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游戏市场发展十分迅猛,玩家们对游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导致了游戏的体积也是越做越大,像我们熟悉的《荒野大嫖客2》《使命召唤16》《最终幻想15》《量子破碎》等游戏的体积已经超过100G以上,没有一款大容量的游戏硬盘的话简直就是灾难。像一般的笔记本根本就装不下,西数WD_BLACK P10 游戏移动硬盘,游戏玩家可放心大胆的入手。 这款硬盘最高拥有5T大容量,可以装大概125款游戏,只要是你想要玩儿的游戏通通都可以下载进去,这么大容量,想要构建自己的游戏库,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还能当做移动硬盘来用,存储资料数据也很是不错! 机身充满了硬核游戏风,把军火“集装箱”的外形与硬盘相结合,就出现了这款P10游戏硬盘。金属质感的酷黑外壳,为整个机身更增添了些许神秘感。四角使用内六角螺旋丝进行固定+底部的软胶垫,能起到保护硬盘的作用,坚固耐用。 接口采用普遍的USB3.0接口,可以向下兼容USB2.0,即插即用,在使用时没有任何多余的操作,插入就可以直接读取,用来打游戏最适合不过了。 它的速度达到了130MB/s(在这里,我拿5T的硬盘举例),可以将您的游戏机或者PC性能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无论你玩什么游戏,体验感都可以瞬间拉满。 有很多PC端的玩家,当然也会有很多其他游戏设备玩家,兼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那这款硬盘是可以兼容PS4/PS5以及XBOX游戏外机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兼容性的问题。 它还是极具性价比的一款游戏硬盘,5T容量的硬盘只需要900来块就能入手,而且最近还赶上五一,你懂得!还拥有3年质保,可以放心把你的托付给它哦! WD西数WD_Black P10游戏移动硬盘5t大容量5tb高速外置外接PS4 天猫:¥919 去看看 <更多>

西部牛仔 晒物 2022-08-18 11:29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最近打算装一台12代的机子,零件正在陆续到手中,预计12700K+Z690A+3080Ti,DDR5 16x2,2T NVMe,1200W电源360水冷。到时候游戏,剪视频,双机直播都能派上用场。先到手的能跑上的先跟大家分享哈。 金士顿KC3000固态硬盘,PCIe 4.0接口,2TB版。最近4.0的固态和DDR5的价格逐渐下降到比较能接受的范围了,1T和2T版的性价比都很高,那干脆直接上2T的完全没问题。 现在的数码产品外包装,已经越来越少看到那种奇硬的塑料外壳了,好事一桩。纸质为主的包装不仅用剪刀能够很轻松的开出来,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撕…… 撕是可以,不太好看就是了。撕完发现里面还给了一个Acronis True Image HD Software的激活码,是个磁盘管理软件,Image指的是镜像不是图像。 相较于Fury系列的花纹,KC3000的散热片配色还是更简洁一些,黑底搭配上一些科技感的线条还是很有设计感的。 表面这层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贴纸,而是铝质的石墨烯散热片。由于撕掉会失保,再贴回去还影响散热,这里就不撕开了。超级薄的厚度也可以保证固态可以用于几乎任何场景,不用担心过高造成的和其他元器件互卡等情况。 背面的标签明确写着撕毁会失保。而且从露出来的元器件中可以看到,这块固态是双面的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目前的存储密度,在2280长度的固态硬盘上,单面的极限应该是1TB(假设容量都翻着倍增长),2TB版本的话就是双面颗粒了。有极个别的情况好像双面颗粒会装不进去,像一些超薄本或其他空间极其紧张的设备,不过我安在台式机大板上的,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准备上机,看着两面的颗粒和主控都被散热片贴得紧紧的,是真舒服。 来跑一下分。关于新固态的跑分,很多大佬经常会遇到数据诡异的情况,我觉得还是硬件更新太快,软件跟不上了。比如WIN10底下某些项目跑分暴涨的情况,是由于WIN10集成了HMB技术,而且没办法用一般的技术手段开关,受系统调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参考一下就行。 另一个软件,AS SSD Benchmark,好像已经很久没更新了,版本号停留在2.0.7316.34247,用它测得的4.0固态,速度往往没法跑满,分数其实也不太准。而且我注意到一件事情,它甚至把固态的型号认错了,我这块是2TB版本,型号那里写的却是SKC3000S1024G,底下识别的1907.73GB才是真实容量。所以感觉这个软件是有内置的一个数据库,而且还对跑分会有未知的影响。 另一个很久没更新的是HDTune,经常莫名卡住,我现在都不想用它跑固态了。TxBench的测试还是比较稳定的,一直没有翻过车。 最后看一下温度,对于这么高速的固态,在烤机跑分后的62度,还是很正常的。我机箱里并没有特地去安排风道,也没有覆盖更大面积的散热片,如果精心安排一下散热应该还是可以加强的。 总的来看,金士顿KC3000的性能和温控表现非常出色,2TB版本也是目前非常适合的一个价位,近期装机还是很合适的。 其实快写完的时候内存也到了,只是我的主板还没到,内存也没办法点亮跑起来,就后面再弄吧。 感谢大家观看,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和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金士顿(Kingston) 金士顿(Kingston) SSD固态硬盘台式笔记本 M.2(NVMe) KC3000 2048G即2T PCIe 4.0 京东:¥1589 去看看 <更多>

波导终结者 晒物 2022-08-17 12:3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己DIY攒机,毕竟自己装的更有成就感,话不多说,今天就要给大家推荐西数这款WD Blue SN570 NVMe SSD 。 一般在装机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固态硬盘的兼容性,西部数据这款固态硬盘的兼容性就很强,拥有M.2 2280外型规格,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机板,还能兼容笔记本电脑呢,买回来就能直接装电脑上用,后续也不需要再退换,新手小白们如果不知道怎么选的话大可以直接盲入这款。 可选容量也有很多,能满足多数人群的需求,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如果是用来打游戏的话,选个大点的容量会更好,直接建议入手1T的。如果还不满足,它还有2T容量选择哦。如果不需要太大容量的话也可以选择250G或500G的版本。 安装以后你可以明显看见一个速度提升,会让你整个电脑变得更加顺畅,尤其是载入游戏的时候,几乎在点开游戏的瞬间就能进入,玩游戏无需等待。看官方数据显示西部数据SN570这款固态硬盘的速度达到了3500MB/s。我们来检验一下它的速度。 而且SN570还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保护,可以借助西部数据提供的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软件可以帮助您更好的掌握硬盘的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寿命也很长久,我们用1Tb来举例,如果你每天的写入量大概在100GB/day,大概可以用16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这个时间真的YYDS,如果想要自己DIY产品的,这款产品你可以放心入手。 让人省心的不仅有西部数据SN570的整体性能,售后也同样让人很心动,有5年之久。使用期间完全不需要为固态硬盘的售后问题烦恼,但凡有一点问题都可以联系售后处理,可以放心使用,不懂产品的小白也能放心入。 综合来说,西部数据SN570这款固态硬盘确实很值得入,不论是资深玩家还是小白玩家都适用。如果你也正想入手固态硬盘大可以直接入西部数据这款,性能给力、售后还有保障,赶快行动起来吧。 WD西部数据SN570固态硬盘500g 1t 2t笔记本电脑SSD台式机m.2 天猫:¥359 去看看 <更多>

西部牛仔 晒物 2022-08-17 11:59

文章内容略长,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可快速跳转查看。 从硬盘柜用户角度谈谈NAS选购 开箱与硬盘安装 功能体验 综合点评 从硬盘柜用户角度谈谈NAS选购 对于部分想要存储资料的用户来说,常见的选择就是两种,一种是NAS,另一种就是硬盘柜。相对来说,NAS的特点就是功能丰富、可联网使用,价格相对高一些;而硬盘柜功能单一,主要连接PC、笔记本、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设备使用,价格相对便价格也相对便宜。对于选择硬盘柜还是NAS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如果你对功能需求较多、使用频率很高,比如数据同步、远程文件管理、需要每天同步存储不同设备端的文件或是离线下载等等,那么你可以考虑NAS;但如果你对出于安全考虑,只会本地存储使用,那么你可以考虑硬盘柜。 作为影音玩家和业余摄影玩家,我平时的存储方式主要就是本地,所以刻录的光盘很多、购买的硬盘也很多、搭配使用的硬盘柜居多,平时也会外接智能路由器使用,比如局域网共享、远程备份文件等等,只不过在远程管理、功能体验等方面很一般,这也是我为什么考虑选择NAS搭配硬盘柜使用的原因。 当前的NAS市场因为众多新品牌的加入而变得热闹异常,为用户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选购上的难度。对我而言,购买NAS的话还是优先考虑常见的三大品牌即威联通QNAP、铁威马terra-master和群晖Synology,种类全、可选的产品类型更多,售后方面也更有保障。考虑到限制的硬盘数量,我优先考虑的是四盘位NAS,价格在两千元上下,最终在威联通TS-416和铁威马F4-421进行选择。这两款NAS的核心区别就是,威联通TS-416采用的是四核心的ARM平台,而铁威马F4-421采用的四核心的intel平台,内存都是4G,至于为什么选择威联通TS-416,理由除了性能够用、支持更多的RAID模式外,还有特色的一键备份USB外接设备、扩容简单、支持系统平移功能。 下面我来对威联通TS-416做个简单的开箱。 开箱与硬盘安装 威联通TS-416包装比较环保,采用了使用牛皮纸配色的纸盒包装。威联通TS-416提供了2年的免费产品保修服务,另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延保服务,注意购买延保的有效时间范围是在购买威联通TS-416后的60天内,这比其他大部分电子产品购买延保的有效时间要长不少。 威联通TS-416支持4块3.5英寸或是2.5英寸硬盘,如果你感觉用不到这么多盘位,那么可以考虑双盘位的威联通TS-216。硬盘位置采用了常见的抽拉式设计,硬盘拆装比较方面,可以考虑加入独立锁设计来避免熊孩子手欠拔出硬盘。威联通TS-416体积为182.88*162.56*220.98mm,相对来说体积并不算大。机身采用浅蓝色合金铝半边框+黑色塑料材质主体设计,这两种不同的材质表面均采用了磨砂喷涂工艺处理,起到了防滑耐脏的作用,配色方面的差异让威联通TS-416看起来不那么老土、单调。 威联通TS-416前方左侧的金属边框有加入隐藏式指示灯设计,同时对应有丝印的图案或数字标识,从上到下依次为状态指示灯、联网指示灯、USB复制指示灯和硬盘指示灯,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前威联通TS-416的运行状态。 威联通TS-416提供了两个方形的实体按键,一个是电源键,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复制键,两个按键手感清脆,按键体验舒适。下方这个蓝色的USB-A接口采用USB3.2 GEN1标准,为读写性能提供了保证。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威联通TS-416自带的USB接口支持无线网卡、USB摄像头等,极大的扩展的威联通TS-416的使用场景。 在散热设计方面,威联通TS-416两侧面板对称设计有开孔,左侧面板还贴有一张云钥安装的指示图。 对于多盘位NAS来说,散热设计尤为重要。威联通TS-416背部加入了一个12厘米的7扇叶风扇来实现主动散热,确保内部硬盘、主板等硬件的正常运行。威联通TS-416在后方设计有Reset孔、2个千兆RJ45网口、2个USB2.0、1个USB 3.2 Gen 1接口、DC供电接口,左下角还设计有一个防盗孔,也就是笔记本电脑上常见的Kensington 安全插槽。简单对后面的接口做个点评,reset孔如果设计为按键会更容易操作,双千兆RJ45网口更适合玩软路由或是想要体验Docker的玩家,不过威联通TS-416没有提供HDMI视频输出接口,否则的话可以当一台miniPC或是HTPC来使用。 威联通TS-416采用的是瑞芯微RK3568,一款64位ARM架构的四核处理器Cortex-A55,主频最高为2.0GHz,在一些硬盘播放器、电视盒子、智慧安防等产品上较为常见。GPU为Mail-G52,最高支持4K@60Hz H.264/H.265视频解码,解码性能相对来说不错,搭配内置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以及AI算法,可以快速对人像、动物等进行快速识别与区分。威联通TS-416搭载的是4G内存+4G闪存,不过板载内存的设计使得威联通TS-416不支持内存扩展,所以这里没有对威联通TS-416进行拆解以及扩容的操作。 下图就是对应四块硬盘的PCB版,正对后方的风扇,加上四核Cortex-A55发热量也不是很大,所以威联通TS-416在整体散热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在硬盘的安装上,如果你对硬盘读写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话,那么有必要直接上大容量的2.5英寸SSD,毕竟2.5英寸SSD目前的价格也相对便宜些,稍微有些麻烦的就是2.5英寸SSD安装需要搭配四颗螺丝固定。 如果你只是想拿硬盘来存储资料,那么3.5英寸的机械硬盘会更为合适,但需要留意一点就是购买前务必选择CMR垂直盘,毕竟涉及到使用寿命问题、运行稳定性问题,一般来说CMR垂直盘产品页面都会有注明,不要贪图便宜去选择SMR叠瓦盘。我这里搭配安装的2块4T容量的希捷酷狼IronWolf,目前希捷酷狼IronWolf全系都是CMR垂直盘,可以放心购买。希捷酷狼IronWolf系列是专为各种NAS设备所设计,兼容主流可以同时满足个人私有云、SOHO和中小企业的存储需求。 选择4T的原因,除了容量够用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4TB及以上容量的希捷酷狼均内置旋转振动(RV)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可以让硬盘在多盘位NAS中保持长时间稳定运行。 同时希捷自家的特色AgileArray核心技术通过对硬盘在NAS网络存储环境进行优化以及硬盘电源管理,可以在多盘位环境中实现硬盘的双面平衡和RAID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9月开始,希捷全线的希捷酷狼(IronWolf)和酷狼 Pro(IronWolf Pro)系列存储产品均提供了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SRS(Seagate Rescue Data Recovery Services)1次,所以各位不用担心硬盘意外损坏而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与2.5英寸SSD的安装方式不同,3.5英寸硬盘采用了免工具安装设计,拆装更加方便,顺便提一下,威联通TS-416支持热插拔。在支持的硬盘容量方面,威联通TS-416单碟支持的最大容量为18T,也就是支持的最高存储容量是72T(18TB x 4) 。 在配件方面,威联通TS-416随包装提供了4套固定侧板(适用3.5英寸硬盘)、1套电源适配器、1条千兆网线、1袋十字螺丝 (适用3.5英寸硬盘)和1袋十字螺丝 (适用2.5英寸硬盘),没有提供安装用的螺丝刀。 下面我们进行实际体验。 功能体验 作为NAS产品届的老品牌,威联通产品线增多的同时,在软件开发方面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同时通过自家的开放式开发平台吸引更多的软件厂家和个人开发者入驻,为用户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不同插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功能体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玩性。 威联通在软件引导交互方面做的很好,基本就是傻瓜式操作,小白用户也可以按照提示一次性完成操作。同样即使是首次使用NAS设备的用户,也能很快上手威联通TS-416。进行相关设置前,我们只需要下载官方驱动软件QNAP QFinder Pro即可,它可以自动搜寻局域网下的威联通TS-416,之后会自动弹出智能安装向导页面,直接点选“是”。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欢迎使用QTS智能安装系统”页面,点选下方的“启动智能安装”并按照不同页面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比如固件升级、设置账户等等,操作方面没有任何难度,所以这里不再进行深入说明。 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初始化系统过程中需要对安装的硬盘进行格式化,所以务必确认所安装硬盘中的资料已经备份,避免资料丢失的麻烦。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开机进入系统时间或是关机时间相对较长,尤其在安装了多个应用或是Docker后,所以务必耐心等待。 当完成“开始使用”三部曲后,我们即可正常使用威联通TS-416。基本方面方面,有几个细节需要留意下, 一是双千兆网口的设计可以满足部分玩家体验软路由的需求,但我这里想说的是链路聚合功能,如果你的路由器支持链路聚合,务必记得在网络设置页面手动开启。 二是硬盘支持热插拔, 但不意味着你后面插入的硬盘可以作为从盘来直接读取使用,同样是需要格式化才能正常使用。 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谈这个实用的扩容机制,扩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创建一个新的RAID组,与原有的RAID组并存;另一种就是将新硬盘加入到已有的RAID组中,只保留原有的RAID组也就是用来实现对原有RAID组的扩容,第一种扩容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备份或是无损迁移资料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对第一种模式进行说明,我这里搭配另外两块SSD进行演示,这两组硬盘均采用了RAID0模式,其中两块SSD作为了系统卷,两块4T的希捷酷狼设置为了静态卷。 三是exFAT、NTFS这类格式的移动硬盘或是外接存储设备可以正常被系统识别到,能够正常进行数据读写。 四是威联通TS-416支持USB无线网卡,也支持USB摄像头,而且是即插即用。USB无线网卡免去了布线的麻烦,也让威联通TS-416位置摆放更加随意,尤其适合我这种二楼没有布置网线又习惯将威联通TS-416搬来搬去的用户。 威联通TS-416可以正常识别USB摄像头型号,至于外接USB摄像头的作用,我感觉主要就是保证NAS的安全,避免熊孩子或是其他人乱动。 五是搭载QTS系统的硬盘支持平移,也就是可以将其他型号威联通NAS的硬盘放到威联通TS-416中来使用,不过这里应该有个前提条件,你所要平移的硬盘数量应该小于或等于目标NAS所支持的最大硬盘数量。 六是如果是安装HDD硬盘使用的影音玩家,建议搭配一块或是两块2.5英寸SSD使用,这样就可以将SSD设置成高速缓存加速盘使用,对于读写性能、文件系统载入时间等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下面我们来谈谈威联通TS-416的实际使用体验。 威联通TS-416实际的交互页面还是以网页方式进行,UI设计比较出色,内置软件不多。个人感觉威联通应该采用独立的本地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将帐号注册、硬件管理、功能设置等集中在一起,一个软件可以管理旗下不同的产品,这样在提升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在软件下载安装方面,我们可以从系统自带的APPCenter中下载自己需要的软件,比如影音玩家必备的Download全能下载助手。系统自带APPCenter提供的软件不算太多,但也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软件,能够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使用需求。 如果你想要自行安装更多的软件,可以去官网APPCenter页面进行下载并手动安装,这里的软件种类和数量也更全面。 软件下载前需要选择产品型号,这样就避免软件下错而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下载的软件是压缩包,需要手动解压缩,文件后缀是*.qpkg,想要在其他平台自行下载第三方软件的玩家需要留意软件格式。 不同类型的软件极大的丰富了威联通TS-416的使用场景,比如办公、影音娱乐、备份等等,我这里结合自己的使用习惯简单谈谈自已偏好的几款软件。 一是这个Download Station全能下载帮手,支持BT、PT、Megnet link、HTTP/HTTPS 及 FTP/FTPS多种下载模式,就实际下来体验来看,比某雷更加易用好,因为很多资源都可以满速下载,资源稳定的情况下,自己200MB的带宽可以跑满,最重要一点是一些下载受限的资源也能正常下载,整体来看资源下载稳定,适合挂机下载。 既然自称为全能,那么Download Station功能肯定不止下载这方面,资源搜索的功能自然也必须具备,即支持BT搜索功能,需要手动启用,BT搜索功能目前默认内置7个网站的资源搜索,如果没有搜索结果出现,建议手动输入网址后直接查找资源。 如果你习惯用qBittorrent下载,那么可以在Container Station中查找对应的Docker软件,直接搜索qbittorrent并下载安装即可,如果不熟悉如何设置的话,可以网上搜寻相关教程。 二是威联通TS-416自带Video Station影音剧院,从实际的播放体验来看,这款视频播放器可以正常解码单个56.74G左右的4K mkv格式视频,并可以正常推送到局域网中的网络媒体播放器(DLNA),比如海美迪、芝杜等硬盘播放器,播放过程很流畅,没有明显卡顿的问题。有些不足的是,威联通TS-416自带Video Station影音剧院不支持杜比TrueHD7.1 Atmos,视频可以正常投放但没有声音,也不支持切换声道、不支持蓝光影片或是载入字幕功能。个人感觉威联通可以参考芝杜、海美迪内置的播放器来进一步完善播放器功能。 除了威联通TS-416自带Video Station影音剧院支持DLNA功能外,自带的File Station文件总管也支持DLNA功能,同样可以快捷的将视频推送到局域网中的网络播放器中。 在播放上面这个56.74G体积的4K影片时,CPU占用率很低,内存占用率不到50%。 因为市面上NAS普遍自带的视频播放器功能不够强大,所以很多人才会自行安装第三方媒体播放器,主流常见的第三方播放器就是Jellyfin、Emby、KODI、Plex等媒体播放器,需要搭配Docker进行安装,网络也已经有了相关的教程,系统自带的Container Station中也有集成一些常见的Docker Hub,想要折腾的玩家可以自行体验。 我对威联通TS-416安装第三方播放器的需求并不高,平时主要就是局域网共享来搭配PC、电视盒子、智能电视和硬盘播放器来使用,只需要设定一次即可实现威联通TS-416内部资源与不同设备间的共享。 以上是PC端的操作,下面我简单谈谈APP端的操作,毕竟我们会搭配手机对NAS进行备份、远程开关机、修改设置等操作,我个人感觉必装的几个APP就是Qsync Pro、Qfile、QuMagie、Qmanager,涵盖了基本常用功能。 最后谈谈功耗的部分,搭载两块4T希捷酷狼的威联通TS-416正常开机下载时的功耗基本就是在15W左右,功率并不算太大。 综合点评 总的来说,威联通TS-416具备简单易上手的特性,软件种类和功能比较全,适合初次接触NAS的小白用户使用,最重要一点是作为作为一款入门级的4盘位NAS,威联通TS-416在解码性能方面并不差,可以满足普通影音玩家日常下载、追剧以及局域网影音娱乐的基本需求。4盘位以及支持的多种RAID模式在满足用户基本存储与备份的需求外,也为用户数据安全性提供了保证,适合有看重数据安全性的个人或是小团队使用。此外支持双链路、支持USB无线网卡和USB Camera也进一步提升了威联通TS-416的可玩性。 当然也要看到,受限于ARM平台,威联通TS-416在内存扩容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至于可以改善的地方,希望威联通提供本地管理软件来替代网页版,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带播放器功能,加入字幕下载、支持蓝光原盘播放等等。 威联通(QNAP)TS-416四盘位四核心4G内存高性价比nas私有云网络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盘(TS-428升级版) 京东:¥2299 去看看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2-08-16 12:29

WD_BLACK SN850这块盘我并不陌生,大概一年前我就购入了一块,这段时间又需要装机,想着大多数PCIE4.0的固态我都有了,之前西部数据 WD_BLACK SN850说是物料上有变化,又搜了一圈,没有任何最近的评测,算了入手一个,看看具体有无变化吧 外观 外包装和我之前那款没啥区别,毕竟WD_BLACK SN850也没说过有什么重大改动,就很正常 背面同样没啥区别,当然固态的5年质保是不会少的,质保这块可以安心 OK拿出固态本体,,还是熟悉的贴纸 背面还是光板,那么1T容量就应该是由正面的两颗512G组成 OK撕开贴纸,可以看到主控缓存和颗粒 先看主控,主控为20-82-20035-B1,我查询了一下,跟之前得WD_BLACK SN850主控不一样 ,之前得主控为20-82-10034-A1,查询了一圈没有查到新主控的资料 缓存颗粒为南亚得NT5AD512M16C4-HR,容量为1G,之前则是镁光的缓存D9WFH,不过缓存也只是品牌不同,对性能没有区别。 颗粒上没有什么变化,有两颗512G的颗粒组成1T容量。 配置 配置如上图 安装的时候为了保证准确性,请安装在第一条直连CPU的固态接口上。 OK,把显卡装上,微星Z690 EDGE TI WIFI DDR4是提供冰霜散热马甲的,建议测试的时候安装上,这样散热效果会比较好,不会因为高温导致测试时数据不准确。 机箱还是使用的安钛克的DF700FLUX白色,主要还是因为散热是DF700FLUX的强项,并且FLUX这个架构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的。Z690 EDGE TI WIFI DDR4的配色和机箱是挺搭的,这款机箱我估计至少用个一代CPU,除非它出新的。 由于我把水冷装在了前置面板上,所以RGB风扇就放在顶部了,建议还是把水冷装在机箱顶部,12900KS烤机时真的前置面板这就是个大火炉。 水冷依然是微星S360战神一体式水冷,12900KS不超频使用是没问题的,微星S360战神使用MEG SILENT GALE P12降噪风扇,散热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如果风扇有RGB也能压制住12900KS就更好了。 S360自带一块2.4英寸的LED屏幕,可以自定义图片GIF或者显示硬件信息,但是我个人感觉驱动软件不是太好用,这个软件更适合微星全家桶,如果你有别的驱动我感觉还是有点冲突,当然各家的驱动软件也都有各自的毛病,都是小问题。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九州风神PQ1000M金牌1000W电源,海韵同款方案,由于我测试机一直使用的是12900KS,最近可能要换3080TI,所以替换掉了850W,稳一手电源。 海韵的方案确实是比较不错的,体积上就有优势,原先用的850W比1000W的体积都大。 智能风扇按钮,低负载的时候可以做到风扇不转,降低噪音。 测试 半盘跑个1G,读取速度在6954MB/s,写入在5307MB/s,符合硬盘官方宣传的数据。 半盘8G测试,读取速度在6962MB/s,写入在5298MB/s,基本上和跑1G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OK,进入HDTUNE折磨时间,首先上场的是空盘,测试了200G的随机文件,可以看到是速度是没有任何衰减的,这点也是可以预料的。 那么把硬盘存入500G的文件,之后继续跑一下200G的随机文件,然而,速度也没有任何的衰减,大概猜测一下,应该是这块盘使用了全盘模拟SLC的规则,加上1个G的物理缓存,所以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最后把盘填到还剩180G的空间,跑了150G的随机文件,依旧不掉速,基本上证明了我之前的猜测。 跑测试时,我用热成像扫描了一下固态,可以看到最热的地方还是主控,达到了81.8度,所以还是建议使用上散热马甲,同时WD_BLACK SN850也有带马甲并且有一丢丢RGB的版本在卖,如果主板没有自带散热马甲的话建议购买那款。 总结 由于我手上是有两块WD_BLACK SN850的,也听说过一些传闻,所以这次特意对比了一下,用料上虽有不同,但测试结果来说,新旧没有任何区别,性能都是比较强的,所以如果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打消了,最近在值得买上还看到了优惠,WD_BLACK SN850可以算作PCIE4.0固态中的一线选手,刚需可以入一手!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1T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WD_BLACK SN850 PCIe Gen4 高速 大容量 京东:¥129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2-08-15 18:59

我发现如今手机拍照像素和视频分辨率越来越高,一张照片少则几MB,多则十几MB,高清视频就更不用说了,比如我每次出去航拍,哪次的素材不是几个GB,所以在选择移动存储设备时,基本上就不会考虑小容量、低速度的U盘和普通移动硬盘了,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移动固态硬盘。最近,我就入手了1TB大容量的SETMSPACE LP10移动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下来也挺满意的,尤其是在传输速度方面的表现。如果你也有购买移动固态硬盘的打算,那么不妨接着往下看。 SETMSPACE是一个年轻的国产品牌,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合金桌面,它致力于通过桌面美学概念打造消费电子产品,专注于为日常消费者提供扩展设备、充电配件、台式机/笔记本外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SETMSPACE LP10的包装很简洁,盒子正面是品牌英文LOGO,右下角贴有一张容量标签。 包装盒的背面印有产品的渲染图、主要参数和亮点,包括机身不易褪色、不发烫,使用汽车IML工艺技术,抗震防摔,支持USB3.2 GEN2标准和适用于不同主机,厂家还提供了3年免费换新的质保服务。 常言道“颜值即正义”,SETMSPACE LP10拥有非常时尚简约的外观设计,它采用了汽车IML工艺技术,品牌LOGO图标镶刻在外壳内部,整体的机身盈润光滑且耐划伤,即使外出携带也不用担心刮花 ,正反面板都加入了类似碳纤维的纹饰,并配以银色的锌合金中框,整体给人一种轻奢的商务风印象,颇具档次感。 坚固的锌合金中框不仅提升了机身的颜值,而且让移动固态硬盘具备更好的防震防摔性能,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SETMSPACE LP10配备了USB3.2 GEN2接口,相比USB3.0,USB3.2 Gen2从原来的5GB/S宽带速率提高至10GB/S,还支持视频、音频直接输出,性能更加出色。 SETMSPACE LP10配备了二合一高速数据线,它的做工精细,线材结实耐用。无论设备是USB-A接口还是USB-C接口,有了这根数据线就都可以使用了。 每当硬盘处于读取或写入状态时,机身上的白色指示灯会亮起,如果硬盘持续10分钟无操作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白色指示灯也会熄灭。 SETMSPACE LP10适用场景很广泛,兼容性很好,对Windows、Mac OS、Android、iPad OS、Linux等操作系统都能完美支持,甚至可以和手机、相机和游戏主机连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SETMSPACE LP10的机身尺寸仅110 x 60.4 x 15mm,重量只有83.7克,轻轻松松就可以放入口袋或者包包里,具有很高的便携性。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SETMSPACE LP10的实际表现吧,使用ATTO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测试,它的顺序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996.59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1000.95MB/S,表现相当令人满意。 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软件,结果与ATTO磁盘基准测试软件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顺序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991.1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996.3MB/S,比较符合预期。 使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顺序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925.42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933.75MB/S,虽然速度比ATTO磁盘基准测试软件和CrystalDiskMark测试速度低一些,但是差距很小。 在我的眼中,一块真正称得上优秀的移动固态硬盘,不仅要速度达标,而且还要使用寿命长,SETMSPACE LP10就符合了我的要求,此外,高颜值的外观设计也给SETMSPACE LP10加分不少。话说回来,SETMSPACE是个年轻的品牌,可能会有消费者对它不大放心,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厂家承诺有问题可以3年免费换新,这也是对自身产品质量的自信。如果你是设计师、影音达人或者摄影、航拍爱好者,那么SETMSPACE LP10移动固态硬盘无疑是极好的选择。 <更多>

太空船 晒物 2022-08-15 17:09

去年底更换了主力工作笔记本,淘汰掉用了4年的15寸MacBook Pro 2015,把一台16寸MacBook Pro 2021请回了家。 由于预算紧张,我选择了M1 Pro芯片,10+16处理器,整体性能对于我的工作强度来说,是完全够用的,不过考虑到日后软件方面不断迭代升级带来的压力,还是把内存升级到了32GB,尽可能的延长笔记本的服役期限。 硬盘是默认的512GB,没有升级,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除去系统占用和常用软件开销,保守估计可以有300GB左右的机动空间,对于照片处理来说,定期整理备份,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自从工作重心从图片转为视频之后,往往一个项目的素材就会有几十个G,再加上常用资料和教程的占用,硬盘空间常常捉襟见肘,隔三差五就要进行备份工作,简直是苦不堪言。 满怀期待的开箱 扩容势在必行,不过新版MacBook Pro的内存和主板都是焊在主板上的,更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有风险,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的正常的保修,所以方案就只有外接移动硬盘这一条路了。我手里有现成的移动硬盘,不过想到MacBook Pro 2021这个大宝贝的高贵血统,最后还是一咬牙,上了一块USB4主控方案的移动固态硬盘—ORICO SUPRE-40G 1TB。 移动硬盘评测过很多次了,早已心如止水,不过拿到这块ORICO SUPRE-40G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激动,毕竟这是我上手的第一款USB4移动固态硬盘,价格不菲,因此对它的表现很是期待。按惯例先来看一下配件情况:硬盘主体、说明书、一根30cm长的C2C 40Gbps数据线,还有一根15cm长的A2C 10Gbps数据线。 设计细节与做工 ORICO SUPRE系列移动固态硬盘一共有4款型号: SUPRE-5G/SUPRE-10G/SUPRE-20G/SUPRE-40G,分别代表了5Gbps/10Gbps/20Gbps/40Gbps四种传输速率,SUPRE-40G的整体尺寸为115 x 63 x 21mm,重量144g左右,非常小巧。 硬盘整体采用了锌合金+ABS材质,体积和重量控制得都非常不错,中框是银色的哑光金属,既有丰富的质感,又增加了外壳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 产品详情页面中对这个潮牌的外观设计做了大篇幅的说明,光看图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上手之后发现颜色特别亮丽,而且采用了汽车上运用的高端IML工艺,印刷图案的表面覆有一层硬化的透明薄膜,耐磨防刮,可长期保持颜色鲜明不退色,白色「ORICO」字体与红底形成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强,辨识度极高。 USB-C接口支持正反插,旁边有40Gbps传输速率标识,如果有人问起是啥意思,不用多废话,就跟他说:这个标识表示一秒可传3GB!附送的C2C线同样支持40Gbps,编织线材,质量非常好,虽然线径比较粗,但并不硬,30cm长度放在数据包里刚刚好,方便收纳。 多平台实测与应用 我的主力机是16寸MacBook Pro 2021,除了内置硬盘空间告急这一点之外,其它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令人满意,无论是处理图片还是视频,都丝般流畅。拿下ORICO这块USB4的移动固态硬盘,补足了存储上的的缺憾,红色的硬盘放到深色的桌面背景中,非常抢眼。 硬盘兼容Windows、macOS、Android等操作系统,不需要驱动,即插即用,连接笔记本、台式机、手机或者平板,都没有问题,接到MacBook Pro上秒识别,系统计算容量为1.02TB。ORICO SUPRE-40G采用了USB4主控方案和NAND FLASH颗粒,并且支持UASP加速,官方给出的读取速度为3100MB/S,写入速度为2800MB/S。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软件测速,为了保证数据准确程度,跑了3次测试,读取2.93GB/S,写入2.53GB/S,非常稳定。说实话,3000多的价格确实不菲,但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软件测试的结果并不全面,还是要通过实际应用再来检验一下,将MacBook Pro系统盘里的一个30GB大小的视频文件Copy到ORICO SUPRE-40G移动硬盘中,在活动监视器中查看到的实时写入速率为2.63GB/S,忽略系统损耗,与官方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非常满意。 再将MacBook Pro中的项目文件夹Copy到移动硬盘中测试一次,大小同样为30GB左右,包含了图片、视频、文档等文件,峰值写入速度为2.5GB/S,平均2.3GB/S,非常稳定,整个传输过程也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就是温控,官方详情页里提到这款移动硬盘内置了散热硅胶和散热片,盒体表面上没有螺丝,应该是胶封,不好拆,所以也就没打开看,跑了多次测试和Copy数据后,用温枪对盘体表面进行测温,只有42℃左右的温热程度,可见散热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转到Windows平台下,同样可以正确识别,系统计算出的硬盘容量为953GB,跟macOS下稍有差别,这是因为计算的标准不一样,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虑。这里做个小提示,格式化移动硬盘的时候,文件系统选择exFAT,在Windows和macOS下都能正确识别,不需要第三方软件就能正常使用。 我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在MacBook Pro上完成,Windows用得不多,但还是用CrystalDiskMark跑分测试了一下速度,顺序读取3132MB/S,顺序写入2819MB/S,均达到了官方给出的标准数据,没有虚标,SUPRE-40G的体质相当不错。 MacBook Pro虽然在工作上比较顺手,但游戏方面跟Windows平台相比,就没法说了,我平常闲暇的时候,都是在台式PC机上来玩一些休闲类的游戏来减压,比如原神。在测试ORICO SUPRE-40G的时候,突发奇想把原神Copy到移动硬盘中,这样即使不在家里,如果环境允许的话,也能随时随地娱乐一下,经过一番设置没想到还真成功了,在超高传输速度加持下,画面流畅自然,操作顺滑。 最后做了一个无聊的测试,就是剪辑视频,我用的是达芬奇,一般的工程也就3-4条视频轨道,素材直接存储在ORICO SUPRE-40G移动固态硬盘中,丝滑顺畅,完全感觉不到压力,其实我之前也有用过外接移动硬盘来工作,1GB/S的速率下已经非常流畅,换到ORICO SUPRE-40G中,那就更是游刃有余了。 奢侈的装个双系统 虽然我的主力机是MacBook Pro,但有一部分工作还是离不开Windows系统,之前就想在笔记本上装个双系统,处理器和内存的性能是不用担心的,就是捉襟见肘的硬盘空间让人不敢随意挥霍,经过前面的测试,我觉得把Windows系统装在ORICO SUPRE-40G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马上下载了最新的Win 11开整。 Parallels Desktop的设置很简单,选择下载好的Win 11镜像文件,把安装目录设置在移动硬盘上,点击下一步之后我就去倒了杯水,回来后发现已经快安装好了,前后也就十几秒的工夫,如果再慢一点,估计连这个「正在创建」的页面都见不到。 然后就是进入了设置阶段,全部是自动完成,不需要手动干预,总共耗时不到5分钟就看到了Windows桌面,这效率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这个结果固然有Parallels Desktop智能化的功劳,但如果没有ORICO SUPRE-40G这块移动固态硬盘超高传输速率的支撑,想来也不会这么快。 Win 11还是第一次使用,我装的是ARM版本的,大概玩了玩,非常流畅,没有一丝卡顿。Win 11的界面看起来跟Win 10的区别还是挺大的,系统设置部分也有很大改变,估计会需要一段时间去摸索适应。虽然我只是用Windows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但频繁的在笔记本和台式机之间切换还是很麻烦的,这下MacBook Pro里有了双系统,对效率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总结 ORICO SUPRE系列移动固态硬盘的整体素质非常高,表现优秀,SUPRE-40是最高配版本,传输速率40Gbps,主要针对专业用户,比如视频或者影视行业,其实它的性能对于我来说,是过剩的,不过考虑到MacBook Pro或许会陪伴我很长时间,平均下来,成本方面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SUPRE-5G/SUPRE-10G/SUPRE-20G,完全能够满足日常使用,而且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当然,如果你是不差钱儿的主,那么SUPRE-40G的性能是不会让你失望的,3100MB/S的传输速度,可拉满你在商务工作中的牌面,拥有那一抹骚红,你就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更多>

善格佳物 晒物 2022-08-15 17:09

前言 随着英特尔开放雷电协议,USB-IF也顺势将其融入了最新的USB4标准协议,最近一两年USB接口得到快速发展,今年4000价位段笔记本产品已经标配雷电4接口了,高速接口的普及必定带来一系列的配套外设的发展,前阵子ORICO奥睿科就推出了一款支持USB4 协议的移动固态硬盘,具体体验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开箱外观 ▲首先是ORICO奥睿科标志性的蓝白配色包装盒,正面是硬盘的产品图片,下方是参数信息,标注了硬盘容量/速率/防跌落等特点,建议以后可以改成中文的,这样对于消费者更加友好。 ▲背面是详细的参数规格信息,防伪贴纸,厂商等详细信息。 ▲打开彩盒包装封套,首先上层看到的是移动硬盘本体,下层是配件和纸质资料。 ▲包装内有硬盘本体、两根数据线、使用说明、售后服务卡。 因为USB4 规格要求只能Type-C接口传输,所以40Gbps版本不是USB 3.2版本的二合一数据线,而是一根C2C数据线,长度50CM,线材是编织材质,做工非常不错;一根C2A数据线照顾到其他用到USB-A接口的情况。 ▲移动硬盘长宽厚度分别是115x63x21mm,因为USB4 规格考虑到散热马甲的设计,所以相比于一般的PSSD要厚一些,重量方面单机不带线重量为144g,毕竟内部SSD还要堆叠被动散热马甲部分,这个重量控制的还不错啦。 ▲硬盘外壳采用锌合金边框+ABS外壳的设计,既控制了重量,又使得整体外观上有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外壳正反两面采用红白配色,ABS材料光面处理,很有钢琴烤漆的质感,正面印刷了白色“ORICO”大LOGO,有点某潮牌的味道,很适合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 另外彩壳部分采用了IML汽车工艺,表面硬度达到2H,使得外壳更加耐刮花,耐腐蚀,长时间使用颜色也能保持鲜艳亮丽。 IML工艺又叫模内镶件注塑,其工艺非常显著的特点是:表面是一层硬化的透明薄膜,中间是印刷图案层,背面是塑胶层,由于油墨夹在中间,可使产品防止表面被刮花和耐摩擦,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退色。 ▲背面标注了产品名称、具体型号、厂商信息、相关认证标志。 ▲侧面是Type-C接口,接口右侧是40Gbps带宽的标志,左侧是状态指示灯。 使用体验 磁盘分区 区别于我之前用的PSSD,ORICO奥睿科这款高速移动固态硬盘第一次使用需要连接电脑进行磁盘分区,连接电脑后,打开我的电脑——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就会弹出初始化步骤,磁盘分区形式分为MBR和GPT,2T以下容量选怎哪儿个都一样,2T以上选择GPT,它是最新的标准,像早期的Win7可能不支持,个人看需求来选择。 之后就可以看到未分配的磁盘空间为黑色部分,选中鼠标右键直接下一步下一步模式设置就可以了,我直接选择了一个分区,你如果需要多个分区根据自己想要的分区容量多操作几遍就好了。分区完成后,1TB固态硬盘实际可用容量为953.85GB。 另外需要注意,这里在分区时会有一个文件格式选项,如果你是苹果Mac+Windows双系统使用,这里的文件格式需要选择exFAT,这样两个系统都能使用,如果选择默认的NTFS,在Mac系统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后期文件存储太多重新格式化也很麻烦,提前设置比较好。 关于USB4 接口介绍 2019年9月份,USB-IF组织推出了USB4 规范,USB4 整合Thunderbolt3的先进技术,直接具备了超大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和雷电3同等的视频拓展能力,具备充电功能,可以说一枚全功能的USB4 接口是目前功能最全、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物理接口,还有就是AMD系终于有高速接口了,之前雷电接口是英特尔系独享的,对手使用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今年一月份发布的锐龙 6000 系列已经原生支持USB4 高速接口了。 USB4 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传输速率方面,USB4分为USB4 20/USB4 40两个版本,对应20Gbps和40Gbps两种创数速度; 传输协议方面,USB4 向下兼容USB 3.2/3.1/3.0/2.0,兼容雷电3接口相关设备,支持8K@60Hz、4K@144Hz、4K@120Hz视频输出; USB4 只能通过USB Type-C接口运行,如果有商家说他的设备支持USB4但是搭配的USB-A接口,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宣传数据是虚标了; USB4 接口支持USB PD快充协议,可实现更高的电流和电压,功率最高可达100W; 说回这款固态硬盘,我们关注的就是USB4 的速率方面了,官方标注的是40Gbps带宽,但是实际工作机制是跑不满的,要给DP信号保留固定带宽,雷电3上限22Gbps,雷电4/USB4优化后上限为32Gbps,也就是可以达到3000MB/s的读取速度,这样也可以看你的笔记本雷电/USB4接口是满血还是阉割版。 速度测试 ORICO奥睿科这款移动固态硬盘采用的是市面上主流的JMS583主控方案,硬盘连接笔记本雷电4接口,简单用常用的跑分软件测试一下,「AS SSD Benchmark」顺序读取速度2788MB/s,顺序写入速度2370MB/s,「CrystalDiskMark」顺序读取速度3084MB/s,顺序写入速度2785MB/s,两个测速软件前者总体分数一直就是低一些,这个正常。这个速度基本上符合官方标注的最大写入速度3100MB/s,通过测试可以看到ORICO奥睿科这款PSSD的实力非常强悍,这个速度已经接近于很多笔记本内置SSD的跑分数据了,对于专业的视频工作者常用的大容量视频数据导入导出可以说非常得心应手了。 散热表现 简单测试散热情况,室温25°,硬盘连接电脑,待机1个半小时,使用「CrystalDiskInfo」观察温度变化,基本保持在40°左右,可以看到内部的温度能够很好的通过自带的散热马甲扩散出去,不会导致内部出现过热的情况,通过雷电4接口读取和写入将近10多G电影资源,测试温度表现,整个硬盘边框部分温度最低,基本在33°-35°左右,整机最热的区域在正面字母区的中心位置,这个地方应该是SSD和主控的位置,达到了45°-47°左右,毕竟是USB4 高速接口连接,发热量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持续读写测试中没有出现过热掉速的问题。 适用场景 移动存储更多的使用场景就是中转保存重要的资源素材,对于摄影师来讲一块高速稳定的PSSD尤为重要,有外出拍摄任务时,一天的拍摄工作结束要把素材整理归纳,同时进行备份,这时候一块速度快的PSSD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就个人使用来讲,作为设计师需要定期整理保存以往的设计源文件,也就是设计文件归档,有些单个项目的文件+素材容量就达到好几个G,再加上平时还需要积累搜集设计资源和案例,日积月累就是很大的量,这些文件资源有时候还需要调用查看,在公司还好,主要外派驻场的时候要查看个文件就很麻烦,这时候一个高速PSSD就很重要,PhotoShop直接在硬盘里打开源文件,速度就很快了,这样随时查看,随时调用,不会耽误工作。 而且相比于之前的移动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抗震动抗摔能力要优于机械硬盘,而且ORICO奥睿科这款还增加了抗震防摔保护,日常外出使用可以更好的保护数据,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而对于苹果用户来讲,购买Mac时会纠结于硬盘容量要不要加,往往囊中羞涩购买了低容量的版本,用了一段时间后,硬盘容量越来越小,这时候选择一块高速PSSD,将不常用到的文件资源放进外接硬盘保存,这样节省出的空间放常用的东西,如果有剪辑视频需求,剪辑软件可以直接调用PSSD内的视频素材而不用再导入电脑存储了。 总结 从以上体验就可以清晰的看到ORICO奥睿科这款移动固态硬盘的明确定位,它针对更加专业的群体,对速度要求比较高,愿意为了高效率买单,目前USB4以及雷电系列外设整体价格比较贵也是现状,建议选购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 另外,这款移动固态硬盘有多个速率版本可选,如果嫌这款太贵,可以考虑USB3.2 版本,速度上也够大部分人日常使用了。 ——文中产品由ZAKER搞机团提供 奥睿科(ORICO) NVMe移动固态硬盘(PSSD)潮牌系列 USB4接口 小巧耐用强兼容 【1T】USB4兼容雷电3-3100MB/S 京东:¥3599 去看看 <更多>

哆喵呜 晒物 2022-08-15 12:59

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电脑文件与移动存储设备的传输速率重要吗? 你可以认真回忆一下场景,你非常着急要拷贝一份文件,却只能忍受机械移动硬盘100MB/s内的传输速度,一边看表一边踱步? 盼望着这波电梯不要错过、期待着不要因为拷贝文件耽误了准时参会、面对女友追剧需求只能让她等待许久…… 巧了,上述的种种痛点,无一例外我全部经历过!因为数据传输速度的问题,机械硬盘实在是耽误了太多时间。 而上个月的一次工作安排,真是让数据传输痛点无限放大。临下班我用移动硬盘拷贝周末需要携带的文件,然后去外地与提前到达的家人共度周末——儿子生日,旅游形式。结果机械硬盘的传输速度成功拖住了我赶火车的进度,改签之后的时间行程完全改变,计划内的孩子生日留存些许遗憾。或许这个事件是最后一根稻草,让我钢牙紧咬,要改变移动存储环境,必须要让移动硬盘提速!于是选择了兼具美观与性价比特点的ORICO(奥睿科)MTQ-10G(1T版)。 1、开箱探奇 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1930年创作《红黄蓝的构成》这幅作品时可能也不曾想到,他成为几何抽象画派,几十年之后“蒙德里安”则成为设计的重要系列。 “他的艺术不仅限于视觉”,有人如是评价。 MTQ-10G这款移动硬盘采用蒙德里安经典的“红黄蓝”格子元素搭配,整体颇具艺术风,怎一个好看了得!颜值控着实爱不释手。 ORICO奥睿科的产品配置向来精简直接,硬盘、二合一数据线、说明书配置到位。 30cm的移动硬盘数据线长度可以理解,不过这条数据线与常规的数据线样子有些不同,一边USB-C接口、另外一边是二合一的数据线,可USB-A也可USB-C。 尺寸足够小,机身仅为110*60.4*15mm,和一罐啤酒相当——当然,厚度差距相当大。这样一款轻薄的固态硬盘,则是把便携的属性点给加上了。 在我看来,尺寸相差不大的话,重量才是最影响便携的因素。 同为1T容量,我们来对比一下机械硬盘与固态移动硬盘的重量:我常用的机械移动硬盘约为148.9g,ORICO奥睿科MTQ-10G固态移动硬盘仅重82.6g。 果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固态移动硬盘要轻44.53%,这个数字足够让人眼前一亮——轻便,带着方便。 红黄蓝的色块夹杂在白色底色上,被黑色线条分隔。这种清新美学需要永固~硬盘外壳表面采用了汽车领域高端的IML工艺处理,用久了也不会褪色,风采依旧。 2、实测表现 兼容性方面必须要赞一波!电脑端的Windows、MacOS两大系统都可支持,甚至小众的Linux也是通行无阻。 手机、平板等Android系统也是可以运行应用;如果是手机的话,则需要手机支持OTG功能才可以。 台式机在工作中最为常见,我先把硬盘插入USB-A接口,看看基本信息。 CrystalDiskinfo运行下可以看到新硬盘整体状态良好,接口UASP,NVME协议;支持S.M.A.R.T.功能。 家里的台式机CPU——intel11600KF、主板——微星Z590 A PRO,以此作为测试平台,测试一下USB-A口的数据表现。 USB-A口在AS SSD Benchmark中的读写数据表现并没有达到硬盘峰值,读取速度426.46MB/s,写入数据435.03MB/s,远比机械硬盘读写能力优秀太多。 ORICO奥睿科MTQ-10固态移动硬盘支持USB-C 3.2 GEN2技术,我的主板恰好也支持,珠联璧合下,探寻其实际表现。 USB-C 3.2 GEN2在USB-C接口实现,我的机箱支持主板接出USB-C至机箱I/O区,但为了达到最稳定的效果,我把硬盘插入机箱背部主板上的USB-C口。 CrystalDiskMark跑一轮分,选用1GB快速读写,读取速度1037.92MB/s,写入速度达到1003.44MB/s,整体数据均>1000MB/s。 PS:如果我的电脑配置足够好的话,跑分数据还会更好。 TxBENCH平行测,整体与CrystalDiskMark跑分相差不大,读取速度1036.98MB/s,写入速度达到1004.11MB/s,相当稳健。 AS SSD Benchmark继续跑分,读取速度939.63MB/s,写入速度932.26MB/s。AS SSD Benchmark向来这个样子,读写速度略低于其他软件。 用ATTO软件测试,主要是因为我想看一下读写峰值的发力位置。前期稳步上升之后,在1MB阶段以后走向稳定。换个思路想,长期大文件传输时候,硬盘可以稳定传输,推测整体体质相当好。 支持OTG扩展功能的手机就可以与MTQ-10G为伍,为电脑、手机之间搭建明确桥梁,让文件可以随意互传,反正传输速度可保,无压力好么!!! 固态硬盘由于数据读写速度快,芯片发热量比较大,通常都会设计有专属散热设备。购入之前我也查看了下ORICO奥睿科这个硬盘的介绍,内置有散热马甲,有效散热,热量有效散去,固态硬盘因发热而掉速的情况就有效控制住了。 流媒体发展的时代,大容量存储设备能够存储到更多东西,手机、电脑之间视频文件快速传输就特别方便。 MTQ-10G直接插入电脑上,素材随用随取,直接编辑也可轻松驾驭。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为了追求轻薄,大多采用固态硬盘,尺寸控制到位的同时,容量也受到局限。如果笔记本用作办公或者游戏用,面对越来越大的存储文件,笔记本电脑的固有容量就被吃得七七八八。 用上ORICO奥睿科MTQ-10G,相当于多了个大容量“仓库”,追剧、看电影,大容量的移动固态硬盘绝对是好帮手。 烟盒大小的一块移动硬盘,特别适合出行携带,又小又薄,手感也很好。 后续升级产品升级的话,如果能配送一个ORICO奥睿科定制的收纳包就更具仪式感了~ 3、综合阐述 关于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孰优孰劣,我倒觉得各有优势。萝卜白菜并无争端,只是选择的人喜好不同;兼具时尚美、尺寸小、容量大、传输快等诸多优势的移动固态硬盘更适合我的日常使用。 ORICO奥睿科MTQ-10G这款移动固态硬盘着实不错,蒙德里安,挺香~ <更多>

伟小闲 晒物 2022-08-12 14:29

之前我分享过2T容量的M.2 SSD固态硬盘,其标称速度达到了7400MB/s。由于其发烧级别的价格,让许多小伙伴都无法接受。其实当时我也在想,难道就不能降一个规格吗?比如用5000MB/s的SSD固盘,难道PS5主机会真的无法识别?还是说速度上会有较大的影响呢。 这次我从朋友那入了一条大华的C970 SSD固态硬盘,本来是装机用的,现在先拿来测试一下在PS5主机内的情况,希望能解开各位小伙伴的疑问。 关于主机的空间拓展 PS5主机内部大概是825GB的存储空间,实际可用约为677.2GB容量。以现今PS5游戏的容量来说,随便安装10个游戏都满了,特别是开了第二档会员后。幸好PS5提供了内置M.2 SSD扩充槽,可以增加主机的存储容量。 对于M.2 SSD的规格是否有要求? 翻阅官方说明可以看到,PS5的内置M.2 SSD的规格需要M插槽类型,长度支持2230、2242、2260、2280、22110,单面或者双面M.2 SSD均可,存储大小在250GB至4TB,建议连续读取速度达5500MB/s或更高。换句话说,就是推荐采用PCIe Gen4.0x4传输模式,速度能达到5500MB/s以上,容量4TB以下的SSD固态硬盘 。 出于对热散的需求,PlayStation 5也支持带有M.2 SSD散热“马甲”的固态硬盘安装,只不过整体厚度不能超过11.25mm。 那么是不是速度达到5500MB/s以上的M2.SSD就可以了呢?在此官方特意作出了说明。“不能保证所有符合所述规格的 M.2 SSD设备都能与您的主机配合使用,并且不对第三方产品的选择、性能或使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建议在选购前,先关注各个厂家的官方介绍,或者看一下用户实际体验,是否支持PS5主机。 这次咱们就用大华C970 1TB SSD固态硬盘(以下简称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来测试一下,究竟5500MB/s是否会影响PS5主机的游戏性能。 首先我们上机后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可以看到,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容量为1024GB,也就是1T的大小,PCIe 4.0x4传输模式,支持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将M.2 SSD添加到PS5主机中 在安装M.2 SSD前先确认PS5主机系统已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准备一个光线充足的平面操作台,一张软垫和一把螺丝刀。建议在操作前先摸一下金属,去除手上的静电。 具体的安装步骤: 【1.】将PS5主机平放在操作台上,让PS5徽标朝下,光驱位朝上并且背对着自己。 【2.】用右手抓住盖板右下角边缘,左手抓住盖子左边缘。 【3.】右手拇指稍许用力按下盖板,使盖子有些翘起的感觉;同时左手顶住PS5主机底部,然后往下滑开(往身体左边)主机盖板。 【4.】卸下扩充槽盖上的螺钉,打开扩充槽盖。 【5.】根据M.2 SSD的尺寸,将垫高支柱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装上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拧上固定螺钉。 【6.】最后装上扩充槽盖,并拧紧螺钉,将主机盖板滑回原位。 格式化硬盘与游戏加载测试 安装完毕后开启PS5主机,会自动识别到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并且跳出格式化选项。 在选择“格式化M.2 SSD”后,主机会自动检测固盘的读取速度,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在PS5上的速度达到5231MB/s,超过了产品官方页的5000MB/s标识,但也与SONY官方建议的速度还有一些差距。 格化式完毕后,可以在“设定”-->“储存空间”中看到多出的“M.2 SSD存储空间”选项下,看到1TB空间的DaHua C970已被正确识别。虽然被识别了,但实际的表现又如何呢? 先尝试将放在PS5主机存储空间内的两个游戏给移到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内,总计大小106GB左右,传输时间约90秒左右。 分别记录下在主机和内置M.2 SSD扩充槽内加载《战神4》的时间,左边为原PS5主机,右边为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很有意思的是,明显右边的会快一些,就算排除掉视频里的小延迟,也能感到用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更快一点。 尝试用对马岛来再次测试加载速度,右边用内置M.2 SSD扩充槽的依旧会快那么一点,不仅完美契合主机,甚至还要更快一点。 当游戏移至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后,正常游玩几天都并无任何问题,大家所担心的卡顿问题完全不存在。 固态硬盘在PC上的表现 从外包装来说,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设计比较中规中矩,既有产品的渲染图,也有容量大小和速度参考值,到手就能直观的掌握固盘的基本数据。 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使用M.2 2280规格,长度80mm,宽度24mm,容量为1T大小,没有附带散热马甲。 接口方面,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为M.2 Socket 3接口,支持NVMe协议。细看新盘上并无划痕,金手指铮亮。 一般1T容量的SSD固态硬盘都是单面PCB设计,很适合装入到一些轻薄本中。此外,官方提供的是5年只换不修服务,售后倒是不必过于担心。 撕开标签后,可以看到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所用的是英韧IG5220主控。该主控属于Rainier系列,定位在次旗舰级,支持4个NAND通道,支持 NVMe1.4 协议,最高设计容量4TB,性能设计顺序读写为5100 MB/s和5000 MB/s,随机读取性能达到800000 IOPS5。 颗粒方面,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NAND颗粒标注着大华标识。根据官方参数,选用的是原厂3D NAND Flash 闪存颗粒,VBGA封装工艺,共计4颗组成1TB的存储空间。不过盘体省去了缓存颗粒,采用了MAX Write技术模拟SLC缓冲,这是节省成本的最佳方法,颇具性价比。 PC上的读写速值 经由TxBENCH测试,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成绩为5112MB/s,顺序写入为4951MB/s。而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读取和写入分别为512MB/s和4748MB/s。相较TxBENCH,写入成绩略有下降,但也属于正常浮动范畴。 AS SSD Benchmark测试会将CPU等综合性能也加入其中。在此测试中,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为4327MB/s,写入4308MB/s。在空盘情况下,读取和写入速度表现非常稳定,而整体结果下降并不意外,毕竟AS SSD Benchmark结果是测试均值,CrystalDiskMark是测试峰值,不能与原盘测试相比。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的写入为4.38GB/s,读取4.70GB/s,稳定性比较出色。 结尾处的思考 从以上的测试可以看到,目前对PS5主机进行扩容的最理想方案是通过内置M.2 SSD槽。虽然官方给出的建议取速度为5500MB/s以上,但实际只要满足5000MB/s就能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就如同大华C970 SSD固态硬盘一样, 产品标注是5000MB/s,实际在主机内可以跑到5200MB/s左右。当然,如果预算充足,我个人建议最好再为固盘加个散热马甲,厚度一定不能超过11.25mm,不然会盖不上扩充槽盖。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不能保证所有符合所述规格的 M.2 SSD设备都能与您的主机配合使用”,建议在选购前,多看一下实际体验,是否支持PS5主机。 大华(Dahua) 1TB 国产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970系列 长江存储颗粒 游戏级高性能 京东:¥699 去看看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2022-08-11 12:09

自疫情开始,居家政策的推行助推了游戏主机的火爆,印象最深的除了老任的SWITCH以外,另一个就是索尼的Playstation5了,索法终结了自家的掌机PSV后,没想到却在PS5上大放异彩,上市就一直处在抢售状态,一机难求,国内当时也给黄牛炒到近万,作为一个穷屌丝,当看着手中的PS4 PRO觉得也挺香,至少我还有主机可玩,更主要原因是家里有小朋友的,并不能日日肝游戏,一个游戏通关我至少需要几个月,就放弃了升级PS5的念头, 主要几个PS5的独占大作也没有特别吸引我。这段时间在肝大表哥总感觉加载好慢,就动了将1TB的HHD换成SSD,扩容的同时也提升一下读取,即使后续把PS4 PRO搞成折腾版也不错。有想法就行动吧,这便有了这次的折腾。 PS4 PRO的硬盘是SATA3.0 接口的2.5寸硬盘 ,PS5开始硬盘从HHD换成了M.2固态,索法也是“贴心”地支持大家可自行更换硬盘。这个就是即将替换1TB HHD的固态,来自大华的C800A系列的2.5寸SATA3.0接口的2TB固态。大华,我最早接触是其监控设备,后面慢慢地发现它有消费级的存储出现,也是了解下才知道它所涉及行业和领域非我看到的这两块。还有更多,企业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这款固态是SATA3.0的,传输速率是6Gbps,大华C800 2TB SSD实际写速能到550MB/S,这个在彩盒右上角也标明了。 固态产品的生产日期和质保时限在彩盒的背面也有体现。在M.2成为主流,PCIE4.0推行,5.0在路上的当下,大容量的2.5寸SSD 更为灵活,可用在笔电升级或是台式机做固态存储,总感觉有取代HHD成为家用存储的趋势。 大华的2.5寸固态硬盘整体是深灰色,外壳和配色都比较传统,上下壳间有贴防拆标。 实在是好奇主控和颗粒,花了点时间从另一边没有贴纸的外壳下手翘起,松开下壳的暗扣就可以无损拆开了,不过要非常小心 ,这个贴纸要是损坏可就没有保修了。 大华C800A 2TB固态的内部 ,意料之中,但确实也没想到如此MINI,感觉 和1T或是500G是没差的,只是存储颗粒多点和少点的问题。PCB板存储颗粒预留足够空间,它就能做成3T /4T以上。细看板上的元件,那颗RM1135就是主控芯片,网查是来自瑞昱的,不过好像是RTS5735的马甲,RM1135是一颗低功耗的SATA3.0 SSD主控,采用QFN100 10x10mm封装,适配3D TLC/QLC NAND闪存颗粒。除此之外关于这颗主控的信息内容并不多。存储颗粒方面,大华C800A 2T共有四颗 ,另外两颗在背面,编号”OENYE1A2T7QDLEEAACAB 2208K914761",大华说是原厂颗粒,这个上面并没有任何标志 ,猜测是自封的,即大厂提供晶圆,自己封装,所以宣传原厂晶圆也没有啥问题。 对于大华的这个C800A 2TB的固态读写也是非常好奇,在没有更换进PS4 PRO 前先上台式机做个简单的测试,不折腾PS4 PRO直接拿来做固态 存储盘也是不错的,一些ITX主机用这种大容易是非常NICE的。 这套测试用的配置是N年前的了,已经跨三代了,等DDR5降下来了再考虑换平台 。配置如下,显卡是过渡的,之前的显卡趁行情好,给我卖进火坑锻炼去了,看现在的虚拟币价,它也是物尽其用了,最保值的电子产品,不亏反赚一千多。 几个大家比较常见的软件进行跑分,前三个软件跑分的分值都比较接近,也基本达到了SATA3.0的理念传输速率,读取都能保持 530MB/S上下,写入也有 430MB/S,其中AS SSD Benchmark值略低是因为取的是一个平均值。 HD Tune则进行了8MB基准写入测试,目的是看看硬盘的缓存性能与突发传输的能力,不过这个测试有较大的随机性,供大家参考吧。写入前段出现一个峰值,测试了两次也是这样,暂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测试的成绩最大时是433.9MB/S,平均是125.8MB/S,整体其实是比较平衡的。 对于大华C800A 2T SSD的内在硬件和性能有一个大概了解后接下来就是让它去它最终的归宿地了,我的PS4 PRO。 在替换前把主机内的相关数据备份到一个容量大点的U盘 ,没有的可以使用移动硬盘来代替,但速度会慢不少。我的数据加一些数字版游戏近400G了,只能保留了常用的游戏数据约217G。 我的U盘同为大华的S809金属外壳的固态U盘,非常有份量,容量是256G,USBA+TYPE-C双接口,CDM顺序读取速度为537MB/s,顺序写入速度为456.1MB/s,测试数据是非常不错的,这里用在数据备份非常的快,日常用在手机对文件进行查看,办公用非常方便。 以上操作仅是备份机器原硬盘及自己的存档信息等,换完硬盘是需要重新安装PS4 PRO 的系统的,这和PC重新道理是一样的,需要重新准备多一个U盘,去官网下载固件,按官网的提示把固件系统放进U盘进行重装。 换硬盘其实很简单,一个外壳卡扣、5个螺丝就搞定。老任追求细节也真的无可挑剔,玩了这么久PS4 PRO我也才知道它的螺丝也是特制的,带有手柄上那四个经典的三角形,圆圈,方块,X标志 。 原硬盘是TOSHIBA的1TB,换下来的拿来当个移动硬盘也行。 机器没有放客厅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小恶魔,只能是接自己27寸的PC主显示器,包括NS也是接这里,小是小了点,但至少能玩。PS4 PRO恢复存档数据后就可以愉快的玩耍,尽情的下载数字版,固态对于游戏的加载改善是非常直观的。 以这段时间在玩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虽说我玩的是碟片,但游戏本体约有89G的内容是在固态内的。其中一个碟只是启动作用,我玩的故事模式,剧情进度在52%,从开始开始到场景加载完成,HHD和SSD的加载速度约有25~35秒差距,其它游戏肯定也是同样的,部分大佬也有分毫过,就不详测试,这里以本人现在玩的游戏为例,供参考 。 2TB的硬盘,去掉系统剩1.77TB。一个大表哥包含数据的话约在100GB左右,也就是2TB的大华C800固态约可以装18个大表哥同等大小的游戏本体,18个足够折腾的了。 总结: 虽说现在是 NVMe协议M.2固态为主流的市场,M.2的读写速率确实是SATA 3.0接口无法匹及的,现在大容量2.5寸 SSD更多的是运用在小体积的ITX主机/老的笔电升级/台式机存储盘或是PS4 PRO 这样只有SATA3.0接口的特殊设备上。现在大容易的SSD价格非常平易近人,主要是国产主控和存储颗粒的量产,那优于传统HHD拥有更快的读写是很多人要入它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折腾PS4 PRO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华这个品牌,自身是做安防出身,品牌属性与数据存储也有密切关系 ,涉及消费级存储也合情合理。这次体验的C800A系列 2T固态硬盘是新推出的,早前只有1TB的版本,更大容量及更亲民的价格是非常吸引人的,在PC端的实际速度测试中整体非常平稳,顺序读写与官宣的也无异,4K随机读写略有浮动,测试数据表现一般,但也没到关强人意的地步,作为PS4 PRO的升级硬盘再合适不过,后续让主机变成折腾版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数字版游戏,更换了固态硬盘的PS4 PRO ,游戏读取速度改变是非常直观的,这点手里有PS4 PRO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虽说PS5的价格也不像之前了,但也要大几千,没有升级打算的,可以跟我一样,升级个固态 ,再战几年是非常不错的。 大华(Dahua)1000GB 国产 SSD固态硬盘 SATA3.0接口 C800A系列 长江存储颗粒 笔记本台式机固态硬盘 京东:¥549 去看看 <更多>

噪点数码集 晒物 2022-08-10 18:39

大家好,这里是石开大叔!关注我,不错过数码好物! 由于工作原因,时常需要备份一些电子文档及数据,笔记本的硬盘也并不十分放心,于是习惯再备份一份在移动硬盘或者U盘里。但对于之前的机械移动硬盘的速度不太满意,这次非常开心得到了智能界提供的雷克沙E10硬盘盒和NM620固态硬盘的体验机会,两者组合起来使用确实非常方便,不仅速度快,而且携带方便,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使用体验。 雷克沙(Lexar)NM620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四通道高速PCle 迅捷读写 办公游戏性能再升级 京东:¥549 去看看 一、简单开箱 硬盘盒采用白色包装,正面有E10硬盘盒的三维渲染图,底角标明了这款硬盘盒兼容M.2 NVME和SATA两种协议,速度能达到10Gbps。 侧边的信息很丰富,包括配件信息、硬盘盒对于系统的支持、硬盘盒的安装方法。 背面则是一些生产信息,有两年的质保期。 打开之后就会看到硬盘盒的全貌,通过塑料外壳及硬盘盒硅胶套的保护,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磕碰影响。 来一张全家福,除了硬盘盒之外,还附赠了两条数据线、一个小螺丝刀以及说明书。 雷克沙NM620硬盘则是黑色包装,醒目地标出容量为512GB,最高读取速度3500MB/s。 配件相对简单,除了说明书外只有一枚固定螺丝。 二、使用体验 硬盘盒外壳为铝合金材质,整体看起来非常有质感,而且也很轻薄,搭配内置的散热片,可以双效增强散热效果,保证内部硬盘正常工作。 外部的硅胶套能够起到防震防摔的效果,而且也尽量地避免了刮蹭,网纹一面也能保证散热效果。 雷克沙E10硬盘盒体积非常小巧,整个硬盘盒仅有77g,相比传统机械硬盘盒携带起来方便不少。 而且非常贴心的一点是,硬盘盒送了2条数据线,而且硬盘盒采用磁吸技术收纳数据线,这样就避免了找不到线的尴尬。 日常可以把数据线放到硬盘盒里,使用的时候,利用数据线上的卡扣即可将数据线取出,非常方便。 硬盘盒本身接口为Type-C,赠送的两根数据线分别转接为Type-C和USB,可以满足连接终端的不同接口需求。数据线采用编织工艺的线材,不仅美观而且耐磨抗拉,不会轻易损坏。 硬盘的安装也是非常方便的,首先把硬盘盒从硅胶套中取出,然后按压底侧,就可以推出硬盘盒内部的卡槽。 可以看到卡槽内有多个固定位,因为E10硬盘盒支持2230、2242、2260、2280四种规格的SSD,以后更换其他规格的SSD也不用重新买硬盘盒了。 同时,它支持M.2 NVME和SATA两种协议,兼容M Key和B+M Key两种接口,可以说兼容性非常好。 NM620固态硬盘则为2280规格的SSD,下面只要利用螺丝刀将硬盘固定在硬盘盒里就好。 E10硬盘盒和NM620固态硬盘终于组合起来,成为完全体了。 随后连接电脑,在磁盘管理中进行分区,然后格式化磁盘即可正常使用了。 利用CrystalDiskInfo软件测试可以显示出硬盘的基本情况,显示硬盘容量512.1GB,达到512GB容量;运行一段时间后硬盘温度为33度,控温性能良好。此外还展示了固件及序列号等基本信息及运行情况。 通过雷电3口连接笔记本之后,利用CrystalDiskMark简单测试硬盘速度,读写速度都在1000MB/s左右,达到了预期。 关于NM620固态硬盘的详细性能测试,大叔会在稍后文章中详细分析,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总结 雷克沙E10硬盘盒小巧轻便,方便携带,安装方便,对于协议及硬盘规格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配合NM620使用起来读写速度非常快,给日常的存储备份带来了极大方便。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啊! 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赞、收藏、评论支持一下! 雷克沙(Lexar)M.2 NVMe/SATA双协议移动硬盘盒 Type-C 3.2接口 SSD固态硬盘外置盒 强效散热磁吸收纳设计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石开大叔 晒物 2022-08-08 17:09

之前我测试过很多PCIE4.0固态,大部分的固态方案我都测过,一般有7000MB/S,5000MB/S和3600MB/S速度这三种,其实我一直也知道英睿达有PCIE4.0的固态,我自信的认为应该也是7000MB/S这个档次,可能也是上述的某种方案,结果,我大意了没有闪,英睿达P5 PLUS的方案从头到脚都是自己的,包括主控,缓存,闪存全是自己的,这下我顿时来了兴趣,直接弄来一块,看看什么情况。 外观 外包装和我手上的P5包装差不多,都是蓝白配色,不同的是这次特别有一行标注证明了P5 PLUS是一款PCIE4.0固态。 背面则是八国语言版的介绍。 拿出固态 ,可以看到除了固态还赠送了一个M.2的固定螺丝。 看下固态本体,固态正面贴着黑色的贴纸,印着Crucial和P5 PLUS。 背面没有任何颗粒,同样贴着贴纸,毕竟176层的堆叠,1T的颗粒正面就够放了。 撕掉贴纸,可以看到固态正面包含了主控,缓存和颗粒芯片。 先来看看主控,主控型号为DMO2A1,支持动态写入加速、独立 NAND 冗余阵列 (RAIN)、多步骤数据完整性算法、自适应热保护、集成式断电保护、数据路径保护、活跃垃圾收集、TRIM 支持、NVMe 标准的自我监控分析与报告技术 (SMART)、纠错码 (ECC)、NVMe 自制电源状态转换 (APST)等等先进技术。 物理缓存同样是自家的产品,容量为1G。 颗粒方面是英睿达P5 Plus采用的是采用了美光原厂的176层的3D NAND TLC,这个不出我的意料,我看了下目前P5 PLUS最大容量2T,如果能做出更大容量,那就更好了。 配置 OK,本次使用的测试平台还是我那台12900KS加上微星的Z690 EDGE TI WIFI DDR4主板,显卡配的七彩虹的3070TI,内存还是影驰的HOF PRO OK,我们直接上机 机箱还是安钛克的DF700FLUX,白色配色搭配我的Z690 EDGE TI WIFI DDR4主板.另外安钛克DF700FLUX的散热还算不错的,就是一个问题我把前置上了水冷,RGB风扇全部安装在了顶部,前面的RGB效果就没有了,有点可惜,毕竟RGB可以提升80%的性能 固态我插在了直连CPU的1口上,这样数据会更为准确 微星的Z690EDGE TI WIFI DDR4主板提供了4个M.2接口,并且接口都提供了其特有的冰霜铠甲进行散热,这次的英睿达P5 PLUS的发热量还是挺高的,甚至出现过高温掉速,但配上冰霜铠甲后就完全正常了 散热还是微星S360战神一体式水冷,我的12900KS不超频使用,完全够用,风扇使用和微星K360不一样的MEG SILENT GALE P12降噪风扇,散热效果更好,但缺少了RGB比较遗憾,目前烤机默频测试大概80度左右,还是不错的 九州风神PQ1000M金牌1000W电源,海韵同款方案,由于之前的850W电源由于我只使用3070TI,还是够的,但如果后期如果换成3090之类的,还是上个1000W保险点 接口这里我插了3条供电和2条主板供电,正好够用 电源12V83A,总功率996W,12900KS算300W,显卡最多算400W,完全足够了,即使突然跳电流,1000W的电源也完全顶的住,实际上我目前最多也就用3080TI这个级别的显卡 电源有智能风扇按钮,不能说和海韵FOCUS一模一样,只能说完全相同,价格还便宜,我还是推荐购买的 测试 空盘和半盘的CrytalDiskMark测试我就不做了,直接上满盘的测试结果,在跑1G的数据下,读6675MB/s,写4990MB/s,基本和标称一致。 顺手跑了一个8G的测试,写入6677MB/s,读取4990MB/s,没啥问题 用HDTUN先测试一下空盘状态下200G的随机写入,写入速度在4500左右徘徊,跑了200个G并没有掉速 但这里用热成像扫了一下温度会比较高,所以切记一定要使用散热片,不但能保证P5 PLUS能以满血运转,还能增加固态的寿命 下面我们进行半盘测试,创建了一个500G的文件塞入P5 PLUS里,大概跑了190G的时候遇到了掉速,缓外为1000MB/S 最后把盘塞的只剩下180G空间,用HDTUN跑一个150G的随机模式,写入在100G的时候有掉速情况,缓外速度为1500MB/S每秒,还算是不错了 总结 英睿达P5 PLUS在众多方案里,我觉得还算是个不错的产品。主要是英睿达拥有可靠的美光原厂颗粒,原厂主控以及原厂缓存,我自己的办公机一直也在使用英睿达的P5,使用上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所以P5 PLUS我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唯一的问题是,P5 PLUS在复制大文件时温度有点高了,但如果主板自带散热片的话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还是希望英睿达能对温度这块就行一些改进,这样使用下来的感受就会更好了! 英睿达(Crucial)美光1T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 PCIe4.0*4) P5Plus 游戏高速 美光出品 PS5拓展 京东:¥89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2-08-08 13:29

前言 我朋友的MacBook Pro M1 16GB顶配是在今年6月份找了本地电脑城拿了本地渠道报价,带AppleCare+拿下来全套不到¥1.3万,这个性价比绝对是超值啊。 今年618期间帮身边朋友圈不少人推荐选购了电子产品,其中包括笔记本电脑选购、SSD选购、硬盘盒选购。朋友是做视频剪辑工作的,为了发挥极客精神,也帮朋友的MacBook Pro M1定制高配(16GB+1TB)扩容存储空间。建议他趁着618有活动的时候,让他选购了一款新上市的USB4.0硬盘盒(红板)和2TB大容量的NVMe SSD。 2TB PCIe 4.0 Gen 4 NVMe SSD开箱展示 这个是我朋友在618期间下单用了优惠券的价格,实付¥1549元。这个价格尽管不是历史最低价,也算得上是好价格了。 2TB也是目前WD BLACK SN770 SSD的最大容量了。 朋友在京东上购买的,在京东申请售后服务,保修必须凭包装盒(上面有京东的SN编码标签)一起寄往京东,再由京东集中送往WD维修点去送保。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今年4月份的时候在京东上申请过WD Blue SN550 SSD售后保修,因为公司同事把去年买的固态硬盘包装盒(上面有京东的SN编码标签)给扔了,京东快递小哥取件时说对不上SN序列号(一开始以为SSD上的SN号,没注意到包装盒上还有贴个京东的SN编码标签)导致保修取件失败,最后在京东联系高级客服那边查询当初购买记录,整个送修过程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尽管是一个PCIe 4.0 GEN4的NVMe SSD,也是支持在USB4.0硬盘盒里使用的。只不过硬盘盒上M.2 SSD插槽的传输通道速度降级到了PCIe 3.0 GEN3。 一份纸质说明书(保修卡),一块WD BLACK SN770 2TB SSD。 这块WD BLACK SN770 SSD的组成结构也很简单,就一个闪存颗粒和主控芯片,都是单面摆放。从理论上来说,M.2 2280的面积上可以在单面做到极限放置四个闪存颗粒,双面也可以极限放四个闪存颗粒,那样的话总容量就是单个2TB闪存颗粒×8 BANK做到总容量:16TB。不过目前很少有看到8TB的M.2 NVMe SSD,4TB的M.2 NVMe SSD都非常少见。 SSD的背面也很简约,纯黑色的PCB电路板上就印制了一些图示在背面。 WD BLACK SN770 SSD采用了自家定制的SanDisk SSD主控芯片:SANDISK 20-82-10082-A1。依旧是无缓存的方案,传输接口:M-Key M.2 2280,传输模式:PCIe 4.0 x4。 闪存颗粒:SANDISK 001188 2T00,单个闪存的存储容量:2TB,众所周知WD(SanDisk)与铠侠(原东芝存储)联合开发NAND FLASH(闪存颗粒),可以简单理解就是源自东芝的闪存技术。 ORICO USB4硬盘盒(红板)开箱展示 当时朋友在618期间下单用了优惠券的价格,实付¥879元。 这款奥睿科新上市的USB4.0硬盘盒也是率先采用了红板的品牌,跟之前黑板的维持一直的价格。不过这款有3种颜色:玫瑰金、银色、灰色。 朋友更喜欢灰色的质感,显得更有档次一些。 USB Type-C接口,实际上是支持雷电3(40Gbps)和USB 3.2 Gen 2(10Gbps)的传速速率。 最新的V4.1步进的红板,雷电3主控芯片:JHL7440,USB 3.2 Gen 2主控芯片:JMS583 A3。 包装盒里标配的是一根二合一的USB-A/USB-C to USB-C 40Gbps数据线。只是使用的时候会有点奇怪。 USB4.0硬盘盒在待机状态下会亮起绿色的LED指示灯,读写状态下绿色的LED指示灯是会一闪一闪的。 Windows系统下的SSD信息检测和SSD配套管理软件 WD BLACK SN770 2TB实际可用空间:1.81TB。 记得在设备管理器里选中SSD开启更好的性能和启用设备上的写入缓存。 这个是SSD配套的WD SSD Dashboard管理软件,可以查看存储容量使用情况,有能查询温度、使用寿命的剩余时间(健康度)和接口速度,还支持一键切换游戏模式。 支持启用Windows TRIM,可以设置TRIM清理任务。 对性能写入缓存也可以设置。 支持在线更新固件升级,也支持本地更新固件升级。 工具里查看设备详情,可以看到SSD的信息。 也能够查看系统详细信息。 Windows 11系统SSD测速体验 CrystalDiskinfo识别到WD BLACK SN770的信息,型号:WD_BLACK SN770 2TB 2000.3GB,SSD的传输模式是:PCIe 4.0 x4,标准:NVM Express 1.4,温度:26℃。 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506.06 MB/s,连续写入:2131.75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默认)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860.65 MB/s,连续写入:2805.78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峰值)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870.51 MB/s,连续写入:2838.72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演示)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867 MB/s,连续写入:2844 MB/s。 用TxBench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964.040 MB/s,连续写入:2845.866 MB/s。 用IsMyHdOK 2.21测得数据,读取速度:1835.55 MB/s,写入速度:2486.01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s测得数据,最高写入速度:2.17 GB/s,最高读取速度:1.90 GB/s。 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得数据,连续读取:1440.23 MB/s,连续写入:1818.83 MB/s。 用WTGBench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159.9092 MB/s,4K随机写入:77.9473 MB/s,等级:Platinum 4星级别。 用DiskMark测得数据,写入性能最大:1.20 GB/s,读取性能最大:1.05 GB/s。 用USB Flash Benchmark测得数据,16MB文件平均写入速度:1999.1 MB/s,16MB文件平均读取速度:1501.12 MB/s。 用Parkdale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2 GB/s,连续读取:1.8 GB/s。 用软媒磁盘大师测得数据,连续读取:1826.79 MB/s,连续写入:2576.46 MB/s。 用安兔兔SSD测得数据,写入速度:2230.55 MB/s,读取速度:2510.96 MB/s。 用Open Source Hard Disk Testing Tool,连续读取:2860.07 MB/s,连续写入:1528.89 MB/s。 用三星魔术师(Samsung Magician)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022 MB/s,连续写入:2799 MB/s。 用AJA System Test测得数据(1GB),连续写入:1817 MB/s,连续读取:2277 MB/s。 macOS 12.4系统SSD测速体验 在macOS系统下给SSD格式化为:Mac OS扩展(日志式),连接:PCI-Express。 用AmorphousDiskMark 3.1测得数据(4GiB),连续读取:3131.46 MB/s,连续写入:2267.33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测得数据(4GiB),连续读取:3.05 GB/s,连续写入:2.71 GB/s。 用SENSEI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96 GB/s,连续写入:2.76 GB/s。 用Disk Speed Test For Mac测得数据,连续写入:1479.5 MB/s,连续读取:2728.8 MB/s。 用AJA System Test Lite测得数据(4GB),连续写入:1581 MB/s,连续读取:2992 MB/s。 总结 奥睿科的这款USB 4.0硬盘盒的做工还是蛮精致的,整体质感很不错。也是率先使用了红板方案,PCB板子上的步进也迭代了到V4.1版本。尽管PCB板子的M.2 NVMe插槽依旧是只支持PCIe 3.0 Gen 3 SSD,但是用PCIe 4.0 Gen 4 SSD也能获得极限的读写速度。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2-08-04 18:20

在去年组建新电脑的时候,支持PCIe 4.0的固态硬盘不仅选择少,而且售价非常的昂贵。这导致我在装机过程中没下决心升级硬盘,只是从原来的电脑上拆下就硬盘继续使用。不过时隔一年,新电脑配置上成为短板的老规格硬盘常常让我困扰,所以这次我终于决定追求下数据存储的高性能。 关于PCIe 4.0的认知 在主板上,CPU处理器需要通过外部总线和其他的设备比如硬盘,网卡,声卡,USB设备沟通,PCI-E就是外部总线的一种,而目前硬盘专用的M.2接口就是PCI-E接口的变形。 主板上的PCIe接口经历了1.0、2.0、3.0的版本升级,目前最新的PCIe 4.0已经可以达到16GT/s的速率和32GB/s的带宽,在硬盘传输方面,PCIe 4.0是目前最强的协议传输标准。在一年前,PCIe 4.0规格的固态硬盘售价还是相当昂贵的。不过随着AMD和INTEL处理器对PCIe 4.0的支持,以及主板芯片组的普及,目前的硬盘的售价终于趋于合理,像我这块Z690主板,就全面支持PCIe 4.0规格的固态硬盘。 PCIe 4.0固态硬盘选择 个人认为除了性能,固态硬盘还要考虑官方保修,做工,发热量等因素。 选择大厂的旗舰级产品,是个比较成熟的思路。AORUS钛雕系列固态硬盘,是技嘉目前定位最高的型号,采用群联PCIe 4.0解决方案,顺序读取速度高达7000MB,具备Phison第四代LDPC和RAID ECC技术,支持AES-256进阶加密标准,拥有过热降速防护,并且提供5年的质保。 开箱 作为M2硬盘,技嘉AORUS钛雕2TB采用了一次性塑封包装,正面可以看到醒目的800防伪电话,保证新硬盘完美的入手状态。 硬盘的采用了黑色包装盒,正面可以看到技嘉AORUS电竞雕的镭射标识和“AORUS Gen4 7000s SSD”字样,在特定光线下熠熠生辉,质感非常特别。 在产品页面可以看到,技嘉给硬盘打上了5年质保的标识,可以放心的使用。 硬盘的包装采用了双层收纳设计,内部带有额外的海绵框架,保护非常全面。包装内除了固态硬盘,还提供了说明书和质保卡。 AORUS Gen4 7000s钛雕固态硬盘配置了一套银黑配色的全尺寸散热装甲,标准的2280规格,具体尺寸为80.5*23.5mm。 硬盘正面的散热装甲上可以看到AORUS的标识,栅格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面积。并且从资料上看,设计师对这款散热装甲还增加了纳米碳涂层来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 由于这块钛雕固态硬盘正反面都安装有散热片,所以硬盘的厚度达到了23.5mm,在装甲两侧可以看到固定螺丝。 硬盘背面的铝合金背板上可以看到产品标签,这里标注了硬盘的序列号等重要信息。 取下钛雕M.2固态硬盘的装甲后,可以看到内部还提供了高导热系数的导热垫。 这枚钛雕M2 2TB固态硬盘采用了黑色的PCB板,主控是来自群联的第2代高性能PCIe 4.0主控PS5018-E18,拥有3颗ARM Cortex R5核心,采用先进的12纳米制程生产,运行频率1000MHz,支持8组NAND闪存通道、32个CE、DDR4 SLC缓存及NVMe 1.4协议。 PCB正反两面一共配置了8颗内存颗粒,单颗容量256GB。配置的内存颗粒编号为IA7BG64AIA,这是来自镁光的3D-TLC高质量NAND闪存,通过增96层堆叠来优化电路和架构,具备1200MT/s吞吐量, 性能比上一代高50%,可进一步提供出色的存储性能。 安装的主板为Z690芯片组,一共带有4个PCIe 4.0 x4规格的M.2接口,不过由于硬盘装甲高度的原因,为了避免对显卡安装出现干扰,我就偷懒把AORUS Gen4 7000s安装在离CPU最远端的位置。 使用体验 银黑色硬盘和主板搭配非常的和谐。 首次开机,我通过CrystalDiskInfo检测了AORUS Gen4 7000s钛雕固态硬盘的状态。目前写入量0GB、通电次数1、通电时间0小时,待机温度很出色,仅有28摄氏度。相比之下,我使用主板自带装甲的另一块硬盘开机温度保持在了52°,看来散热装甲的的确带来了更好的温度控制。 在Win系统下使用需要预先进行格式化处理,硬盘实际识别的可用存储空间为1861GB。 我使用CrystalDiskMark对这块钛雕固态硬盘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因为是2T的固态硬盘,测试时,我这里直接把参数调高到32G。在空盘状态下,最大读取速度达到了7029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了6755MB/s,4K运行读写性能也有75.28MB/s和414.62MB/s的良好表现。重复数次测试,数据波动非常细微,整体表现和官方标的参数基本一致。 为了让硬盘进入非空盘状态,我给硬盘加载了几个游戏后,对它再次进行了测试。测试参数同样调高到32GB,此次测试成绩,最大读取速度依然达到了7026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了6761MB/s,4K运行读写性能也达到了75.60MB/s和422.16MB/s,表现相当令人满意。 在TxBench测试中,这块技嘉AORUS钛雕2TB固态硬盘2048K大文件读写速度为6949.17MB/s、6860.73MB/s,4K小文件随机读写速度72.19MB/s、361.05MB/s。 在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中,这块AORUS Gen4 7000s钛雕固态硬盘获得了11980分的总成绩。 经过差不多半小时的重复测试,再度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状态,此时AORUS Gen4 7000s钛雕固态硬盘温度攀升到了56摄氏度,用手触摸散热装甲,有略微的发烫感觉,但是相比动辄破百的某星硬盘来说,真的优秀许多。 除了硬件性能顶格表现之外,技嘉在软件支持方面也做的相当周全。在官方可以找到多个软件支持,包含PC和PS5平台。众所周知,PS5上使用的硬盘要求非常高,官方建议是读取速度在5500MB/s以上,AORUS Gen4 7000s 2TB钛雕固态硬盘不仅在性能上达标,官方还专门提供了针对PS5的软件,对它进行优化,确保硬盘安装在PS5后可以稳定高效的使用。 技嘉的SSD Toolbox软件也进一步升级,可以让用户监控和管理包括型号、固件版本、运行状况等技嘉固态硬盘的各项数据,并且加入安全擦除,固件升级等功能。让玩家可以随时掌握固态硬盘的使用状态,并能进一步增加硬盘数据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约100G的多文件传输,所需耗时约为70秒左右。 而如果只是单文件传输的话,一个7.85GB的视频只需要2-3秒时间就复制完成了,真的是一眨眼的时间,可以看到单文件最高写入速度可以达到3GB/s以上。 在大型游戏的读取速度上,更高速的AORUS7000S也的确领先一步,对游戏玩家来说,更少的等待时间可以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 散热表现方面,正常使用情况下,以我的游戏盘为例。待机状态下我这块铭瑄1TB固态的温度在40摄氏度,运行游戏后温度达到了51摄氏度。 相较之下,AORUS Gen4 7000s 2TB钛雕固态硬盘的待机温度只有28摄氏度,运行游戏后温度保持在了41摄氏度,温度控制方面的确优秀了很多。 总结 技嘉AORUS Gen4 7000s 2TB钛雕固态硬盘可以说是目前性能最强的Gen4固态硬盘之一,采用群联5018-E18和高素质NAND颗粒的方案,可以提供超过7000MB/s的读取速度。高品质散热马甲不仅让颜值得到有效提升外,使用起来也更加稳定,再加上技嘉的技术支持以及5年售后保证,性价比十分的突出。 技嘉(GIGABYTE) AORUS钛雕2TB SSD固态硬盘GEN4 M.2接口 pcie4.0 游戏高性能(GP-AG70S2TB) 京东:¥2599.00 去看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2022-08-02 14:26

前言 在去年初的时候入手了一款奥睿科光影维度的SSD移动硬盘,当初主要还是看中了外观颜值 ,它的配色设计给人眼前一靓,相比于同类型产品来说有很明显的辨识度,最开始以为它是靠颜值,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性能稳定而且质量也还蛮不错,到手近两年的时间除了徐律慢一些其他没有任何问题。 当初也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入手的256GB规格,到手价格200多元,随着现在自身的使用需求不断升级想换一款性能更好的移动SSD,当然也是直接先关注的奥睿科,恰好他们家在SSD相关产品里推出了新款的“蒙太奇”SSD移动硬盘,在传输速率上有了质的提升,读取速度理论值达1210MB/S,在使用当中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内置散热马甲保障高速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上一代产品发热量大的不足,在外观上和体型方面也有所改观,边侧更为圆润,握持手感更友好。 这次一步到位选择的1TB容量的版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它具体的性能表现吧。 简单开箱 盘体的外包装依然采用的是奥睿科一贯的蓝白配色方案,正面可以看到SSD硬盘的外观和功能容量等宣传图示,内盒采用的是ABS材质,保护细节也做得较为到位。 配件方面包括了数据传输线和说明书及保修服务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硬盘配送的线材做工提升的同时,一线两头的设计也很人性化,将线材一端的C口和A口采用卡扣式的衔接,用户随身携带一根线材就能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非常便捷。 线材自身采用的是编织工艺,结实耐用,从细节上看做工还是蛮不错的,接头处合金质地,同时上面标注有10Gbps的速率标识。 外观细节 奥睿科蒙太奇SSD移动硬盘的外观依然采用的是绚丽的配色方案,以红黄蓝三色为主题体现出来种不一样的美学艺术,在同类产品当中也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体型三维方面为:110mm*60.44mm*15mm,整体较为小巧易于携带,壳体材质为ABS材质,加入了IML新工艺,能够做到永不退色的效果,表面光滑的做工结合圆润的边侧有着不错的握持手感。 因为盘体整体较为轻巧,开始我以为边框材质采用的是塑料+喷漆的材质,细看才发现原来是锌合金的质地,轻质的同时又极具质感,在边框上还有ORICO的品牌标识LOGO。 Type-C接口设置在边侧,增添了日常插拔使用的便利性,在旁边可以看到10Gbps的标识,在其壳体的上方还设置有提示灯的孔位,方便使用时查看状态。 小巧的体积,轻质的重量在便携度方面有着不错的优势,特别是圆润的体型单手的握持手感是较为不错,这一点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性能体验 奥睿科为其标配的一线两头编织线材在实用性方面较为便捷,不管是设备的C口还是A口能够够轻松的应对,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楼主使用测试的平台是惠普 战66 mini小主机,当然平台不同会对SSD移动硬盘的实际性能测试数据会有影响,这台小主机的C口支持USB 3.2Gen规格,能够最大程度体现盘体的性能。 移动SSD可以即插即用,磁盘格式为exFAT,能够适配不同的操作系统,盘体的实际容量为931GB,1TB按1024进制换算为正常容量。 这里用AAS软件分别测试了Gen2规格的USB-C和A口,C口的实测速率为读取:922.07MB/s,写入:941.39MB/s,跟官宣10Gbps的传输速率相差不大,A口的实测速率为:读取:418.88MB/s,写入:423.16MB/s,这个速率也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日常使用需求。 用软件测试的数据是较为不错的,但在实用性方面的速率怎么样呢?毕竟用者为王嘛,接下来就来看看实测表现,C口实测从电脑端拷贝一个近5GB的视频大体量文件,读写的速度维持在600MB/s以上,整个传输过程能以秒为单位计算,相比之前的移动硬盘整个速率是质的提升,而且整个传输过程是也非常稳定。 而用A口实测读写的传输数据都能稳定的维持在300MB/s的速率以上,在一些没有高效率传输C口的设备上也能够达到不错的传输速度,满足日常办公是没有问题的。 之前介绍过这款盘体内置有散热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那接下来用设备来测试盘体的真正的发热效果控制得怎么样,在室温28.3°C连续拷贝500GB文件以上的情况下,新款的盘体发热表现确实很不错,温度只有34.1°C,老款盘体的温度为56.5°C,两者的发热效果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我们日常实际应用方面,移动SSD硬盘不单是为我们带来了高效率的传输体验,还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在笔电和PC电脑端,两种设备都能够随插随用使用起来较为便利,SSD的盘体相比传统的机械盘体来说,体积小巧的同时携带也没有了盘体损坏的顾虑。 因为C口的通用性日常也可以连接IPad或手机使用,方便实时查看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机未识别盘体,需要查看是否开启OTG功能。 也可作为本地存储连接电视盒子观看4K蓝光电影资源,高速的传输速度播放起来流畅不卡顿。 因为其体积的小巧,日常携带是非常方便的,放置在电脑包或是衣兜里都能轻松收纳。 最后总结 奥睿科这款蒙太奇SSD移动硬盘的外观设计确认是让人眼前一靓,新的上色工艺及合金材质让其整体轻质又不失质感,盘体也显得非常精致,在性能方面10Gbps的高效率传输带来非常不错的体验,传输大体量文件时能够节省不少的时间成本,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拷贝盘体的发热量也控制得非常棒,这跟现役第一代产品有着质的区别,作为日常办公和影音娱乐是完全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特别是轻质又便携。 不足的方面,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配套一个保护壳或收纳包之类的就更好啦。 谢谢观看... 奥睿科(ORICO) NVMe移动固态硬盘 蒙太奇系列 USB3.2接口 【512G】USB3.2 GEN1-550MB 京东:¥599.00 去看看 <更多>

fengpan584 晒物 2022-07-29 18:10

为了内容更具参考性,这篇文章我会从空盘、61%空间占用率和93%空间占用率来对技嘉AORUS GEN4钛雕进行测试,另外加入了与SATA SSD的对比测试,在散热性能方面对比主板自带的散热铠甲。 作为AMD锐龙7 5800X+X570平台以及intel i7-12700K+Z690平台的双主机用户,为了体验PCIe 4.0带来的速度提升,我入手过一些PCIe 4.0固态硬盘,容量从256G到1T不等,256G的PCIe 4.0固态硬盘主要就是作为系统盘使用,更高容量的PCIe 4.0固态硬盘则是作为游戏盘或是用来存放资料、影音文件等等。 在手中所有的M.2 NVMe SSD中,读写性能最高的也就是技嘉AORUS GEN4黑雕盘,最高顺序读写性能可以分别达到5000MB/s和4400MB/s。这款硬盘的优势就是采用了海力士DDR4 1G缓存的设计,搭配群联主控E16和东芝BiSC4 96层堆叠3D TLC闪存颗粒为读写性能提供了保证,可以实现硬盘在90%空间占用率下不掉速。另外技嘉AORUS GEN4黑雕盘提供了5年质保或是1800TBW售后服务,最大写入量比大部分同类型的固态硬盘要高。 外置缓存、不掉速外加最高写入总量是我两年后再次考虑入手技嘉AORUS GEN4系列硬盘的直接原因,只不过选择的目标不再是黑雕盘,而是提升到了速度更高、缓存更大的钛雕盘作为GEN4系列的高端产品。目前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存储容量方面只有1TB和2TB可选,其中2TB版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0MB/s和6850MB/s,最大写入量为1400TBW;1TB版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0MB/s和5500MB/s,最大写入量为700TBW。结合最大写入量的部分,我这里直接选择了2TB版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主控采用群联PS5018-E18设计,这款主控在目前主流的高端PCIe Gen4 SSD上颇为常见。群联PS5018-E18采用的是台积电的12nm工艺制程,拥有1600MT/s总线,支持176层NAND颗粒,与PCIe-Express 4.0 完全兼容,支持NVMe 1.3。群联官方宣称最高可达到7.4G/s读取速度和7G/s写入速度读,同时延迟降低了35%,在响应速度上更加快速。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所采用的是96层堆叠美光MICRON B27B 3D TLC闪存颗粒,支持LDPC纠错。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2T版AORUS GEN4钛雕盘采用了2GB海力士DDR4缓存设计。 作为高端PCIe 4.0固态硬盘,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散热设计方面堆料足,散热盔甲采用了上下两层全铝散热片+双面高导热垫设计,为散热提供了保证。实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厚度为11.6毫米,可以正常安装在显卡下方的M.2插槽。 散热盔甲拆装比较方便,可以拿来搭配其他M.2 NVMe SSD来使用。下图就是拆解后的效果图。 散热盔甲在细节设计不错,上方散热铝片采用了栏栅式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搭配表面的纳米碳涂层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 下面我们将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搭配主机进行测试。对于只有两个m.2插槽的普通主板,建议是直接安装在靠近CPU位置的插槽,避免速度不达标的问题。如果是前后各一个M.2插槽的主板,务必参考主板说明后再进行安装。 开机进入系统后,我们在硬盘里面并不能直接看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原因就是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需要手动进行格式化,这里将磁盘分区设置为了GPT(GUID分区表),实际显示的可用空间为1863GB。 下面我来搭配几款软件对进行测试。 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准测试下,这里直接将文件长度设定为200G,毕竟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是有2GB缓存加持。对于HD Tune Pro的测试结果,这里总共测量三次,取平均速率最高的一组测试数据。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6136904 KB/s(5993.1MB/s)和6081719KB/s(5939.2 MB/s)。 在Crystal Disk Mark下,很多人都会在参数部分直接选择1GB,如果是SATA SSD,这个1GB参数无所谓,但对于M.2 NVMe SSD来说,对我们的参考意义不大,我个人认为至少是8GB、16GB起步,因为很多型号的产品(空盘)会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出现降速的问题。我这里的参数直接选择了32GB,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4K部分已经对齐,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15.22MB/s、6692.29MB/s,顺序读取性能达标,顺序写入性能略低于官方测试数据,不过考虑到参数的部分,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整体而言表现比较出色。 当参数选择64GB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相比于32GB参数下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其中顺序读写性能上仍旧达到了7014.69MB/s、6696.7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直接选择了10GB参数,测试三次取分数最低的一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5428.15MB/s、4788.51MB/s。 从ATTO Disk Benchmarks结果来看,对于0.5KB的小文件读写,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能达到67MB/s以上的速度,明显高于部分同类型同规格SSD。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128K以后,写入速度稳定在6.28GB/s以上,读取速度稳定在了6.45GB/s。 下面我将硬盘存储空间填充至61%。在Crystal Disk Mark的64GB参数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41.42MB/s、6491.81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分别选择了5GB和10GB参数。选择5GB是因为不确定测试结果表现如何,在实际测试后发现成绩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还相对不错,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869.19MB/s 、5341.99MB/s。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10GB参数下的测试结果下降比较明显,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639.18MB/s、4837.82MB/s。 从ATTO Disk Benchmarks结果来看,随着可用空间的减少,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对于0.5KB的小文件读写性能有所提升,写入速度有所波动,但读取性能较为稳定。 在不同硬盘间的实际文件读写方面,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写入到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的传输速度较为平稳,基本在2.2GB/s上下波动。 从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拷贝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传输速度略有些波动,中间最高部分维持在2.3GB/s上下波动,后面则是有所下降,在1.9GB/s上下波动。 下面继续将硬盘存储空间填充至93%。在Crystal Disk Mark测试前,结合日常使用习惯,这里没有选择64G参数而是变为了32GB参数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29.14MB/s、6738.5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选择了10GB参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838.94MB/s、5187.11MB/s。 ATTO Disk Benchmarks的测试结果仍旧是写入性能方面有所波动,而读取性能则是比较稳定。 在不同硬盘间的实际文件读写方面,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写入到1T版技嘉GEN4黑雕盘的传输速度基本在3GB/s上下波动。 从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拷贝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传输速度也有所波动,中间最高部分维持在2.9GB/s上下波动,后面传输速度则是有所下降,在1.8GB/s上下波动。 简单制作一张表格供各位参考,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到, 一是CDM软件下的读取性能不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大幅下降,也不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提升而大幅下降,读取性能表现稳定;写入性能不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大幅下降,但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有升也有降。 二是AS SSD软件下的读取性能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有所下降,但不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提升而一直下降,而是有升有降;写入性能也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有所下降,同时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增加而有所提升。 就实际测试而言,作为高端系列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确实较为出色。 下面我来结合实际使用的场景来谈谈M.2 NMVe SSD的优势,也算是为什么哪怕选择入门级M.2 NMVe SSD也不建议选择SATA SSD的原因。 先看看系统安装的部分,我这里安装的系统是WIN11 X64 Pro,搭配的是同一台主机同一个固态U盘进行安装,不存在安装环境有差异的问题。测试时主板均只安装测试SSD而不安装其他的硬盘。 主机搭配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完成安装(弹出重启提示)的时间是47秒左右。 SATA SSD完成安装的时间是1分53秒,差异很明显。 在游戏安装方面,我这里选择了两款本地大型游戏来进行对比,分别是《地平线5》和《地铁:离乡》,游戏均在本地解压后进行安装,所有游戏均默认安装在C盘。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安装完成《地平线5》的时间为37分钟。 SATA SSD完成安装时间为67分钟。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安装《地铁:离乡》过程中弹出下载组件时的时间为12分钟。 而SATA SSD则是需要105分钟。 通过以上的对比来看,SATA SSD和M.2 NVMe SSD在体验方面并非是差异不大,而且会存在很大差异,升级到M.2 NVMe SSD是重要且有必要的。 至于发热量方面,为了能更好的说明问题,我这里直接对比主板自带的金属散热铠甲。在室温30度的环境下(房间无空调),主机运行同一游戏《地平线5》90分钟,之后关机更换主板自带的散热铠甲并关机1小时。 实际测试方式为测温枪在散热铠甲表面来回移动找寻温度最高的点,由于测量设备是入门级的测温枪,测试结果会有所偏差,结果仅供参考。测量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自带散热铠甲表面温度最高为37.2度。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搭配主板自带散热铠甲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49.9度,相对来说,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自带的散热铠甲在散热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我们谈谈相关软件的部分,目前就是Optimization Setting_tool_for_PS5和SSD Toolbox这两款软件,对应的下载地址在下方。 https://www.gigabyte.cn/SSD/AORUS-Gen4-7000s-SSD-2TB/support#support-dl-utility 对于PS5玩家来说,除了外接PSSD使用外,一大部分都会自行安装硬盘来扩展存储空间,只不过PS5主机内部只预留了M.2插槽,所以我个人建议直接选择2TB或是最高4TB的M.2 NVMe SSD来安装使用,而不要考虑1TB容量及以下的。需要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PCIe 4.0 SSD都能正常安装使用,因为PS5所要求的连续读取速度需要在5500MB/s以上,而这也是某些品牌玩文字游戏的地方,搞的好像只有它家的产品能更好的兼容PS5一样。技嘉所提供的这个软件主要就是用来对硬盘进行优化,确保安装在PS5后可以稳定高效使用。 另一个软件SSD Toolbox功能比较多,包含了主页、SMART信息查询、硬盘优化、安全擦除和固件升级功能,这里面固件升级功能只有在有新固件可用的时候才能看到。在所有功能里面,我个人感觉主页下的硬盘寿命与温度、固件升级和安全操作这些功能最为实用。 既然固件有所升级,那么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会不会有什么提升,我这里简单搭配CDM测试了下。参数直接选择了32GB,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对应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4.76MB/s和6737.49MB/s,相比于前面固件升级前的测试结果,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写入性能方面有所提升。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到,作为高端存储固态硬盘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没有出现虚标的问题,在散热设计、硬件规格和实际读写性能方面属于一线水准,在读写性能方面以及最大写入量方面已经超过国外一线品牌同类型同规格的高端产品,适合追求高性能读写的玩家。此外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也有配套的软件来方便玩家更好的管理与使用硬盘。 对于建议的部分,希望能在软件中加入可分配PC内存来作为缓存使用的功能,这样对于读写性能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附上主机的硬件配置。 CPU为采用最新7nm工艺的Intel i7-12700K,拥有12核心20线程、25MB L3缓存及12MB L2缓存,主频最高可达5.0GHz,PCIe 5.0 最高支持16通道,原生支持DDR5-4800MHz内存,基础功耗为125W,睿频功耗为228W。对于架构方面的混合架构设计,也就是高性能大核心P核(Performance-Core)与能效小核心E核(Efficiency-Core)的大小核设计,有些类似于手机的大小核设计,但Intel i7-12700K大小核是协同工作,与手机大小核的工作机制有所不同。 技嘉雪雕B660M AORUS Pro AX DDR4是一款Micro ATX规格的主板,自带WiFi,支持WiFi6,提供了一年免费换新以及注册四年保修的售后服务。技嘉雪雕B660M AORUS Pro AX配备了全新升级的12+1+1相数字供电设计,搭配6层电路板、DrMOS 60A+50A优质电感电容设计,为CPU和主板提供强劲稳定的电源输出,确保CPU与主板全面性能发挥以及更强的超频性能。一体式散热装甲的加入为CPU、芯片组、SSD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 散热器为九州风神冰堡垒360水冷散热器LS720,九州风神LS720采用的是九州风神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高性能水泵,在设计方面延续了采用动态平衡泄压冷排设计,同时支持intel平台和AMD双平台,包括intel 12代平台和AMD AM4平台。在售后方面,九州风神LS720提供了五年质保的服务。 九州风神LS720在堡垒系列水冷的基础结构以及外观方面进行了双升级,对微水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铜底铲齿厚度。同时采用了更够的大尺寸紫铜底座,可以更好更稳定的贴合CPU,搭配内置的陶瓷轴承和轴芯,在大幅提升水冷液导通率、流速和转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使用寿命和静音效果。九州风神LS720水管长度为410毫米,内置用来提供更强大液体流动的高转三相内绕马达,转速为3100RPM。九州风神LS720底座预涂有硅脂,免去了用户手动手动涂抹的麻烦。 九州风神LS720的方形冷头盖可以直接拔下来更换为备用的白色logo片,也可以自由拉伸旋转,旋转的目的就是快速调整logo的方向,而白色logo片则是为了让用户自己DIY图案使用的。 九州风神LS720自带的三个RGB风扇均采用了9个白色扇叶设计来提升灯光效果,风扇在接线和接口方面进行了改进,只采用了一个5PIN接口的线材设计,同时每个风扇自带一个插槽,支持PMW智能调速,这样三个风扇与水冷头就可以形成菊链式连接,减少了理线的麻烦。 显卡为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它搭载了5888 CUDA核心,配备了8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256bit,显存频率为14000MHz。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搭载了三个80mm的刀刃式风扇,支持正逆转功能,风扇搭载了纳米石墨烯润滑油,寿命是原来的2.1倍。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配备了5根纯铜导热管,侧面有RGB灯,支持1677万色变化以及自定义灯效。 电源采用的是支持10年换新、全模组、全日系电容电源设计的安钛克HCG X1000金牌电源,其中主变压器采用的是VER42BB04,主电容采用的是Hitachi HU 820μF 400V,具备稳定耐用、省电等特性,耐高温达到了105℃,同时两侧配备了大量的铝制散热片。 电容的部分包含了Nichicon HE系列电解电容、FPCAP固态电容以及NCC电解电容来确保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稳定。 模组口分为了上中下三排,主板模组口采用了18+10PIN设计,上排为三组PCI-E/CPU模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组线,可以满足搭配双CPU服务器使用,也可以扩展成多路显卡供电线使用。 此外内置135mm 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寿命更长同时支持温控,会根据高温高负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自动启动风扇,低负载低温的状态下电源风扇会进入停转状态,从而将运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顾了高效散热与低噪音的特性。 机箱为安钛克Flux系列中的DF800 Flux白,相比有DF700 Flux白直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机箱前面板在采用三维立体、不规则金属网设计的基础上,右侧加入了特色的三角型灯带设计,当然它的亮点仍旧是特色的风道设计、自带5个风扇(前后4个幻彩ARGB风扇+附赠的1个反向风扇)以及多接口集线器,同时自带的LED键可以搭配集线器实现灯光的自由设置。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大,在内部的空间容量可以满足容纳下当前绝大部分显卡、电源、风冷等,开孔数量和位置上可以满足日常走线的需求,前顶均支持360水冷以及前方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装的设计,可以满足追求高散热性能玩家的安装需求。 另外包括安钛克DF800 FLUX在内的FLUX系列机箱,其特色的双风流架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而这也是优于同类型机箱的地方。 以上就是此次体验的部分,感谢各位观看。 技嘉(GIGABYTE) AORUS钛雕1TB SSD固态硬盘GEN4 M.2接口 pcie4.0 游戏高性能(GP-AG70S1TB) 京东:¥1549.00 去看看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2-07-26 15:10

为了内容更具参考性,这篇文章我会从空盘、61%空间占用率和93%空间占用率来对技嘉AORUS GEN4钛雕进行测试,另外加入了与SATA SSD的对比测试,在散热性能方面对比主板自带的散热铠甲。 作为AMD锐龙7 5800X+X570平台以及intel i7-12700K+Z690平台的双主机用户,为了体验PCIe 4.0带来的速度提升,我入手过一些PCIe 4.0固态硬盘,容量从256G到1T不等,256G的PCIe 4.0固态硬盘主要就是作为系统盘使用,更高容量的PCIe 4.0固态硬盘则是作为游戏盘或是用来存放资料、影音文件等等。 在手中所有的M.2 NVMe SSD中,读写性能最高的也就是技嘉AORUS GEN4黑雕盘,最高顺序读写性能可以分别达到5000MB/s和4400MB/s。这款硬盘的优势就是采用了海力士DDR4 1G缓存的设计,搭配群联主控E16和东芝BiSC4 96层堆叠3D TLC闪存颗粒为读写性能提供了保证,可以实现硬盘在90%空间占用率下不掉速。另外技嘉AORUS GEN4黑雕盘提供了5年质保或是1800TBW售后服务,最大写入量比大部分同类型的固态硬盘要高。 外置缓存、不掉速外加最高写入总量是我两年后再次考虑入手技嘉AORUS GEN4系列硬盘的直接原因,只不过选择的目标不再是黑雕盘,而是提升到了速度更高、缓存更大的钛雕盘作为GEN4系列的高端产品。目前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存储容量方面只有1TB和2TB可选,其中2TB版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0MB/s和6850MB/s,最大写入量为1400TBW;1TB版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0MB/s和5500MB/s,最大写入量为700TBW。结合最大写入量的部分,我这里直接选择了2TB版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主控采用群联PS5018-E18设计,这款主控在目前主流的高端PCIe Gen4 SSD上颇为常见。群联PS5018-E18采用的是台积电的12nm工艺制程,拥有1600MT/s总线,支持176层NAND颗粒,与PCIe-Express 4.0 完全兼容,支持NVMe 1.3。群联官方宣称最高可达到7.4G/s读取速度和7G/s写入速度读,同时延迟降低了35%,在响应速度上更加快速。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所采用的是96层堆叠美光MICRON B27B 3D TLC闪存颗粒,支持LDPC纠错。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2T版AORUS GEN4钛雕盘采用了2GB海力士DDR4缓存设计。 作为高端PCIe 4.0固态硬盘,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散热设计方面堆料足,散热盔甲采用了上下两层全铝散热片+双面高导热垫设计,为散热提供了保证。实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厚度为11.6毫米,可以正常安装在显卡下方的M.2插槽。 散热盔甲拆装比较方便,可以拿来搭配其他M.2 NVMe SSD来使用。下图就是拆解后的效果图。 散热盔甲在细节设计不错,上方散热铝片采用了栏栅式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搭配表面的纳米碳涂层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 下面我们将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搭配主机进行测试。对于只有两个m.2插槽的普通主板,建议是直接安装在靠近CPU位置的插槽,避免速度不达标的问题。如果是前后各一个M.2插槽的主板,务必参考主板说明后再进行安装。 开机进入系统后,我们在硬盘里面并不能直接看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原因就是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需要手动进行格式化,这里将磁盘分区设置为了GPT(GUID分区表),实际显示的可用空间为1863GB。 下面我来搭配几款软件对进行测试。 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准测试下,这里直接将文件长度设定为200G,毕竟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是有2GB缓存加持。对于HD Tune Pro的测试结果,这里总共测量三次,取平均速率最高的一组测试数据。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6136904 KB/s(5993.1MB/s)和6081719KB/s(5939.2 MB/s)。 在Crystal Disk Mark下,很多人都会在参数部分直接选择1GB,如果是SATA SSD,这个1GB参数无所谓,但对于M.2 NVMe SSD来说,对我们的参考意义不大,我个人认为至少是8GB、16GB起步,因为很多型号的产品(空盘)会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出现降速的问题。我这里的参数直接选择了32GB,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4K部分已经对齐,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15.22MB/s、6692.29MB/s,顺序读取性能达标,顺序写入性能略低于官方测试数据,不过考虑到参数的部分,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整体而言表现比较出色。 当参数选择64GB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相比于32GB参数下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其中顺序读写性能上仍旧达到了7014.69MB/s、6696.7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直接选择了10GB参数,测试三次取分数最低的一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5428.15MB/s、4788.51MB/s。 从ATTO Disk Benchmarks结果来看,对于0.5KB的小文件读写,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能达到67MB/s以上的速度,明显高于部分同类型同规格SSD。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128K以后,写入速度稳定在6.28GB/s以上,读取速度稳定在了6.45GB/s。 下面我将硬盘存储空间填充至61%。在Crystal Disk Mark的64GB参数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41.42MB/s、6491.81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分别选择了5GB和10GB参数。选择5GB是因为不确定测试结果表现如何,在实际测试后发现成绩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还相对不错,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869.19MB/s 、5341.99MB/s。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10GB参数下的测试结果下降比较明显,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639.18MB/s、4837.82MB/s。 从ATTO Disk Benchmarks结果来看,随着可用空间的减少,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对于0.5KB的小文件读写性能有所提升,写入速度有所波动,但读取性能较为稳定。 在不同硬盘间的实际文件读写方面,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写入到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的传输速度较为平稳,基本在2.2GB/s上下波动。 从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拷贝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传输速度略有些波动,中间最高部分维持在2.3GB/s上下波动,后面则是有所下降,在1.9GB/s上下波动。 下面继续将硬盘存储空间填充至93%。在Crystal Disk Mark测试前,结合日常使用习惯,这里没有选择64G参数而是变为了32GB参数下,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7029.14MB/s、6738.5MB/s。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时,这里选择了10GB参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顺序读写性能分别稳定在了4838.94MB/s、5187.11MB/s。 ATTO Disk Benchmarks的测试结果仍旧是写入性能方面有所波动,而读取性能则是比较稳定。 在不同硬盘间的实际文件读写方面,从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写入到1T版技嘉GEN4黑雕盘的传输速度基本在3GB/s上下波动。 从1TB版技嘉GEN4黑雕盘拷贝到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的传输速度也有所波动,中间最高部分维持在2.9GB/s上下波动,后面传输速度则是有所下降,在1.8GB/s上下波动。 简单制作一张表格供各位参考,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到, 一是CDM软件下的读取性能不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大幅下降,也不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提升而大幅下降,读取性能表现稳定;写入性能不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大幅下降,但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有升也有降。 二是AS SSD软件下的读取性能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有所下降,但不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提升而一直下降,而是有升有降;写入性能也会随着参数的提升而有所下降,同时会随着空间占用率的增加而有所提升。 就实际测试而言,作为高端系列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确实较为出色。 下面我来结合实际使用的场景来谈谈M.2 NMVe SSD的优势,也算是为什么哪怕选择入门级M.2 NMVe SSD也不建议选择SATA SSD的原因。 先看看系统安装的部分,我这里安装的系统是WIN11 X64 Pro,搭配的是同一台主机同一个固态U盘进行安装,不存在安装环境有差异的问题。测试时主板均只安装测试SSD而不安装其他的硬盘。 主机搭配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完成安装(弹出重启提示)的时间是47秒左右。 SATA SSD完成安装的时间是1分53秒,差异很明显。 在游戏安装方面,我这里选择了两款本地大型游戏来进行对比,分别是《地平线5》和《地铁:离乡》,游戏均在本地解压后进行安装,所有游戏均默认安装在C盘。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安装完成《地平线5》的时间为37分钟。 SATA SSD完成安装时间为67分钟。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安装《地铁:离乡》过程中弹出下载组件时的时间为12分钟。 而SATA SSD则是需要105分钟。 通过以上的对比来看,SATA SSD和M.2 NVMe SSD在体验方面并非是差异不大,而且会存在很大差异,升级到M.2 NVMe SSD是重要且有必要的。 至于发热量方面,为了能更好的说明问题,我这里直接对比主板自带的金属散热铠甲。在室温30度的环境下(房间无空调),主机运行同一游戏《地平线5》90分钟,之后关机更换主板自带的散热铠甲并关机1小时。 实际测试方式为测温枪在散热铠甲表面来回移动找寻温度最高的点,由于测量设备是入门级的测温枪,测试结果会有所偏差,结果仅供参考。测量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自带散热铠甲表面温度最高为37.2度。 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搭配主板自带散热铠甲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49.9度,相对来说,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自带的散热铠甲在散热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我们谈谈相关软件的部分,目前就是Optimization Setting_tool_for_PS5和SSD Toolbox这两款软件,对应的下载地址在下方。 https://www.gigabyte.cn/SSD/AORUS-Gen4-7000s-SSD-2TB/support#support-dl-utility 对于PS5玩家来说,除了外接PSSD使用外,一大部分都会自行安装硬盘来扩展存储空间,只不过PS5主机内部只预留了M.2插槽,所以我个人建议直接选择2TB或是最高4TB的M.2 NVMe SSD来安装使用,而不要考虑1TB容量及以下的。需要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PCIe 4.0 SSD都能正常安装使用,因为PS5所要求的连续读取速度需要在5500MB/s以上,而这也是某些品牌玩文字游戏的地方,搞的好像只有它家的产品能更好的兼容PS5一样。技嘉所提供的这个软件主要就是用来对硬盘进行优化,确保安装在PS5后可以稳定高效使用。 另一个软件SSD Toolbox功能比较多,包含了主页、SMART信息查询、硬盘优化、安全擦除和固件升级功能,这里面固件升级功能只有在有新固件可用的时候才能看到。在所有功能里面,我个人感觉主页下的硬盘寿命与温度、固件升级和安全操作这些功能最为实用。 既然固件有所升级,那么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会不会有什么提升,我这里简单搭配CDM测试了下。参数直接选择了32GB,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对应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7004.76MB/s和6737.49MB/s,相比于前面固件升级前的测试结果,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写入性能方面有所提升。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到,作为高端存储固态硬盘的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在读写性能方面没有出现虚标的问题,在散热设计、硬件规格和实际读写性能方面属于一线水准,在读写性能方面以及最大写入量方面已经超过国外一线品牌同类型同规格的高端产品,适合追求高性能读写的玩家。此外技嘉AORUS GEN4钛雕盘也有配套的软件来方便玩家更好的管理与使用硬盘。 对于建议的部分,希望能在软件中加入可分配PC内存来作为缓存使用的功能,这样对于读写性能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附上主机的硬件配置。 CPU为采用最新7nm工艺的Intel i7-12700K,拥有12核心20线程、25MB L3缓存及12MB L2缓存,主频最高可达5.0GHz,PCIe 5.0 最高支持16通道,原生支持DDR5-4800MHz内存,基础功耗为125W,睿频功耗为228W。对于架构方面的混合架构设计,也就是高性能大核心P核(Performance-Core)与能效小核心E核(Efficiency-Core)的大小核设计,有些类似于手机的大小核设计,但Intel i7-12700K大小核是协同工作,与手机大小核的工作机制有所不同。 技嘉雪雕B660M AORUS Pro AX DDR4是一款Micro ATX规格的主板,自带WiFi,支持WiFi6,提供了一年免费换新以及注册四年保修的售后服务。技嘉雪雕B660M AORUS Pro AX配备了全新升级的12+1+1相数字供电设计,搭配6层电路板、DrMOS 60A+50A优质电感电容设计,为CPU和主板提供强劲稳定的电源输出,确保CPU与主板全面性能发挥以及更强的超频性能。一体式散热装甲的加入为CPU、芯片组、SSD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 散热器为九州风神冰堡垒360水冷散热器LS720,九州风神LS720采用的是九州风神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高性能水泵,在设计方面延续了采用动态平衡泄压冷排设计,同时支持intel平台和AMD双平台,包括intel 12代平台和AMD AM4平台。在售后方面,九州风神LS720提供了五年质保的服务。 九州风神LS720在堡垒系列水冷的基础结构以及外观方面进行了双升级,对微水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铜底铲齿厚度。同时采用了更够的大尺寸紫铜底座,可以更好更稳定的贴合CPU,搭配内置的陶瓷轴承和轴芯,在大幅提升水冷液导通率、流速和转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使用寿命和静音效果。九州风神LS720水管长度为410毫米,内置用来提供更强大液体流动的高转三相内绕马达,转速为3100RPM。九州风神LS720底座预涂有硅脂,免去了用户手动手动涂抹的麻烦。 九州风神LS720的方形冷头盖可以直接拔下来更换为备用的白色logo片,也可以自由拉伸旋转,旋转的目的就是快速调整logo的方向,而白色logo片则是为了让用户自己DIY图案使用的。 九州风神LS720自带的三个RGB风扇均采用了9个白色扇叶设计来提升灯光效果,风扇在接线和接口方面进行了改进,只采用了一个5PIN接口的线材设计,同时每个风扇自带一个插槽,支持PMW智能调速,这样三个风扇与水冷头就可以形成菊链式连接,减少了理线的麻烦。 显卡为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它搭载了5888 CUDA核心,配备了8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256bit,显存频率为14000MHz。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搭载了三个80mm的刀刃式风扇,支持正逆转功能,风扇搭载了纳米石墨烯润滑油,寿命是原来的2.1倍。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配备了5根纯铜导热管,侧面有RGB灯,支持1677万色变化以及自定义灯效。 电源采用的是支持10年换新、全模组、全日系电容电源设计的安钛克HCG X1000金牌电源,其中主变压器采用的是VER42BB04,主电容采用的是Hitachi HU 820μF 400V,具备稳定耐用、省电等特性,耐高温达到了105℃,同时两侧配备了大量的铝制散热片。 电容的部分包含了Nichicon HE系列电解电容、FPCAP固态电容以及NCC电解电容来确保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稳定。 模组口分为了上中下三排,主板模组口采用了18+10PIN设计,上排为三组PCI-E/CPU模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组线,可以满足搭配双CPU服务器使用,也可以扩展成多路显卡供电线使用。 此外内置135mm 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寿命更长同时支持温控,会根据高温高负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自动启动风扇,低负载低温的状态下电源风扇会进入停转状态,从而将运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顾了高效散热与低噪音的特性。 机箱为安钛克Flux系列中的DF800 Flux白,相比有DF700 Flux白直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机箱前面板在采用三维立体、不规则金属网设计的基础上,右侧加入了特色的三角型灯带设计,当然它的亮点仍旧是特色的风道设计、自带5个风扇(前后4个幻彩ARGB风扇+附赠的1个反向风扇)以及多接口集线器,同时自带的LED键可以搭配集线器实现灯光的自由设置。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大,在内部的空间容量可以满足容纳下当前绝大部分显卡、电源、风冷等,开孔数量和位置上可以满足日常走线的需求,前顶均支持360水冷以及前方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装的设计,可以满足追求高散热性能玩家的安装需求。 另外包括安钛克DF800 FLUX在内的FLUX系列机箱,其特色的双风流架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而这也是优于同类型机箱的地方。 以上就是此次体验的部分,感谢各位观看。 技嘉(GIGABYTE) AORUS钛雕1TB SSD固态硬盘GEN4 M.2接口 pcie4.0 游戏高性能(GP-AG70S1TB) 京东:¥1549.00 去看看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2-07-25 21:00

随着玩DIY多年积攒下来,手上闲置的M.2固态硬盘挺多的,大部分容量都是256GB或512GB的,这些固态硬盘装到PC上嫌容量太小,速度又没有新的大容量的跑得快,但扔掉又有点可惜。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反正也有移动存储的使用需求,干脆就买个M.2 NVME固态硬盘盒将闲置的固态硬盘做成固态移动硬盘吧,经济环保,传输的速度比普通的U盘还快上N倍。 到强哥家逛了一圈,M.2 NVME固态硬盘盒还挺多的,看到之前一直在用的ORICO家新出一款M.2 NVME固态硬盘盒,颜值吸引到我了,于是马上就下单,第二天一大早就收到了,不得不赞强哥家强大的自营物流配送。 不多说,下面为大家带来这款型号为M232C3-G2的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的使用体验。 已经用过了不少ORCIO家的产品外设,产品包装的搭配都非常统一,这款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的包装一如既往蓝白色调搭配,商标、品牌名称、产品特点、产品图片等内容。 主流的Type-C接口、10Gbps的传输速度,都是这款M.2 NVME固态硬盘盒的亮点。 包装盒背面印刷了这款硬盘盒的产品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这些也都算是常规内容,不过让我比较意外的是。这款硬盘竟然有三种颜色可以选择,分别是玫瑰金、银色、灰色,一改以往硬盘和黑不溜秋的刻板印象,没想到连硬盘盒也都注重颜值了。 抽拉式的方式打开包装,内部采用定制的塑封将硬盘盒和配件单独分开摆放,保证不会产生磕碰。 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固态硬盘盒,但是本人配件和细节方面是考虑得相当到位的,针对使用过程中发热的问题,额外赠送内置散热硅胶+散热马甲,这是很多其他品牌硬盘盒都没有看到的,为了可以少带一根数据线,数据线也升级了a+c双口设计,配备两颗固定SSD的软胶螺丝,另外还有一把拆装使用的小螺丝刀。 硬盘盒采用了一整块的金属切割而成,可以看出ORICO家在外壳上面是下了重本的,一体成型CNC加工的外壳不仅精度高,而且质感很好,还利于硬盘传导散热,不过对于这种鳍片式槽纹设计,如果日后落尘了,清理起来感觉会相当麻烦。 模具的精度高不高?从细节就可以看出来,看这款固态硬盘的接口位置,接口基本上完美贴合,没有过于突出或者过大的缝隙。硬盘盒采用更加主流的Type-C接口,可以实现正反插拔,更重要的是,这个接口能够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设备要统一Type-C接口的原因。 硬盘和背部的背板上面,采用激光的方式印制硬盘盒的相关参数。 线材方面,以往的固态硬盘使用的是CtoC+AtoC独立双线的方式,会经常出现忘记带线的烦恼,升级后的线材不仅保留CtoC+AtoC的接口,并且简化了连接方式,以后出行只需要带一根线就可以了,轻装上阵少了烦恼。 黑色的PCB底部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电子元件,和大部分的固态硬盘盒一样,这款ORICO M.2 NVME硬盘盒支持2230、2242、2260、2280四种不同规格固态硬盘,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固态硬盘与硬盘盒不匹配。 这款ORICO M.2 NVME硬盘盒采用的的是螃蟹家的瑞昱RTL9210主控芯片,这款主控芯片的性价比很高,速度与温控性能都比较好,并且价格便宜,在多个品牌和型号的固态硬盘盒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PCB顶面除了Type-C插头以及M.2插座以外,没有太多电子元件,也有效避免了电子元件与发热的硬盘接触,加强散热效果。 这款ORICO M.2 NVME硬盘盒支持最高10Gbps的高速传输,所以本次测试使用了一块闲置的西数黑盘SN700进行测试。 免工具安装设计,利用配备的软胶软胶螺丝轻松就能将固态硬盘固定好,这个改进也是值得点赞。 为了确保测试的顺利,在MacBook中首先进行数据抹除和格式化。 MacOS中Disk Speed Test测试的结果有点意外,写入的速度为907.9 MB/s,读取的速度为901.3 MB/s,写入速度竟然超过了读取了速度,不知是西数黑盘专门对写入进行了优化还是软件的测试机制问题,反正这个盘经多次测试了也是这样的测试结果。 由于MacOS中测试的软件不多,下面我们转到Windows里面进行测试,我把系统升级到最新的版本21H2,硬件配置为B660+i5 i5-12490F,主板自带雷电3接口。 CrystalDiskMark 中测试的成绩一如既往的好,读取速度1045.77MB/s,写入速度1016.76 MB/s,比标称的10Gbps(1000 MB/s)还要高出一丢丢。 AS SSD Benchmark中测试的成绩也是相当实诚,读取速度911.88 MB/s,写入速度893.08 MB/s,也是基本达到标称速度的。 TxBENCH读取速度1028.658 MB/s,写入速度1014.205 MB/s,这速度也是完美释放了硬盘的性能。 安兔兔SSD测试中,写入速度913.47 MB/s,读取速度921.66 MB/s,也是基本达到标称的最佳速度。 ATTO Disk Benchmark中的写入速度最高1003.497 MB/s,读取速度1045.552 MB/s,也是完美级别的表现。 HD Tune中的读取测试有点迷幻,感觉这款软件还停留在机械硬盘的年代,跟不上SSD发展的速度了,平均速度仅有236.3 MB/s,明显的不合理范围。 发热是M.2 NVME固态硬盘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散热就成了硬盘盒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长时间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这个基本密闭的空间里,虽然有金属外壳帮助被动散热,但时间久了估计硬盘也顶不住,所以我将固态硬盘盒额外配置的散热硅胶和散热马甲装上后再进行了测试。 刚开始测试时的写入速度为900.1 MB/s,读取速度为901.4 MB/s,经过10分钟不间断的数据写入后再进行测试,散热硅胶和散热马甲再加上金属外壳的被动散热,良好的散热效果保证了硬盘性能的发挥,写入的速度下降为806.6 MB/s,读取速度下降为801.8 MB/s,速度并没有太明显的下降,这也说明了西数黑盘的表现确实不错。 温度方面,由于MacOS带温度传感器的软件不多,所以我采用了手工外部测试的方式,测试环境为带空调的室内,室内温度为26摄氏度,硬盘经过10 分钟数据写入后,内部肯定是非常烫手的,但加了散热硅胶和马甲后,硬盘盒的散热效果有较大的提升,表面的温度也才仅有37.8摄氏度,拿手上也只有温温的感觉,不过这是在空调房内进行的测试,测试方式不够严谨,结果仅供参考。 另外,这款这款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竟然还支持通过OTG的方式可以和手机连接,脱离电脑就能将手机拍摄的珍贵照片和视频备份和保存起来,传输的速度杠杠的,随时随地可操作,简直方便得不要不要的,完美解决了手机存储容量告急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款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的表现非常不错的,非常精细的CNC一体成形的外壳,10Gbps的传输速度充分释放硬盘的性能,A+C头的巧妙设计,减少忘记带线的烦恼,无论是PC、手机、平板还是投影等设备都能使用,无论是做WinToGo、手机照片备份,还是进行数据交换、装上视频路上看,都非常方便。如果你正愁着闲置的M.2固态硬盘没有地方处置,那么买一个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将闲置的M.2固态硬盘重新利用起来,这样闲置利用一举多得不是更好吗? 奥睿科(ORICO)m.2 nvme固态硬盘盒SSD移动硬盘盒m2外置盒Type-C3.1 M2PV-C3 京东:¥95.00 去看看 <更多>

数码视角 晒物 2022-07-21 13:20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办公文件拷贝还是家用影音分享基本离不开存储介质,一般我们常用到的电脑硬盘进行存储,在进行数据转移时会选择移动硬盘或U盘来进行,图的就是便携高效。今天带来的这款aigo USSD高速固态U盘U396不仅采用了TLC优质颗粒和群联主控,有着512GB的大容量,支持USB3.2传输标准,NVMe协议的加持下读写速度可达600MB/s,也是市面上已知的最快的USSD存储设备,彻底解决了用户对于容量、速度和便携的需求。 aigo高速固态U盘U396最大亮点就是支持支持USB3.2 Gen2,采用NVMe传输协议,读取和写入速度均能打到600MB/s,10G的文件传输也仅需要16秒,比传统的U盘或SATA 3.0移动硬盘速度快了很多,满足了现在人们对于大文件快速传输的需求。 外观方面也很有特点,不同于一般常见的U盘产品采用的帽式结构,创新的采用了跑车的上翻引擎盖设计,并且有磁吸开合,好看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丢帽”。外壳采用锌合金打造,抗震抗压还加强了导热性,机甲线线条硬朗还不失圆润更皮实耐用。 U盘的大小和厚度与常见的产品没有区别,材质和外观设计给产品增色不少,再加上群联主控的加持,传输更快速、更稳定的同时,U盘的发热控制也更好了不少,长时间拷贝也不会感觉到烫手,也有效保证了使用寿命和数据的安全性。 aigo高速固态U盘U396采用的优质TLC颗粒,并且品牌方提供了长达三年的质保和以换代修的服务,所以在使用寿命上不用担心。另外,除了兼容我们常见的笔记本、台式机、音响、电视等主流设备外,还全面兼容windows和Mac OS操作系统,使用范围特别广泛。 上翻盖的设计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是否会影响在一些设备上的使用,我尝试了笔记本、台式机、电视机等设备,彻底打消了这个顾虑,即便是旁边有充电口等其它线材也不影响使用。 另外虽然现在很多轻薄本越来越纤薄,但是使用aigo高速固态U盘U396时也不用担心厚度的问题,内凹的扁平设计很容易插拔,加上携带方面,所以非常适合现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办公一族。 在日常的使用中,如果是几M的文档或音乐文件倒是无所谓,当遇到数十G的大文件进行较长时间传输时,这时候aigo高速固态U盘U396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进行高清视频、游戏安装包、镜像文件等转存时。并且这款U盘的USB gen2传输标准比之前我们常用的USB 3.0速度要有质的提升。 将U盘插入对应的高速USB接口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识别出来的设备容量为165GB,关于存储产品的容量与windows的计算方法这里就不说了,因为市面所有的存储类都是按照1GB=1000MB来计算的,大家也司空见惯了。 拿到U盘后最好格式化一下,个人推荐使用exFAT文件格式即可,这样可以兼容更多的系统及设备,当然如果只需要在windows下来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格式为NTFS,可能在android及win系统下体验更为出色。 接下来用测速软件进行测速之前,首先使用CrystalDiskInfo对aigo高速固态U盘U396进行详细信息的查看,其中包括固件版本、产品序号、接口类型、写入次数、写入量、通电时间等详细信息,当然还可以看到设备的健康状态和错误日志等。 首先使用USB 3.0的电脑对其进行速度测试,从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两款测试软件中的数据不难看出,速度是虽然可以达到USB3.0规范最大的读写速度,并且连续的读写能力都非常稳定,但是碍于接口标准的限制,所以U盘的USB gen2传输标准并没有发挥出来。 接下来用我的联想R9000P进行速度测试,这款笔电支持USB 3.2 gen2传输,同样使用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进行读写测试,可以从速度上看出与USB 3.0的数据比对,有着明显的提升,甚至比600MB/s读写速度还要高一些,并且发热也不明显。 aigo高速固态U盘U396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大容量及极速传输的速度,尤其是经过上面的USB 3.0和USB 3.2的比对之后不难发现,传输协议的每一次迭代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快了近一倍的速度,所以这款U盘更适合大文件的快速备份转移。 在多轨道的视频剪辑中,直接使用aigo高速固态U盘U396中的素材,不管是视频预览还是进行素材的裁剪拖拽都非常流畅,与电脑自带的M2硬盘基本体验不出区别,这就为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更方便快捷的转移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经过了几天来的高频使用,aigo高速固态U盘U396给我的印象就是不仅流线型的外观和跑车上翻盖的“帽”设计很出色,锌合金的手感也是一级棒,携带方便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丢帽了。 在大文件的传输上,USB 3.2 gen2更为稳定快速,高速流畅带来的读写体验是前所未有的,锌合金金属外壳增加颜值的同时也加强了散热能力,非常值得推荐。不管你是办公室白领还是考研的学生,aigo高速固态U盘U396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爱国者(aigo)128GB USB3.1 Type-C双U口 高速固态U盘 U393 读520MB/s 写420MB/s 手机U盘 狂飙移动固态硬盘 京东:¥189.00 去看看 <更多>

Cool说 晒物 2022-07-20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