,我把标签页都撕掉了。主板是技嘉X670 AORUS ELITE AX,自带1个PCIE5.0插槽和3个PCIE4.0插槽。PNY 3140有一款是带有散热片的,由于我的主板自带散热片所以就没选用带散热片款了。不过PNY那片散热模块很霸气,盲猜散热能力会比主板自带的要好一些。 平台信息一览 主板上还有一块用了5年的sandisk固态硬盘(256GB的),就不拿来对比了,我是拿来存放学习资料的,老产品当炮灰有点残忍就不跑分了吧......。 PNY CS3140 采用固件为CS314314,最新NVMe 1.4协议,走PCIe 4.0x4通道,M.2接口。这块是新盘,通电次数是24次属于正常现象。 ↓PNY CS3140 PNY CS2140 采用固件为CS214311,最新NVMe 1.4协议,走PCIe 4.0x4通道,M.2接口。这盘用了快1年了,通电次数248次。 ↓PNY 2140 先跑个CDM,PNY CS3140持续读取速度跑出7354MB/s,距离官方标称7500MB/s差距很小。持续写入达到6872MB/s,则是小幅超过官方标称的6850MB/s。在4K QD1的随机读写上,跑出73、349MB/s的成绩。 PNY CS2140持续读取速度跑出3491MB/s,距离官方标称3600MB/s差距很小。持续写入达到3234MB/s,又是小幅超过官方标称的3200MB/s。这个成绩算是刚刚摸到PCIe 4.0 SSD的门槛。 AS SSD测试中,在4K随机64线程下,PNY CS3140 能够喷发出960622和1281333IOPS,每秒的读写操作次数摸到了百万级,这性能有点夸张到离谱了。 同样在4K随机64线程下,PNY CS2140 能为584624和408006IOPS。 ATTO测试里,PNY CS3140写入能达到6.31GB/s以上。 PNY CS3140写入能达到4GB/s以上。 电脑里装了娱乐大师,所以顺便也跑了一下,不过娱乐大师只能认出主盘,其他盘都是识别不到的,所以这里只展示PNY CS3140的成绩:331892分。 实际应用方面,我先用剪映做了个比较简单的小视频,最后渲染导出到PNY CS3140,这个21秒的小视频导出时长只用了3.48秒......。 把42张(其中19张为JPEG,23张为RAW)照片塞入LR,然后导出全部为JPEG格式,导出到PNY CS3140用了4.23秒。 高度写性能的固态硬盘在照片和视频后期上显然是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那么在游戏中呢?这里我简单测试了《艾尔登法环》和《孤岛惊魂6》。重点是放在 进入游戏时和转场时的速度。这里我没有拿CS2140做对比,不过可以感受到游戏画面的切换速度是很快的,可能对于网游来说这种提升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你是大型3A游戏玩家,整体画面和故事情结的连贯性就应该是大家需要关注的问题了。 最后做个总结啊,文中涉及到PNY自家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对比方面的话题,高低端产品线市场细分肯定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写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谁吊打了谁。我觉得大家在选购固态硬盘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用途做考虑。如果你是3A游戏发烧党或者照片视频创作者,高端的PNY CS3140是PCIE4.0时代的天花板,它能让你的游戏和工作流程更加通畅,特别是intel 13代和AMD 7000系平台的整体性能都有大幅度提高,这个时候如果不入手一块高端固态硬盘,整体性能肯定会被拉胯很多了。 如果你还在用老平台,又或者是网游玩家,那么价格更便宜的PNY 2140更加适合你,目前1TB的CS2140只要三百块出头就能轻松获得了,这个性价比不用多解释了吧! 英特尔(Intel) NUC认证品牌PNY M.2/PCIe4.0*4/NVMe协议SSD固态硬盘 CS3140+PS5散热片【支持PS5游戏机】 1TB 京东:¥899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10-21 14:09

关于PS5主机的空间 现在PS5主机的货源充足,应该有许多小伙伴都已拿到心仪的PS5主机了。然后也有许多小伙伴询问我关于主机拓展空间的问题,比如什么型号的好用,哪一款性价比高,速度又如何等等。在众多问题中,有小伙伴对于官方最大4TB的存储有些许疑惑,担心入手后主机无法识别。 在官方的说明中有这么一段话,“不能保证所有符合所述规格的 M.2 SSD设备都能与您的主机配合使用,并且不对第三方产品的选择、性能或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实际上,只要主控和颗粒没太大问题,就算是低于SONY官方建议的速度标准,PS5主机依旧是可以识别的,只是游戏加载速度可能慢几拍而已,对整体的游戏体验影响不大。我前几次尝试过1TB和2TB的扩容,唯独4TB没有试过,所以我也不能明确告知是否真的能够识别4TB的SSD固态硬盘。 机缘巧合下有小伙伴升级PC,我就拿他的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来试一下,也算是解开我的疑惑,给各位一个参考。顺便提一下,根据官方参数显示,宏碁掠夺者GM7000系列的最高顺序读取达到了7400MB/s,写入6700MB/s的速值哦。 将M.2 SSD添加到PS5主机中 在安装M.2 SSD前先确认PS5主机系统已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准备一个平面操作台,一张软垫和一把螺丝刀,建议在操作前先去除手上的静电。 具体的安装步骤: 【1.】将PS5主机平放在操作台上,让PS5徽标朝下,光驱位朝上并且背对着自己。 【2.】用右手抓住盖板右下角边缘,左手抓住盖子左边缘。 【3.】右手拇指稍许用力按下盖板,使盖子有些翘起的感觉;同时左手顶住PS5主机底部,然后往下滑开(往身体左边)主机盖板。 【4.】卸下扩充槽盖上的螺钉,打开扩充槽盖。 【5.】根据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的尺寸,将垫高支柱放到2280长度的位置,然后拧上固定螺钉。 【6.】最后装上扩充槽盖,拧紧螺钉,将主机盖板滑回原位。 格式化硬盘与游戏加载测试 安装完毕后开启PS5主机,会跳出格式化选项,表明已识别到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 选择“格式化M.2 SSD”后,主机会检测固盘的读取速度,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的速度达到6337MB/s,远超SONY官方要求的5500MB/s。尽管会有些速度“损耗”,但根据我之前的同类产品测试,属于正常现象。 等待格化式完毕后,可在“设定”-->“储存空间”中看到多出的“M.2 SSD存储空间”下看到GM7000 4TB固盘,而后就可以将游戏从主机中移动过来了,以释放内部空间。 尝试将放在PS5主机存储空间内的两个游戏给移到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内,总计大小115.9GB左右,传输时间约90秒左右。 游戏移至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后,正常游玩了几天都并无任何问题,完全适配PS5主机,大家所担心的不支持,或者卡顿问题并不存在。 通过内置M.2 SSD槽对PS5主机进行扩容,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案。如果不能判断使用散热马甲后是否还能装进主机内,那么就选择石墨烯导热垫,它厚度不会高,导热效果也还不错,很适合放到PS5内。 宏碁掠夺者GM7000的实际性能如何 说到底,朋友的出发点还是用到PC上的,前面的PS5主机内容只不过是一段小插曲。那么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在PC上的表现又如何呢?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的读取可以看到,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容量为4096.7GB(4TB),传输模式PCIe 4.0*4,NVMe 1.4协议,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在TxBENCH测试中,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为7425MB/s,顺序写入7021MB/s。其中写入已超过官方值的6700MB/s,达到了7000MB/s以上。 CrystalDiskMark测试中,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成绩为读取7426MB/s,写入6759MB/s。相较TxBENCH,写入成绩略有下降,但完全符合官方的标注值。 AS SSD Benchmark属于综合性测试,会将CPU等综合性能也加入其中。在此测试中,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为6004MB/s,写入6043MB/s,成绩下降并不意外。毕竟AS SSD Benchmark结果是测试均值,不能与原盘测试相比。连续跑多遍后,结果相差也不大。 选择约90GB的视频文件,使用FastCopy软件向固态硬盘内传输,总时间45.4秒,速率2086MB/s。而直接以最“朴实”的copy方式写入时,传输速度也能维持在1.30GB/s左右,符合工作常态。 进阶测试 由于高清视频的普及,还有众多3A游戏大作的出现,一次传输上百GB文件已成为常态,此时固盘的缓外就变得很有必要。开始我启用HD Tune的文件基准测试,试图在250GB的文件长度下测试出缓存机制,最后整个跑完后并没有出现任何跌落,SLC模拟机制非常出色。 后面转用TxBENCH,选用顺序写入的方式,让其保持长时间大量数据的写入。通过测试计算出大概在第25秒左右固态硬盘出现首次的跌落,但而后的速度依旧稳定。 那么当我们将固态硬盘的空间使用到一半以上,状态又如何呢?在存储空间使用过半的脏盘状态下,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在CrystalDiskMark中的表现与空盘准备并无明显差异,速度波动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即便是在均值测试的AS SSD Benchmark中,也只是写入速度下降一点而已,属于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整体体质方面毫无问题。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峰值写入为6.33GB/s,读取6.92GB/s。或许是因为处在脏盘状态,所以柱状条有些许波动,但整体依旧能维持到5.2GB/s以上。 以上测试的过程中,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导热垫温度约59℃,PCB板附近的峰值温度65℃左右,并没有触及到80℃的温度上限。而且平时我们很难出现持续的高压读写状态,可以放心使用。 黑色的掠夺者 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包装盒中规中矩,以黑色调为主。从外包装我们可以掌握固态硬盘的大致情况,诸如PCIe 4.0*4传输模式、M.2接口、4TB的容量、达到7400MB/s以及6700MB/s的顺序读写速度,提供五年质保时间等等。 内部的物件就比较简单了,除了固态硬盘主体以外,就还有说明书和一颗螺丝钉。 由于此次宏碁掠夺者GM7000固态硬盘的容量达到了4TB,所以采用了双面PCB设计。实际上现在1TB以上都是双面的,也就是说很难适配到某些轻薄本中,建议在购买前先确定一下笔记本的内部空间,还有支持拓展的容量大。 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表层的黑色“物体”,实际上是一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热垫,可以快速的将固盘的热量导出来,然后释放出去,与散热片的功效相同,只不过石墨烯的方式更易安装与拆卸。 撒掉石墨烯导热垫后,可以看到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采用英韧的IG5236CAA主控。该主控属于英韧科技的旗舰级产品,采用12nm制造工艺,拥有八个NAND通道,最高顺序读取速度达7400MB/s,写入6400MB/s,支持最大容量为8TB,目前市面上的多数顶级PCIe4.0固态都是采用它的方案。 在主控旁是DRAM颗粒,正反两面各有一颗,型号为“海力士H5ANAG6NCJ”,单颗容量为2GB,一共组成4GB的缓存空间。 Nand颗粒方面,同样也是正反面配置,具体型号为“BW29F8T08EWLEE”,来自于美光,采用176层3D TLC NAND工艺。两面加起共计4颗,组建成4T存储空间,以满足当前发烧用户的需求。 末尾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款当前旗舰级的固态硬盘,宏碁掠夺者GM7000 4TB固态硬盘不仅能带来更高效的游戏加速体验,更大的存储空间,还有更稳定的传输,读取7400MB/s,写入6400MB/s的速度,足以满足大多数极致玩家的需求。而且它还能兼容PS5主机,可以直接将主机的存储空间拉满。 最近SSD的价格还不错的,一直在逐渐往下走,导致单条4TB与四条1TB的总价差距变得很小,如果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一下。我是尼古拉斯lalala,带来更多有趣的物件。 宏碁掠夺者(PREDATOR)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GM7000系列|NVMe PCIe 4.0 京东:¥799 去看看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2022-10-20 11:09

由于工作需求,曾经入手了一台小米13.3英寸的轻薄笔记本电脑,当时想着只是偶尔工作使用,再加上预算原因,选择的是256GB版本。不过后来由于经常存储照片和视频文件,剩余的存储容量却是越来越少,我也不得不将图片和视频文件转存到移动硬盘中。前段时间本来有个装机计划,提前入手一块500G容量的技嘉AORUS Gen4黑雕SSD硬盘(文中简称技嘉黒雕),正好给我的笔记本先用下。 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 首先当然是要先选择一块合适的固态硬盘,需要提前了解笔记本硬盘的参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鲁大师进行检测。如果只是更换固态硬盘的话,主要了解下硬盘的规格尺寸和接口协议即可,就像我手中这款小米笔记本电脑的固态硬盘是PCIe3.0接口,规格尺寸M.2 2280,虽然技嘉黒雕500G固态硬盘采用的是PCIe4.0接口,不过PCIe是可以向下兼容的,所以不影响正常使用。 说起技嘉品牌的话,大家可能对此品牌的主板和显卡会比较熟悉。在开始安装之前,我先带大家简单了解下这款技嘉黒雕500G固态硬盘,采用了黑色纸质包装盒,正面的技嘉品牌logo和产品型号采用可变色设计,包装整体设计精致时尚。 技嘉黒雕500G的规格尺寸为M.2 2280,接口规格是PCI-E 4.0×4,NVMe1.3协议标准,拥有500GB、1TB、2TB容量可选,我手中这款是500GB容量。 技嘉黒雕500G采用黑色的电路板,更显低调大气,虽然采用双面颗粒设计,不过整体设计比较轻薄,可以搭配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 在固态硬盘的正面还覆盖了一层很薄的散热片,在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对于笔记本安装或配合台式机主板散热片使用也都能完美适配。 注意选择固态硬盘时,需要注意下硬盘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无法和主板进行匹配。目前来说,固态硬盘的接口主要有SATA、mSATA、M.2、SATAExpress、PCI-E及U.2等,技嘉黒雕500G采用的是PCI-E 4.0接口。 至于工具的话,只需提前准备螺丝刀和拨片即可,因为不同品牌的封装螺丝会稍有不同,所以最好准备一套可更换批头的多功能螺丝刀,更方便快速拆卸。 笔记本固态硬盘更换难不难? 其实对于固态硬盘的更换,可算是笔记本电脑升级中最简单的,也是大部分普通用户都能自己动手轻松实现的。 先将笔记本电脑电源取出并关机,然后打开后盖就能看到内部构造了,虽然这款小米笔记本预留了固态硬盘插槽,不过是SATA 3.0接口,无法直接使用。 在进行更换之前,注意先将电池接头拔出,以免拆卸过程中螺丝刀批头或螺丝掉落到主板上,对元器件造成意外损坏。 这款小米笔记本采用的是三星固态硬盘,其实性能还算不错,即使放在现在,日常办公使用也无压力,关键是硬盘容量太小。 在安装之前,需要先对两块硬盘进行了简单对比,可以看到尺寸和接口都一致,然后就可以上机安装了。 将原装的三星固态硬盘取下后,再将技嘉黒雕500G插入插槽即可,再用原来的螺丝固定,这样固态硬盘的安装就完成了,是不是十分简单? 来看下安装完毕后的效果,由于笔记本的主板采纯黑配色,更换同样采用黑色电路板的技嘉固态硬盘后,整体看起来更协调,扣上后盖再固定螺丝后就完成了。 固态硬盘更换后有何改变? 虽然技嘉黒雕500G采用PCI-E 4.0接口,前面也提到过PCI-E接口可以向下兼容,经过通电测试后,可以正常开机使用。先用CrystalDisklnfo软件对硬盘进行了简单测试,其中传输模式显示为:PCI-E 3.0×4|PCI-E 4.0×4,这也表示可以兼容。 相比更换之前,到底固态硬盘的性能有何变化呢?我先通过AS SSD Benchmark这款检测工具进行了测试。其中原三星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为2356 MB/s、写入速度为1341 MB/s,而技嘉黒雕500G的读取速度为2467MB/s、写入速度为1978MB/s,虽然读取速度提升有限,不过写入速度却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再次使用CrystalDiskMark这款硬盘工具进行了测试,其中原三星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为2189MB/s、写入速度为1329 MB/s,而技嘉黒雕500G的读取速度为3355MB/s、写入速度为2247MB/s,可以看到无论是读取速度还是写入速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给小米笔记本更换固态硬盘,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开关机比之前更快,基本上2秒左右就能实现开关机;硬盘容量更大,可存储的照片和和视频更多,可以不用再经常往外导数据了。其实给笔记本更换固态硬盘真的很简单,主要注意下固态硬盘的接口类型就行了,还有就是固态硬盘的选择,这块技嘉黒雕500G固态硬盘表现还不错,还提供5年质保,个人感觉相比大品牌性价比更高, 如果你的老笔记本的硬盘空间不足,赶紧动手换一块固态硬盘吧。 技嘉(GIGABYTE) AORUS系列 1TB SSD固态硬盘GEN4黑雕盘 M.2接口 pcie4.0系列 京东:¥849 去看看 <更多>

大VS布丁 晒物 2022-10-14 14:29

⏹ 前言 这款固态其实入手挺久了,目前用作主力机的系统盘,原因在于运行温度是真的低,怕出问题使用了近一个月,确认无问题就给大家安利一下。 本文给大家带来这款工作温度贴近常温的“冷酷”固态评测,作为世界安防第二的大华出品,这款上市不久的PCIe4.0固态无论是性能还是温控处理的都相当不错,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相关设备 列一下本文使用的相关硬件。 1️⃣大华C970固态硬盘 1T 简介:本文评测品,不再赘述。 大华(Dahua) 1TB 国产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970系列 长江存储颗粒 游戏级高性能 京东:¥699 去看看 2️⃣七彩虹(Colorful)CVN Z690 GAMING FROZEN V21 简介:本文搭配的主板平台,除了颜值比较高以外,两条M.2槽都支持PCIe4.0协议,同价位一般只有单槽是PCIe4.0,确实不错。 七彩虹(Colorful)CVN Z690 GAMING FROZEN V21 DDR4主板 支持CPU 12700K/12600K(Intel Z690/LGA 1700) 京东:¥1149.5 去看看 ⏹ 硬盘开箱 简单过一下外观,C970的长度为标准2280,切记主板M.2接口需要支持到PCIe 4.0协议。 老样子,单面颗粒设计,长度和厚度适配所有设备。 主控为英韧科技的IG5220,大华对这款主控做了特殊调教,采用的是双监控温控算法。 颗粒为大华自封,单颗粒大小为256G。 ⏹ 参数解析 测试前和大家解析一下方案和性能相关参数。 1️⃣主控方案 C970使用的IG5220属于英韧第三代消费级顶级主控,和IG5221区别在于不支持缓存,主打安全性和兼容性。 IG5220主打的并不是读写性能,最高也只支持到5100MB/s+5000MB/s的顺序读写,但在纠错方面用上了英韧特有的第二代4K LDPC ECC技术,同时支持SR-IOV也意味着这条固态硬盘也适合服务器切割虚拟机使用。 2️⃣读写能力 C970目前有三个容量可选,标称数据分别是: 256G版本的顺序读写速度为4600MB/s+1400MB/s,4K随机读写IOps为205K+310K 512G版本的顺序读写速度为5000MB/s+2800MB/s,4K随机读写IOps为395K+620K 1T版本的顺序读写速度为5000MB/s+4700MB/s,4K随机读写IOps为495K+750K 根据数据可以看到,C970系列的随机写入能力强于读取能力,更适合有预算需求的场景。 3️⃣保修政策 C970的保修相当暴躁,同价位中是最高的那档: 256G版本提供五年质保,TBW为500T。 512G版本提供五年质保,TBW为1000T。 1T版本提供五年质保,TBW为2000T。 这保修政策我直呼好家伙,大华是支持个人送保的,聪明人已经知道了这意味着可以续杯。 ⏹ 跑分实测 测试平台为Intel i7 12700KF+七彩虹CVN Z690,通道为PCIe 4.0。 1️⃣运行温度丨CrystalDiskInfo 根据CrystalDiskMark显示,开机一小时且持续读写后的温度在25°,是我目前用过的PCIe4.0型号中温度最低的SSD,没有之一。 2️⃣空盘测试丨CrystalDiskMark 空盘测试数据如下图所示,顺序读写超过预期,随机读写能力与标称匹配。 顺序读取:5117.43MB/s 顺序写入:4753.67MB/s 随机读取(Q32T16):1961.02MB/s 随机写入(Q32T16):2966.16MB/s 3️⃣空盘测试丨AS SSD BenchMark AS SSD首次测试按照速度单位,由于AS SSD测试结果是均值,和CrystalDiskMark的峰值结果有差值正常,在可接受范围内。 顺序读取:4309.51MB/s 顺序写入:3989.34MB/s 4K随机读取:58.06MB/s 4K随机写入:209.85MB/s 4K随机读取(64位):1650.63MB/s 4K随机写入(64位):2609.60MB/s 读取响应时间:0.057ms 写入响应时间:0.023ms 总得分:6441 二次测试按照IOps单位,IOps和宣传数据误差有13%,算比较大的水平。 16MB读取:268.79 16MB写入:256.70 4K随机读取:14939 4K随机写入:55080 4K随机读取(64位):403631 4K随机写入(64位):656287 总得分:6307 4️⃣超大文件丨TxBENCH 用TxBench测试一下C970的大文件读写性能,本次测试的数据如下所示,读取速度没掉多少,写入速度下降的比较厉害,所以注意保留20%左右的剩余空间。 平均读取:4821.45MB/s 平均写入:1026.64MB/s ⏹ 评测总结 给一拉到底的朋友总结一下: 大华C970最大的亮点在于温控,运行温度是真的低。 实测顺序读写能力较强,随机读写能力略差,同样吻合系统盘需求。 根据测试结果,大华C970更适合作为高性能主机/7*24运行的商用机系统盘,有对应需求可以入手。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2022-10-11 12:19

之前分享过一款Aigo的S7Pro固态,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想用一款存储容量有2T的快速小巧的SSD。当时购买的时候S7 Pro没有2T的版本,所以又退而求其次买了Aigo S7 2T这一款,差别就是一个Pro,但是客服说就只有传输速度差一丢丢,其他完全一样。这我怎么可能信呢,所以买来就准备牺牲一点这个硬盘的寿命做一些速度测试,看看这款小巧的SSD到底是什么级别的产品。 首先要说的就是包装,其实S7的包装、外观、尺寸等等一系列的参数都与S7 Pro没有明显区别。Aigo S7的包装一样是采用的白色主色,紫色配色的设计,正面看得到产品的外观,并且贴有2T的容量标识。背面则是产品的一些生产信息,还有最明显的一段对容量的解释:存储厂商都按照1000为进制计算存储空间,操作系统都是按照1024为进制计算存储空间,所以标记存储容量和实际电脑里看到的不一样是计算单位不一样,这是什么行为? Aigo S7采用的是抽拉式包装,抽出以后就可以看到S7本体,不能说和S7 Pro一样,简直是一模一样。哪怕是配件都是一样的:一张说明书、硬盘本体、A to C数据线、保护套。 照例先从配件看起。从这个A口的颜色可以看出Aigo S7是支持USB3.1 GEN2协议的,说到USB这个乱起名的协议,就不得不又老生常谈,顺便带出来USB协议的相关规定。USB协议从3.0开始就乱起名了,让人眼花缭乱,具体规则如下: 首先,原始的USB协议其实就是分为了USB2.0(480Mbps),USB3.0(5Gbps)。 然后,USB3.1出来以后,原来的USB3.0改名为了USB3.1 GEN1,而新出的USB3.1则被命名为了USB3.1 GEN2。 再然后,USB3.2出来以后,又改名了。USB3.1 GEN1 改名为了USB3.2 GEN1,USB3.1 GEN2 改名为USB3.2 GEN2,而新出的USB3.2则被命名为了USB3.2 GEN2X2。 总结一下 USB3.0 = USB3.1 GEN1 = USB3.2 GEN1 = 5Gbps USB3.1 = USB3.1 GEN2 = USB3.2 GEN2 = 10Gbps USB3.2 = USB3.2 GEN2X2 = 20Gbps 所以USB3.0刚出来的时候,蓝色的接口代表USB3.0协议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USB3.2协议都发展了一大堆了,所以蓝色接口并不能直接代表速率。但是根据USB协议定义,蓝色的A口传输速度至少是5Gbps。也正因如此,Aigo S7/S7 Pro都没有对线材的传输速率进行标识,因为这款硬盘的官方宣传速率还达不到USB3.2 GEN1 5Gbps的速率,所以就不用着重说明了。 和S7 Pro一样,Aigo S7也随机附送了一个外表是皮质、内里是绒布的保护套。 正正好好不大不小套在S7上,之前体验S7 Pro的时候就吐槽过,既然都设计了保护套了,你也顺便把数据线也给收纳了呗,哪怕魔术贴你设计的长一点能够绑在S7上也是可以的啊~ 再来看看S7的外观,还是那句话,和S7 Pro不能说一样,只能说是一模一样。还是采用的上下盖镶嵌的模式,实际按照命名规则,Aigo S7/S7 Pro应该叫PSSD,具体来历就不展开了,是介于2.5in SSD和M.2 SSD之间的一代产品,现在因其小巧的特性转战了移动固态硬盘的行列,别说,还真的比当初设计它的目标更加火爆了。 与S7 Pro不同的是,Aigo S7背面的容量标记是2T,不过戴上套以后谁还看得到呢。 不过虽然我手上的S7和S7 Pro都是铁灰色的,但是其实他有很多颜色可以选择, 红、蓝等等,但是价格好像要稍微贵一丢丢,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要了命了,所以肯定买最便宜的啊,颜色不重要。 Aigo S7(包括S7 Pro)最大的特色就是小,薄,基本上就是一个PSSD的尺寸,只是加个一个没有增加更多尺寸的外壳。与我正在用的iPhone 12 Pro Max比的话,也就是其1/3的大小。 Aigo S7 和S7 Pro一样,采用的是Type-c接口,好处就是不分正反面,但是也不能与其他C口线材通用,传输数据的线材还是专线专用比较合理。在C口的一侧还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有数据传输的时候会有蓝色灯闪烁。 我就说,只是保护硬盘本身,并没有把数据线考虑进去就比较神奇。虽然保护套采用的植绒布,保护性很强,但是硬盘这种东西工作起来是非常热的啊,你给他加一层保暖外套是想我数据赶紧爆炸吗?我觉得这个收纳应该面向出行便携,而不仅仅是对硬盘的单独保护。 既然是一款存储设备,肯定不能少了速率测试。商品宣传页面写的是S7采用的是高性能存储颗粒,对标的是QLC颗粒。那可能就没什么要竞争的了,毕竟CZ880还有一部分采用的是MLC呢不是,QLC基本是最不被看上的那一个层级了。 官方页面还对产品的最高读取速率进行了标注:520M/s,但是并没有写明写入速度。当然了这就涉及到了固态类硬盘产品的使命了,提高读速,但是总写入相对传统的机械硬盘来说是有较短的寿命的,所以优先少写入,多读取。每次拿到新硬盘进行各种测速的时候都心疼,毕竟测试都是消耗的寿命的。 测试环境:组装PC机 CPU:Intel(R) Core(TM) i7-6700 CPU @ 3.40GHz 3.40 GHz RAM:16*2 GB 双通道 传输硬盘:小米笔记本拆下的三星m.2 SSD,直插PC机支持NVMe协议的m.2接口 测试一:软件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Pro 第一款软件测出的结果是读取速率在415M/s,写入速率在375M/s左右,和官方宣传的差距比较明显,不过官方宣传毕竟是测出的极限速度,考虑到不同的接口、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测试设备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这个速度在PSSD的范畴内属于正常。 测试二:软件TxBENCH 一般情况下,TxBENCH测试结果都会高一些,有些时候甚至比官方宣传的速度都要高。不过就Aigo S7的测速结果来看,比第一个测速软件表现的更好一些,基本是读取和写入速率一致。 注:不同的测速软件都有测试模式等方面的设置,本次测速都使用的软件默认的设置进行测速。 测试三:44.6GB压缩文件 测速软件的测试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实际使用起来的速率表现才是最实际的,为了便于展示我自己压缩出了一个44.6GB的压缩文件进行不间断传输。 这个测试我做了几次,一开始我以为峰值是因为缓存问题,因为商品详情页没有写这款产品是不是有缓存,但是就这个大小的文件来说,应该不至于就这么点缓存?经过几次连续的测试,基本都会在传输初期出现这么一个小山的形状,后期大部分时间都在360M/s左右的速度,表现相对比较稳定。 在读取速率方面,倒是没有写入速率那样有一个峰值,经过多次测试都是表现的非常平稳,不能说是直线到底,但是基本和直线没有太大出入,读取速率保持在380M/s左右,虽然比起官方宣传的520M/s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冲这个稳定的速率,值得考虑入手。 总的来说,经过简单的测试,Aigo S7的表现虽然不如官方宣传的那么好(很大可能是我使用的设备问题),但是速度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如果是需要更高的速度那就要进一步考虑NVMe 协议的m.2 SSD了,配一个40Gbps的硬盘盒,可以让你起飞。Aigo S7主要特色就是小巧,这也是PSSD系列产品的特色,日常出门带着,配上接近400M/s的传输速率,减少很多等待时间。 以上即是本次分享的所有内容,感谢观看,还请不吝三连。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的选购有所帮助,后续还会带来更多的存储类的产品测评分享,敬请期待。 爱国者(aigo)2TB USB 3.1 移动固态硬盘 (PSSD) S7 读速高达520MB/s 轻薄抗震 多色可选 京东:¥879 去看看 <更多>

空leo 晒物 2022-10-10 12:29

写在前面 内存颗粒国产化后,市场环境对于 DIY 玩家来说越来越友好,价格美丽量又足,之前做过好几款使用国产颗粒的内存,性价比那是相当高。 对于 SSD 来说,可能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 PCle3.0 / PCle4.0 协议的 SSD,不过去年 Intel 12代酷睿平台已经开始正式支持 PCle5.0,今年的 AMD 锐龙 7000 平台也开始正式支持。但普及速度相比于最新的标准依然还有漫长距离,今年 PCI-SIG 组织甚至把 PCle7.0 标准都提上了开发日程,最厉害的就是当然就是传输速率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64 GT/s,16通道可以提供高达512 GB/s的最大双向带宽”。 最近又入手了 一 款采用纯国产方案的 PCle 4.0 固态硬盘,来自 七彩虹 的 CN700,使用的方案是联芸主控 + 国产长江存储颗粒,总体而言性能不错,价格也不高,评测送上,大家觉得有帮助的话麻烦来个三联,感谢。 产品解读 ▼简单过下包装,外盒正面塑封开孔,可以看到内部的硬盘形体,背面则是相关参数,产地“China”。容量 1TB。 ▼CN700 目前有 512G / 1T 两个版本,读写数据如下图 ▼七彩虹 CN 700 使用的单面 PCB 设计,标准长度 2280 SSD,兼容市面主流主板,用在 PS5 主机也没问题。正面的质保标贴将具体参数进行了遮盖,好在并没有特别的防护,稍稍加热就可以揭开标贴一览具体细节。 ▼撕开标贴可以看到闪存颗粒,单颗 256G 、4 颗组成 1T 容量。颗粒表面有打磨痕迹,依稀可辨认出 YMTC,查资料可知来自长江存储的 128 层 TLC 闪存颗粒。优势是功耗控制较为出色,不过单颗粒的 I/O 读写只能达到 1600MT/s,所以顺序读取的极限也就是 5000MB/s。 ▼七彩虹 CN 700 表面没有金属散热片,散热主要通过算法和石墨片。不过颗粒本身发热并不严重,正常使用无需太多担心。此外大部分主板本身就标配了散热片,没有的话单独加个散热片也很方便。 ▼主控方面采用的 联芸MAP1602,这个方案也是老熟人了,很多中高端品牌都采用这个方案。这是全球首款不用超频即可支持 2400MT/s NAND闪存的 SSD 主控芯片,同时也是全球首款无外置缓存支持 PCIe 4.0(NVMe2.0) 的 SSD 主控芯片。 ▼工艺方面为 12nm 工艺技术设计,支持 PCIe Gen4x4 NVMe 2.0 接口技术标准,ARM R5 高性能 CPU 内核。此外还内嵌联芸自主研发的第 三 代A glie ECC(4K LDPC)纠错技术、Agile Zip数据压缩技术、硬件RAID5/6 及E2E 数据保护技术等等。其实这个方案如果换成更好的颗粒是可以冲上 7400MB/s 的 上机实测 ▼先上配置图 ▼华擎这块 Z690I 虽然是小板,但还是给出了双 M.2 接口( PCle Gen 4.0),其中一个支持 PCle Gen 4.0 & SATA3 协议。背板位置使用了合金框架,对抑制板卡变形有加成。测试时 SSD 安装在 第 二卡槽,未使用第 三 方散热 进行测试 ▼内存还是刚入手的雷克沙 ARES DDR5 5200MHz ,这款内存我之前做过详评,开启 XMP3.0 时读写以及复制都能超过 7000+ MB/s,不加电压、不调时序的情况下也能直接超到 5600MHz,容量大频率高,加上超强的超频性能,搭配 ITX 这种内存插槽有限的主板堪称绝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评测 ▼大家都知道硬盘的显示容量 ≠ 标称容量的,一般来说 1T 硬盘的实际容量都在 930G 左右。七彩虹 CN700 的实际空间达到了 953G ,别的不说,“足容”是做到了的。 ▼Crystal Disk Info查看磁盘信息,NVMe 接口,传输模式 PCIe4.0*4,支持 NVME 1.4 协议 和 S.M.A.R.T.功能。 ▼Crystal Disk Mark测试,空盘状态下,SSD 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 5096.56MB/s 、4505.91MB/s,和官方的宣传数据一致。 ▼利用 CMD 命令创建 745 G的大文件,模拟测试高利用率环境,对七彩虹 CN700速率是否有影响 ▼测试结果和空盘相差不大,散热也控制的很好(43°) ▼峰值测试,SSD 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 5060.86MB/s 、4506.17MB/s,4K IOPS 读写干到了 245105.47MB/s、174005.13MB/s,不过此时 SSD 发热较大,对后续测试影响较高,所以每次测试结束后都得等 SSD 冷却。 ▼持续读写设置 QD8T1 ,基本和官标数值没什么区别 ▼TxBENCH跑分结果 ▼用【open source hard disk testing tool】做了 五 次测速,结果如下: 平均顺序读写数据:6039.06MB/s 和 4614.91MB/s 平均随机读取速度: 1445.96/s左右 顺序读取平均时长:0.023ms ▼ATTO 磁盘基准测试,8kb 以上的文件都可以达到 1G 以上的读写速度。最大读取速度 4.67GB/s 左右,最大写入速度 4.19GB/s 左右。 ▼HD TUNE 测试,数据模式调为混合,文件长度选择 190GB,整体速度保持在 4000MB/s 左右,临近结束时速度放慢,整体数据平稳,嗯,的确是无缓存方案。 总结一下吧! 素质方面,读写性能基本上就是这个价位中等靠上的水平,作为国产方案来说还是不错的,而且温度控制的不错,不过首发 699 的价格怎么说呢?对比性能不算贵,但目前来说整个存储市场都呈现疲软趋势,整体价格都在往下走,这么一对比就感觉性价比不是很高,如果能把价格控制到 600 以内就很值得入手了。 七彩虹(Colorful) 512G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CN700系列 PCIe 4.0 x4 京东:¥39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10-08 11:09

PS5我已经买了好久了,也做了港服还原,一直在等PS5会员的活动,但就是没有,毕竟PS5的老会员不如狗,必须等活动,但最近我感觉PS5自带的固态载入游戏实在太慢,后期如果开了会员下载游戏,游戏的载入岂不是要疯?OK,那我们就来看一看效果! 固态展示 首先只有PCIE4.0的固态可以加装进入PS5,3PCIE3.0的固态是没法用的,官方虽然表示固态有速度要求,但实际上只要是PCIE4.0,都是可以使用的,这次我用的是大华存储的C970,5000MB/S的速度,对就是那个大华存储,固态,存储卡,内存,NAS都做得大华存储,母公司主做监控,大家基本都听过,本来我是不知道他们做PCIE4.0的固态的,这固态是从土豪家里搜出来的 固态除了说明书外还赠送了个螺丝 拿出本体看了一下,并没有给散热片,只给了贴纸,但5000MB/S的固态发热量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放入PS5里使用也不会太热 撕掉贴纸,可以看到主控和颗粒,没有物理缓存 主控为英韧的IG5220,支持4个NAND通道,每个通道最大兼容4CE,其最大容量支持4TB。该产品的读取速度为5.1GB/s,写入速度为5GB/s。算是无缓里不错的主控了 颗粒是大华自封片,大华标称使用的是TLC原厂颗粒,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原厂颗粒基本是各大厂商标配了,即使我上次测试得X电的固态,也使用的是大S降级片,这点没什么好藏得 背面是没有任何颗粒得,但是4颗颗粒组成得1T固态应该还是颗粒堆得层数不够,最好还是两颗组1T容量比较好 安装固态 安装固态的攻略已经满大街都是了,就不多啰嗦了,按住右下角往上抬往左放即可打开盖板 打开后左下方有一个螺丝,拧开即可 PS5支持市面上大多规格的固态,比如我们一般使用的2280,用来DIY的CFE-B卡的2230 把固态放入拧上螺丝,盖上那层铁盖,最后盖上外盖就完成了 擦点,开机,会提示你心固态必须要格式化 点击格式化 格式完成后会告知你读取速度,大华C970的速度为5231.637MB/s,确实符合标称速度 大小显示是1.03TB 转移游戏 首先需要找到你需要放入新盘的游戏 点击移动游戏和应用程序 点击全选移动就可以了,这里可以看到主机存储和自己的M.2 SSD存储,PS5自带的硬盘官方标称是825G,还剩644.5G,看来大概有100G用于系统,新加的盘格式化后还有945G 开始转移,速度还是很给力的,78G的东西一分钟就好了 从点击继续到进入游戏一共42秒,如果是PS5自带的固态,那一分钟以上是一定要的,右下角这个圈转的你能崩溃 同时我进行了CrystalDiskMark的跑分测试,1G和8G的速度都符合固态本身的标称,读在5100MB/s左右,写在4700MB/s左右 总结 如果你买了PS5,并且也订购了会员,那我建议还是买一块PCIE4.0的固态,也不用太高端的,5000MB/s大华的C970绝对够用,这种还不用额外加散热片,PS5内置固态我真不知道怎么说,真的是有够慢的,并且内置固态最多也就装6-7个游戏,现在4.0的固态600-700 1T的真的非常多了,想玩的爽的入了吧! 大华(Dahua) 1TB 国产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970系列 长江存储颗粒 游戏级高性能 京东:¥69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2-09-28 17:39

大家好,我是眼睛君,一个奶爸、玩数码的家居博主。 这两年的固态硬盘价格可以说是越来越便宜了,去年价格还高高在上的PCIe4.0产品,今年随着市场产品的普及,价格也是越来越亲民。 产品可选性大了,究竟哪些产品值得买?这个问题对于不了解硬件产品的玩家来说就头疼了,比如虽然都采用了PCIe4.0技术,有些早期上市的固态速度却只有3500MB/s,对比PCIe3.0固态产品可以说毫无性能优势,价格却也不便宜。 今天眼睛君就推荐一款兼顾性能和价格的PCIe4.0 SSD新品,七彩虹CN700 1TB版。 开箱及拆解 七彩虹CN700 1TB采用PCIe4.0技术,支持NVMe1.4协议,标称读写速度分别为5000MB/s和4500MB/s。 外包装比较简单,黑色纸盒中间开窗可以看到CN700实物,CN700上的贴纸跟外包装上的霓虹共同构成了一个虚拟的NVMe固态,包装设计还是花了点小心思。 附件比较简单,SSD本体外,质保说明和使用说明各一份。 CN700采用了单面颗粒设计,尺寸为标准2280 M.2,正面贴有一层散热贴片,可以最大限度的兼容各类台式、笔记本电脑,也支持最新一代的PS5平台。 撕掉散热贴片,可以看出七彩虹CN700采用了无缓存方案,一颗主控芯片,四颗NAND闪存颗粒。 CN700主控使用的是来自国产芯片厂商联芸的MAP1602,采用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12nm工艺,支持PCIe 4.0 NVMe 2.0接口技术标准,ARM R5高性能CPU内核,不需要DRAM缓存就能释放PCIe 4.0速度。这颗主控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采用了全新的12nm制程工艺,在功耗和发热控制上表现优秀。 储存颗粒同样使用国内厂商,长江存储的第三代3D TLC闪存芯片(YMTC X2-9060),该芯片采用了长江存储自主研发的Xtacking 2.0架构和128层堆叠工艺,可以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释放3D NAND闪存的潜能。 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 这台测试主机也是之前刚装机的,主板同样是来自七彩虹的CVN B660M,主板带有两个M.2固态位置,均支持PCIe4.0,并且都带有散热马甲。 先进CrystalDiskInfo看一下,已经识别到新盘CN700,容量为1024.2GB,工作在PCIe 4.0 X4传输模式下,使用NVMe 1.4协议。室温24℃,待机温度41℃,待机温度还不错。 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速度测试,1GiB测试跑分下,CN700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5061.33MB/s、4558.91MB/s,跟官方标称的5000MB/s、4500MB/s读写值一致。 在8GiB测试下,读写速度分别为,几乎没什么变化,读写速度表现比较稳定。 TxBENCH测试,测试结果和CrystalDiskMark基本一致。读、写速度分别为5056.4MB/s、4382.7MB/s。 由于SSD无法通过软件查看缓存信息,这里使用HD Tune Pro的文件基准测试来查看缓存容量和缓存外读写速度。选用200000MB的大文件块进行测试,可以看出,在测试进行到160GB附近时,SSD的写入速度从4000MB/s跌落至1300MB/s附近。七彩虹CN700的MAP1602主控虽然是4通道无外置缓存方案,实测缓存容量在160GB。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CN700的温度表现也非常的不错,室温24℃,CystalDiskInfo的监测到的最高温度44℃,联芸的MAP1602主控的发热控制还是非常不错的。 软件测试只能侧面反应一款产品的性能,PCIe4.0固态速度快的优势还是在于日常使用,对比旗舰PCIe3.0固态硬盘产品,七彩虹CN700的读写速度直接翻倍,在实际使用中还是非常爽的,不管是大型3A游戏加载速度,还是打开超大视频文件,速度提升都非常明显。 写在最后 在PCIe4.0固态硬盘日渐普及的情况下,七彩虹CN700当前的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在读写速度,还是在稳定性、温度控制上都表现不错,现在只要649的价格,在5000MB/s速度PCIe4.0固态硬盘梯队中也是最低价,在入门级PCIe4.0产品中算得上是一款真香产品。 如果你近期考虑装机,或者想给笔记本硬盘进行升级,可以关注一下。 七彩虹(Colorful)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CN700系列 PCIe 4.0 x4 京东:¥699 去看看 <更多>

眼睛君 晒物 2022-09-28 12:19

存储设备的发展从磁盘到U盘,从机械硬盘到固态硬盘,再到M.2固态硬盘,我们除了看到存储设备体积的变化外,我们更看到了存储容量的增加,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传输速度的提升。毕竟以前的电脑开机得30秒以上,现在启动电源后,当你刚准备好鼠标,电脑就已经进入桌面了,这基本要归功于硬盘速度提升了。 很多人会选择用固态硬盘提升电脑的速度,而我手中的电脑已经安装了M.2固态硬盘,速度基本已经上去了,可是我手中的移动硬盘速度就差了那么些,于是我另辟蹊径,入手了一块斐数C1 512G固态硬盘来充实我的移动数据库。 选择这么一块固态硬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我挑品牌,斐数作为元创旗下的品牌,质量和品控可以放心;其次性价比,这块固态硬盘的价格相对于其它品牌来说,价格方面更有优势;再者,这块固态硬盘的颜值让我觉得很放心,毕竟我是要拿它来当移动硬盘的,放在透明的硬盘盒里,颜值瞬间拉升几个档次。 先来看颜值,斐数 C1应该说是硬盘里面为数不多做得相当有设计感的产品了,这也非常符合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超高质感的黑色,加上从LOGO往外辐射的镭射光圈,CD纹理,将整个固态硬盘的质感瞬间提升了不少,满满的高级感。 参数方面,斐数C1固态硬盘采用SATA 3.0接口,TLC闪存,主控采用慧荣的SM2258XT/SM2259XT,这个也是很多主流固态硬盘采用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优点就是性能稳定,能够确保TLC /3D TLC 闪存的SSD能够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可靠的读写性能,这也是很多固态硬盘采用的主流方案之一。 硬盘采用标准的SATA3.0物理接口金手指接口。 斐数C1采用了2.5寸标准,边框仅有7毫米,身材相当的纤薄,整体重量在40克左右,入手感觉更轻,不像机械硬盘那么厚重。 斐数C1 SATA3.0固态硬盘,是属于斐数暗黑武士系列,容量版本有128G,256G,512G,以及1T四种规格,既然这个系列的性价比这么高,我个人认为选购的时候,不管是装机使用还是和我一样当做移动硬盘使用都可以选择更高规格的硬盘,毕竟现在是资源社会,一个几分钟的手机视频都上G了。 在测试斐数C1传输速度的时候,我没有采用装机方式,而是选择了一个ORICO的移动硬盘盒来测试斐数C1的性能。由于此次是通过硬盘盒的方式进行测试,难免与官方测试环境或者直接挂机测试的数据有所出入,所以此次的测试仅能代表笔者在使用硬盘盒方式下的结果。 首先我们开始按照惯例来操作,通过CrystalDiskInfo可以帮助我们验明这块斐数C1固态硬盘正身,如固件版本、序列号、传输模式等等,待机温度也仅为40摄氏度,对比笔记本自带的M.2固态的38摄氏度,这个温度表现应该说是很正常的。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在AS SSD测试中,斐数C1固态硬盘在1GB文件下最快的持续读写速度为416.20MB/s、387.35MB/s, 4K随机读写为13.60MB/s、37.91MB/s,最后得分为500,从数据反应的情况来看,斐数C1固态硬盘在文件读写方面的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虽然无法达到官方数据的表现那样,这可能跟硬盘搭载方式以及硬盘盒的性能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这个速度相较于我手中的其它移动硬盘、U盘的速度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TxBENCH测试成绩,数据传输表现非常稳定,也基本能够往官方数据上跑过去,这个表现让我觉得非常惊喜,普通的挂载能够达到这种水平已经非常优秀了。 再来看看ATTO Disk Benchmarks的测试结果,斐数C1固态硬盘的表现应该说是很稳定的,这除了跟产品的品控有关外,其采用的主控方案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那么这块斐数C1固态硬盘在变为移动硬盘后的表现如何呢?正好我手上还有一块希捷4T移动硬盘和一枚爱国者U391固态U盘,那么三款产品横向PK下,到底各自表现如何呢? 从三款产品的方案来说,希捷和爱国者采用的是原厂的配置,所以可靠性更强,我自行DIY的移动固态硬盘的方案在可靠性以及性能发挥上可能会要弱上一筹,不过借助固态硬盘的特性,我个人认为斐数C1能够抵消这些不利因素。 首先,我还是用AS SSD对三款产品进行了读写测速,之前我们可以看到斐数C1固态硬盘能够保持在400MB/s左右的读写速度,而作为固态U盘的爱国者U391的表现也是非常抢眼,基本能够与斐数C1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希捷的读写速度表现就要明显弱于其它两款产品了, 我想这也是机械硬盘与固态存储的特性所造成的。 为了准确区分,或者说比较直观的感受不同的存储产品在文件读取上的不同性能。我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文件类型进行速度测试,分别为《BLACK WIDOWS》(7,45G)、《空中大灌篮 2》(1.94G)以及工作文件夹(1000+),那么三款产品的表现如何呢?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斐数C1与爱国者U391的表现在三种类型文件的传输速度上应该都是没有很大出入的,这个结果也跟我们之前测试的结果没有太多出入,这也证明了我们通过挂载的方式将斐数C1当做移动硬盘,虽然会牺牲一定的稳定性和速度,但是总体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相较于传统的移动硬盘,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并且我们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知道,如果下一步我们如果考虑要换硬盘或者移动硬盘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固态硬盘或者固态U盘,毕竟在速度上的提升是很多人无法拒绝的,不过需要额外提到的一点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会很明显的感觉到爱国者U391的温度提升,这也可能是固态U盘无数不多的槽点之一了。 将斐数C1变为移动硬盘体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块硬盘真的是越用越香,其独特的外观让我看到了硬盘产品在设计上的变化,稳定的读写表现不仅仅让我看到了国产硬盘产品的提升,也看到了国产的硬盘主控方案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加上这款固态硬盘300左右的标价,让我觉得这块盘真可以。 斐数 (PHIXERO) SSD固态硬盘暗黑武士系列C1 SATA3.0接口台式机笔记本专用 【512G】SATA3.0 暗黑武士系列 京东:¥378.9 去看看 <更多>

不黑无数码 晒物 2022-09-27 14:19

由于平时工作和爱好的关系,家中的移动存储设备入了一大堆,U盘、固态U盘、移动硬盘、SSD移动硬盘,用来用去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U盘内存小,速度太慢;固态U盘速度稍微上去了,但是那个发热让人用起来有点慌;移动硬盘空间足够了,速度也是个问题;SSD移动硬盘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我想要个更快的。于是我最近又开始琢磨着自己弄了个M.2移动固态看看这个能否满足我的绝大多数预期效果,毕竟从性能上来说,速度、空间以及体积都够了,就是价格也会跟着上去了。 最后看来看去选了两款ORICO的产品,分别是ORICO 迅龙V500 256G M.2固态硬盘(以下简称迅龙V500)以及奥睿科(ORICO)m.2 nvme固态硬盘盒M2PV-C3(以下简称硬盘盒)。迅龙V500系列固态硬盘上市应该有两年多了,从评价来看,这绝对是一款口碑非常不错的产品,固态硬盘盒方面,我人性的选择了同品牌的产品,毕竟兼容性会更加出色。 拆开包装,除了螺丝刀、螺丝、背胶和数据线外,我觉得就这三个值得拿出来说到说到,分别是散热片,可以较好的提升固态硬盘的散热性能,这个基本是装机使用了,在固态硬盘盒基本没地方放。中间是M.2固态硬盘了,这一组产品的核心了,下面是固态硬盘盒,条状的散热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ORICO固态硬盘盒采用了非常硬朗的设计风,铝合金的材质非常轻,鳍片式设计也有利于快速散热,总体来说除了需要随身携带一根数据线外,这尺寸比普通U盘也大不了多少。 总体固态硬盘的安装也不复杂,就随机附送的螺丝刀就能轻松搞定,一插,一拧就完事了,不要以为跟数码产品安装有关的都是技术活,说通俗点点,这跟换个电池没啥区别。 接着来看下迅龙V500 M.2固态硬盘,这是一个标准的M.2 NVMe SSD,标准的 22mm宽*80mm尺寸,支持PCI-e x4,带宽自然也比起SATA通道所能提供的6Gb/s要高得多,上速度,这个一会试试就知道了。 主控方面,迅龙V500固态硬盘搭载了慧荣科技的SM2263XT主控,仔细了解我们会发现,ORICO以及很多国产的存储产品都会选择这块主控,这块主控支持NVMe 1.3接口协议、LDPC ECC纠错以及HMB缓冲技术等,其也被认为是性能稳定、能耗控制优秀,并且性价比非常出色的产品之一。 迅龙V500采用了PCIE 3.0x4通路NVMe 1.3控制器,支持主要闪存制造商的最新3D NAND,从官方数据来看,最高读取速度可达2400MB/S,最高写入输入达1700MB/S,值得提到的是,HMB缓冲技术的加入以及不同设备性能对速度的影响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读写效果。 ORICO迅龙V500采用是Intel原厂3D NAND TLC颗粒,由两颗128G的内存颗粒组成,写入量最高可以达到100TBW,可以在0到70℃的环境下工作,性能和稳定性都很不错。 除了鳍片式设计加上金属外壳增强散热外,主板上的大面积的双面铜条设计也降低热量对数据读取的影响,并且有效提升内存颗粒的使用寿命。 安装完成后,电脑基本能够轻松识别读取,通过设备管理器分配好硬盘后,就可以马上上手使用了,硬件安装以及软件操作上基本没有难度。 先用CrystalDiskInfo看下迅龙V500信息,固件、序列号、接口标准等都能正确识别,右侧显示通电次数以及部分读写信息,ORICO的这块硬盘官方提供有五年质保或100TBW总写入字节,用着还是比较安心。 测试的话,我这里选择了CrystalDiskMark,可以看到ORICO迅龙V500固态硬盘在1GB文件下,顺序读写速度可达1044.62MB/s、935MB/s,4K随机读写则达到了22.98MB/s、45.70MB/s,这样的速度表现与官方的读写数据明显有了很大的差距,不过由于电脑硬件以及硬盘盒的限制,迅龙V500的读写速度出现这样的差距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这样秒传1G的速度,我想大多数人基本已经无欲无求了。 再来看看TxBENCH读速1027.813MB/s,写速912MB/s,两款软件的测试速度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从实测拷贝文件来看,ORICO迅龙V500固态硬盘在传输峰值是能够达到1.2GB/S,而稳定传输速度基本能够保持在660 MB/s上下,这样的实测表现也非常符合我的预期。 接着,我再来对比下U盘(闪迪欣享)、固态U盘(爱国者U391)、移动硬盘(东芝小黑盘)、移动SSD固态硬盘(斐数黑武士)以及移动M.2固态硬盘(迅龙V500)这五款产品在文件传输上的表现。在测试文件的选择上,我考虑的几点分别是超大文件传输、一般文件传输以及零散文件传输上的成绩,所以我找到了《Toy.Story》蓝光版(9.26GB)、《人之怒》HD版(2.00GB)以及我个人的工作文件夹(886个文件),那么我们五款存储设备的表现如何。 从个人测试的情况、数据表现上来看,迅龙V500的表现应该说全面占优,而固态U盘与固态SSD移动硬盘的设计表现上应该差距不算很大,不过在尺寸以及发热上,两款产品的对比就比较明显了,再有普通U盘作为平时日常文件传输来说,这个还是足够了。 ORICO迅龙V500作为国产M.2 SSD固态硬盘来说,凭借其传输快、速稳定、性能强劲,而且工作静音、发热量低等优势,加上一块尺寸迷你的硬盘盒,相信很多人也想跟我一样来试试这款产品的不一样的体验了吧,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留言。 <更多>

不黑无数码 晒物 2022-09-27 13:39

⏹ 前言 很自豪的说,纯国产方案的存储类硬件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之前评测过的长鑫A-DIE内存相当惊艳,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不高,固态硬盘现在也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本文给大家带来纯国产方案的七彩虹CN700固态硬盘评测,有一定缺点但瑕不掩瑜,重点是价格不算贵,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硬盘开箱 M.2固态硬盘外观其实没看的,简单过一下。 CN700的长度是标准2280,兼容几乎所有主流主板,切记想要达到理论速度,主板M.2接口需要支持到PCIe4.0协议,PCIe3.0协议接口只能跑到3400MB/s左右的顺序读写。 撕开贴纸可以看到主控和颗粒,和大部分国产固态硬盘一样,CN700 1T版本使用的是单面颗粒设计。 主控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联芸1602,下文会详细说一下。 颗粒则未经打磨,直接标注了长江存储的YMTClogo,单颗粒大小为256G。 由于采用的是单面颗粒方案,所以即使是笔记本不会存在安装深度问题,常规PC和PS5完美适配,接下来进入参数解析部分。 ⏹ 参数解析 作为一条纯国产的且价格不算贵的PCIe4.0固态硬盘,和大家解析一下性能和使用相关参数。 1️⃣主控方案 在PCIe4.0时代,国产固态硬盘的主控其实比传统厂商要来的更猛一些,主要体现在价格、出货量和性能上。 CN700使用的联芸MAP1602作为联芸家第三代方案,其实多数用于高端型号,之前测过好几条用这款方案的固态了,稳定性相当不错。 MAP1602最大的亮点是不需要超频即可支持2400MT/s的NAND闪存,用人话说就是只要颗粒没问题即可达到7000MB/s的实际顺序读写速度。 除了最基础的读写速度以外,MAP1602还搭载了联芸自主研发的各种数据保护技术,比如第三代Aglie ECC(4K LDPC)纠错技术、Agile Zip数据压缩技术、硬件RAID5/6 及E2E 数据保护技术等等。 MAP1602采用的是ARM R5高性能CPU内核,在发热量控制上相当不错,对7*24小时持续开机+读写量较大的商用用户来说相当友好。 2️⃣颗粒方案 CN700这款固态说实话有点头重脚轻,颗粒使用的是长江存储的YMTC X2-9060,虽然是128层的TLC,实际单颗粒的IO只有1600MT/s,所以这条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只能到5000MB/s。 3️⃣读写能力 CN700目前有两个容量可选,标称数据分别是: 512G版本的顺序读取速度为500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2500MB/s 1T版本的顺序读取速度为500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4500MB/s 随机读写的IOps数据则没有注明,下文看实测吧。 4️⃣保修政策 再次强调,硬盘类产品是消耗品,保修政策相当重要,CN700标准和行业保持一致,即年限+TBW双标准,两个标准有一个超过都算过保,CN700的标准如下: 512G版本提供三年质保,TBW为300T。 1T版本提供三年质保,TBW为640T。 TBW在同级别中不算高,勉强及格。 ⏹ 跑分实测 由于是标准的Dramless(无缓存)方案,测试主要还是看下随机读写性能,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测试平台为Intel i7 12700KF+七彩虹CVN Z690,通道为PCIe4.0。 1️⃣空盘测试丨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的测试数据一般都比较高,因为默认取值为该次测试的峰值数据。 CN700空盘测试数据如下图所示,顺序读写比官方宣传略好,随机读写能力则一般。 顺序读取:5062.19MB/s 顺序写入:4535.35MB/s 随机读取(Q32T16):2651.93MB/s 随机写入(Q32T16):3505.74MB/s 随机读取(Q1T1):78MB/s 随机写入(Q1T1):303MB/s 2️⃣空盘测试丨AS SSD BenchMark 峰值数据通过CrystalDiskMark已经测试出来,接下来看下平均数据的AS SSD测试结果。 首次测试按照速度单位,和峰值速度相比偏差15%,稳定性和同价位竞品相比略差一些。 顺序读取:4259.95MB/s 顺序写入:3871.55MB/s 4K随机读取:81.54MB/s 4K随机写入:256.11MB/s 4K随机读取(64位):1628.72MB/s 4K随机写入(64位):3119.03MB/s 读取响应时间:0.014ms 写入响应时间:0.056ms 总得分:6988 二次测试按照IOps单位,4K随机写入IOps能达到商用门槛67k,读取相对而言寒碜一些只有21K。 16MB读取:261.65 16MB写入:238.06 4K随机读取:21311 4K随机写入:67519 4K随机读取(64位):417228 4K随机写入(64位):792462 总得分:6960 3️⃣超大文件丨TxBENCH 上面两个测试工具主要测的是空盘性能,接下来用TxBench测试一下CN700的大文件读写性能。 本次测试的数据如下所示,读取速度没掉多少,写入速度下降的比较厉害。 平均读取:4401.60MB/s 平均写入:1160.62MB/s 4️⃣满盘测试丨OpenSourceTest 使用CMD命令快速创建一个800g大小的文件,将硬盘利用率拉升到90%。 fsutil file createnew F:\测试用800g.PDF 858993459200 五次比对结果还是比较OK的,数据比较贴近CrystalDiskMark,利用率拉升后的稳定性还不错,没有掉盘问题出现。 5️⃣运行温度丨CrystalDiskInfo 零零散散测试了两个小时,根据CrystalDiskMark显示,当前温度在43°,用MAP1602的型号真的很难过热。 ⏹ 设备推荐 列一下本文使用的相关硬件。 1️⃣七彩虹 CN700 NMVe固态硬盘 简介:本文评测品,可以等活动入手。 七彩虹(Colorful)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CN700系列 PCIe 4.0 x4 京东:¥699 去看看 2️⃣七彩虹(Colorful)CVN Z690 GAMING FROZEN V21 简介:本文搭配的主板平台,除了颜值比较高以外,两条M.2槽都支持PCIe4.0协议,同价位一般只有单槽是PCIe4.0,确实不错。 七彩虹(Colorful)CVN Z690 GAMING FROZEN V21 DDR4主板 支持CPU 12700K/12600K(Intel Z690/LGA 1700) 京东:¥1149.5 去看看 ⏹ 总结 给一拉到底的朋友总结一下: 参数方面,CN700中规中矩,读写能力处于PCIe4.0型号中的中间段位,不算好也不算差。 价格方面,目前CN700处于刚发售阶段,1T版本售价为699元,活动价打到649元,对比同价位友商型号而言参数上没优势也不算差,不过如果活动价打到569元以内就很香了。 另外,听PM说可能会出使用2400MT/s颗粒的2T版本,结合上面一条说的活动价格,建议后续再看看,抢首发没必要。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2022-09-26 22:19

之前,我评测过致态TiPro7000固态,对于这块固态,我是挺看好的,毕竟主控已经是顶配了,颗粒也是长江存储第三代颗粒,整体的配置还是很好的,这次又和三体进行了一次联名,本来也有再入一块固态的想法,于是果断弄了一块回来,想试试这次的情况,那么下面就开箱 开箱 首先这次的TiPro7000在外包装上还套上了展现三体IP的外包装,并且有塑封膜 背面也印有三体宇宙以及LOGO 去掉三体IP的外壳,可以看到三体里那句名言:“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文化感十足,并且区别以普通版的TiPro7000的白盒,盒子也可以当作三体的周边进行收藏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左边散热片上的三体名句: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由于我之前测试过普通版本的TiPro7000,我确定固态可以安放在显卡下方的M.2插槽,这点是挺好的,目前我使用的微星Z690刀锋钛支持2个插槽的PCIE4.0,所以如果能放在第二个显卡插槽上会非常适合我目前需求,但散热片也可以作为三体周边收藏 另外,随固态还赠送了三体同样的金句:现在我们是同志了。磨砂亚克力牌牌收藏还是挺方便的,这个挺喜欢的 三体联名版TiPro7000对细节做的还是不错的。“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现在我们是同志了”的三体金句都已实体形式印在了散热器和亚克力牌上,从营销角度看,跨界联名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品牌知名度,相当于致态TiPro7000在此基础上赠送了一些三体的周边 OK,看看本体,本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一张黑色的贴纸 先从背面看起,背面由一颗512M缓存和两颗长江存储第三代NAND颗粒组成,颗粒采用了晶栈Xtacking®2.0技术,具备高存储密度、高传输速度等特点,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28层的,但第四代技术也出来了,可以拭目以待了 再看下正面,主控还是那颗熟悉的英韧IG5236,剩下的和背部一样,有一颗512M缓存和两颗长江存储第三代NAND颗粒组成,总一共是1个G的缓存和4颗NAND颗粒,大概算一下一颗NAND颗粒是256G 安装散热片还是比较简单的,四颗螺丝拧一下就完成了,之后就可以上机了,做个猜测,如果能把散热器上的文字做成RGB的,再来个神光同步,不知道会不会让玩家的购买几率变大? 上机 配置图如上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请安装在第一条直连CPU的固态接口上 本次使用的微星Z690 EDGE TI WIFI DDR4是提供冰霜散热马甲的,如果确实对三体那个散热片比较感兴趣想收藏,也可以不安装,使用微星Z690 EDGE TI WIFI DDR4自带的散热马甲对固态进行散热,我测试过很多款PCIE4.0固态,效果还是不错的 机箱还是使用的安钛克的DF700FLUX白色,散热是DF700FLUX的强项,并且FLUX这个架构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的。Z690 EDGE TI WIFI DDR4的配色和机箱是挺搭的,这机箱目前还没有换的理由,所以还能坚持 水冷依然是微星S360战神一体式水冷,12900KS不超频使用是没问题的,微星S360战神使用MEG SILENT GALE P12降噪风扇,散热还是比较不错的 微星S360战神一体式水冷可以自行设定GIF进行播放,也就是说我把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这种三体名言放上去滚动播放也是可以的,真的,三体人狂喜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九州风神PQ1000M金牌1000W电源,海韵同款方案,由于我测试机一直使用的是12900KS,1000W的瓦数还是保险点,并且如果电源选的不好,第一个挂的就是你的硬盘 海韵的方案确实有优势,对比其他品牌的1000W电源,海韵能做到更小巧 启停按键就是海韵方案的基本操作了 测试 跑个1G,读取速度在7103MB/s,写入在5448MB/s,我跑了几次,基本都这个速度,整体来说还是符合这块盘的预设的 跑个8G,成绩也差不多, 读取速度在7079MB/s,写入在5487MB/s HDTUN的折磨环节简直是我被折磨,不管是空盘半盘还是最后基本满盘,我跑200G的随机永远都是没有任何降速,即使是我把整块盘填到了还剩200G,再跑一个200G的随机,依然还是满速给我跑完,虽然我知道PCIE4.0的固态基本都是全盘模拟SLC的,但差点的还是会降速的 为了怕HDTUN作弊或者固态对HDTUN有优化,我自己又复制了一个200G的文件进去,结果还是满速跑完,没有降速 填完200G后我还剩68G的空间,我在跑个50G看看 很遗憾仍然不掉速,我只能说这块盘的表现真的不错 最后热成像扫了一下再复制文件时,固态的热度,由于加了马甲,最高处的温度只有57.4度,这个度数在我测试的这么多块硬盘里表现还是不错的 总结 长江存储晶栈Xtacking®2.0的高技术含量,加上高端的PCIE4.0主控,另外三体IP又增加了科幻属性,TiPro7000的记录和存储属性也与三体宇宙的时光、文明相契合,但是我也想说一下这款固态的一些不足,首先颗粒这次还是用的3.0版本的128层,导致1T的容量必须要四颗颗粒组成,想在某些笔记本上使用的话,双面颗粒可能就没法安装,所以我希望致态尽快更新出4.0颗粒的版本,扩大这款固态的使用人群,希望我们能够看到长江存储致态在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上的不断改进。 致态(ZhiTai)长江存储 1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TiPro7000系列 三体联名版 京东:¥94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2-09-19 12:59

固态硬盘历经几年的高位盘旋,终于等来了好价季节。特别是原来售价高高在上的PCIe4.0固态硬盘,也终于变得开始亲民起来。XPG旗舰级别的S70 BLADE 1TB版本,现在只要750元就能收入囊中,1G不到0.8元的售价,让这块硬盘的性价极为突出。 XPG GAMMIX S70 BLADE这块PCIe4.0固态硬盘隶属于XPG翼龙旗下S70高端系列,支持NVME1.4传输协议,读取速度高达7000MB/S以上,特别是S70 BLADE版本进一步优化了硬盘的兼容性,专门打造的具有轻薄外形的酷冷铠甲,让它兼顾性能和不错的散热表现,不仅可以安装在主机上使用,也能轻松的给PS5等设备进行扩容。日常使用,优秀的高速固态硬盘不仅可以明显提升开机速度,还能优化大型软件的使用体验,缩短游戏场景的读取时间,带来的改善是非常直观的。 开箱 XPG GAMMIX S70 BLADE采用了XPG家族一贯的红色包装。最大4TB容量,我这次选择是性价比较高的1TB容量,PCIe Gen4x4,3D 快闪记忆体,搭载 SLC 快取演算法和 DRAM Cache Buffer技术,官方宣传连续读写速度高达每秒 7400/6800MB。应该是目前固态硬盘中天花板级别的性能表现了,在包装正面支持PS5扩容标识也格外醒目。 质保和售后方面,XPG给这块硬盘升级了5年保固服务,在包装背面也能找到对应的标识,这个品牌的品质口碑非常不错,并且按照他家维修惯例也是基本换新的,可以放心的使用。 打开包装后,S70 BLADE内部还有额外的塑料框架,固态硬盘和铝合金酷冷铠甲散热片被分别陈列固定,保护相当周全。 这块S70 BLADE固态硬盘长度为M.2 2280规格,不装散热片的裸条重量只有7克左右,可以很方便的安装进狭小的主机空间,硬盘的具体尺寸为80 x 22 x 3.3mm。 硬盘的背面有一长条质保贴,这里标注了硬盘的规格,型号,序列号等重要信息。这张质保贴还采用了防撕设计,如果强行撕开肯定会出现破损,影响质保,需要注意。 由于出厂散热片是分装的,所以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这块硬盘的硬件配置。XPG GAMMIX S70 BLADE采用Innogrit IG5236主控芯片,12nm制程,配有四通道 PCIe Gen 4 接口,符合 NVMe 1.4 规范,支持8个NAND通道,具有最高标准的安全与数据保护机制,是目前高端固态硬盘的成熟方案。 除了主控模块外,这块硬盘其他元器件均是双面对称布局。 正反两面一共4枚176层BiCS FLASH颗粒,单颗容量为256GB,总容量1TB,颗粒均为ADTA原厂封装。 缓存颗粒来自三星,具体规格为型号是K4A4G165WE,单颗容量512MB。和存储颗粒一样正反各1枚,组成双通道1GB容量的缓存空间。 装机体验 主板选择的是目前性价比相当高的微星MAG B660M MORTAR DDR4迫击炮,作为微星的中端主力产品,这块B660的堆料非常豪华,尺寸方面采用MATX规格,支持Intel 12代1700 CPU,供电方面支持12相60A,24+8Pin供电接口,拥有4条DIMM插槽。 主板拥有2个PCIe4.0 硬盘插槽,扩展性非常不错,可以考虑一个系统盘,一个游戏仓库盘。XPG GAMMIX S70 BLADE性能强大,所以我肯定是用来做系统盘的。主板上2个M.2接口都标冰霜铠甲,可以进一步降低硬件温度,让硬盘性能可以火力全开。 考虑到S70 BLADE是双面贴片布局,所以可以考虑原装散热装甲倒装。我这里拆除了主板散热装甲,仅使用S70 BLADE自带的散热片。 内存方面选择的是XPG D50,16G*2@3600Mhz双通道套装,性能足够用。D50内存定位高端的龙耀系列,配置重装铠甲,内置几何形的RGB灯条,主体采用金属拉丝工艺的金属白色装甲。 配合微星MAG B660M MORTAR DDR4迫击炮这块主板的DDR4内存加速技术,可以完美释放内存性能发挥。 因为CPU功耗较大,所以这次散热器选择的是九州风神 冰立方500风冷。这款散热器的外观非常具有识别度,加宽式鳍片组面积更大,巨塔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散热塔采用高水准冲压工艺, 整齐牢固的扣合Fin+折边Fin工艺, 可以提供高效散热。 冰立方500这款散热器的底部热管角度有做专门的优化,安装时,可以看到,散热器和内存完全没有干扰。 散热器采用了全金属扣具,两点式的螺丝固定方式,这里比较有意思的设计是,其中一枚螺丝隐藏在散热塔的正下方,需要使用配套工具进行安装。 散热风扇的具体型号为FK120,采用规格更高、性能更好的原厂FDB轴承,使用寿命达400000小时,满载噪音≤28dB(A),较普通风扇噪音更低,运行更稳定,寿命更持久。支持PWM,可根据系统负载动态调节转速,满载、待机都安静。 因为这套配置配置功耗比较高,并且了保证未来升级空间。我电源选择的是安钛克的HCG1000W,它采用全日系豪华电容,主流LLC谐振+主动式FPC方案,全模组结构,并且通过80Plus金牌认证,官方公布的实际参数接近白金牌电源标准的高转化率,未来升级也无需担心。 作为1000W的电源,这款电源的组模口数量相当充足。加上它隶属于35周年系列,所以可以获得十年免费换新服务,售后非常放心。 工作状态方面,这款电源还支持温度控制的风扇启停功能,在电源的背面除了独立的电源开关外还有一个启停控制按钮,可以让它工作的更加安静。 最终安装后效果。 显卡使用的是微星的超龙3070TI,重量和体积比较惊人,而且我这个机箱是倾斜的,所以很多显卡支架兼容性不是很好。我专门找了一个小神器来支撑显卡,乔思伯的口红支撑架。 一次点亮,非常完美。 性能测试 以下测试均采用XPG GAMMIX S70 BLADE自带的散热片。 首次开机,我通过CrystalDiskInfo检测了XPG GAMMIX S70 BLADE这块固态硬盘的状态。由于新盘安装了Win系统,目前写入量41GB、通电次数4、通电时间1小时,待机温度很出色,仅有48摄氏度。 虽然是1TB的容量,但是在Win系统下硬盘实际识别的可用存储空间为953GB,这是计算方式的差异引起的,所以不用太在意。 我使用CrystalDiskMark对XPG GAMMIX S70 BLADE这块固态硬盘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因为这块硬盘预装了Win11系统,所以目前为非空盘状态,数据测试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测试参数同样调高到32GB,此次测试成绩,最大读取速度依然达到了7029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了6755MB/s,4K运行读写性能也达到了75.28MB/s和414.6MB/s,表现相当令人满意。 在TxBench测试中,这块1TB固态硬盘2048K大文件读写速度为7067MB/s、5409.42MB/s,4K小文件随机读写速度67.59MB/s、310.07MB/s。 在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中,这块XPG GAMMIX S70 BLADE硬盘获得了8272分的总成绩。 在待机以及正常使用情况下,12700K可以保持在32℃左右,S70 Blade可以保持在47℃左右。 对CPU和硬盘进行烤机测试3分钟左右,处理器温度达到了96℃,硬盘温度提升到50℃,就硬盘而言,温度控制表现的相当不错。 XPG还提供了自家优化的SSD Toolbox软件,可以让用户监控和管理包括型号、固件版本、运行状况等固态硬盘的各项数据,并且加入安全擦除,固件升级等功能。让玩家可以随时掌握固态硬盘的使用状态,并能进一步增加硬盘数据的安全性。 适合PS5扩容的轻薄M2硬盘 PS5作为目前最强大的游戏主机之一,机内的存储空间却很紧张,800多G的硬盘,加上系统占用,真正能用来装游戏的空间不到700G。如果安装一个大型游戏玩玩就是100G没了,所以Sony给玩家也开了后门,那就是内置了M2硬盘扩展槽,这个功能一度还是被限制的,不过好在现在都开放给玩家了。 SONY PS5对这块用来扩展的硬盘,还是添加了很多限制。其中容量:250GB – 4TB,模块宽度:22mm 宽(不支持25mm 宽),顺序读取速度:推荐 5,500MB/s 或更快,以及其他布拉布拉一大堆。这些限制也的确刷掉不少硬盘,不过XPG S70 BLADE发布的时候,对PS5的优化已经非常成熟了。 可以看到S70 BLADE虽然是双面贴片布局的结构,但是裸片厚度只有3.3mm,非常轻薄。 出厂标配的酷冷铠甲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配合导热贴,可以做到高导热、耐高温的特性,为硬盘提供20%有感降温,散热片的厚度也是十分的纤薄。 这些设计让这块硬盘兼顾了散热和体积,在面对安装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安装不下。以PS5为例,官方标注的可以用固态硬盘,包括冷却结构在内的总尺寸:需要小于 110mm (L) x 25mm (W) x 11.25mm (H),非常的严苛。 而XPG GAMMIX S70 BLADE安装原装的散热片后,实际尺寸也只有80 x 22 x 3.3mm,可以轻松安装进游戏机的卡槽。 总结 XPG GAMMIX S70 BLADE采用目前成熟的Innogrit IG5236主控方案,配合1G缓存和自家封装的3D NANO颗粒,最大容量提供4TB选择。性能表现已经看齐目前天花板水平,和三星980Pro相比甚至略有优势。小巧轻薄的酷冷铠甲,完美的PS5兼容方案,亲民的售价以及长达5年的保固服务,也让这块固态硬盘在性能,温度,兼容性,价格以及售后等方面都做到了令人满意,几乎是个完美的五边形战士。#固态硬盘有哪些好的推荐##电脑加装固态硬盘对电脑的性能提升大吗# 威刚(ADATA) XPG 翼龙 S70B PCIe4.0 SSD固态硬盘 支持PS5拓展存储 S70 BLADE 1TB 京东:¥759 去看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2022-09-19 09:37

由于工作的关系,平时个人对电脑的使用强度并不高,所以在选择电脑的时候我就考虑入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那会小米笔记本刚上市的时候,考虑到我个人的使用需求,平时文字性工作较多,所以选择了那款i7 256G版本的小米笔记本Pro。 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笔记本开始经常提醒硬盘空间快要满了,于是我开始考虑提升笔记本的硬盘空间。仔细了解笔记本的配置以及硬盘扩展空间,我发现我的笔记本电脑可以扩容一条M2固态硬盘,在容量选择上,之前256G似乎太小了,考虑到以后视频和照片会越来越多,于是我一步到位,直接入手了一条1T版本的aigo P3000 Pro M.2固态硬盘。 小身材M.2固态,大容量,安装方便 了解过M.2固态硬盘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体型非常小巧,速度更快,性能也非常稳定。这块aigo P3000 Pro M.2固态硬盘作为其中一员,肯定是具备其主要的优势,唯一让很多用户纠结的方面肯定是价格,不过在大促活动期间,这块M.2固态硬盘的价格还是非常合适的,毕竟高性能、高品质产品的价格往往会相应偏高。 主控方面,aigo P3000 Pro搭载了慧荣科技的SM2262EN主控,仔细了解我们会发现,aigo以及很多国产的存储产品都会选择这块主控,SM2262EN属于慧荣第二代PCIe SSD主控,支持PCIe G3×4通道和全新的NVMe 1.3规则最大循序读取速度高达3.5GB/s,循序写入速度达3.0GB/s,最重要的是这块主控无论是在待机还是在工作状态下,都有非常出色低能耗表现。 从官方数据来看,aigo P3000 Pro采用了PCIE 3.0x4通路NVMe 1.3的技术标准,搭载的是优质的3D TLC颗粒,支持LDPC智能纠错,能够确保数据更稳定安全存储,并且闪存寿命也更长。 作为品质保障之一,aigo P3000 Pro的质保写入量最高可达600TBW,可以在更严苛的环境下工作,性能和稳定性都很不错,并支持最高5年质保。 笔记本安装很方便,高速传输性能更出色 前面提到了,由于我的小米笔记本硬盘空间确实太小了,所以我直接上了这块aigo P3000 Pro,很多小伙伴就会有疑问了,这安装硬盘算不算技术活,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这里我要说的是,只要你有一套拆机工具,拆机基本上没有难度,如果确实不会拆,我们还可以到网上找相关笔记本的拆机视频。家里要是是台式电脑的话,安装就更方便了。关机、拆后盖、安装、装上后盖,再开机,前后最多十分钟就搞定了。 先用CrystalDiskInfo看下aigo P3000 Pro的相关信息,固件、序列号、接口标准等都能正确识别,右侧显示通电次数以及部分读写信息,能够看到这是一块全新的M.2固态硬盘, PCIE 3.0x4传输以及支持NVMe 1.3技术标准。 从官方的数据来看,这块aigo P3000 Pro最高支持3500MB/s最高读取速度,那么其表现到底如何呢? 在测试方面,我首先选择了很多小伙伴常用的TxBENCH,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aigo P3000 Pro顺序读写速度可达3141.345MB/s、2764.899MB/s,4K随机读写则达到了53.031MB/s、107.0410MB/s,这样的速度表现与官方的读写数据出入已经非常小了,这也是我感觉到非常惊讶的,毕竟在之前我了解过的其它品牌的产品,在实测速度上与官方都有非常大的出入。 在对数据表现存疑的时候,我又接着用另外一款软件Radom Write进行了读写测试,从结果来看,读速3151.14MB/s,写速为2722.56MB/s,两款软件的测试速度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这样的结果应该说还是非常让人满意的,想象下,一个10G的文件,刚刚找到存储位置,文件就已经到位了,是不是觉得非常爽? 为了看到aigo P3000 Pro的实际传输速度如何,我选取了文件进行跨盘拷贝,从拷贝速度来看,盘符之间的拷贝速度也在1G MB/S上下,这个速度绝对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了。 自制移动硬盘,数据携带更方便 说实在的,如果有小伙伴觉得自己的笔记本硬盘空间足够了,那么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应用这块aigo P3000 Pro固态硬盘,那就是入手一个M.2固态硬盘盒,不过固态硬盘盒也有不同的价位,不同的参数,我个人是之前入手的一块普通版的产品,所以在性能上还是稍微偏弱的,这里就权当给大家做一个体验演示吧。 作为移动固态硬盘来说,其实安装也是非常方便的,也就是几颗螺丝的事,完全没有太多学习成本,上手也非常快。 轻轻松松两分钟就可以上机使用了,由于我这个小米笔记本入手也有个三四年了,所以没有最新的雷电接口,如果有雷电接口的话,测试速度就更加爽了,那么接下来我就用现有的设备进行一个测试。 在CrystalDiskMark下进行测试,aigo P3000 Pro在1GB文件下,顺序读写速度可达1061.05MB/s、1027.24MB/s,相比之前在挂机环境下的速度,损失还是相当明显的,不过这跟我个人预期的还是比较接近的,毕竟硬盘盒以及主板直连对硬盘读写速度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个大部分体验过存储产品的小伙伴都会比较清楚。 再来看看TxBENCH读速1050.549MB/s,写速1036.303MB/s,两款软件的测试速度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同时,我们从两款软件的测速可以看到,aigo P3000 Pro的读写表现都非常稳定,数值表现也相对均衡,没有明显的弱项。 老规矩,我还是从移动硬盘将文件拷贝至电脑,测试实际传输速度,从测试来看,566MB/s的表现基本也能符合我个人的要求,毕竟相对于传统的U盘以及移动硬盘,这个速度已经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实际体验到底如何,看表现说话 其实速度测试这些东西,很多产品看起来是十分亮眼的,不过到了实际体验,往往就发挥不出全部性能了,那么这块aigo P3000 Pro的表现如何呢?首先,我用移动固态硬盘的方式播放电影,首先在正常播放的时候,完全不会出现卡顿这些情况,就算快速拖动进度条,硬盘都能快速响应,点到哪就播放到哪。 平时,我基本不会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游戏,毕竟水平不行,吃鸡经常被虐,那就缺乏了起码的游戏乐趣了,不过好久不玩了,上线打打机器人我还是非常在行的。从测试来看,启动速度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游戏更多的是考验显卡与内存,不过加上一块高速硬盘,相信相得益彰的效果还是很多小伙伴愿意去尝试的。 作为一名非专业视频主,平时偶尔剪辑几个小视频,那么电脑硬件要求还是不能忽视,虽然我这电脑是i7处理器,毕竟有岁月了,那么我就只能在硬盘上做文章了,一块读速达3.1GB/s的M.2固态硬盘绝对可以有。我平时剪辑的视频大多是1080P的,在测试中,拖动进度条还是非常流畅的,同时在视频暂停、播放上也是即点即有。 来来回回折腾这块aigo P3000 Pro M.2固态硬盘差不多半个月了,说实在的很多小伙伴也许会跟我一样对国产固态有一定的态度。显然,这块硬盘的表现应该从上面的体验中,大家都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毕竟现在的国产品牌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出色了,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aigo P3000 Pro作为国产M.2 SSD固态硬盘来说,凭借其传输速度快且稳定以及强劲的性能,相信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和喜欢的。 爱国者(aigo)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3000Pro 读速3500MB/s TLC颗粒 1GB独立缓存 京东:¥478 去看看 <更多>

不黑无数码 晒物 2022-09-13 14:09

一、前言:次旗舰性能的PCIE 4.0 SSD PCIe 4.0 SSD从发布到遍地开花仅用了1年时间,价格也从开始的高不可攀到,今天分享的影驰HOF PRO 20 1TB SSD颜值在线,作为次旗舰级PCIE 4.0 SSD,价格仅739元,入手非常合适。 性能方面,影驰HOF PRO 20 1TB SSD 1TB的顺序速度为5000MB/s的读取、4400MB/s的写入,4K速度为530K IOPS的读取、820K IOPS的写入,寿命600TBW写入量。 主控是群联PS5016-E16,这是颗具有8个800 MT/s NAND通道的主控,支持NVMe 1.4和PCIe 4.0 X4,支持第4代LDPC & RAID ECC错误校正机制,智能温控可以动态调节SSD温度,支持L1.2省电待机低功耗模式,数据稳定性更有保障。 接下来,我们来实际体验一下影驰HOF PRO 20 1tb SSD的表现,下图为参数信息: 二、外观:高颜值冰镜盔甲 群联主控+东芝存储闪存颗粒 外包装非常低调,全白配色,正面皇冠logo,以及原生支持PCIE4.0标识,背面只为更好的性能标语。 侧边为五年质保,支持个人送保字样,免去后顾之忧。 内部泡棉保护,附有说明书一张 HOF PRO 20 1tb SSD的散热盔甲质感很棒,金属底层+玻璃上盖材质,边缘做了切边,打磨光滑,立体感超棒。 侧边和底部为铝合金抛光工艺。 镜面效果出色,一体式包裹整个SSD确保了散热效率。 冰镜散热盔甲支持拆除,可以用于笔记本安装,侧边共有四颗螺丝。 散热盔甲内部覆盖有双层8W的导热胶条,直接与控制器和闪存颗粒接触,大大增加散热面积,确保高速读写稳定性。 闪存颗粒型号为TA7BG95AYV,经查询,为东芝存储的3D NAND TLC颗粒。 三、上机跑分 由于手头没有台式机测试,用的笔记本电脑测试,PCIE3.0版本接口,分数仅供参考。 支持“影驰SSD魔盘”软件,方便玩家高效管理硬盘,带有固件升级、性能优化、S.M.A.R.T自检、以及温度控制等功能,随时随刻掌控硬盘信息。 四、总结 如果你是装机爱好者、电竞玩家、设计大咖或是影音编辑者,可以关注下影驰这款HOF PRO 20 1tb SSD固态硬盘,优秀的做工以及五年质保保障,739元的活动价更是值得入手。 影驰(Galax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4.0 名人堂HOF Pro 20系列 京东:¥729 去看看 <更多>

爱斯机膜人 晒物 2022-09-13 09:19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太阳已经从东方露出一角,把金辉撒向这个从毁灭中幸存的世界” ,“没关系的,都一样。”这些均出自科幻小说《三体》,其中章北海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为延续人类文明劈荆斩棘勇往无前,心中信念坚如磐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个人认为他是真正成功且最为孤独的一位面壁者,只是结局让人心痛的不行。 作为《三体》的读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很是关注与《三体》联名的产品,致态联手小说《三体》来了一次跨界合作,推出了致态TiPro7000固态硬盘三体联名版,其实推出联名版本是很常规的操作,可叠加影响力实现知名度的扩大,致态TiPro7000固态硬盘已于2021年底已经推出,其自身的读写性能表现非常出色,搭载长江存储自家第三代3D NAND TLC闪存颗粒,拥有74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联名版在散热器的外观造型、包装上与《三体》元素进行了融合。 外层包装上的字样与图案样式均做了特别设计,图案与《三体》的科幻风格很是契合,正面还有致态与《三体》联名的字样,想起了一句知名的台词“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个人就是为了《三体》才等这款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不然早就入手原版了。 包装盒的正面左下角印有《三体》名句:“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右侧印有固态硬盘型号容量版本与标称传输速度,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目前有1TB与2TB两个容量版本可选,1TB版本标称读写速度为7400M/s与5400MB/s,而2TB版本写入速度更高可达6700MB/s。 在包装盒内有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本体、三体联名版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安装底座,两片导热胶垫,四颗散热器安装螺丝,主板上专用的螺丝与主板M.2螺柱,三体联名身份卡以及安装说明书等,在配件方面还是很丰富的。 随机附带了一张三体联名身份卡,表面印有“现在我们是同志了”,而三体联名版散热模块的表面雕刻了“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这都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名句,散热模块整体为铝合金材质厚度为5mm,握在手里具厚重感,可兼容于PS5游戏主机的固态硬盘安装槽尺寸。 看到在身份卡上印着的那句“现在我们是同志了”,基于共同的选择、共同的喜好与共同的志向,因此可以称之为同志,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责任” 。也许这句话不是在《三体》里最震撼宏大的,却让我最为感触的一段话,上至工作事业下至家庭生活都完全适用,不论是什么年龄什么身份或是身在何处,使命与责任都是无法逃避的。 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采用标准M.2 2280尺寸规格,并采用双面颗粒布局设计,正面的贴纸上标注了型号容量等各种信息,在贴纸的下方则是主控芯片、缓存颗粒与闪存颗粒,固态硬盘搭载长江存储自家Xtacking 2.0架构的第三代3D NAND TLC闪存颗粒。 在固态硬盘的背面还有一颗DDR4缓存芯片以及两颗TLC闪存颗粒,DDR4缓存芯片来自三星,运行频率为2400MHz,单颗容量为512MB,共两颗组成1GB的缓存容量,配备独立外置缓存芯片,在4K读写性能上有着天生的优势。 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搭载长江存储自家第三代3D NAND TLC闪存颗粒,采用长江存储自研Xtacking2.0架构,单颗闪存芯片接口速度为1600 MT/s,闪存颗粒编号为YMN09TC1B1HC6C,正反两面分布各两颗,单颗闪存容量为256GB,共四颗组成1TB的总容量。 固态硬盘与散热模块是分开的,主要是考虑部分电脑主板自带M.2固态硬盘散热片,或可能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安装专属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很简单,不过在安装散热模块时需要留意主板M.2插槽的方向,不然将固态硬盘安装在主板上时会发现上下颠倒。 通常来说,一款产品的联名版本会比原版的价格会更高,而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的价格与不联名的原版相一致,配置性能方面也完全是相同的,三体联名版仅在外观设计上有加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去选择,假如是《三体》书迷或读者那必然选择联名版。 实际安装方面,本次搭配测试的硬件配置为英特尔十二代i5-12600K处理器,七彩虹B660M主板,DDR4 8GB 3200内存条*4,硬件平台支持PCIe 4.0技术,系统为Windows11,固态硬盘安装在主板上首个M.2插槽上,该插槽直连处理器拥有足够的带宽,让固态硬盘的性能得以充分释放。 不同的主板用不同的安装方式,有的主板装卸固态硬盘很是轻松,而这块B660M主板在安装方面就比较繁琐,原主板上M.2插槽仅适合单面颗粒布局设计的固态硬盘,且搭配主板原配的散热模块使用,不然会有安装兼容性的问题。 需要先将主板原来的螺柱与海绵垫拆下来,换成固态硬盘所随机附带的螺柱,然后安装正常步骤即可完成安装,本次搭配固态硬盘自带《三体》风格设计的散热模块使用,虽然主板自带M.2固态硬盘散热片但散热效果很一般,也为了测试固态硬盘自带散热模块的散热效果。 首次安装使用需对固态硬盘进行适当的分区,根据Crystal Disk Info软件中的检测状态信息可知,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支持NVMe 1.4协议,并工作在PCIe 4.0 x4总线通道之下,固态硬盘的固件版本是最新ZTA32F46,格式化后实际可用容量为953GB(1TB容量版)。 接下来对固态硬盘进行基准测试,在CrystalDiskMark 8软件中选择1GB数据容量模式,实测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7218MB/s与5499MB/s,几乎达到PCIe4.0 x4总线通道的带宽上限,而4K随机读写速度为85MB/s与360MB/s。 AS SSD Benchmark基准性能测试软件,选择1GB数据容量模式测试,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5695MB/s与5432MB/s,4K随机读写分别为78MB/s与317MB/s,读取延迟时间为0.011ms,固态硬盘总得分为8559分。 ATTO基准测试软件,通过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对固态硬盘进行读写测试,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在0.5KB小文件读写速度能达到106MB/s与35MB/s,从数据体积1MB以上读写速度可达6.59GB/s与5.16GB/s。 HD Tune Pro基准测试软件,测试数据量为300GB(最大只能设为300GB,再往上软件会报错),并选择混合数据模式,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在空盘状态下,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全程能保持在6GB/s与5GB/s左右,写入速度未出现下降。 PCMark10基准测试软件,硬盘性能测试具备多个不同项目可选,先选择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项目,模拟作为系统盘使用状态,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的测试成绩为3640分,测试带宽为581.47MB/s,平均存取时间为0.046ms。 数据盘基准测试项目,模拟作为数据盘使用状态,由于测试内容较少测试运行时间较短,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在该项目的测试成绩为5359分,测试带宽为821.86MB/s,平均存取时间为0.03ms。 3DMark基准测试软件,选择存储基准测试项目,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在空盘状态下测试成绩为3027分,测试平均带宽为524.44MB/s,平均存取时间为0.06ms,移动游戏时带宽为2871.31MB/s。 以上的性能测试均是在空盘状态下的,而日常使用当中固态硬盘必然会存储大量数据,无论是视频图片素材还是游戏数据文件,小酥现在使用的固态硬盘,存储空间占用百分之八九十那是常态,接下来往固态硬盘中写入858GB数据文件,模拟固态硬盘在90%存储空间占用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AS SSD Benchmark基准测试软件,测得固态硬盘在90%存储空间占用率下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5715MB/s与5285MB/s,总得分为8459分,而在CrystalDiskMark 8基准测试软件中,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7120MB/s与5542MB/s。 HD Tune Pro基准测试软件,设测试数据量为70GB混合模式,从测试结果来看,在90%存储空间占用率下,SLC缓内读取速度为6GB/s,全程未出现降速,写入速度可达5GB/s,当SLC缓存空间耗尽,写入速度会降至1.5GB/s左右。 在90%存储空间占用率状态下,跑3DMark基准测试软件的存储基准测试项目,测试成绩为3068分,平均带宽为529.89MB/s,平均存取时间为0.059ms,分别测试在空盘状态下与90%存储空间占用率状态下,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表现并无明显差异。 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基准测试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测试固态硬盘的温度表现,假如散热不佳可能会触发高温保护机制,导致降速等情况,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自带有铝金属材质的散热模块,测试时气温为30℃,同时处于非开放式散热环境。 利用基准测试软件HD Tune Pro,对固态硬盘持续高速读写300GB数据文件时,测试全程均为满速状态,根据硬件监测软件所示,固态硬盘的温度最高只有65℃,当压力测试完结后,固态硬盘的温度呈现阶梯式的缓慢下降。 往固态硬盘复制游戏文件数据,总数据量约为858GB,平均写入速度为500MB/s,整个数据写入过程,固态硬盘的温度最高只有62℃,温控表现相当的出色,自带的散热模块的性能也挺不错,比起主板自带的散热模块更强。 总评 此次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的外观设计做得很不错,尤其是那极具《三体》风格设计的铝合金散热模块,表面雕刻了“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以及印有“现在我们是同志了”的身份卡,对于我等《三体》的忠实读者来说,这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在价格上非常的厚道,并没因为是联名款而提高价格。其实个人认为致态与《三体》彼此在一些层面存在着关联性与相似性,比如两者均出自中国,又如《三体》讲述了未来的文明兴衰历程,固态硬盘记录存储当下的岁月时光,让世间美好长存。 致态TiPro7000三体联名版固态硬盘的硬件素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可兼容于PS5游戏主机的扩展安装槽尺寸,搭载长江存储第三代3D NAND TLC闪存颗粒,实测顺序读取速度可超过7200MB/s,顺序写入速度可达5500MB/s,其读写性能表现必然属于PCIe4.0固态硬盘中的第一梯队,速度是旗舰级PCIe3.0固态硬盘两倍,也让游戏娱乐与媒体剪辑的加载速度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固态硬盘的温度控制表现也很出色,披着相当厚重的铝合金散热模块,在连续大量写入数据时完全没出现因碰温度墙而掉速的情况,可实现高速持续稳定的读写数据,无论你是《三体》忠实读者还是硬件爱好者都值得去选择。 致态(ZhiTai)长江存储 2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TiPro7000系列 三体联名版 京东:¥1999 去看看 <更多>

Ryan_So 晒物 2022-09-07 17:29

XPG在2022年更新了自家的翼龙S11固态硬盘,采用PCIe Gen3x4 M.2 2280规格。外形更轻薄,性能更稳定,散热更优秀,这些优化让这块全新M2固态硬盘的使用体验十分丝滑。 XPG的这块新版翼龙S11属于PCIe Gen3x4系列中的性能级产品,M.2 2280规格,单面 PCB 上件的设计,符合NVMe 1.4 协议,1TB 的容量,性能稳定,并且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官方也升级了五年安心保固服务,使用起来更加安心。配合目前降到谷底的售价,这块XPG翼龙S11固态硬盘的性价比真的相当不错。性能方面,它的读写速度达到了每秒 3500/3100MB,不论是运行系统还是加载游戏、有或是传输大容量文档,都更加迅捷,不管是作为主硬盘使用,还是填充仓库容量都非常值得入手。 开箱 XPG翼龙S11(2022)的包装采用了XPG红色的电竞家族配色。包装盒采用了一次性塑封包装,正面可以看到产品型号规格,SLC颗粒标准和LDPC校验技术认证,配合电竞姬的设计,整体效果非常有质感。 包装背面对应硬盘位置设计了天窗,可以直观的看到S11固态硬盘本体。包装上注明了这块硬盘已经升级5年质保,醒目的位置还有防伪识别,可以放心使用。 包装内部使用了独立的收纳框架,防护是相当的周全,不过除了S11硬盘主体就没有更多的配件了。 XPG翼龙S11没有配置散热装甲,长度规格为M2 2280,具体尺寸约为80.5*23.5mm,硬盘采用了单面布局,硬盘厚度非常薄,拿在手里轻若无物。 在硬盘的背面可以看到产品的铭牌,和正品防伪标签,可以看到硬盘的详细参数和序列号等重要信息。 XPG翼龙S11这块固态硬盘采用了黑色的PCB板,主控是联芸MAP1202A,无缓存方案设计,支持第三代Agile ECC+4K LDPC技术,NVMe 1.4协议。 PCB单面配置了4颗内存颗粒,单颗容量256GB。配置的内存颗粒编号为NH14TAA144256G,总共1T的存储空间。 装机 测试平台使用的是Intel12700K+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平台。主板具备16相直连式供电方案和第三代钛金电感,MOSEFT为RAA220075,每一相都提供最大75A的输出能力,主控为RAA229131芯片,再加上双8pin的外接供电,可以完美支持12代酷睿处理器性能的发挥。VRM散热装甲处可以看到MSI标识和龙魂LOGO,龙魂标识内置RGB灯效,识别度相当不错。 这块主板采用强化设计的6层PCB板,黑色PCB在大面积银色散热装甲加持下,颜值直接拉满。标准ATX的版型可以装进绝大多数的机箱,丰富的主板接口也让这块主板在兼容性的表现上十分优秀。 主板支持MEMORY BOOST技术,可以支持最高5200Mhz的OC,对D4内存的支持非常友好。 内存选择的是XPG龙耀 D50 32GB(16G*2),基础频率3600 ,CL值为18,时序为CL 18-22-22,支持XMP2.0一键超频。 威刚D50重装铠甲RGB内存属于威刚的高端龙耀系列,采用纯白配色,10层PCB板设计,搭载了采用金属拉丝工艺的金属散热马甲,内存的上方采用了一个三角形的高透光雾面导光条。还搭载了10颗RGB灯珠,提供渐变的RGB效果,能够轻松实现12种个性化灯效。还支持众多品牌的主板神光同步。 内存安装在2,4卡槽性能是最稳定的,平整的内存装甲顶部,可以很好的兼容到体积的散热器。 主板提供了4个M.2接口,可以提供大量存储空间,一个接口带有双面M.2冰霜铠甲,其余单个配备M.2冰霜铠甲,进一步降低温度以保证M.2固态硬盘的性能,还搭配了扩展性散热片,进一步降低了温度,保证了供电,防止过热掉速,强化散热表现。 我这块硬盘是用来扩充的,所以直接找了一个空余M2插上了。如果你想把它作为系统盘,可以安装在最靠近处理器的那个M2接口上,可以开启硬盘的最佳性能。 锁上主板自带的散热装甲,安装就完成了,非常方便。 因为我这台主机采用的是I7+3070TI的组合,功耗比较高。所以为了稳定性,我选择的是安钛克的HCG1000W电源,由于隶属于35周年系列,所以可以获得十年免费换新售后,买的安心。。 这款电源采用全日系豪华电容的配置以及稳定的桥式LLC谐振+主动式FPC方案,80Plus金牌全模组,实际接近白金牌电源标准的高转化。 在电源的背面除了设置了独立的电源开关,还有温度控制的风扇启停功能,让使用环境更加的安静。 使用体验 主机整体黑白配的主题加上RGB点缀,非常的炫酷。 实测这块硬盘无论是安装游戏还是视频编辑都能流畅运行!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型游戏的读取体验上,这块3500Mb/s读取速度的XPG翼龙S11并没有比7000Mb/s读取速度的AORUS7000S的硬盘落后太多,实测也就1秒不到的差距,在游戏体验方面非常优秀。 在鲁大师中可以看到硬盘被识别为XPG GAMMIX S11,支持NVME 1.4标准。 首次开机,我通过CrystalDiskInfo检测了这块XPG翼龙S11固态硬盘的状态,写入量0GB、通电次数2、通电时间0小时,待机温度很出色,仅有40摄氏度(以上截图是补充的,此时已经进行测试)。 硬盘第一次使用,需要在Win系统下进行格式化处理,否则无法正确识别。格式的时候,记得进行4K对齐,格式完毕后的硬盘实际识别的可用存储空间为953.85GB。 使用CrystalDiskMark对这块XPG翼龙S11固态硬盘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在空盘状态下,硬盘最大读取速度达到了3525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了3192MB/s,4K运行读写性能也有911MB/s和783MB/s的良好表现。重复数次测试,数据波动非常细微,整体表现和官方标的参数基本一致。 实测文件传输,一个7.85GB的视频只需要2-3秒时间就复制完成了,平均传输速度高达1.55Gb/s,真的是一眨眼的时间。 再次尝试多文件的传输测试,复制一个包含161757个文件的,总容量为65.1G的文件夹时,实际耗时约为3分37秒左右。 此时硬盘已经处于非空盘状态,我对它再次进行了测试。此次测试成绩,最大读取速度达到了3529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了3172MB/s,4K运行读写性能也达到了888MB/s和767MB/s,相比空盘数据,性能上还略有提升,我对这款硬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满意。 在TxBench测试中,这块XPG翼龙S11 1TB固态硬盘2048K大文件读写速度为3557.72MB/s、3253.99MB/s,4K小文件随机读写速度59.45MB/s、206.06MB/s。 更换AS SSD BenchMark软件进行跑分测试,这块XPG翼龙S11 1TB固态硬盘获得了4767分的总成绩。 经过差不多半小时的重复测试,此时再度打开CrystalDiskInfo软件。可以看到XPG翼龙S11 1TB固态硬盘温度攀升到了45摄氏度,用手触摸散热装甲,有略微的发烫感觉,但是整体散热还是非常优秀的。 除了硬件性能令人满意,XPG在软件支持方面也做的相当周全。在官方网站,你可以找到专用的优化软件SSD TOOLBOX对硬盘进行管理和优化。 SSD TOOLBOX软件功能非常全面,可以提供监控和管理,监测硬盘的运行状况并且加入安全擦除,固件升级等功能。让玩家可以随时掌握固态硬盘的使用状态,并能进一步增加硬盘数据的安全性 总结 这块XPG翼龙S11 1TB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非常稳定,可以提供3500MB/s的读取速度。无论是运行游戏还是视频编辑都能非常流畅!再加上XPG的技术支持和长达5年的售后保证,性价比也十分的突出,值得入手。 威刚XPG 翼龙 S11lite PCIe3.0读速2000MB/s 512G NVMe SSD固态硬盘 京东:¥279 去看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2022-09-06 10:39

前言 之前我一个很久没有聊天的朋友突然微信上找到了我,他知道我比较懂电脑和手机,于是想请教我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手机上的图片自动备份到电脑上。因为朋友经常出去旅游,一路上会拍非常多的照片,长期下来手机存储空间就爆了,而他又都舍不得删除这些照片,毕竟都是自己的回忆。于是我跟他推荐了NAS主机,并给他介绍了NAS的各种功能,经过一番沟通后,他觉得NAS对他来说简直太方便了。不仅解决了手机备份难的问题,还能当作家庭影音服务器,提供各种便利。简而言之,NAS除了可以给手机随时备份文件,还有许多场景下也能带来各种便利,如果以下生活中有以下场景的话,可以考虑搞一台NAS主机来使用了。这样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目录 1、产品介绍 2、家庭玩家,需要备份家人相册 3、影音爱好者,需要搭建个人影音库 4、公司数据存储需求,需要搭建文件存储服务器 5、摄影、视频、设计等工作者,需要备份工作资料 6、家庭监控,需要留存很久的录像,它还拥有 这次用来演示以上场景所使用的设备是威联通TS-416与东芝N300系列NAS硬盘。 威联通TS-416是一款入门级4盘位NAS,采用的ARM架构瑞芯微RK3568处理器,它拥有GPU影音解码与转码以及NPI AI识别加速模块,提供足够强大的性能,完全足够玩家进行以上每个场景的使用。TS-416还拥有4个3.5英寸的大盘位,玩家可以为其安装最高20TB的硬盘,从而拓展至80TB的容量。 威联通TS-416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 1、AI照片识别,自带的Qumagie可以称为业内最好用的AI相册工具。 2、可以直接安装最好用的影音工具Plex,直接管理电影、音乐等。 3、支持多用户同时登陆,并且对每个用户进行权限管理。 4、支持外网访问,支持多设备跨平台访问。 5、威联通TS-416支持Docker,只要ARM架构的都可以支持,包括qB、Tr、jellyfin、电子书库、漫画书库等 硬盘方面我采用的是2块4TB的东芝N300系列NAS硬盘,作为专门为NAS设计的硬盘,它的体验不得不说非常好。首先是噪音控制方面,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点,远比企业盘低。其次是性能方面,它的转速是7200转,256M缓存,读写轻松200MB/s+。最重要的是东芝N300系列是采用的CMR(垂直磁记录)技术,在性能和稳定性上更胜一筹。 从外盒背面的东芝系列硬盘对比表可以看出,我手中的这款东芝N300 NAS硬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为100 万小时,3 年有限质保,这也很不错。 最后说一下东芝N300系列NAS硬盘为NAS系统做的一些技术性的调校,比如硬盘内部带有旋转振动(RV)传感器,可自动检测和补偿瞬态振动,从而在多盘位 NAS 设备里面确保一致的性能。 此外,它还拥有错误恢复控制技术,通过优化数据错误恢复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多RAID环境下的关键停机时间。另外还有斜坡加载技术,减少了对记录磁头和介质的磨损,从而提高了NAS硬盘的可靠性。为了能够拥有更高的性能,还采用了板载缓存算法和缓冲区管理,可优化读取和写入周期间的缓存分配,提高实时NAS硬盘的性能。 整体搭建好后,这一套设备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远超期待,此外可玩性也没有令我失望,接下来以它们为例给大家讲讲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否需要一台NAS,以下环境看看你有没有? 1、家庭相册备份 一家人拍摄的照片不想上传到网上,毕竟总感觉云端备份会被偷看不安全?那么NAS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啦。随着如今手机摄像头的像素越来越高,一张照片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有些手机一张照片能达到6~7MB的大小,再加上视频,日积月累下来很容易达到十几G的容量。每次手动复制到电脑上备份比较麻烦,而且容易漏几张。那么使用NAS就没有问题了! 威联通NAS可以自动备份、自动整理所有家庭成员的相册。 现在的NAS都是带自动上传备份的功能,例如我现在使用的威联通TS-416 NAS,搭配手机上的Qfile软件或者Qumagie相册工具,都可以对相册内的照片和视频进行自动上传备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威联通Qumagie AI相册工具设计审美在线,且支持AI识别,可以把每个人都识别出来并且根据头像进行分类,十分方便。当然也支持地点分类,事物分类以及 NAS可以针对以下几个场景: 如果你的身份是宝爸宝妈,想把孩子的照片与视频终生留存,那么NAS非常合适。 如果你和家人的照片不想丢进网盘,拥有个人隐私照片与视频,那么NAS也很合适,而且NAS还支持加密相册文件,云端多备份。 如果你想把每个家人的相册分开备份,各备份各的,但是可以各看各的,也需要看看对方的,那么也很合适。 你的相册容量很大,手机已经不够保存,又不想放到云端的,那么也非常合适。 2、家庭影院服务器 如果你是电影和电视剧的爱好者,平常喜欢收藏各类影片的话。那么NAS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威联通TS-416最高可以安装4块20TB的硬盘,最高相当于有80TB的容量空间。假设一部蓝光4K原盘电影在50GB左右,80TB可以存1600部! 当然我目前选择了2块4TB的东芝N300 硬盘作为初期使用,后续应该会直接再上2块16TB的东芝N300 系列NAS硬盘。这样子5年内存储需求就可以满足。如果要观影的话,可以采用蓝光机直接直连NAS播放,也可以在NAS上安装Jellyfin、EMBY、Plex等影音播放软件。这里以威联通TS-416安装Plex为例。 Plex是一整套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Server + Client),Plex应用支持众多平台和设备,比如Android TV、Apple TV、智能电视等使用流媒体传输的设备;Android、iOS的移动设备;也支持win和macOS系统的电脑;支持部分Home Accessories智能设备;甚至支持PlayStation、NVIDA SHIELD、Xbox One等游戏主机。它的服务器端用于管理各种媒体(电影,剧集,照片,音乐,家庭视频),客户端用于解决播放(有Mac,PC,iOS,Android,XBox,PS,各种TV,树莓派等)用户可以通过在电脑或者NAS上安装Plex Media Server,使用 iPad, iPhone 或 安卓手机、机顶盒浏览以及播放各类多媒体(视频,相片以及音乐)。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线观看。 咱们直接去威联通的App Center上下载Plex软件,进去选择存放电影文件的资料库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可以看到Plex拥有非常好看的海报墙,且拥有非常详细的影片刮削,打开单个电影 ,也可以看到刮削的信息十分完整,包括电影简介,演员列表,大众评论,音轨格式,竟然还有相关电影推荐。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HIFI音乐爱好者,也可以考虑使用NAS来进行管理,比如Plex就拥有完善的音乐库。 咱们布置好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下载影音播放软件进行播放,这里展示的是手机版的Infuse的界面,苹果端必备好用工具。 3、工作室及公司文件存储服务器 像在工作室或者在公司里面,有一个NAS那是相当的方便。同事有个大文件或者是视频文件想要发给你,不需要再通过VX或者QQ的低速传输,而且也不怕VX会对视频进行压缩,导致视频画面变得特别的糊。还可以作为一个公共文件夹,将大家需要的文件统一放到NAS上,这样有需要的话可以去NAS上自取,节约大量的时间。这里介绍下该如何设置。 首先在NAS系统里的控制台里面点击权限,在用户这一栏,给需要使用NAS的同事建立好账户,设置好密码和对应的文件夹权限。 接着打开电脑,点击 此电脑,在上方的计算机选项中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在弹出的设置框中,在文件夹选项中输入\\ip地址\对应的文件夹,然后再点击完成。 然后在弹出的弹框中输入之前设置好的账号和密码,并点击下方的记住我的凭据,然后点击确定。 这样对公司和工作室每一台电脑进行设置就可以大家一起共用文件夹了,再也不需要文件到处传了。 而且,威联通还支持每个成员的权限管理,包括有对应用、文件夹的访问、读写与修改等权限都可以设置。 这个局域网共享以及权限管理功能,就非常适合团队办公使用。 4、摄影工作者数据传输 像对摄影工作者来说,NAS不仅可以对相机里面的照片进行统一管理,还可以对重要的照片进行多重备份。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用的功能一直不为人所知道,现在很多新型号的相机都配备了FTP传输功能,使用FTP传输功能搭配NAS主机,能够让照片传输更方便。 像部分索尼相机在网络设置里面就会有个FTP传输功能的选项。 首先在NAS上新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相机传输过来的图片,这里新建了一个Photo的文件夹。 由于现在威联通的FTP功能不再是自带的功能了,所以还得单独去App Center里面下载QuFTP Service应用。 安装完QuFTP应用后,点击进入,在FTP服务器——系统设置中,启用FTP服务器,并且记住端口号21。 回到相机设置,首先得确保自己相机的网络和NAS是在同一网络下的,然后点进去相机FTP传输功能,选择FTP服务器的选项改成FTP服务器1,接着进入下方的FTP服务器1的选项。 接着选择目的地设置。 根据相机上的提示来输入NAS的IP地址和端口号,由于我们之前在NAS上创建了Photo文件夹,所以目录这一栏输入/Photo,接着点击确定。 接着进入到用户信息设置,在这里输入你的NAS账号和密码,接着确定。 开启传输后,相机将会对选中的相片进行传输到NAS上了,这里的速度根据你的网络情况来决定。对于那种摄影棚和电脑不在一个地方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确实会比较方便,不需要反复拔卡再插入到读卡器的过程。 5、监控录像存放 像购买的家用摄像头,一般是有两种存储方式,使用自带的TF卡来存储录像文件,或者是放在厂商提供在线云盘来进行存放录像文件。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两种存储方法都是有局限的,送的云存储有时间限制,想保存更长的时间就得充钱。而TF卡也因为容量太小的原因不能保存太长的视频。所以可以使用NAS的存储功能,将监控的录像文件直接存储到NAS上的硬盘内,只要硬盘够大,理论上是可以存几年的录像视频不是问题。 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智慧监控应用 篇一:威联通QTS5.0自建家庭监控,用NAS存储监控影像_NAS存储_什么值得买这篇教程,完美的将监控摄像头和NAS结合起来。 总结 从以上场景介绍可以看出,其实NAS可以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在这个数字化的社会,太多的数据需要存储下来了。所以如果有存储数据的需求,在家配备一台威联通NAS主机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一台NAS只要布置好后,后续基本上不需要再去设置了,可以做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目前而言,威联通NAS大概是所有品牌NAS里面功能最全面的, 强烈推荐。 威联通(QNAP)TS-416四盘位四核心4G内存高性价比nas私有云网络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盘(TS-428升级版) 京东:¥2299 去看看 <更多>

qz31108837 晒物 2022-09-06 10:39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电子产品即便是存储空间再大也会出现存储空间爆满的一天,除了更换设备更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选择移动硬盘来扩容。时至2022年最优的选择当然是选择移动固态硬盘,因为它不仅传输速度快,还有小巧方便,使用稳定的特点。一起来看看来自ORICO奥睿科蒙太奇移动固态硬盘会不会成为你的选择。 一、开箱 产品包装采用了ORICO一贯的简洁设计风格,正面有产品的外观图片,这款固态硬盘的具体型号为MTQ-10G,提供10Gbps的理论传输速度,当然也有理论传输速度5Gbps的MTG-5G,以及速度更快的MTQ-20G和MTQ-40G可供选择,相比较而言显然10Gbps可能是更有性价比的型号。 容量方面MTQ-10G提供500GB和1TB版本可以选择,产品下方的标识介绍了产品的发热低、稳定性好以及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产品采用抽拉式的开启方式,硬盘通过塑料硬壳进行保护。 不止如此在它的表面还贴有透明保护膜,保护膜上还有温馨提示首次使用建议初始化硬盘。 包装内还附送了一根30cm长的二合一数据线,线材为编织线,插头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做工很不错。 使用这个转接头可以让数据线在Type-C转Type-A与Type-C转Type-C状态随意切换,线材可以实现10Gbps的理论速度,但是要注意转接头使用的过程要保证三角形这一面与字符在同一面,这样才能保证最高传输速度。 包装中还有一份详细的说明书,会有清楚的介绍首次使用如何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 这款ORICO奥睿科的移动固态硬盘尺寸小巧,三维尺寸为110*60.4*15mm,长宽尺寸与名片相当,而且四周设计有圆角平滑过渡,握在手上非常圆润。根据介绍产品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通过三种色彩搭配以黑色线条让它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外观。 实测这款移动硬盘只有82g的重量,有着轻便的属性,不仅握在手上感觉很轻便,日常携带也完全不会成为负担。 产品采用锌合金+ABS材质打造,正反面为亮面质感,有着剔透的外观。中框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金属质感,并且金属边缘有倒角处理呈现精致的做工质感,侧面中框上标记有ORICO字样,底部则是产品的Type-C接口。 中框侧面另一面则标记有产品的型号,产地等信息。总体来说这款移动固态硬盘外观精致,设计很有特点。 二、使用体验 移动硬盘的使用非常简单,只要将电脑与移动硬盘通过数据线连接就好,不得不说这条数据线用起来是真方便,Type-C与Type-A通吃,日常使用有着一根线就好。接入电脑可以查看硬盘的实际大小,由于厂商提到的容量和计算机系统容量计算有差别,所以和大多数1TB的固态硬盘一样在系统中显示容量为931GB。 与MacBook Pro的雷电三接口相连,使用AJA System Test对移动硬盘测试,读取和写入速度都能够达到950MB/s的样子,基本可以跑出它的最高速度。 使用Disk Speed Test测试,读取写入速度也具备900MB/s左右的实力。 实测复制4部电影(总大小10GB左右),实测用时只要13秒。 接着测试我的日常使用,复制6000个左右图片与视频混合的多文件,总大小为42.63GB,复制实测用时1分20秒。 硬盘在写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相当不错,即便是连续写入100GB的文件,室温28度,整个硬盘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热情况,刻意用手去抚摸,只是感觉硬盘中上部位会稍稍感到有一点点温度的提升。整个过程硬盘速度稳定,数据稳定传输。 自己也尝试用这款移动固态硬盘与自己的Windows笔记本连接,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只有USB 3.1 Gen 1规格,速度表现会有一定的折扣。 实测使用USB 3.1 Gen 1测试的读写速度再400MB/s左右,虽然速度下降,但是这个速度其实比起一般的机械移动硬盘还是要要快很多的。 实际写入速度能稳定在300MB/s,日常复制文件的表现也同样能够满足要求。 不得不说这个移动固态硬盘的出现解决了MacBook Pro存储的烦恼,日常拍摄各种照片以及视频素材确实会占用较大的空间,把它们拷贝在这块1TB的硬盘里显得非常方便,很多时候我的一些素材文件可能刚按下command+V就发现已经复制好了,速度完全能够让我满意。 日常出门我也会把这块移动固态硬盘带在身边,固态硬盘稳定可靠的属性只要把它往包里随便一丢就好,小巧的身形却能够解决我的大烦恼,1TB的容量确实够我用,何况它还有着极具辨识度的外观。 总结: 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移动硬盘肩负着存储数据的重要使命,想要提升效率与使用体验一定要试试移动固态硬盘,实际体验来看ORICO的这款蒙太奇系列的移动固态硬盘挺值得入手:产品做工精致,实际使用稳定,并且有不同传输速度的型号可选,所以,你还在等什么? 奥睿科(ORICO) 移动硬盘盒2.5英寸USB3.0 SATA串口笔记本外接固态机械SSD硬盘盒子 【USB款】象牙白-5Gbps 京东:¥22.9 去看看 全文完,感谢观看。 <更多>

被演南非 晒物 2022-09-06 10:38

PlayStation 5已发售快2年了,缺货状态已成过去式,国行的PlayStation 5现在都可以低于指导价购买到了,然而缺乏大作的PlayStation 5很是尴尬,不少还停留在PlayStation 4的小伙伴都在持币观望中,心目中的大作迟迟还未上市,好在的是《战神:诸神黄昏》已经公布了发售日期:2022年11月9日,虽然被大法粉亲切称呼为四公主的PS4也算走到了游戏生涯的末期,但作为其升级版的PS4 Pro 支持4K60hz还是能打的,虽然已上市6年了,但作为一款出色的游戏机,最大的短板莫过于内置的那块5400转的机械硬盘,在等待大作的时候给服役多年PS4 Pro换一块固态硬盘,让他换发游戏生涯的第二春,再战个三年(Tips:因只有PS4 Pro支持SATA3 协议更换SSD提升效果好,而PS4、PS4 Slim并不支持SATA 3协议所以更换SSD提升效果不是很大)。 ▶️固态的选择 随着M.2 NVMe 固态的普及,SATA SSD的固态价格则越来越低,这次入手了大华C800系列2000GB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大华作为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大厂,作为家乡企业,我为家乡自豪),这款C800系列固态硬盘采用了原厂3D 晶圆芯片搭配新高性能控制器,支持SATA 3协议,连续读取速度高达550MB/s,还提供3年质保,安防巨头出品必有保障。 ⏩简开箱 包装正面设计非常的简约采用了实物造型,型号:大华C800A,容量2000GB,读取速度高达550MB/s,SATA 3接口,采用了3D NAND 。 包装背面则是产品的一些参数、生产厂家、认证信息以及3年质保等...... 大华C800系列2000GB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全家福:大华固态硬盘×1、产品说明书×1、产品保修卡&有害物质含量表×1 ⏩喜闻乐见的跑分 首先来这款入手的大华C800系列2000GB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进行测速体验,看看是否达到了厂家的标称值呢? 使用CrystalDiskinfo读取了这款硬盘的信息,显示Dahua C800 2.5 inch SATA SSD 2000.3GB,固件版本:DHHR411A,接口:Serial ATA,传输模式:SATA/600│SATA/600,接口标准:ACS-3│ATA8-ACS versuin 6,支持的功能:S.M.A.R.T.undefinedNCQundefinedTRIM undefined主机总计读取/写入:0 GB,通电次数:1次,通电时间:0小时。 CrystalDiskMark软件速度测试,1GB文件持续读取速度539.95MB/s,写入速度451.21MB/s。 AS SSD Benchmark软件速度测试,1GB文件持续读取速度488.50MB/s,写入速度419.10MB/s。 因台机使用的时间较久读写速度可能有所差异,通过两款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和AS SSD Benchmark软件的速度测试,与官方的标称值差别不是很大,好了下面的内容就是更换PS4 Pro内置SSD保姆级教程啦。 ▶️更换PS4 Pro内置SSD保姆级教程 其实PS4 Pro更换固态硬盘过程非常的简单只需要4步:备份、更换、安装、恢复,而工具也只需要用到十字螺丝刀,其他:电脑、U盘(移动硬盘)、SSD固态硬盘,是不是很简单呢? ⏩第一步:备份需要保存的数据 ⏭️同步奖杯文字版: 首先将奖杯的的数据同步到服务器上,进入奖杯菜单后就会自动同步奖杯。 (Tips:如未自动同步,进入奖杯菜单后点击手柄上OPTIONS(选项)按钮,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与 PSN 同步奖杯”即可。 ⏭️移动硬盘文件系统确认 确认备份的USB 移动硬盘(U盘)文件系统为:FAT32或exFAT格式,存储的剩余空间至少需为 PS4 备份文件的两倍(Tips:建议使用移动硬盘来备份应用程序数据,如果储存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备份PS4设备上所有数据,可以选择需要备份应用程序数据)。 将USB 移动硬盘插入PS4 Pro主机前面或后面的USB接口中,进行备份 PS4 主机资料。 ⏭️备份PS4数据文件文字版: 接入移动硬盘后就可以开始备份数据工作了,首先进入“设定”菜单; 进入“设定”菜单后选择“系统”菜单; 进入“系统”菜单后选择“备份与复原” 菜单; 进入“备份与复原”菜单后选择“备份PS4”菜单; 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后点击“继续”按钮; 点击“备份”按钮,PS4 Pro会自动重启; 等待系统自动重启后PS4 Pro自动开始备份(Tips:备份期间请勿关闭PS4的电源); 备份完成后,先按手柄上的“PS”键,然后再选择“OK”按钮,完成PS4 Pro的备份工作(Tips:如是光盘游戏建议先删除以免备份时间过长)系统会再次重启,就可以将移动硬盘移除待用。 ⏩第二步:更换固态硬盘 更换PS4 Pro的硬盘非常的简单,跟着步骤走就可以了,工具只需要一把十字螺丝刀就可以完成了。 首先将PS4 Pro翻过来放置在柔软的平台上,AC电源接口处方向朝你,左侧即为HDD 硬盘保护盖; 然后在HDD 硬盘保护盖右侧用食指按住,然后用指甲(是万能的......其实是没有找到撬棒)在HDD 硬盘保护盖右上侧缝隙中一撬保护盖就打开了...... 然后就可以拿掉HDD 硬盘保护盖了(Tips:按官方的说法用食指用力按HDD 硬盘保护盖的右侧就可以取下,事实证明很大力还未取下.....按照我的拆除方法很简单很省力不怕会把卡扣弄断); 用十字螺丝刀将硬盘仓盖上的螺丝拆除; 拧下螺丝后就可以从PS4 Pro主机中拉出HDD 安装架了; 把 HDD 安装架上的四颗螺丝拧下来,取下旧的机械硬盘; 然后把固态硬盘安装到HDD 安装架上(TIPS:硬盘安装需背面朝上,有金手指的一面,千万别装翻了以免需要重新安装),拧回四颗螺丝即可(TIPS:适当扭矩即可,切勿拧的过紧),然后将HDD 安装架插回到PS4 Pro,拧上螺丝,盖上硬盘仓盖就可以进行安装系统软件的步骤啦。 ⏩第三步:安装系统软件 PS4 Pro在更换固态后就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软件了,首先就是进入官方网站去下载:PS4 重新安装系统档案(红色方框)千万别下载错了。哆啦A梦的:传送门 然后在格式化为 FAT32 的 USB 移动硬盘(U盘)的根目录上建立一个名为PS4的文件夹再在 PS4 文件夹里新建立另一个名为UPDATE的文件夹,在然后将下载完成的PS4UPDATE. PUP(PS4 重新安装系统档案)复制至 UPDATE 文件夹里面,然后将这个USB 移动硬盘插入PS4 Pro主机前面最右侧的USB接口上,就可以开始重装系统软件啦。 进入PS4的安全模式来安装系统软件,按住电源按钮并在听到第二次哔声时松开按钮就进入了PS4的安全模式(Tips:USB 移动硬盘(U盘)必须插入PS4 Pro主机前面右侧的USB接口)。 首先用USB连接线连接 PS4手柄并按下“PS键”; 进入PS4的安全模式后,按PS4手柄下键,选择安全模式的第 7 选项:格式化PS4(重新安装系统软件); 进入“格式化PS4(重新安装系统软件)”后选择“OK”选项; 进入后开始进行固态硬盘的格式化并重新安装PS4系统软件步骤,耐心等待系统的安装完成。 开始进行初始化设置,按照步骤来即可。 语言文字建议使用“繁体中文”,如果设置“简体中文”的话会导致很多中文游戏不显示中文; 进入储存空间看看这款大华C800系列2000GB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实际可使用的空间为1.77TB,比原先的内置机械硬盘足足大了一倍......又可以愉快的安装游戏了。 ⏩第四步:恢复保存数据 来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来恢复原机械硬盘的数据了,先将将USB 移动硬盘插入PS4 Pro主机前面或后面的USB接口中,然后进入“设定”菜单,选择“系统”菜单,再选择“备份/复原”菜单; 进入“备份/复原”菜单后,选择“复原PS4”菜单按“ ⭕ ”键确认; 选择备份的数据按“ ⭕ ”键确认等待系统的复原 复原完成,更换PS4 pro内置的SSD,你学会了么,是不是很简单呢? ▶️游戏测试 更换了固态硬盘之后,PS4 Pro运行游戏及加载都有极大的提升,测试了几个游戏,游戏同步启动后,从进入游戏加载画面开始SSD就比HDD快了许多,加载游戏也是很快,基本上一款游戏可以节约四分之一的时间左右,是不是很棒呢? ▶️总结 得益于PS4 Pro支持SATA 3 协议(Tips:因PS4、PS4 Slim不支持SATA 3协议就没必要换内置的固态硬盘了,如果需要扩充储存空间可以外接一个移动硬盘),许多游戏载入时间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等待PS5大作的时候,更换固态非常的简单,而大华C800系列2000GB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性价比也非常的高,这次更换的内置固态硬盘使得PS4 Pro焕发新生,可以再战个三年,如果小伙伴们更换PS5后还可以将这块固态硬盘拆出来作为PS5的主机上的 USB 扩充存储空间来专门存放 PS4 游戏,可以直接在 USB 扩充存储空间中游玩 PS4 游戏哦,内置的存储空间就来放置PS5喽。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啦,非常感谢您的观看,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的话,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哦,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写文的最大动力,我是况天佑,我们下次再见喽。 <更多>

况天佑 晒物 2022-08-29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