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因为笔记本接口不够而选择一款扩展坞时,市面上的扩展坞种类实在太多了,价格也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价格不等,如果你从来没接触这类产品,选择的时候就会很为难。预算有限,选个价格很低功能够用的就行了?早在十几年就有前辈吃过哑巴亏,买U盘的时候除了容量什么都不看,结果买回家发现是个扩容盘,容量确实没虚标,实际体验却大打折扣。 其实任何产品都是相似的,当你发现一款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价格低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你捡到宝了,很有可能是它的体验只值这个价,其它产品能实现的功能它也能实现,就是达不到你的理想效果。 话不多说,这次我们选择了两款典型的例子来做比较,同样是Type-C转1个HDMI接口+1个PD快充接口+3个USB-A接口,acer宏碁5合1扩展坞(59.9)与UGREEN绿联5合1扩展坞(129)相差一倍多的价格,到底有哪些不同? 外观做工 虽然说我们买扩展坞主要是看功能,但基本的经久耐用和稳定性还是需要的。具体可以体现在线材是否耐弯折、外壳是否耐磨损、接口稳固性等方面上,其实很多都可以一眼看出来,实在看不出用一下也能知道。 宏碁扩展坞这种方案布局十分紧凑,接口之间的距离很近,在同时使用多个接口时可能会有一些不方便。 绿联扩展坞因为体积稍微大了一圈,对应的自带线材也会比宏碁更长一点,能够适用的场景更多。举个例子,比如在使用iPad连接扩展坞时,如果线材不够长的话使用体验就不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直插款的扩展坞搭配iPad使用,不过带线款的通用性更好一些。 另外,绿联扩展坞在接口下面都标注了名称以及USB协议,一眼就可以看出是3个USB 3.0,而宏碁虽然没有标明,却用了3个蓝色接口,也算是间接说明了。不过,在经过使用体验后,我逐渐发现了哪里有些不对劲。 使用体验 使用两款扩展坞插上笔记本电脑使用,分别测试U盘和硬盘的读写速度,随即发现,绿联扩展坞的3个USB接口都可以跑满USB 3.0的速度,也就是450MB/s左右的速度。 宏碁扩展坞却只有1个接口能够达到预期的速度,另外两个接口传输速度就比较让人着急了,1G大小的文件需要等到30秒才能完成,如果是紧急情况下要传输很多大文件就很吃力了。 可是,这3个蓝色接口又作何解释?于是我点开了它的商品详情,发现官方确实说明了只有1个USB 3.0接口,看来是我没有仔细观察就下单了。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千万别像我一样自我感觉良好,看到蓝色接口就误以为是USB 3.0了,也没有哪条规定说明接口的颜色有标注作用,手机厂商还有各种橙色、紫色、黄色接口呢。 接着看PD充电,对于大部分轻薄本来说,会标配65W左右的PD充电器,还有部分100W的。 如果笔记本的接口被扩展坞占用了,那就需要扩展坞配备PD充电接口,于是我就来测试一下手里的这两款扩展坞的PD快充。 绿联扩展坞声称可以达到100W,实际使用时能达到95W,还有5W分配给扩展坞供电,也算比较合理。 宏碁扩展坞没有说明功率,在使用PD接口供电时,系统显示有55W。 我选用测试的笔记本电脑是MacBook Pro 2021款,两款扩展坞都能使用扩展坞的PD接口实现供电,只是充电速度会有一点区别。 最后要测试的部分就是使用扩展坞的HDMI接口外接显示屏,两款扩展坞都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均达到了4K@30Hz的分辨率。 就在我以为两款扩展坞只是PD和USB接口略有不同时,突然意识还有一个日常使用场景没有尝试,那就是将扩展坞插满,俗称满载测试。 一般来说,日常情况下很少会将扩展坞全部插满使用,除非你需要用到的设备真的很多,但不排除也有这种情况。 在这种使用场景下,我们会关注到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温度。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宏碁扩展坞在插满接口的情况下,PD接口和HDMI接口功能居然罢工了,只有绿联扩展坞仍然坚挺地工作着。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个例,考虑到宏碁扩展坞的价格,加上我平时并不算经常插满,这点缺点我也就默认了。 本着测试还需要继续进行的精神,我还是测试了一下两款扩展坞的满载温度,由于宏碁扩展坞部分接口已经罢工,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满载。 结果上来看,两款扩展坞的温控效果都差不多,外壳表面在43~46℃左右,低于50℃就不会影响到日常使用体验。 总结:一分价钱一分货 在我以前的认知里,电子产品的配件都不需要买太贵的,只要能用就凑合。但在经过一点点消费升级后,这种体验感就回不去了。从【能用】到【用得舒服】,觉得这钱花得值,对我来说算是认知得到了提升。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对消费者来说,那些品牌愿意舍弃自身部分利润,去追求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我认为是值得为其买单的。 扯远了,回到这两款产品上,相差的价格并不多,其中一款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另一块却能实现你期望的所有需求,让我来选可能会选择后者,但也有一些人不会像我这么想,你们觉得呢? 绿联Type-C扩展坞USB-C转HDMI/VGA转换器雷电3拓展坞分线器适用华为苹果MacBook 5合1【HDMI+USB3.0】50209 京东:¥139 去看看 宏碁(acer) Type-C扩展坞USB-C转HDMI转接头3.0分线器适用苹果MacBook电脑转换器4K投屏PD充电拓展坞五合一 京东:¥59.9 去看看 <更多>

科技星河 晒物 2022-10-17 09:59

U盘由于小巧便携,在我们生活或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不过,我现在要存储的文件和数据越来越大,对U盘的选择,除了品质外,容量和读写速度就会比较看中。这次刚好我入手了ORICO(奥睿科)快闪U盘UFSD-C的试用机会,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对于奥睿科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款快闪U盘的主要特色应该就是读写速度快。它的容量有64G、128G、256G和512GB共4种规格,这都快赶上硬盘的容量了。另外还有USB和TYPE-C两种接口可供选择,我这次体验到的是128G-USB接口。 ORICO/奥睿科快闪U盘UFSD-C全家福:除了U盘本体和使用说明书外,厂家还附送了一条专用的挂绳可方携带。 这款U盘的外观造型有点跑车的感觉,机身采用了合金+皮革的材质,手感温润有质感,透露出的商务气息比较浓。在接口方面,它使用的是USB3.2 G1高速传输协议,读取速度最高可达411MB/s,一部电影几秒钟就可以传输完成,这要比常规U盘的传输速度快上许多。 正式使用之前,我先将随机的挂绳安装好,这样便于携带,拿取也方便。另外,这款U盘外观比较耐磨,对数据保护也做的非常到位。平时把U盘放在背包或是笔盒里也不用担心外观划伤或是数据丢失问题,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对于实测使用,我使用的电脑是联想ThinkBook,它的机身两边各有1个USB接口,刚好机身颜色和U盘一样为银色。这次,我是通过测试软件和实际使用两部分进行了测试,对于这款U盘的实际读写速度,特别是稳定性方面还是非常满意的。 首先,我通过CrystalDiskMark软件对U盘的读写速度进行了测试,实测读取速度为398.19MB/s,写入速度为341.02MB/s。 在使用TxBENCH软件进行测试时,实测的读取速度为406MB/s,写入速度为324.6MB/s。虽然读取速度要比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的要高一些,也非常接近官方最高的是411MB/s了,但写入速度却低了一些。 最后,我使用的ATTO是一款经典的U盘测试软件,通过测试,实测的最高读取速度为382.09MB/s,而写入速度为333.91MB/s。通过这几款软件的测试,可以看出这款U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是非常给力的。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用U盘转存文件最多的就是软件和图片了,这次实测也是通过软件和图片文件进行的测试。首先,我用的软件是CAD,在从U盘复制到电脑时,它的传输速度基本稳定在350MB/s,再从电脑复制到U盘的速度为270MB/s。 在使用图片文件进行测试时,因为单张图片传输太快,根本没有反应时间,所以使用的是多个图片文件进行的测试。可能是由于多文件传输的原因,从U盘移动到电脑时,它的传输速度基本都在300MB/s以上。而从电脑复制到U盘时,它的传输速度稳定在240MB/s左右。 通过以上实测文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传输不同文件类型或是文件数量方面都会对传输速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可以看到通过电脑向U盘复制文件时,整个过程非常稳定,几乎没有什么掉速现象,性能还是非常出色的。另外,通过连接测试,U盘本身几乎感觉不到有温升。 总结: 通过以上测试,不难看出奥睿科快闪U盘UFSD-C在外观和性能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另外,它还有512GB大容量U盘,比移动硬盘在便携性和使用方面更方便。对于有文件快速转存,或是像我们这些数码达人,有视频等大文件转存需求的,这款U盘还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明月玩数码 晒物 2022-10-14 11:0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笔记本办公,轻薄机身外出携带方便,尤其是经常出差的人,随时可在路途中处理资料,但笔记本为了轻薄削减了不少接口,导致很多设备不能连接使用。而最近入手的菲伯尔Type-C拓展坞就能解决笔记本接口不足的问题,下面就来看看它有着怎样的使用体验吧。 菲伯尔Type-C拓展坞的包装盒简约清爽,正面有清晰的拓展坞外观图,上下有相应的品牌logo、名称型号和有4K高清、高速传输、PD快充和USB快传等主要卖点。背面有拓展坞上各个接口的介绍,让人一目了然。 这款拓展坞外观简约精致,中框采用了铝合金材质,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很有金属质感。正面覆盖有黑色塑料面板,中间有菲伯尔的Logo,比一体式的铝合金好看很多,不用担心表面被划伤。 整体相当小巧,尺寸仅有105*44.5*12mm,携带中几乎不怎么占用空间,重量很轻便,平时出差或旅行中随笔记本一同携带方便。左侧有一个HDMI接口,用于连接显示器或投影上,可实现扩展或镜像显示。 下侧有四个接口,分别是3个USB接口和1个Type-C接口,其中Type-C接口能支持PD100W快充,3个USB接口基本够用,可轻松连接鼠标、键盘、U盘、硬盘等设备,都是采用了3.2协议,传输速度非常快,最大可达到10Gbps,可满足日常传输资料使用需求。 右侧有一段15cm的延长线,采用的是Type-c接口,主要连接笔记本端的。底部覆盖有一块塑料面板,同时在两边贴有防滑条,放在光滑桌面上使用也不容易滑动。 菲伯尔Type-C拓展坞配备了3个USB-A接口、1个Type-C接口和1个HDMI接口,这些都是很多人日常中经常用到的,办公中拷贝数据、出差中给笔记本充电、会议中连接显示器投屏等,无需任何驱动,支持即插即用,相当方便。 大多数笔记本的原装充电器又大又重,出差携带很不方便,而菲伯尔Type-C拓展坞上的Type-C接口支持给笔记本充电,并兼容雷电3协议。在实际使用中,这台笔记本功率是65W,而Type-C接口能支持PD100W快充,给笔记本充电绰绰有余,充电过程表现稳定,没有明显发热的情况。 有了这款扩展坞后,用笔记本玩游戏时外接机械键盘和游戏鼠标也很方便,同时可接入U盘或硬盘等存储设备拷贝资料,传输速度最大支持10Gbps,足够日常工作传输数据使用,对于传输容量较大的文件很方便,不需要久等就能快速传完。 它的HDMI接口支持4K级的视频信号输出,可给笔记本扩展一块屏幕,只需连接上一条HDMI线即可,分辨率可达3840*2160,也向下兼容1080P或是720P等,方便一屏幕办公剪辑,一屏幕浏览网页,能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来说,菲伯尔Type-C拓展坞是一款小巧实用的办公配件,运行稳定,传输数据快,工作效率也提升不少。不仅能兼容市面上主流的笔记本连接,还支持安卓平板或手机与存储设备相连,扩展OTG功能,实现数据互通,无需再通过电脑将存储设备中数据传输到手机或平板中,也方便移动办公。 菲伯尔 Type-C拓展坞5合1扩展坞苹果电脑平板转换器USB-C转HDMI转接头4K投屏PD快充 五合一【HDMI+USB3.2*3+PD】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茄紫爱折腾 晒物 2022-10-13 16:05

作为日常办公中最常见的必备数码产品,U盘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U盘的价格真的非常低,几十元就能买到一个。但U盘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U盘作为数据存储的工具,里面的数据可能就是无价的,选择一款好的U盘虽然不能帮你升职加薪,但却能保障你不会因为数据丢失而无法完成工作。 对于U盘的选择,许多人都会只停留在几十元就能购买一个、随便一个就能用的思想认识中,虽然U盘的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但你是否又想过U盘的存储技术却在飞速提升?我们今天就来体验一款拥有最新存储技术的U盘,就是由ORICO推出的UFSD系列U盘。 从最初的USB 2.0、USB 3.0(USB 3.1、USB 3.2)到USSD(移动固态U盘),U盘的存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款ORICO-UFSD-C快闪U盘就是由ORICO最先研发的UFSD存储技术成品,它直接采用了USB 3.2 Gen 1(5Gbps)连接技术,是真正的达到USB 3.2存储速度的U盘主控存储,并非是USSD此类的SATA SSD换成了USB接口的伪U盘,所以它既能保持了U盘原有的体积,也能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超高速存储速度。 从外观看,这款UFSD-C快闪U盘采用全金属外壳+皮革覆面的设计,整个U盘的造型就像是一个跑车造型,流线型机身与金属皮革的质感,让U盘的品味马上提升了一大个档次。重量方面,UFSD-C快闪U盘沉甸甸手感也让用户感觉到它的真材实料。因为是真正的U盘主控技术,所以UFSD-C的体积只有68.3mm×22.8mm×12.8mm大小,与普通U盘无异。 好的U盘当然不能只有外表,所谓“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一直适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U盘的效率就体现在数据传输速度上。UFSD-C快闪U盘最强大的优点就是存储速度和稳定性。 首先是UFSD-C快闪U盘存储速度,我们通过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IsMyHdOK等测试软件,我们就能看到它的真正强大之处。 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62.74MB/s,写入速度:304.26 MB/s。 用CrystalDisk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420.08 MB/s,写入速度:365.94 MB/s。 这个是对照组的某大品牌USB3.0U盘CrystalDisk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115.33 MB/s,写入速度:57.62MB/s,USB3.0与USB3.2的差距非常明显。 用IsMyHdO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49.76 MB/s,写入速度:300.58 MB/s。 许多U盘在存储大文件过程中,都会出现掉速等现象,我们可以从CrystalDiskMark的线形存储速度状态图看出,UFSD-C快闪U盘的存储速度一直非常稳定,(写入)维持在135MB/s左右。 另一个U盘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高速存储过程中,会出现高发热现象。从我们的测试来看,虽然UFSD-C快闪U盘在长时间测试过程中也产生了发热现象,但相对普通的USB3.0U盘,它的热量明显就要低上5℃~10℃,而我们本次的对照实验对象也是某大品牌的最新USB3.0协议U盘。 从上述的测试来看,ORICO-UFSD-C快闪U盘可以说是把U盘的存储技术提升到了另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ORICO-UFSD-C快闪U盘集成了华丽的外表和强大而稳定的存储技术于一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注定会成为U盘里的明星。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潮数码科技汇 晒物 2022-10-13 10:21

说到存储设备,大家应该都会想到U盘,毕竟这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到的。记得最早刚出现U盘的时候,只有几十兆的容量,读取的速度也只有上百kb。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介质也在飞速的发展,现在U盘的读写速度可以达到上百兆甚至是上千兆,可以满足日常对大容量文件的读写的需求。 自己经常要拍摄一些照片和视频,笔记本和台式机也是经常交互使用,所以这些照片和视频经常要使用U盘等存储产品进行拷贝,有时直接就在U盘中进行编辑,缩减拷贝的时间提高效率。如果U盘的读写速度不理想,等待的时间过长,那绝对是非常影响心情的。最近我在使用Orico新推出的UFSD系列U盘,UFSD-I系列,今天来评测一下这款高速的U盘。 Orico UFSD系列有多个型号,我这款是其中I系列的产品。产品包装简单明了,128G容量,使用的USB 3.2 Gen1的接口,下方的特点种,特意标明了400MB/s的读写速度。背面的产品说明中,也说明了405MB/s是该产品测试出的最大数据。作为日常应用的U盘来说,400MB/s的传输速度完全可以满足拷贝各种大容量文件了。 这款U盘还赠送了一个挂绳,可以将U盘拴在挂绳上,方便绑在钥匙扣后者挂链上,防止丢失,赠送挂绳的U盘我感觉还是非常少见的。 这款U盘外壳都采用了四周圆角的处理,从侧面看带有流线型的设计,外形很像是一个赛车的样子,造型还是挺独特的。而且拿到手上的第一感觉就是,好重啊。现在的U盘多少采用塑料材质,而Oorico这款U盘的外壳使用了铝合金材质,要不说手感摸起来有些不同呢,而且尾部的黑色部分,使用的是皮革材质,金属加上皮革的外壳设计还是很少见的,不得不说这款U盘质感是我用过最好的。 U盘的尾部还带有一个挂绳孔,同时也U盘也附带了一个挂绳,可以将U盘栓到钥匙扣或者包内,以防丢失。 U盘的接口采用了拔盖式的设计,而且盖子设计的稍紧,盖上后不会松动,用大力甩也不会掉落,不用担心盖子不慎掉落,导致接口损坏的情况。接口的内部使用了蓝色的图层,也是USB3.0及以上规格常用的图层颜色。接口上也有该产品的型号和容量UFSD-C 128G以及产品编码。 接下来测试一下读写速度吧,毕竟U盘的性能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测试软件可以读出,写入达到了323MB/s,读取速度达到了400MB/s,读写速度符合产品的宣传的最大速度,在这类小巧的U盘里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了。 再来看看实际的拷贝速度,拷贝一个20GB容量的电影。写入速度达到了317MB/s,速度接近于测试最大速度。读取速度在开始的瞬间飙升了一下,然后平稳的位置在370MB/s左右。整体的拷贝速度不到2分钟。这个读写速度也接近于测试的最大速度,完全达到了宣传的标准,并没有存在虚标的情况。 在高速读取的时候,U盘的,这款U盘使用了铝合金的材质,所有散热性能更优秀,我个人日常使用基本在30度以内,在高强度测试的时候温度也没超过40度,散热的性能很好,不用担心因为高温而导致掉速或者损坏的情况。 虽然现在高速的存储设备有很多,例如很多固态硬盘可以有更高的速度,但是他们的体积普遍较大,而且还需要连接线。Orico这款U盘的体积和普通U盘大小一样,但是比固态移动硬盘的体积小很多,还无需连接线,直接将挂绳串在钥匙扣上就能带走,铝合金外壳也不用担心磕碰对U盘造成损坏。 像我这样有处理图片和视频的需求,而且会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之间来回拷贝使用。而现在我直接将素材存放到Orico UFSD U盘中直接进行编辑,省去了拷贝的步骤,即插即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u盘作为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物品,高效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2点,Orico UFSD这款U盘具备了高速读写能力和长时间读写稳定的不掉速的特点,可以满足高要求的文件存储需求,同时小巧的体积也更方便随身携带,铝合金外壳不仅提供了结实耐用的抗造能力,同时提供了更高效的散热效果,让U盘在使用中不会以为温度提升而导致掉速等问题。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kuaigui 晒物 2022-10-12 15:29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主要讲U盘和网盘哪个才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更多网友将理想化的选择了网盘。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U盘的使用场景还是非常多的,况且随着U盘存储颗粒以及传输协议的提升,在读写速度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提升。网盘虽然方便,但各家运营商都为了赚钱限制下载速度,使用成本也不低。 我本人主要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经常需要在家里和单位的电脑之间拷贝体积较大的源文件。最近我入手了国产品牌ORICO的一款快闪U盘,128GB容量、USB 3.2传输协议,完全能够满足我日常工作的需要。 包装延续了ORICO一贯的设计风格,蓝白色相间,正面印有快闪U盘的渲染图,上方标注有ORICO品牌LOGO以及产品型号名称。 盒子背部罗列有这款U盘的技术参数和制造商信息等内容。 这款U盘的外观借鉴了高端跑车的轮廓造型,机身外壳以银色金属材质为主,辅以流线型线条过渡,尾部搭配少许皮革材质拼接,科技感十足。正面标记有ORICO品牌LOGO,背部则是UFSD系列的图标。另外,金属材质的外壳也能增加U盘自身的耐久度,减少物理伤害,保障数据安全。 根据官方给出的参数,U盘的三围尺寸是68.3*22.8*12.5毫米,重量大约40克。配合尾部的挂绳孔,可以搭配一条挂绳或者直接挂在钥匙扣上,方便携带。 U盘一侧搭配有保护帽,平常不用的时候可以对USB插头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自然是容量和读写速度。这款U盘提供有64GB、128GB、256GB和512GB四种容量可选,并且有USB和Type C两种接口,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我选的是128GB USB接口的版本,插入电脑以后查看实际容量是119GB,符合正常标准。 性能方面,这款U盘采用优质存储芯片,并且支持USB 3.2 Gen1传输协议,能够实现媲美TLC颗粒固态U盘的读写速度。官方给出的参考读取速度为411MB/s,写入参考速度为353MB/s,满足一般日常文件存储、在U盘上直接加载大型PSD源文件甚至使用Windows to Go也完全够用。同时,也能够乡下兼容USB 3.0/2.0等老旧协议。 我用的RedmiBook笔记本搭载的是USB 3.0接口,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进行测速,在6.0版本中,连续读取速度为336MB/s,连续写入速度为297MB/s;在8.0版本中,连续读取速度为398MB/s,连续写入速度为341MB/s。 使用TxBench软件进行测速,平均读取速度为383MB/s,平均写入速度为232MB/s。 在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中测试,平均读取速度为382MB/s,平均写入速度为333MB/s,同样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当然,如果搭配支持USB 3.2接口的设备,读写速度会更加理想。 最后,利用HD Tune Pro软件进行的基准测试,数据大小设定为25GB。结合实际测试结果来看,读取和写入都很稳定,没有明显掉速的现象。 日常使用期间,我也经常会直接用PhotoShop直接加载存放在U盘中的PSD源文件,以最近设计的展板为例,将近600MB的源文件打开速度也很快,期间拖动图层、编辑文字或者添加图层样式,操作响应也比较留流畅,修改完以后直接Crtl+S快速保存,写入速度比较理想,基本不需要等待。 U盘在读写期间发热是整个行业都无法规避的问题,ORICO快闪U盘采用金属外壳,能够将内部芯片产生的热量更快的通过外壳散发出来,从而解决长时间使用掉速的问题。实测拷贝一个20GB的文件到U盘以后,U盘表面最高温度为31.8度。需要强调的是,金属材质的导热性比较强,表面温度自然要比塑料外壳的U盘高,但散热效果也比塑料更理想。 结合一段时间的体验来看,这款U盘的总体表现还不错,USB 3.2协议搭配优质存储芯片,实际的读写速度也非常理想。可惜我手里没有USB 3.2的机子,但在USB 3.0接口下仍然能够保持理想的读写速度。金属材质机身不仅结构强度高,能够从物理层面降低损坏的风险,同时也带来更好的散热性能,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ORICO快闪U盘体积小巧便携、读写速度理想,且久用不会掉速,算是在普通U盘和固态移动硬件之间最有性价比的选择,基本能够满足工作和生活场景中文件存储和拷贝的需求。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2022-10-12 15:02

U盘,当年特别时髦现在依然实用的一件小玩意。好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放个课件,打印文件,看看电影这么简单。其实,现如今体积更小,携带更方便的高速U盘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移动固态硬盘了,这次我要上手体验的是这款 ORICO 奥睿科快闪U盘UFSD-C,据说可以3秒传完1G文件,效果如何?一测便知。 从外形上看,U盘像是一把迷你版的豪车钥匙,从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 铝合金和皮革,两种质感极强的东西组合到一起,说它是目前颜值最高的U盘之一并不为过。 这个U盘是有盖子的,紧密度中等偏上,无端掉下来的可能性很小,但一不小心落在哪就说不定了,所以说,平常得额外看着点盖子,别丢了。 包装内还配了一根吊绳,可是刚使用没多久,绳子在皮革上留下了痕迹,看着真心疼。 U盘重100g,拿在手上有点分量。用料上,它采用了铝合金外壳,比金属外壳更耐磨,同时散热性、抗摔性比塑料外壳也强很多。 说完了外观再聊聊配置。这款U盘有从64G到512G四个存储容量的版本,A口和C口两种规格,本人使用U盘的大多数场景是在台式机、笔记本上拷贝视频素材、备份PR工程,对存储量需求并不是很大,所以说128G、A口的版本是比较适合我的。 其实我也经常用手机拍视频用电脑剪视频,所以说C口的版本我也很需要,但是没办法,A和C必须选一个。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不妨通过一个扩展坞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买两个U盘。 根据官方的数据,使用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U盘读取速度可以达到411MB/s,写入速度可达到353MB/s;传输60GB大文件不掉速,高速不高温等等。话不多说,接下来进入实测环节。 这次我测试的电脑是华为Matebook14s,处理器为i5-11300H,自带512G固态硬盘,主板右侧为USB3.2 Gen1接口。 由于算法不一样,官标128G的U盘电脑显示实际容量为119G。 首先是用CrystalDiskMark测试所得结果。1GB和4GB基准的连续读取速度都在400MB/s以上,与官标参数几乎一样,1GB基准下的最高连续写入速度接近300MB/s,与官标参数有一定差距。 我拷贝的文件总计30G左右,里面都是一百多M的视频文件,算是比较难搞的那种文件类型了。实际拷贝数据的表现与跑分结果比较吻合,读取速度高达370MB/s,并且从始至终相当平稳,名副其实的“高速不掉速”;写入速度一开始有两百多MB/s,最终稳定在130MB/s左右。由于没有选用大文件,所以说测试结果并不精确,仅供参考。 接下来是稳定性+温控测试,用ATTO Disk Benchmark 4.0版本,基准范围选择512B到64MB,测试时间10分钟,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到,U盘读取速度稳定在375MB/S左右,写入速度基本稳定在305MB/s左右,持久高速读写能力还是不错的。 期间用温枪测得的最低、最高温度分别是33.8℃、41.5摄氏度。根据官方的数据,U盘30分钟持续满速读取的最高温度是54℃,摸着有点烫手,但都在损伤U盘的温度限制以下。 最后是用WTGBench做了一次快速写入测试,可以看到ORICO 奥睿科快闪U盘UFSD-C评级达到了“GOLD”,连续写入速度达到了273MB/s,4K随机写入速度也稳定在22MB/s左右。 从测得结果推导出它的耐用性和稳定性都还不错,因此我认为把它作为WTG启动盘、高清行车记录仪、4K智能电视、智能wifi设备的扩容装置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款ORICO 奥睿科快闪U盘UFSD-C 128G版售价在200左右,相比同等容量的固态U盘,性价比还是相当高的。极其迷你的体积与移动固态硬盘相比,在便携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它稳定400MB/s左右的读取速度以及不错的耐用性,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和场景都完全够用了。即便对速度没有过高要求,把它作为重要资料的存储设备也是稳妥的选择。 最后是给厂商的建议,1. 建议把挂绳改成全扁线,或者重新设计皮革的形状,目前挂绳会对皮革造成拉扯伤痕,实在可惜。2. 希望能够再推出一个A、C双口设计的版本,或者官方的转换头也可以,以满足手机、笔记本、台式机、平板多平台通用之需要。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超级测测测 晒物 2022-10-12 12:39

自从入手了群晖后,就一直在研究怎么能让它更好地发挥功能,最近又从一些大神的教程中得到了些启发,开始着手整理一下下载工具。群晖自带的Download Station下载速度实在堪忧,一直在研究安装更好用的下载工具的方法,在几篇文章中看到了nas-tool可以安装各类下载工具,就从中学习,并发现了一些简便的方法。 因为不是深度下载玩家,平时在电脑上最常用的下载工具就是迅雷了,并且连会员都没开,感觉这个速度以及基本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了。一直期望着可以在群晖上也能使用迅雷下载,这次终于找到了方法。 首先要在套件中心的套件来源当中,添加矿神资源链接。 群晖是6.+系统的话,地址是:https://spk.imnks.com/ 群晖是7.+系统的话,地址是:https://spk7.imnks.com/ 添加好以后,就能在社群当中找到迅雷了,安装方法很简单的,就是普通的套件一样。 安装完毕后,会看到套件的信息,在这里矿神就已经给我们暗藏了迅雷的内测激活码:我不是矿神IMNK5。我在这以前也安装过NAS版的迅雷的,后来因为找不到内测码而放弃了,还是矿神很贴心,不仅准备了套件,还准备了内测码。 安装好后,重点提示我们要F5刷新网页后,再打开迅雷。 安装好迅雷以后,登陆我们的迅雷帐号,填写上内测码就能正常使用了。普通的磁力链接,可以直接添加,就能开始下载了。如果在存储位置当中找不到我们想要存储的位置,那么在文件夹权限当中,给迅雷添加读写权限就可以看到了。 使用迅雷的下载速度真是飕飕的,我500M的宽带,下载速度达到了60MB/s,比自带的下载工具好用了很多。其实迅雷更好用的地方在于,一些用Download Station下载没有速度的,用迅雷会有速度。 最新发现一些影视网站,下载资源都是在使用迅雷云盘,这样我们就能先将资源保存到迅雷云盘,然后再取回群晖当中就可以了。 另外现在还有很多资源是通过百度云分享的,百度网盘如果没有会员的话,那个位数KB的下载速度实在尴尬,而且百度云不支持使用第三方的工具下载,而为了偶尔几次的下载,去开通会员多少又有些不值。 下面分享一下群晖下载百度云资源的方法吧,虽然解决不了速度问题,但是群晖日常挂机,慢慢下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就需要用到了群晖的Cloud Sync了,它可以实现群晖和各类网盘之间的数据相互备份,我现在就在使用它将我群晖当中的图片备份到百度云中,实现双重备份。Cloud Sync可以支持和网盘间的双向同步以及单向备份,那么我们就能实现从网盘单向备份到群晖,实现网盘中的文件下载。 如果第一次设置百度云,那么需要进行添加。 在新增当中选择百度云。 这时需要对百度云进行登录验证,然后就能开始设置了。 因为我之前已经添加过百度云,就只需要在当中,添加新的任务就可以了。 在任务设置当中,选择在群晖当中要存储下载文件的位置,远程路径选择百度云中,我们将要存储要下载的文件的位置,注意这个文件夹是在“我的应用数据-Cloud Sync”下载,一开始我在百度云的根目录下创建了一个文件夹,在这里根本识别不到。同步方向选择“仅下载远程更改”,在下面的勾选区,勾选上“当删除源文件夹中的文件时,不要删除目的文件夹中的文件”,这样就能避免当我们下载完文件以后,在百度云中删除文件以节省空间,同时群晖中的文件也被删除了。 设置好以后,就能尝试一下这一功能了。 找一个百度云的资源 然后将这个资源转存到我们的网盘里。 这里一定要选择我们设置的会下载同步的文件夹。 然后再经过一会儿后,就能看到Cloud Sync有这个资源正在被同步到本地了,因为Cloud Sync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查询我们的百度云,所以从文件存到百度云,到Cloud Sync开始下载这个文件,需要一个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并不长。文件下载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因为这里依然是那个个位数的下载速度,不过我们也不着急了,让群晖自己慢慢下载吧。 到这里常用的资源下载,普通下载、磁力链接、BT、迅雷云盘、百度云就都能实现了,这基本包含了我日常所有的下载途径。 很多高手玩家还会玩PT,因为我没有这个需求,所以也不折腾了。如果还有更多的下载需求,还可以使用qbittorrent、transmission、Aria2等等了。 群晖(Synology)DS220+ 双核心 2盘位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私有云 文件备份 文件共享 京东:¥2780 去看看 <更多>

雨的心跳 经验 2022-10-12 10:40

之前测评了SanDisk CZ880这款神级的u盘,但是速度方面的表现并不是很稳定。ORICO品牌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的u盘类产品,当然已经超越了u盘产品的存在,是小巧便携的固态硬盘类。最近入手了来自ORICO的UFSD系列u盘,感受一下这款产品的表现到底如何。ORICO UFSD的包装就是ORICO产品的包装风格,白色的主色,在包装正面就可以看到产品本体,产品定位是High Speed Solid State Performance,配色一律采用,我这次入手的是128G空间的,并且标明了这款产品支持USB3.2 Gen1;包装左侧印有产品的四大特性:存储、稳定、不掉速、405M/s;包装的右侧则印有产品的质保信息:UFSD支持一年质保,只换不修;包装的背面则是产品的一些生产信息。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一下关于这个混乱的USB协议是这么回事。我知道肯定很多人对这个协议一头雾水,这都归因于USB协会在大家不注意的情况下修改的协议的名字,为了便于大家搞清楚相关问题,在此处进行一定的解释: 首先,原始的USB协议其实就是分为了USB2.0(480Mbps),USB3.0(5Gbps)。 然后,USB3.1出来以后,原来的USB3.0改名为了USB3.1 GEN1,而新出的USB3.1则被命名为了USB3.1 GEN2。 再然后,USB3.2出来以后,又改名了。USB3.1 GEN1 改名为了USB3.2 GEN1,USB3.1 GEN2 改名为USB3.2 GEN2,而新出的USB3.2则被命名为了USB3.2 GEN2X2。 别说不懂了,懂也绕晕了啊。 总结一下 USB3.0 = USB3.1 GEN1 = USB3.2 GEN1 = 5Gbps USB3.1 = USB3.1 GEN2 = USB3.2 GEN2 = 10Gbps USB3.2 = USB3.2 GEN2X2 = 20Gbps ORICO UFSD支持的USB协议是3.2 Gen1,也就是最高支持5Gbps的速率,当然,存储类的产品传输速度不仅仅是依据自身性能,还和所用的传输设备、接口等等因素相关。 ORICO UFSD采用的是抽拉式设计,将包装抽出就可以看到产品的外观,和外包装没有什么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款u盘还提供了一根便携式挂绳,这一点给个好评。ORICO UFSD比普通的u盘稍微大一号,整体设计风格有点赛博朋克的意思。 外壳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并且在尾翼部分设计了皮革材质,以便于插拔u盘帽。 ORICO UFSD采用的是可插拔式保护盖的设计,不过有一点遗憾的是,为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没有设计可以收纳保护盖的部分。 ORICO UFSD是USB-A插口,蓝色表示支持USB3.0,根据前文的介绍,ORICO UFSD支持最高5Gbps的传输速度。 既然是存储类产品,除了外观好看,方便携带以外,还需要对性能进行验证。 为了保证测评有可比性,本次测评拟采用3个设备平台,通过不同的测速软件、实际传输速度的表现对ORICO UFSD这款u盘产品进行性能测评。 测试平台一:组装PC 测试平台一配置: CPU:Intel(R) Core(TM) i7-6700 CPU @ 3.40GHz RAM:32GB 传输接口:USB3.0 测试软件1:TxBENCH 通过TxBENCH进行测速,测速结果顺序读取甚至比官方宣传的还快那么一丢丢。写入速度则在337M/s左右,在u盘类产品力属快速层级的。 测试软件2: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Pro 使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Pro这个测速软件测出的速度相对来说和实际使用时相当,读取速度大约在383M/s,写入速度大约在306M/s。 测试软件3:AS SSD Benchmark 通过AS SSD Benchmark测速的结果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Pro基本一致。 注:通过软件进行速度测试的每个设置都是默认设置,没有进行修改或者特别设置。 实际传输文件: 通过一个44.6GB的大文件进行实际传输稳定性测试。 实际测试结果可以看出,ORICO UFSD的写入速度从一开始的260M/s左右,逐渐到140M/s基本稳定到了传输结束。 ORICO UFSD对大文件的读取速度基本稳定在了350M/s,这也可以看出来这款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测试平台二:MacBook Pro 13.3 2020 测试软件:Disk Speed Test 由于这款笔记本只有4个雷电接口,因此我使用了ORICO自家的支持10Gbps的USB hub进行拓展,并且只在hub上接入ORICO UFSD进行测速。 由于MAC OS在直接传输文件过程中无法直接看到传输速度,所以就选择了一款测速常用软件进行了测速。通过10Gbps的ORICO hub进行接口转接,测速结果写入速度大约在200M/s,而读取速度大约在318M/s。 测试平台三:小米笔记本Pro 15.6寸 2019款 传输接口:USB3.0 测试软件1:TxBENCH 测试软件2:AS SSD Benchmark 实际传输文件: 文件信息 文件传输速度测试采用了一个日常使用的视频文件,大小约为3GB. 在大文件实际写入速度方面,平均速度大约在150MB/s。 在大文件实际读取速度方面,传输速度基本是一条直线,维持在320MB/s左右。 通过以上不同的平台对ORICO UFSD进行了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发现,这款u盘与其宣传的基本一致。 总的来说,ORICO UFSD外观设计比较新颖,虽然不属于最小的那一类,但是金属外观的设计加上类赛博朋克的风格看起来比较讨喜;作为一款存储类设备,传输速度和传输稳定性表现如此已经很是惊喜,要知道哪怕是你自己组装NVMe,也要挑一挑才能找到不掉速的SSD,不掉速就意味着结果可知,可以掌控;ORICO UFSD是一款值得购入的高速类u盘,当然ORICO最近还出了好几款u盘类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应用场景进行选购。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还请不吝三连。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的选购有所帮助。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空leo 晒物 2022-10-12 10:19

随着人们闪存和外设使用的越来越多,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的U口都会显得略有不足,例如,本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只有两个U口,当接入一个鼠标和一个键盘后,就没有再插入U盘的位置了,即便有三个U口的笔记本,同时插入两个U盘也会显得比较费劲,所以,USB集线器(分线器)就成为解决U口少的最佳方案,当然,USB集线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SB分线器并不是什么新鲜产品,但传统的USB集线器存在很多通病,例如,多U口同时使用受干扰或不能读取,读写速度慢等情况,而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款USB集线器,是ORICO推出的PW4U-U3系列口袋集线器,这款产品虽然只有四个USB分口,但支持四口同读,以及USB 3.0协议,无需外接电源,即插即用,是非常不错的一款解决U口紧张的产品。 ▶开箱 从包装盒上可以看出,本次体验的这款ORICO集线器是一拖四个USB接口的形式,产品系列是PW4U-U3,其实,在售的这个系列还包括一拖三的形式,只不过是两个USB接口和一个Type-C接口的,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接口的集线器。 从盒体背面可以看出,这款ORICO集线器的颜色版本有四款,分别是商务黑、象牙白、宝石蓝和樱花粉,两种分口形式的集线器都有这四种颜色版本,在颜色方面,这款集线器还是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搭配。 因为是外设类的产品,所以这款集线器的所有物品并不是很多,只有集线器和说明书,当然,这类集线器产品也无需其他附件,即插即用,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快速上手的需求。 ▶外观 这款集线器的外形类似插排的长条形状,不包括延长线的整体尺寸为92.9mmx30.6mmx14.7mm,整体非常小巧,桌面级使用也不会占用太多空间,此外,本次体验的这款集线器延长线是0.15m的,而在售版本中还有0.5m、1m和1.8m其它三种长度版本,用户可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选择,可供选择的长度基本能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集线器外壳采用优质的ABS材质,不仅防刮花、更耐磨,而且有着较好的硬度,无惧日常的磕碰和掉落等情况,也使得这款集线器非常轻巧,随身携带方便,几乎没有任何负重感。 四个USB分口采用一字排列,U口间距15mm,多个U盘同时插入时也不受干扰,值得一提的是,每个U口周边都采用灰色的ABS材质包边,独立的包边设计,能大幅提升U口边缘的耐磨性,相比传统无包边U口,ORICO的这款集线器的包边设计,能有效保护U口周边,接口不易损坏。 与集线器体其它表面乌面处理不同,U口端面采用的则是碳纤维纹工艺处理,不仅外观独特,而且触感的辨识度高,且能避免经常插拔U盘导致端面刮花的情况。 集线器背面除了印有产品的相关信息外,在周边四角还带有四个小圆点的支腿设计,既可以防止背面放置在桌面上刮花的情况,又能有助于长时间使用的散热。 此外,集线器U口端面还设计了一颗球形的指示灯,带电后呈蓝色,不仅可一目了然集线器的工作状态,而且夜间观看也不刺眼。 传统分线器的延长线由于经常使用,由于弯折和拉伸容易导致线芯断裂,而ORICO这款集线器的线材内置镀锡纯铜线芯,不仅抗拉、耐弯,而且负载更强、数据传输更稳定。 ▶使用 ORICO这款集线器搭载了高阶芯片,在作为连接带有接收器的无线鼠标和键盘使用时,外设的触发指令反馈更灵敏,没有传统分线器的延迟情况,连接无线外设时能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作为读取闪存时,ORICO这款集线器支持四个U口同时读取,而且每个U口都支持USB 3.0协议,随着支持USB 3.0以上的U盘越来越多,如果使用传统的分线器,使用U盘的读写速度会大打折扣,而使用ORICO这款集线器,读写速度要比传统USB分线器更快、更稳定,也无需反复插拔。 即便作为连接大容量硬盘使用时,ORICO这款集线器也能轻松带动两块2.5英寸1TB的固态硬盘,而且读写速度也相当可观,这也是传统分线器无法比拟的特点之一。 当然,除了连接台式机和笔记本外,通过Type-C转换头也可连接手机、平板类产品,并可高速读写多个闪存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身边没有台式机或笔记本,又恰好需要使用多个U盘的内容,使用ORICO这款集线器就省去很多麻烦的转换操作,轻松实现用手机或平板读写多个U盘的内容。 ▶总结 总之,这款仅20多元的集线器就能解决U口紧张的难题,在同价位分线器中,ORICO这款集线器不仅做工精致、身材小巧、便于携带,而且支持四口同读以及USB 3.0高速读写,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的一款实用型产品。 奥睿科(ORICO)USB3.0分线器HUB高速集线器扩展坞转接头拓展4口延长线适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转换器PW4U-U3黑 京东:¥27.9 去看看 <更多>

金玉2011 晒物 2022-10-12 09:59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各种数码设备的昭华凋。 关注过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对主流 NAS 有 三 种定位: 轻NAS:个人定义“满足普通用户的存储、备份、分享基本需求,但扩展性、可玩性较弱,适合大部分人群”。比如绿联、海康、华硕以及群晖威联通的 ARM 机型系列。 专业型NAS:个人定义“满足用户存储、备份、分享基本需求。能提供更多基于自身开发的独家应用,并且可以使用工具进行拓展”,比如群晖威联通旗下 X86 机型,能玩 docker,也能折腾虚拟机。 进阶型 NAS:个人定义吸收了轻 NAS 易于上手、设计理念新颖等优点,却又不满足于轻 NAS 功能上的限制,并且已经在某一领域有了自身成熟并有别于其他 NAS 系统的特色,但整体素质或者说可玩性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一类 NAS 。最明显的就是新晋 NAS 厂商的 X86 机型,硬件配置到位,扩展性强能玩 docker,但通常都不支持虚拟机。 就我看来,进阶型 NAS 应该是目前最符合用户需求的机型。一 方面汲取了轻 NAS 易上手易使用的特性,另 一 方面硬件配置不低,喜欢折腾的玩家也能找到乐趣。而且轻 NAS 和进阶型 NAS 有个最大的优点,控制端简单好用,不管是 PC 端、手机端或者 TV 端一个软件搞定,不像专业型 NAS 那样 一 个功能就需要个 APP,没错,主要就是说的你群晖。 作为数码圈的老品牌,绿联进入 NAS 领域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品。今年更是动作不断,DH2600 上市不到半年,又整了个 四 盘位的 DX4600 出来,作为绿联的忠实 fans 我也第一时间入手,评测立马送上。 相关设备推荐 1️⃣ 绿联 DX4600 本文主角,主流 四 盘位机型、搭载 Intel N5105处理器、四 核 四 线程、 8G DDR4 内存(上限可扩展至 16GB)、双 2.5G 网口,双 NVME m.2 卡槽、最大支持 4TB X 2、机械硬盘插槽支持 20TB X 2、自研 UGOS 系统、航空铝加厚机身、支持USB无线网卡。首发到手 2399,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 NAS 了。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799 去看看 2️⃣ 交换机|兮克 SKS 7300 目前大部分路由器都只配备单个 2.5G 网口,最大的作用就是实现局域网 2.5G。兮克 SKS 7300 自带 8 个 2.5G 电口 + 4 个万兆光口(自适应),支持端口聚合 VLAN 划分、组播、IPV6等多种功能以及 WEB 网管、CLI命令行等管理方式、兼容市面主流光模块,与其他品牌交换机互通也不成问题,金属外壳散热给力,属于一步到位的选择。重点,这货可以完美支持猫棒的,弱电箱又能节约个光猫的位置了。 兮克交换机SKS7300-8GPY4XGS二层智能网管支持vlan端口聚合支持2.5G猫棒8口24口2.5G交换机万兆交换机 天猫:¥699 去看看 3️⃣ 电视|雷鸟 鹤6 Pro 大部分家庭用户使用 NAS 都玩影视墙打造,这次的绿联云 DX4600 也开发了适配的 TV端,电视自然也得跟上。雷鸟这个牌子特别喜欢堆料,最新推出的鹤6 Pro 自带百级分区背光,峰值亮度 800nits 、兼容 HDR1.0标 准,高光透亮清晰、暗部细节丰富。而且这货自带满血 HDMI2.1 高速接口,可以实现全局 240Hz 动态加速,算是同价位中亮度最高、分区数量最多的 240Hz 游戏电视。 MTK9652 处理器,3 + 64 存储组合,无广告支持投屏。这个牌子算是最早关注 NAS 的电视品牌,还专门为 NAS 玩家整了个 专属访问入口。可以很轻松的挂载NAS上共享文件夹,无需另外安装单独App进行管理,减少用户稍作。 鹤6 Pro 算是市面少有的专门针对游戏和 NAS 进行了优化的电视,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主流爱好,同配置的机型几乎都不会低于 8000,这也是我专门重点提及的缘故。 FFALCON雷鸟电视 75英寸鹤6Pro 游戏电视 HDMI2.1 120Hz 4K 全面屏电视75S545C Pro液晶电视机 京东:¥6899 去看看 4️⃣ 无线网卡|绿联 50340 市面很多 NAS 都取消了对无线网卡的支持,但绿联反而增加了对USB无线网卡的支持。这次的 DX4600 加入了无线组网功能,所以可以更方便选择摆放位置。这块无线网卡采用 USB3.0 接口,支持 802.11AC 协议,双频连接,内置 3dBi 天线,配备 WPS 功能键可以 一 键连接 WiFi。最重要的是,这货与绿联 DX4600 兼容较好,即插即用比较方便 多说 一 句,我其实理解不了 NAS 加入无线组网的意义。NAS 就和路由 一 样,放在固定位置就不会再动了的。双盘位我还勉强可以理解,毕竟容易移动。但是,DX4600 是个 四 盘位机器啊,谁会没事抱着它变换位置。只能理解为品牌单纯想堆料,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后面的wifi6网卡铺路 绿联 CM492 USB无线网卡 AC1300M双频 免驱动 适用电脑随身无线WiFi接收器 外置5G千兆高速网卡 50340 京东:¥145 去看看 绿联 DX4600 外形赏析 ▼相比传统的专业型 NAS,新晋的轻 NAS 往往颜值较高。目前来说我最欣赏的外形就是绿联 DH26000、极空间的 Z2、Z4。这次的 DX4600 再次刷新我对 NAS 外形的认知。绿联标志性铝材外壳带来金属独有的工艺美感。极简造型深谙简约之道,放在客厅也毫不突兀。 ▼正面的磁吸面板,下方则是电源、网络、磁盘指示灯。没有任何品牌标示,这颜值真的爱了。四 盘位设计,仓位之间缝隙很大,散热性能应该很不错。 ▼从边缘可以看到,外壳是由内部的 PC 骨架 + 铝材组成,PC 骨架缓冲性更好,硬盘高速运转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铝壳包裹使得机体更为稳固,同时也拉高了整体颜值。 ▼内部空间宽大,周围开孔加强散热,主板离风扇也有很大的空间,贯穿式风道可以快速带走内部产生的热量。 ▼硬盘的固定方式和 DH2600 变化不大,免螺丝设计,按压卡扣进行固定。这也是绿联独有,使用起来很方便。 ▼尾部上方为 14cm 智能风扇,可以动态调速兼顾轻音跟散热,表面覆盖磁吸防尘网。下方则是接口了,包括双 USB3.0、双 2.5G 网口,甚至还有个 Type-C 接口。 ▼底部四个硅胶垫脚以及铭牌参数,中间两个螺丝拆下后可以加装内存、SSD。 ▼绿联 DX4600 采用的双内存卡槽,标配 8GB DDR4 金士顿内存,下方的卡槽还可以加装内存。旁边则是双 M.2 卡槽。绿联的 M.2 卡槽并不是单纯作为缓存使用,也可以加装大容量 SSD 直接当成硬盘使用。也就是说,你愿意的话完全可以把它当成 6 盘位 NAS 来使用。 ▼之前的 DH2600 我就觉得颜值能打,没想到 DX4600 凭借优雅沉稳的气质更胜 一 筹。 ▼整体来说,这个机箱的内外结构,工艺设计真的是可圈可点。玩了这么多 NAS,绿联 DX4600 绝对是我用过最漂亮的 NAS 主机。 ▼作为最受用户喜爱的 4 盘位机型,绿联 DX4600 将存储空间的调配权下放到位,允许多种 RAID 模式并存。打个比方,四 块硬盘其中两块组 RAID1,剩下两块独立存储,或者 三 块 RAID5 + 一 块独立存储,或者四块都独立。可以说兼顾了安全和容量。 PS:想要详细了解存储模式的朋友可以参考之前我写的存储科普文。 轻 NAS 并不轻,到底能做些啥? 玩惯了专业型 NAS 的朋友往往对 轻 NAS 嗤之以鼻,但扪心自问,有几个朋友能真正把群晖威联通玩转。大部分的用户可能只是想要个能备份相片资料、能扩容手机内存,能下载能分享、工作的时候进行协同办公,娱乐时能提供高清资源的工具而已。这 一 节我就用 绿联DX4600 告诉你们轻NAS到底能做些啥,以及它的优势何在。 本文不算教程,绿联的 UGOS 已经将使用难度做到了最低,各种功能基本上一看就会,想具体了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的文章。 轻松释放手机空间、智能 AI 相册识别 ▼现在的手机承担了相机功能,加上微信和各种 APP 占用了大量手机内存,就算 512G 的大内存也扛不住,而且放在手机内还存在遗失的隐患。将照片和重要文件保存在 NAS 中既安全,又能释放手机大量空间,而且还可以全家 一 起分享拍摄的精彩时刻,不比买个手机划算? ▼备份基本可以做到无感。APP 端设定好以后只要回家就能自动备份,不在乎流量也可以即拍即存,完全不用担心误删或者遗失的问题。使用起来也很简单,老年人可以轻松上手。 ▼普通用户最为关注的相册功能,通过读取相片 EXIF 信息自动将相片根据时间、地点、场景自动归类,AI 人脸识别也没有拉下。毕竟处理器够强,这方面毫不拉胯。 高速外网传输,在外观影不用再去折腾 DDNS ▼大部分 NAS 在外网访问上速度都极为拉胯,所以为了畅快的传输速度,不少用户都会去折腾 DDNS,像我就买了 10 年阿里云专门给群晖威联通跑外网的(写过相关教程可参考)。但 绿联全系在外网访问上都做的极为出色,完全不用折腾,外网直接使用。速度方面下载可以达到 6.9MB/s,上传可以达到 2.7MB/s(5G 连接),这个数据传输速度着实有点猛。 ▼高速传输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对于喜欢在外观看视频的朋友来说更是绝配,实测播放 4K 影片毫无卡顿(拖拉进度条会有缓冲),至于备份相片、分享文件那更是秒传,可能你上 一 秒拍下相片,下 一 秒家里人已经看到你的大作了。 多样的下载工具,网盘文件轻松下载 ▼虽然我已经习惯了使用 IDM 进行日常下载,但大部分用户依然把迅雷作为首选工具。绿联 DX4600 内置了迅雷套件,相比客户端来说,套件版迅雷不用安装也不会占用主机资源,干净快速无广告,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机将资源远程下载到 NAS 中。速度方面取决于家中的带宽和资源的热度,比如我用它下载 MSDN 的Windows, 400M 的家庭带宽,结果给我跑出了全程 40+MB/s 的下载速度。 ▼百度网盘使用的用户也不少,虽然现在私人 NAS 盛行,但网盘上的资源转到私人 NAS 上依然是个大工程,更何况现在很多资源分享依然是百度盘为主。不过百度盘不开会员只能享受龟速下载,用 绿联 DX4600 内置的百度网盘套件进行下载就轻松多了,虽然不开会员速度依然很低,但它是 24 小时无休止工作啊,再大的文件也能下载下来。当真急的话开 1 个月会员,啥资料都拉下来了 。 ▼其他网盘怎么折腾呢?群晖威联通可以利用 Cloud Sync 来同步其他盘,绿联DX4600 则可以使用 docker 上的 Alist 来曲线救国,基本上所有网盘都可支持,比如我就同步了阿里云、天翼云等等。这个应用不知道大家感兴趣不,要是需求的人多我后续更新 一 篇。 ▼玩 NAS 怎能不折腾影视墙?折腾影视墙 PT 自然不能错过。绿联在 DH2600 就已经开始支持 docker了,TR、QB 都很完美 无限可能的 docker ▼基本上,我们判断 一 款 NAS 是否具有可折腾性,支持 docker 和虚拟机算是最直观的表现。有了 docker 加持可以直接让 NAS 从单纯的存储器变身综合性服务器。绿联在 DH2600 推出时就承诺会适配 docker,后续果然如期推出,最新的 DX4600 自然出门就自带,加上硬件性能足够,扩展也足,占用的资源完全不会拖性能后腿。 ▼绿联DX4600 的 docker 操作逻辑和 Portainer 几乎完全 一 致,仓库也是资源最丰富的 DockerHub,X86 架构也不用担心适配的问题,可以说,加入 docker 的绿联DX4600 直接脱离了轻 NAS 的范畴,已经半只脚跨入了进阶型 NAS 行列(如果能有个特色功能就到位了)。像前面提到的 QB、TR、 Alist 以及 nas 玩家最爱的 emby、jellyfin、plex、 lighttpd 、Calibre 都没问题。 多提一嘴:DX4600 已经可以调用 GPU了,在线转码都是通过GPU,对系统占用资源更小 一 个APP 搞定多终端适配 ▼在终端适配性上,绿联 DX4600 几乎做到了全平台覆盖,连微信小程序都没放过。 客户端 UI 设计简洁高效,所有功能一 目了然,完全没有学习成本。常用的功能比如备份、分享、查看以及运行信息都直接在一个客户端完成,不像某晖 一 样需要下载 N 多应用。 ▼针对电视推出的 TV 端,可以在大屏进行文件预览、图像查看以及音乐播放,当然也少不了 NAS 玩家的视频欣赏。 NAS 空间轻松挂载为本地硬盘,毫无学习成本 ▼专业型 NAS 对新手来说,将 NAS 存储空间挂载为本地硬盘都得找教程。绿联云的 UGOS 基本上可以毫无难度,设定好访问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直接把 NAS 挂载到本地,平时就像使用本地硬盘 一 样操作。 内置金山文档,在线编辑多人合作 ▼互联网时代让多人协同成为刚需,疫情的反复更加重低这方面的需求,而文档的在线合作直接变身刚需。大部分 NAS 基本上都带有文档处理功能,不过必须单独安装。而绿联 DX4600 直接内置了金山文档 WPS ,实现了文档在线编辑功能。 ▼不管是身处任何环境,只要能连接到 绿联DX4600,哪怕你的终端没有安装任何文档软件,也能直接进行在线编辑。将文档放在公共空间更可以让多名使用者使用不同终端共同协作。 文件监控、随时同步,抹平异地办公差异 ▼有的朋友经常需要在多个环境穿梭,当前的工作进程如何保存?绿联的文件同步可以解决这个困扰。 设定好需要同步的文件 / 文件夹,只需要将最新的进度保存在该文件夹,绿联云就会自动将进度保存在网盘上,使用者更换环境后直接读取就是最新进度。也可以多个文件夹形成交互同步,不同环境都能继续之前的工作流程。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些心得灵感或者需要记住的事情。自从我开始用 NAS 以后就习惯将这类事情记录在 NAS 上的笔记本,不仅可以多端同步,还避免了 iPhone 和 Android 之间难以互通的问题。像绿联 DX4600 自带的笔记本就很好用,数据安全不说还完全没有广告。 如何定义绿联DX4600 最近几年个人存储市场突然成了香饽饽,N 多品牌都开始扎堆推出 NAS。原因有很多,比如在线网盘垄断后的提价举动,当然更多是用户对个人的数据安全更为重视的结果,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传统 NAS 品牌群晖威联通这种,在NAS 领域深耕多年,结果 2022 年使用教程依然火爆。这既说明了用户群体日益增多,新人不断涌入,但也说明了使用门槛依然存在。 传统 NAS 早期本来就是面对企业用户,用户群体也是有 一 定技术基础的专业人员,所以操作逻辑本身就不是很符合新手小白。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开始将 NAS 作为家庭必需品,传统品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降低自身的使用难度来匹配更多的用户,所以我们能看到整体的发展趋势都在向易用性方面靠拢。说白了,不是每个用户都把折腾当成爱好,不是每个用户都喜欢连挂载磁盘也得去搜教程,大部分用户仅仅只是想轻松使用而已。 而绿联、极空间这种品牌,从诞生之初就是面对的个人消费者,上手容易使用简单本来就是最大的特点。而随着整个用户群体使用水平的提高,以及硬件配置越来越强,轻(进阶)NAS 也在逐步向功能性发展。个人预言,不远的将来,不会存在什么轻、进阶以及功能型 NAS,而是基本功能相似、但拥有各自特点的 NAS。 最后谈谈 绿联DX4600 这款机型吧。简单说就是硬件强悍、使用简单、多端适配,灵活的存储机制、出色的外网访问能力,加入 docker 以后更是可玩性大增,拿我来说,基本上经常折腾的都能用这台机器完成。最后我要重点说的是,这台 NAS 的颜值实在太顶了。结合它这么强劲的硬件配置,2399 的首发价,我愿将它推荐给所有对 NAS 感兴趣的新老朋友。 本次测评到此结束,我是昭华凋,一个喜欢研究 NAS 的野路子评测家,喜欢本文的麻烦给个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输出购物经验与使用体验,再见!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10-11 14:39

⏹ 前言 NAS这类产品作为高度集成且系统只读的数码产品,谁家综合性能比较强一直富有争议,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支持大部分NAS的跑分工具,即使是不懂底层逻辑小白也能轻松对NAS的硬件+系统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正好要评测刚到手的绿联新款DX4600,就拿他作为首个案例,教大家如何部署跑分工具和评估测试结果。 除了绿联的跑分教程以外,下文也包含了其他NAS的跑分教程,大家可以按照教程自行测试,欢迎将评测设备+得分发在评论区进行比对,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本文目录 本文前半段为绿联DX4600这台新款NAS的解析与拆解,后半部分为跑分实操教程,大家按需跳转观看。 ⏹ 参数解析 既然是完整评测,先快速做一下绿联DX4600这台NAS的解析和开箱,首先是纸面参数。 1️⃣定价水平---较为划算 绿联DX4600的硬件配置在目前主流型号中属于偏高档次,通吃大部分的挂机与简单运算任务,同时支持硬解4K高码率视频,具体参数如下。 设备盘位:SATA盘位*4+M.2固态硬盘位*2 CPU型号:Intel N5105 →CPU核心数:4 →CPU线程数:4 →CPU基础频率:2.0GHz →CPU加速频率:2.9GHz →CPU三级缓存:4MB →CPU常规TDP:10W 核心显卡:UHD600 24EU 原生内存:8G DDR4 内存插槽:SO-DIMM*2 原生网口:2.5G RJ-45电口*2 作为高配四盘位成品NAS,DX4600不出意外定价在2599元,本身就比同配置友商型号略低一些,目前预售价格为2399元,这个入手价格挺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取消USB设备支持的大环境下,绿联反而增加了对USB无线网卡的支持,未来还可能会增加其他自家USB设备的支持。 2️⃣系统功能---升级较快 对比上个月的V2.1.0版本,绿联系统版本已经迭代到V2.2.0,同时客户端版本也升级到了V3.2.0。 相比之前版本,客户端在保留了Docker、迅雷下载、百度网盘同步等既有功能的前提下,同时也对智能相册、文档同步、数据迁移和任务管理器这类基础功能进行了些新增与改进,另外整体的界面样式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最大的改变是存储池配置,由于DX4600是一台四盘位设备,所以在多盘状态下可以自行创建多个存储池,比如其中两个盘组一个RAID1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其他两款硬盘单独直通使用提升整机IOps。 相册可能是NAS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使用Intel平台CPU最大的好处在于AI运算,UGOS的相册管理就支持AI分类。 分类原理是读取照片的EXIF信息,根据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和拍摄场景等属性对不同类型照片进行分类,同时也有人脸识别功能,DX4600会自动将不同家人的照片识别归类。 通过手机端开启智能分类即可按照分类显示,并且支持不同用户创建专属相册,也可以创建所有用户可见的公开相册。 文件同步的作用是将电脑上指定文件夹内容自动上传到NAS,现在版本新增了自定义文件类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自行配置自动过滤掉一些无用文件,节省NAS上的硬盘空间。 文件迁移功能说白了就是硬盘对拷的高阶版本,原来DH2600只有双盘位确实用不到,四盘位的DX4600就比较有用了,可以留空一个盘位用于迁移报损老硬盘上的数据。 绿联互传的功能是为NAS上的文件/文件夹快速创建一个分享链接,家人朋友无需下载绿联客户端即可走连接快速下载文件,现在新增了发送和接受日志记录功能,比较方便溯源。 任务管理器顾名思义可以查看后台进程,也可以自定义开机自启动项目。 顺道看了下设备运行24小时候的温度,目前室温在24°,机械硬盘运行温度为31°,靠近主板的固态硬盘温度为35°,目前来看温控做的还不错。 比较有趣的是,绿联这套客户端设计逻辑和其他友商NAS系统不一样,无论是交互方式还是入口设计更像windows系统,电脑用户基本上手没有什么学习成本。 如果外接了无线网卡,通过手机App开启后选择需要连接的热点即可使用,并不需要复杂操作。 当然对于高阶用户来说,绿联仍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比如WebDAV和NFS这些高性能协议还没做配置入口,不过硬件摆在这里了,绿联也一直积极做系统更新,像WebDAV预计Q4就能用上了。 如果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可以在客户端功能中找到社区,将自己的想法发在功能建议版块,研发人员态度比较开放,合理需求一般都会满足,比如我提的新增IPv6管理页面已经提上日程。 ⏹ 开箱拆解 过完DX4600的纸面参数,接下来看下设备外观与内部设计。 PS:最近一直阴天光线太差,外加上手机拍摄,设备实际上是很深的枪灰色,部分图片有色差,凑合看下吧,反正看我评测的兄弟们向来都不是为了美图。 1️⃣设备外观 DX4600的视觉观感比较讨男性用户喜欢,结构和DH2600类似,整体采用一体化+磁吸配件的组合,并且使用了金属机身,深枪灰色搭配方正造型相当硬朗。 前面板为磁吸设计,吸附力相当大。 面板内侧有用于绑定的设备二维码,四角做了垫高处理,方便硬盘散热。 面板下方为运行、网络和硬盘指示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判断设备运行状态 硬盘笼依旧是绿联的独家免螺丝设计,按下边条往边上拉就能安装硬盘,这个设计相当巧妙,建议还在用螺丝的友商学习下。 机身材质为厚实的航空铝,两侧为了保持视觉的一致性并没有做开孔处理,不过不用担心散热,各硬盘位留空很大,前面板留空搭配背部大风扇足够用了。 背部为非常规的14CM大风扇+各种接口,随机送一块印有绿联Logo的金属磁吸防尘罩,这个设计挺不错,防止浮毛和灰尘堵塞进出风影响硬盘工作温度,这点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 底部接口包含Type-C接口*1、USB3.0接口*2、2.5G电口*2、Reset孔*1、DC供电接口*1和电源按键,全部集中在下半部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配件里面居然送了两条固态硬盘用散热垫,真挺良心。 接下来下掉所有硬盘笼,进入拆解部分。 2️⃣设备拆解 如果是给DX4600增加固态硬盘和内存不复杂,翻转到设备底部有一块挡板,拆掉两颗固定用的四角螺丝即可看到预留的硬盘和内存槽。 原装内存是一条1.2V的金士顿低压笔记本内存条,型号为cbd26d4s9s8k1c-8,默认频率2666MHz,下方有一条留空的槽,后加内存的话买同款就好了。 在内存槽边上是两条支持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槽位,PCIe版本为3.0,最长支持2280长度,也就是标准长度的固态硬盘都能上。 如果想整机拆卸,需要先拔掉背部四角的硅胶填充柱,再卸掉其中的螺丝。 PS:个人不建议用户自行拆卸,内部螺丝都是机器安装拧得相当紧,里面还有四颗不好手动装卸的六角螺丝,手不稳很容易滑丝。 背部挡板是卡扣式,一提就能拉开,可以看到主板是比较考量生产工艺精度的抽拉式设计。 拆掉风扇后可以看到,风扇和转接卡中间还加了一层金属防尘片,这个堆料我给满分。 如果想抽出主板,还得把PCI转SATA的转接卡给拔下来,得斜着抽出。 比较尬的地方来了,框架和主板之间有四颗小六角螺丝固定,相当难下,我还拧滑丝了一颗,所以好奇宝宝们尽量不要自己动手拆,看看评测得了。 ⏹ 跑分测试 常规Linux设备基本不会专门去跑分,大部分业务/程序自带针对性测试,但NAS这种使用只读系统的集成设备就比较有意义,确实能反应硬件水平和厂商的系统优化能力,毕竟主流NAS使用的CPU都差不多,最大区别在厂商系统调校和用户选择的硬盘/存储池类型。 1️⃣项目说明 本次使用的是老牌综合跑分项目UnixBench,根据作者kdlucas的项目说明,这款跑分软件最后的分数会被测试设备硬件(CPU+内存+硬盘)、OS和文件系统所影响,正好满足NAS的测试需求。 由于常规NAS系统均不支持直接安装软件,所以这里使用的是tutum移植的容器版本,需要注意这个项目目前只支持X86架构CPU,ARM设备无法测试,项目地址如下: https://hub.docker.com/r/tutum/unixbench 2️⃣部署流程(绿联) 由于该项目部署完成就会开始跑,所以请大家操作之前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留30分钟的跑测试时间,期间NAS的硬件会满载,也就是卡,会影响正常使用。 第二,关闭正在运行的软件和任务,防止测试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建议初始化时候进行测试。 第三,其他品牌设备如果要进行测试,请将Docker的程序目录放在主力硬盘上,不要设置在EMMC上。 强调一下,如果是比对不同NAS性能和系统优化,需要硬件尽量相同,列一下测试时候这台DX4600的硬件配置。 设备型号:绿联DX4600 CPU:N5105 内存:8G 使用硬盘:希捷酷狼 4T(单盘basic模式) 系统版本:V2.2.0 正式开始跑分工具的部署教学,首先打开Docker管理器进入注册表,搜索tutum/unixbench,双击下载镜像。 tag用默认的latest即可,不要修改。 确认后开始下载镜像,一共170MB多,网络质量比较差的朋友等等就好。 下载完成后点击映像管理,双击开始创建容器。 绿联的Docker管理器默认给容器高级权限,所以只要勾选上创建后启动容器。 这里所有配置都不用动,直接下一步。 点击完成开始创建容器,大概5-10秒钟样子。 点击容器管理可以看到UnixBench已经在运行状态,点击详情。 点击日志,可以看到容器的运行进度,UnixBench比较好的地方是测试结果直接用stdout进行输出,也就是直接看日志就行。 大约等个1-2分钟执行完环境部署,容器会开始进行测试,分为单核和多核两部分。 期间尽量不要对NAS进行操作,会影响测试结果,这时候可以去干别的事情,测试需要大约半个小时。 等到容器自动停止,表示跑分结束,点开日志查看跑分结果即可。 单核总评分1561.5,具体项目分数如下: System Benchmarks Index Values BASELINE RESULT INDEX Dhrystone 2 using register variables 116700.0 34505372.5 2956.8 Double-Precision Whetstone 55.0 4262.2 774.9 Execl Throughput 43.0 5472.5 1272.7 File Copy 1024 bufsize 2000 maxblocks 3960.0 749819.1 1893.5 File Copy 256 bufsize 500 maxblocks 1655.0 208564.6 1260.2 File Copy 4096 bufsize 8000 maxblocks 5800.0 1821127.9 3139.9 Pipe Throughput 12440.0 1793115.6 1441.4 Pipe-based Context Switching 4000.0 135557.3 338.9 Process Creation 126.0 10759.9 854.0 Shell Scripts (1 concurrent) 42.4 12882.5 3038.3 Shell Scripts (8 concurrent) 6.0 3551.2 5918.6 多核评分3789.5,具体项目分数如下: System Benchmarks Index Values BASELINE RESULT INDEX Dhrystone 2 using register variables 116700.0 126642918.9 10852.0 Double-Precision Whetstone 55.0 17040.4 3098.2 Execl Throughput 43.0 18817.9 4376.3 File Copy 1024 bufsize 2000 maxblocks 3960.0 907450.8 2291.5 File Copy 256 bufsize 500 maxblocks 1655.0 244433.2 1476.9 File Copy 4096 bufsize 8000 maxblocks 5800.0 2453816.7 4230.7 Pipe Throughput 12440.0 7048439.0 5665.9 Pipe-based Context Switching 4000.0 700230.1 1750.6 Process Creation 126.0 31999.0 2539.6 Shell Scripts (1 concurrent) 42.4 28143.1 6637.5 Shell Scripts (8 concurrent) 6.0 3742.4 6237.3 System Call Overhead 15000.0 5986843.9 3991.2 System Benchmarks Index Score 下表是UnixBench各个测试项目的说明,前面的类型只是偏向,所有项目均会受到所有硬件影响,感兴趣可以自行做变量测试或者将测试结果发在评论区和其他用户比对。 3️⃣部署流程(群晖) 由于群晖用户比较多,顺手教大家如何在群晖上部署UnixBench进行测试,不过建议使用DSM7.x以上系统,跑分会高很多,毕竟内核升级到Linux5.10了,测试环境如下。 CPU:J4125 内存:12G 使用硬盘:希捷EXOs 3T(单盘basic模式) 系统版本:DSM 7.1-42661 首先打开Docker管理器进入注册表,搜索tutum/unixbench,双击下载镜像,tag用默认的latest即可。 下载完成后点击映像管理,双击开始创建容器。 网络用默认的即可,这个项目运行不需要联网,点击下一步。 这里需要勾选上使用高权限执行容器,确认勾选后点击下一步。 之后一路下一步直至完成,无其他需要配置的地方。 点击容器管理,可以看到unixbench已经在运行状态,双击打开查看详情。 点击日志可以看到程序正在运行,等待30分钟之后刷新日志看测试结束即可。 这台DS920+和希捷EXOs硬盘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单核评分982.8 多核评分2238.4 4️⃣得分解析 作为一个尽量严谨的评测者,强调一下这个工具测试结果的含义: A.UnixBench的测试项目比较多,最后的得分主要由CPU+内存+硬盘+系统+文件系统这五块性能组成,表现的是这台NAS当前所用硬件机能+实际IO的综合能力。 B.容器版本UnixBench的运算类结果和真实机能(直通)有误差,CPU和内存这俩核心硬件的性能损失大约在10%。 C.容器版本UnixBench的IO类结果个人认为是看个乐呵,毕竟Docker用的是自己创建的aufs,和直通Bind相比IOps会少20-45%,具体损失多少得看系统层优化。 D.如果想用这个测试方案对不同设备进行横评,必须使用相同方式部署(要么容器要么直接运行),并且Docker程序所在硬盘性能也得相同/相近,不然就不是变量测试而是拉偏架了。 口说无凭,拿一台J4125的设备作为案例演示,硬件配置如下图所示。 CPU:J4125 内存:8G 使用硬盘:西部数据蓝盘500g(AAKX)(单盘basic模式) 系统版本:U-NAS 6.1.9 PRO Build 2022.04.03-1700 同样一台设备直接程序跑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于程序是在板载的EMMC上创建,所以跑分比较拉胯: 单核评分728.9 多核评分1679.3 走容器版本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瞬间拉升了很多,但也比同平台群晖要低20%(少了4G内存): 单核评分775.1(比直通测试高8%) 多核评分2008.4(比直通测试高19.59%)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比对不同NAS系统运行或者存储池性能,一定得尽量使用相近的测试环境,拉偏架毫无意义! ⏹ 相关设备 日常列一下本文提及设备。 1️⃣NAS丨绿联DX4600 简介:本次评测的核心设备,跑分确实不错,硬件+底层系统调教处于中高水平,目前功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部分专业向功能可以通过Docker解决,,并且首发价格不贵,研发人均肝帝更新超快,现在预定还送迅雷白金年卡+T1耳机,可以入手战未来。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799 去看看 2️⃣机械硬盘丨希捷酷狼 4T 简介:希捷的门脸NAS专用固态硬盘,希捷酷狼全系硬盘均采用 CMR技术,使用的AgileArray 技术对NAS有特殊加成,主要在硬盘电源管理和多盘位环境中的硬盘双面平衡和RAID优化,跑分都会比普通硬盘高出不少。 希捷(SEAGATE) NAS硬盘 PMR CMR垂直磁记录 网络存储 SATA 希捷酷狼 数据恢复 4TB【ST4000VN008】原厂数据救援 京东:¥799 去看看 3️⃣固态硬盘丨雷克沙NM620 2T 简介:普通用户不建议上,一定要上的话建议雷克沙这款NM620,毕竟有2T容量版本,1T版本保修范围是五年+500TBW,2T版本保修范围是五年+1000TBW,PCIe3.0型号中算是相当良心了。 雷克沙(Lexar)NM620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四通道高速PCle 迅捷读写 办公游戏性能再升级 京东:¥1099 去看看 4️⃣无线网卡丨绿联AC1300(CM492) 简介:DX4600支持免驱的无线网卡,说实话无线网连接NAS的需求真的非常少,不过真遇到搬家这类没办法直连网线的特殊情况,有这功能总比没有好,绿联AC1300支持2.4G和5G频段,最高867Mbps的带宽也能满足最基本数据传输需求,应急必备。 绿联 USB无线网卡免驱动 台式电脑WiFi接收器 AC1300M双频5G千兆高速网卡 适用台式机笔记本随身WiFi发射器 京东:¥149 去看看 5️⃣组网设备丨蒲公英X1 简介:UGOS没开TUN,Zerotier和Tailscale都搞不定,外网访问除了走内网穿透的客户端和IP直连,也可以看看之前写的DDNS-Go绑定域名教程,前提是得有公网IP+花钱买域名,如果懒得折腾可以考虑直接上贝锐家的蒲公英X3A做SD-WAN,一键组网很方便。 贝锐蒲公英 X1路由器旁路组网盒子自建私有云硬盘变云盘网络存储异地组网DIY家用Nas 京东:¥99.01 去看看 ⏹ 总结 这篇我相信一拉到底的朋友不多,由于知识点比较多,给大家总结一下: 第一,绿联刚出的这款DX4600还不错,同一套跑分机制的前提下,单核测试分数比上一代平台J4125+8G的设备要高出101%,多核测试分数则高出88%,具体如下。 测试环境: ---设备型号:绿联DX4600 / 某J4125设备 ---系统版本:UGOS V2.2.0 / Debian 5.10 ---CPU:N5105 / J4125 ---内存:8G / 8G ---使用硬盘:希捷酷狼 4T / 西部数据蓝盘500g(AAKX) ↑↑↑这点影响挺大,但我手上没同型号空盘了,求打赏买测试盘。↑↑↑ 最终分数: ---单核评分:1561.5 / 775.1 ---多核评分:3789.5 / 2008.4 第二,绿联研发的推进速度有点快,月新增和改进功能不少,点赞,但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同志需要继续努力。 第三,UnixBench作为老牌跑分工具,权威性还是挺高的,可以用来评估一台NAS主要硬件+选用硬盘+存储池类型组合后的运算+IO能力,不过因为Docker的运行机制在这儿,容器版本得分和直通硬件的程序版本相比会低一些,后续有空出个全平台NAS汇总教程。 最后再次强调,和娱乐大师这类跑分工具一样,想跑高分拉偏架很轻松,比如换纯SATA固态跑分或者加大内存或者改存储池类型,分享这个工具目的是通过量化数据帮助小白快速了解不同厂商对硬件调教+系统强度+文件系统这三块的处理能力,也可以用来评估你个人NAS是什么综合水平,但请千万不要拿来做坏事,小透明背不起水军头子这个黑锅。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2022-10-10 11:29

【前言】 说起NAS,一直属于很热但是只有少数人在用的那种。换句话说,就是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想上,也有很多人都说好,但是看热闹的多,真正下手的少。 没有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在于一直以来,为家用和小型企业而设计的NAS,偏重欧美的习惯,需要有IT背景的员工维护和使用。面向全球开发的产品,对于中国大陆这个飞速发展的需求,并没有足够的的研究和投入。设置繁琐,使用复杂,不适应大陆用户习惯和要求,普通用户使用感受很差。 所以,开放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期待的产品和应用,符合中国大陆消费者的习惯,容易上手使用才是关键。有需求就会有产品,近年来,符合这一要求的NAS产品开始出现了。 极空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容易上手使用而著称。个人一直在用传统的NAS,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下,最近入手的一款极空间私有云Z4S旗舰版,效果究竟如何,风格符合,同传统的NAS有何区别。 在包装盒下面标有这款极空间产品的特色,包括数据安全、多重保护;极速备份,海量存储;4K高清,无限畅想;文档同步,在线编辑;独创ZOS,智能便捷。 上方是主要配置,我们看是四个SATA3盘位,2个M.2 NVMe 。CPU是Intel 奔腾N6005,4核4线程,最高3.3GHz,可以说是目前NAS里面配置最高的了。内存是DDR4 2933MHz 8G(支持扩展),内置16GB eMMC V5.1, 2.5GbE网卡x2,USB TYPE-C接口一个,USB 3.0接口一个,USB 2.0接口一个。同时还有eSATA接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 配置非常强大,根据宣传页面,比起上一代的旗舰Z4,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150%,视频转码性能提高140%,图片处理效率提升65%。 【开箱】 打开箱子,NAS周边是厚厚的泡沫包裹,防护周到。 NAS本身外面还有无纺布袋,又多了一层防护。 我们看有NAS,说明书和质保卡,一个防滑垫和配件盒。这款Z4S旗舰版是白色的定制版, 造型独特,尺寸大小是长260mm,宽178mm,高179mm。 我们从侧面看,机身里面是咖啡色,外面有白色的上下罩子,采用了三角形的设计,但边角又很圆滑,给人柔美的感觉。侧面有四个指示灯和一个开关按钮。 从后部看,可以看见有一个风扇,2个2.5G的网络接口,电源接口,USB2.0接口,eSATA接口和HDMI接口。 从右侧看是同样对称的结构设计,而前面板,是块正方型的磁吸盖板,四角同样圆润。 【安装】 取下前盖板,可以看见里面有四个硬盘插槽和硬盘架,下面有一个USB 3.0接口和一个TYPE-C接口。 硬盘架上面有卡扣,打开之后,就可以将硬盘架取出来了。 再来看看底部,有四角大大的脚垫,还有四颗醒目的螺丝,嗯,就是用来拆开用的。 最后看看配件盒子,有电源、电源线(家电常见的2孔的那种),2根网线,一把螺丝刀,四个橡胶垫。 螺丝刀自然是有用的,用它拧下底部的四颗螺丝,就可以取下NAS下半部的盖子,正中是铝制散热片,而M.2 插槽和内存插槽分别就在两侧。 M.2 SSD是标准的2280规格,安装好2片。 标配就是8G内存,写明支持到16GB,不过根据经验,NAS的这个最大支持一般都是可以增加的,所以我加了个单条32GB的DDR4笔记本内存试试。 3.5英寸的机械硬盘,可以直接卡在硬盘支架内。 按动按钮,就可以启动Z4S旗舰款CPU了。 【初始设置】 传统的NAS是使用电脑来设置,而现在智能手机应用广泛,使用手机来设置已经成为了潮流。 极空间支持使用手机app对极空间NAS进行初始化设置,在第一次使用极空间的时候,内置引导系统。设备会自动的进行检测,如果有升级需求会提示升级后使用,这样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系统。 升级完系统后,再次按照提示注册,这中间要输入手机号,这也是目前常规的做法。然后进入系统选择备份方式,会提示你没有硬盘。是的,为了验证没有硬盘系统也会正常的更新和升级,我开始运行时是没有加硬盘的。 插入一个硬盘后再次运行,系统会询问你备份方式,并且建议你插入多支硬盘。然后对系统格式化,在格式化时,会强制要求再次输入密码,从而可以避免误操作。 那么对于安装的M.2 硬盘,可以用作2种不同的用途,一种是做数据存储,就是等于是高速存储硬盘,2个M.2硬盘的容量叠加。另外一个是用作读取缓存,个人建议还是做高速存储好,可以将docker等用途放在上面,这样相对安静。而用作读取缓存,有些担心SSD硬盘寿命。 NAS的硬盘,硬件备份是个很重要设置, 然而如果是整个硬盘备份的话,使用的容量会减少一半,不备份的话又有些不放心,而极空间则是有独特的ZDR动态双备份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你设置为“双备份”的内容,在两块硬盘同步存储。而其他内容,则仅存一份,这样在安全和大容量之间,可以获得平衡。 在设置的过程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简单,即使是一个不熟悉NAS的人,也可以轻松搭建系统正常使用。 【容易熟悉和上手的用户界面】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看看APP默认的界面是怎么样子的。 首先在手机上,无论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内容和形式都是基本一样的,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程序,无需在手机上安装很多程序。 这点非常重要,例如群晖和威联通,都是需要不同的应用和客户端,安装不同的app,为一个NAS需要在手机上安装n个app,你还需要知道如何去设置,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对于略微懂一些数码和电脑知识的,比如我,也是很头大,学习使用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极空间一个APP,就可以解决这些的应用,入手很容易,很上手。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大大的加分。 那么看看这些的功能,望文生意:个人空间、团队空间、手机备份、极相册、极影视、音乐播放、记事本、保险箱、亲情设置、闪电传、有声读物、网盘备份。安卓机还有下载、迅雷,都是一望便知道或者猜到用途。而且,可以随意调整你希望放在首页的内容和位置,考虑的很周全。 在电脑端,可以使用浏览器,输入极空间NAS登录网址名称,会自动识别为本地局域网的地址,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到NAS上了。我们看类似电脑的桌面一样,桌面上默认有一些功能的图标。 当然,实际的功能并不止这些,点击左侧的图标,就可以看见所有的功能模块,那么这些只要右键点击选择放到首页,就可以在桌面上有显示了。 在电脑上还可以有电脑端程序运行,那么运行后的桌面同网页版是类似的(同app也类似),界面统一,容易上手。同手机端相比还多了功能,例如docker。 同样的,在电脑端也可以有很多的功能。不仅仅有docker的高级功能,还有文档同步功能,可以实现电脑文件自动同步备份。 总的来说,极空间实现了多平台使用,统一界面,统一功能,可以说是不仅非常容易上手,更是符合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有助于NAS的普及使用,要赞一个。 【真正好用的私有云】 凡是推荐NAS的,没有一个不用私有云来阐述它的特色优势的。毫无疑问,随时随地可以访问自己需要的文件和资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然而传统的NAS,如果你要想要在外面通过因特网访问它的文件,你会发现太不容易了,要去搞清楚什么是DDNS,要搞清楚域名,还要做什么端口转发,文件里做好共享,设置账号等等各种复杂的设置,天哪好难。 而极空间,则简单多了,作为普通大众,您根本无需了解这些复杂的网络设定,只要运行手机上的app,电脑上的程序,就可以轻松的访问极空间上保持的文件。 前面介绍界面的时候,大家看到在极空间的桌面上有个人空间和团队空间2个图标。那么个人空间的资料,就只有登录这个账号的人才可以看到,即使是NAS Z4S的管理员也不行,可以说是非常的安全。也让使用人放心。这点无论在家庭还是公司吗,都是非常重要的。谁也不想自己的秘密掌控在NAS管理员手里,而极空间的设计,就考虑到了这点,很是接地气。 而在团队空间里,则是可以设置权限的,根据公司的分工和安排。有个默认的公共空间,可以安排公告等信息。然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分组。比如按照团队分,比如按照项目分,然后再加入相应的组员,给与读写或者只读的权限,从而做到合理安排。 对于文件的访问,可以设置标签,也可以按照文件类型来浏览,非常的方便。 那么对于一些文件想要分享给不是团队内的人,或者把自己的私有文件分享出去呢? 在极空间做这个非常简单,只需要选中需要分享的文件,直接分享就可以得到网址。并且你可以设置链接的有效期期限。 在手机端同样也已分享,而且还可以直接分享到微信/QQ/钉钉 。无论从手机还是从电脑,都可以轻松设定分享的有效期、分享链接的访问次数,还可以设置分享加密,这样链接打开时,需要输入密码,从而提高安全性。 那么拿到链接后就可以打开文件,有密码保护的输入密码,就可以直接下载或者提取文件了。不仅仅是一个文件,文件夹也可以分享。 那么对于那些用户来说,只需要点击链接,无需下载什么app或者软件,就可以方便的访问、下载文件,非常的便利,比起那些公共云要方便多了。 至于极空间用户之间的文件传递,可以使用闪电传,可以轻松传递。 总的来说,极空间实现了一个简单、有效、方便使用、保证安全的私有云空间,上手容易,使用简单。 【同步和备份】 作为NAS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电脑文件资料的备份。我们希望把电脑文件资料备份到NAS上,从而可以在文件被误删除或者遇到意外的时候,可以进行恢复。而且这个过程,最好是不需人为操作的、实时更新的、后台无感进行的,这样才方便。而且尤其是现在疫情时代,电脑文件随时在NAS上有备份,就是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使用不同电脑登录获取文件,很是方便。 极空间的电脑备份功能直接命名为同步,而实际功能,可以分为单向备份和双向同步两种不同的方式,从而提供了不同的需要。 电脑同步的目的地,是固定的,在我的文件-文档同步下,分为双向同步和单向备份2个文件夹,所有的备份文件都在这个目录下。 那么单向备份和双向备份有什么区别呢?单向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只从电脑上同步到NAS上,我们看下效果。 首先创新一个备份任务,备份任务是可以创新多个的。创建备份任务很简单,首先选择电脑上需要备份的文件夹,然后在NAS上,创建一个子文件夹(前面说过备份文件夹是固定位置的)便于管理。 最后,选择备份的时间方式,备份可以选择是自动、手动或者定期4小时一次。个人喜好是选择自动的,随时备份。当然,作为单向备份来说,选择手动或者定期同步也是可行的。 手动同步,就是人启动按钮才执行,而定期同步,则是可以指定每天同步1次2次或者3次,然后指定每次同步的时间自动执行。 我们测试下这个单向备份功能如何,在创建好备份任务后,在电脑端创建一个文件,过几秒钟后,在NAS上的备份目录内,也自动产生了一个备份文件。 那么我们对电脑上的文件,进行编辑,保存后,打开服务器端的文件,我们看服务器端的文件内容也更新了。 如果电脑端的文件删除后,服务器上的文件依然存在。 那么如果电脑端文件改名字,在服务器端,会保留原文件,同时生成新的改名后的文件。 可以说,单向备份这个功能,可以让电脑上的文件,在NAS上有个备份,万一电脑上的文件遭遇问题,例如不慎删除,还可以从服务器上取回。个人觉得,单向备份这个功能,更适合资料的保持存储。 在现在的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希望文档同步的情况,例如在办公室的电脑和家里的电脑里的工作文件可以同步,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司,都可以完成工作,这在疫情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创建同步任务,同备份一样,选择要同步的文件夹,然后创建选择在NAS上同步的子文件夹,就是在上图的界面里,先创建新文件夹,然后再选择。 下一步是选择自动同步,手动同步、定时同步,这里建议选择自动同步。当然,同步方式也可以在事后更改的。 然后在下一页面,有个同单向备份不同的页面选项选择,这个很重要。就是3个,第一个,极空间的文件删除后,不同步删除电脑本地相应的文件;第二个,电脑本地的文件删除后,不同步删除极空间上相应的文件。 明明是同步,为什么还要有不同步的选择呢?因为怕误删除啊,因为这个是工作文件的话,如果全同步,一旦误删除,那么就没有备份文件了。我们同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工作,但是也要保证安全。所以,这里有2个选项,默认是勾选的,提供安全。当然,如果你有其他的用途,需要保证100%文件一致,那么可以这里把这2个选择不选择。 第三个就是同步带有前缀“.”的文件和文件夹,因为很多系统文件或者文件是这样开头的,那么如果希望同步的话,就选上,否则默认是不选的。 我们在本地创建一个PPT文件,然后看到在极空间NAS上同步目录内也出现了同样一个文件。 使用另外的电脑登录极空间,将极空间NAS上的文件改名 那么在本地电脑也会出现同样名字的文件,同时保留原文件名文件,说明是双向同步的。 从另外一个电脑上传文件到同步文件夹,那么在NAS上和本地电脑上,都会出现这个文件。 在另外的电脑上安装极空间软件,创建文件同步,目的文件架指向选择同一个文件夹,就实现文件全方位同步,就是电脑A、电脑B、NAS文件同步(当然,也可以添加其他的电脑)。从而可以实现无论在公司还是家里,或者旅途之中,都可以实现办公(好像很残酷啊,全年无休)。 在文档同步页面,可以看到单向备份和双向同步的所有任务,可以看任务执行的情况,也可以在这里修改同步策略,就是每天是自动、手动、还是定时。 而且,可以在设置里决定,那些后缀的文档不同步,从而让备份和同步的设置更加灵活。 极空间NAS的备份功能,满足了电脑文档资料自动备份,确保文件不丢失,不会因为误操作误删除而丢失文档资料。而同步功能则更近一步,可以实现NAS、家里电脑、办公室电脑里文件的同步,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完成工作,并且完成的文件自动同步,实在是工作的得力助手,再也不要需要打车去公司干活拿文件了。 【极相册】 除了文件,手机照片的备份,是人们的另外一大需求。 手机是现在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了,而其中拍照更是重点应用。如何做到不丢失一张照片,是人们关心的,尤其是在外旅游的照片,可不希望丢失。 极空间具有自动备份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备份照片到极空间,这个操作也是很简单,在极空间app的极相册,里启动手机相册自动备份,然后选择要自动备份的手机里的相册目录,通常我们会选择camera和screenshot,就是拍照和截屏,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相册,然后选择备份的目的地,这个可以选择在高速存储,或者普通存储。其他选择包括有:是否仅在WiFi下备份,这个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打开啊,毕竟照片更重要,流量钱是次要的,更何况很多人现在流量每个月都用不掉的。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遇上相同照片时是跳过还是再传一份,个人建议选择再传一份,万一识别错了,跳错了咋办,每个拍照都是宝贵的。 在极相册里可以看见有家庭相册、个人相册、自动备份手机相册。等于是有个集中的分类管理。在家庭相册、个人相册里,可以创建各种相册并放入照片文件。 这个自动备份,在apply手机上,虽然实际上是自动备份了照片,但是,在自动备份手机相册这个相册里,是空的,好像是因为苹果手机特殊的设计和权限问题,无论如何,照片备份了就可以。不过照片都是备份了,在另外的文件夹了。 极相册里的照片可以按照时间查找,也具有AI智能分类发现功能,具有人物识别,场景分类,我的足迹、回忆精选。人像识别,就是将AI智能识别同一个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场景分类,则是将按照不同的场景识别划分。回忆精选,则是按照各个节日分类查看。我的足迹,则是按照照片的拍摄地点分类。这些功能有助于快速查看和检索图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家庭相册,则是家庭人员都可以看得见的相册。可以创建多个家庭相册,每个相册的权限可以单独设置,可以设置可添加可删除,也可以设置仅查看。这样大家可以就互相方便的分享图片了。 所以说,极相册里有了手机相册自动备份功能,就可以自动将手机里的相册备份到极空间NAS上,从而可以让手机里的照片得到及时的备份保存。从极相册可以方便的管理备份的照片,可以创建自己的相册,方便管理,也可以使用智能AI功能,根据人像、场景、情景自动分类。具有家庭相册功能,在家庭相册内的照片家人们都可以观看。 【极影视】 自己收藏和珍藏的各个影视文件,想要随时随地的可以欣赏,用传统的NAS,很是繁琐。而使用极空间的极影视,则是会变得非常简单。 第一步,在极影视的设置里添加影视文件所在的文件夹,第二步,可以选择系统自动按电影和电视分类,或者自己手工分类。智能分类下,系统会自动的查找这些影视资源。当然,你也可以手工分类。 无需外接播放器,点击文件,极影视内置的播放器就会播放,各种mov、 .mkv、 .mp4、 .vob、 .rmvb、 .iso格式都能全部兼容。在局域网内会超高清播放,在因特网远程环境下会自动切换合适的流畅画质播放,真正做到了简单、方便。 而且这个Z4S还带有HDMI接口,可以直接接驳到电视机的HDMI接口,然后点击画面上的HDMI,就可以直接播放了。或者也可以选择在电视上安装app来播放。 总的来说,极影视,就是让你的NAS变成了云影视的资源服务器,你随意可点播自己喜好的影视节目,当然,需要是在NAS上的资源哦。 【其他】 极空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很方便的功能,例如,网盘备份就是其中一个。 网盘备份支持从百度网盘和天翼云盘上下载文件,也支持上传文件,比较方便。大家都知道,百度网盘,没有VIP或者VVIP,会很慢的,所以,让NAS慢慢去下吧,也是个选择。 还有,有内置网上文档编辑,就是和WPS有合作,可以即时编辑文档。辅助以团队文件夹,就是个有版本可回溯的协调办公平台,大家可以共同编辑文档,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它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极空间亲情是为老人准备的简易版极空间,在老人手机上安装后,打开这个,就可以看见为老人分享的各个照片和视频了,是交流的好方法,而且方便老人回看。极空间TV版是家庭影音播放的终端,可以在电视上安装访问NAS。极阅读是目前在NAS上少有的支持txt、epub、pdf等格式的阅读器,音乐播放可以在APP端和PC端支持无损音乐的播放等。 此外,极空间支持Docker,从而让增加各种应用充满了可能,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Docker是更高级的虚拟平台,里面有各种应用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可以说是NAS添加各种应用的天堂。 总的来说,极空间是当前最容易上手,最容易使用,功能很全面的一款NAS系统,对于很多希望有NAS,但是对于网络知识了解不多或者没有了解,看了半天NAS教程依旧是一头雾水的话,极空间是个很棒的选择。 而这款Z4S旗舰版,具有超强的性能,无论是小型公司、小型办公室或者家庭来说,使用的成本会很低,无需专门的IT人员维护,非常适合。一台极空间Z4S旗舰版可以实现个人文件私有云,公司团队文件私有云和项目/团队文件权限管理,给客户文件快速分享等功能,实现远程办公的必备工具。实现电脑和手机文件的备份,文件资料无忧。同时具有极相册、极影视功能,不丢失照片,影视文件综合管理,处处可以播放文件,简单好用。 更有其他方便功能,实在是物超所值。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 )珍珠白 京东:¥3799 去看看 <更多>

如风飞天虎 晒物 2022-10-10 09:39

U盘是非常适合随身携带的数据存储方案,生活和办公场合都经常需要使用到它。不过在2022年,U盘变得更加的强大,不管是存储空间还是读写速度都有了阶梯级别的进化。我这次入手的这款ADATA威刚的U盘ELITE UE800,使用了TYPE-C接口,可以配合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来使用,兼容性更强。 容量也达到了512G,符合USB3.2 gen2标准,读写速度更是高达1000MB/s。 有了这块高速U盘后,我第一反应竟然是以前的那些电影大片中紧张的拷贝资料镜头需要重新定义了。 开箱 这款U盘的包装采用了幻彩印刷,在光线下会有非常炫酷的色彩表现。从包装上可以看到,U盘的容量为512G,高达1000MB/s的读写速度也被醒目的标识出来。 拆开包装,内部还有个独立的塑料框架,U盘被牢牢固定。这里可以看到U盘的序列号,除此在外没有更多的配件了。 U盘采用的金属拉丝装甲,整体呈现长方形,结构纤细简约。底部带有一个多边形的镂空设计,可以用来悬挂U盘,锋利的几何切割感也让视觉效果上更具科技感。 U盘的正面可以看到ADATA威刚标识和512G容量标识,背面可以看到诸多认证和ELITE UE800型号标识等。 这款威刚ELITE UE800 U盘没用采用常见的USB A接口,而是升级了TYPE-C接口,可以更方便的适配手机,平板等设备,兼容性更强。 U盘的TYPE-C接口采用了伸缩设计,不使用的时候,接头可以收纳近U盘体内,让U盘变的更加的便携。 使用时,推动侧边的按钮就伸出TYPE-C接口,就能方便的连接各种设备。 使用体验 作为大容量U盘,ADATA威刚ELITE UE800 512G的容量已经可以媲美我的笔记本电脑内置硬盘了。我可以很方便的用它给我的笔记本进行扩容续命。 使用U盘时,这块U盘的正面会有一个蓝色指示灯亮起,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在Win系统模式下,可以看到这块硬盘无需初始化就能正常使用。U盘默认使用的是exFAT格式,500G的容量实际可用空间为465.76GB。 通过CrystalDisk检测可以发现U盘通电9次,使用0小时,支持 ACS-2 / ATA8-ACS version 4c协议,功能方面支持S.M.A.R.T.,NCQ,TRIM。 CDM实测读取速度达到了1056.69MB/s,写入速度达到了967.60MB/s,4K读写速度达到了198.5MB/s和211.84MB/s。 AS SSD得分1314,可以看到出厂默认已经4K对齐。 TxBENCH读写速度也达到了1047.64MB/s和966.18MB/s,性能表现相当稳定。 日常使用时,TYPE-C可以很轻松的连接手机或者平板使用,即插即用,无需等待,非常便利。 我这里尝试使用以前的U盘和这次的威刚ELITE UE800 U盘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老U盘拷贝一个6G电影速度只有10MB/s左右,要等上好久才能copy完成。 而更换了威刚ELITE UE800 U盘,同一个视频文件只需要花费5秒左右就能copy完成了,速度达到了658MB/秒。 实测手机可以无卡顿播放U盘中的视频文件,即使是4K HDR高码率格式都非常流畅。完全可以充当手机片库,平时用来替换视频也非常的方便。 U盘的体积小巧,拿在手上轻若无误,我可以很随意的塞入裤兜或者随身背包。 更大容量,更高读写速度,以及对各种设备的强大兼容性,让它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众。加上目前512G只有几百元的售价,让ADATA威刚这块ELITE UE800 U盘可以成为你日常生活中便利的存储助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2022-10-09 12:29

大家身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是越来越多了,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交换数据呢?虽然U盘能够暂时满足需求,读写速度是一方面,规格不同的接口还需要单独购置转换头,而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能够解决大家遇到这些情况,大家一起来近距离了解下这款产品。 延续品牌简约的包装风格,低调而又环保的设计非常符合潮流,打开包装盒后可以看到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稳稳的放置在内盒保护材料中,产品有128G、256G、512G、1T四种型号供大家进行选择,自己主要日常数据传输,所以选择的是128G。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外壳采用高品质锌合金进行制作,时尚的银色外观还是蛮好看的,产品尺寸69.4×20.75×8.7mm,拿在手里38g重量感觉沉甸甸的,整体上来看做工非常精细,总的来说用料还是很扎实的,正面位置标记着LOGO和容量信息。 从背面就可以看到,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同时支持标准的USB-A接口和智能设备常见的Type-C接口,这种方式兼顾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以及拥有众多智能设备的用户,外出携带使用时确实比较方便。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的USB-A接口采用磁吸式上翻盖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更好的保护U口,也能够避免盖子丢失造成的尴尬情况,接口采用USB3.1标准,代表高速的蓝色接口还是很漂亮的,Type-C翻盖采用卡扣方案固定。 从侧面来看极具流线感,就像是超跑一样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机甲风格的外观让这款产品质感十足,很多朋友利用固态硬盘搭配盒子来使用,但是对比固态U盘来说,从外观大小和便携方面来说绝对没有可比性。 在日常使用的时候,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可以非常方便的接入到台式电脑上,因为翻盖设计方案,所以盖子会占用接口周围的一些空间。建议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速度和稳定性,一定要在USB3.1接口上使用。 笔记本上使用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这款产品,大家总会担心翻盖会影响正常使用,其实大可不必有这些担忧,因为在aigo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使用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产品接入笔记本后底部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的Type-C接口,我觉得设计还是非常必要,因为Type-C接口的特性,读写效率要比标准USB-A接口高出很多,使用这款产品能够充分发挥出产品的性能,而且从兼容性角度考虑,使用这个接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接入电脑设备后,操作系统就会自动将设备识别出来,在计算机管理 - 存储页面中,可以看到识别出来的aigo U393,通过这个窗口就可以对产品进行磁盘行为的操作,例如删除、压缩、合并分区等等。 在此电脑窗口中,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已经正确识别出来,这个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其实作为高速固态U盘,其实还能够利用Windows To Go制作随身携带的操作系统,或者利用Ventoy来制作启动U盘来安装部署系统。 好多朋友会纠结于exFAT或者是NTFS分区格式,首先就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如果是在Windows和Mac双系统下使用,exFAT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只是在Windows使用的话,那么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就放心使用NTFS分区格式吧。 通过CrystalDiskInfo可以直观的看到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的健康度、固件、序列号、接口、传输模式等信息,因为拿到产品我习惯进行测速的原因,所以在主机读写量上有了一些数据,通电次数和通电时间也是正常使用的数值。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的传输模式采用SATA/600规格,读取速度522.58MB/s,写入速度484.39MB/s,工作温度-25~70℃,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且测试出来的数据要高原官方介绍的读写速度,在进行较大文件的数据交换时,确实能够提升效率。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在实际的读写测试过程中,将Windows11镜像文件从WD_BLACK SN750复制到aigo U939中,写入速度达到了367MB/s,读取的速度要远大于这个数据,那么1GB文件的交换速度2秒传输完成也没有问题。 智能手机是大家经常携带的数码产品,网络传输较多的图片和高清视频时,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利用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高速写入的功能可以很快将数据进行存储,利用Type-C接口与手机连接,查询和复制都非常方便,提升了整体效率。 利用智能设备的文件管理APP,还能够对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空间进行管理,例如新建、删除、改名文件夹,脱离电脑利用手机就可以操作,而且手机识别这款产品也是非常便捷的,操作起来非常流畅,并没有出现卡顿情况。 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和安卓平板的兼容性也非常好,利用Type-C接口连接平板,可以基本就是秒速识别,利用平板内置的文件管理器就可以对这款产品进行浏览和管理操作,从扩充平板内置空间和数据高速交换角度上来看,还是蛮好的。 虽然平板变的越来越纤薄,但是只有8.7mm厚度的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来说,放在一起的视觉效果,并没有那种违和感,就算将平板和U盘平放置在桌面上也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U盘的优势就尽可能的解约空间,便携性是亮点。 利用平板内置的文件管理器可以对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内部的文件进行读取操作,如果要对移动设备进行读写的话需要获取ROOT权限,不过一般来说平板作为展现的载体,能够快速的进行读取文件、视频就是非常有效率的。 平板在观看家中NAS共享的高清视频过程中,会出现卡顿情况,这种情况下将高清视频高速写入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利用平板的Type-C接口的高速读取功能,观看高清视频很流畅,就算外出携带观看,也能够起到为平板扩容的目的,简直就是双赢。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对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支持的非常好,Windows和Mac系统都能够进行高速读写,对于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兼容性也比较强,在数据交换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大家的使用需求,虽然产品在使用时会有发热的情况,属于SSD主控运行是产生的热量,表面温度能够通过金属外壳进行散热,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和产品的稳定性,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拥有超跑般靓丽外观的aigo双U口高速固态U盘U393,采用银色锌合金的外壳,搭配流线机甲风格的设计,让这款产品提升了质感和手感,接口处翻盖设计能更好的保护USB-A和Type-C接口,支持台式、笔记电脑设备和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高速读写,USB3.1传输模式,520MB/s读取速度、420MB/s写入速度可以适用于更多使用场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娱乐生活变的更有滋味,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还有更多玩法供大家进行挖掘,对于这款产品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爱国者(aigo)128GB USB3.1 Type-C双U口 高速固态U盘 U393 读520MB/s 写420MB/s 手机U盘 狂飙移动固态硬盘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超逸绝尘 晒物 2022-10-09 09:49

前言 现在的Intel笔记本电脑在主流价位的机型都带了雷电4接口。对于喜欢追求高速传输速度的人来说,那绝对是推荐用USB4硬盘盒,也就是JHL7440主控的雷电3硬盘盒,为了向下兼容USB 3.2 Gen 2(10Gbps)加入了一颗JMS58主控芯片。 因为目前成品的USB4 PSSD(移动固态硬盘)还比较贵,所以朋友花了¥1138元拼装了一个USB4硬盘盒+金百达KP230 Pro 512GB Gen3 NVMe SSD来作为高速的USB4 PSSD(移动固态硬盘)。选择奥睿科必然是考虑到作为目前移动存储类品牌的一哥,旗下的M.2硬盘盒质量还是不错的。朋友喜欢这款USB4硬盘盒的外观造型,所以才选择了这款M234C3-U4(USB4)硬盘盒。NVMe SSD自然是推荐全国产化的金百达KP230 Pro,考虑价格就选了512GB这个容量,预算够的话可以直接上1TB容量。 ORICO M234C3-U4(USB4)硬盘盒开箱展示 朋友选的是深灰色,也是三种颜色中最低调的。 这次拿到快递就拆箱了,新品是带有一层塑封膜的。 包装盒拿出来全部的物件:使用说明书×1,专用的USB-C to USB-C(USB-A)传输线缆×1,十字螺丝刀×1,散热硅脂贴×1,金属散热马甲片×1,USB4硬盘盒×1。 铝合金机身上有多个开槽,对于经常拿硬盘盒的人来说抓握感还是很有帮助的。 硬盘盒机身上独有的USB-C接口,兼容雷电4和雷电3的40Gbps传输速率。 奥睿科40Gbps雷速双头线缆,一头是USB-C,另一头就是如图所示的双头结构,最外层是USB-A,内层是USB-C,实测支持雷电3(40Gbps)速率。 奥睿科M234C3-U4内部结构 可以近距离看一下硬盘盒的用料,全铝机身用了CNC工艺。 这个是台湾Adaptertek(宸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给奥睿科的USB4 PCB红板。 Intel JHL7440雷电3主控芯片。 JMS583 A3步进的主控芯片。 我帮朋友弄了两块散热硅脂贴片,分别给JHL 7440主控和JMS583 A3主控都贴散热贴用于增强PCB的主控散热。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硬盘盒USB4.0兼容雷电3/4 笔记本固态硬盘SSD外置盒 内置散热马甲 M234C3深空灰 京东:¥979 去看看 金百达KP230 Pro 512GB开箱展示 金百达的这款512GB SSD采用了江波龙封装的YMTC(长江存储) 128L TLC闪存颗粒,使用的是联芸科技(MAXIO)MAP1202的方案。可以说这就是全套国产化的NVMe SSD,读写性能实测可以看后面在USB4硬盘盒上的测速。 NVMe协议的M.2接口。 金百达KP230 Pro是一款512GB NVMe SSD,传输规格:PCIe 3.0 Gen 3。 金百达(KINGBANK) 512G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KP230 Pro系列 京东:¥249 去看看 M234C3-U4硬盘盒组装SSD合体 全铝合金材质的机身做工用料还是不错的,金属机身对于散热会比较好。 奥睿科这款USB4硬盘盒的型号:M234C3-U4。 奥睿科USB4.0硬盘盒的红板是8116-V4.1序列,PCB板源自台湾Adaptertek提供。 金百达KP230 Pro 512GB有标配带有金属散热马甲(包装盒内贴上硅脂和金属散热马甲),我就没有用奥睿科硬盘盒自带的那个金属散热马甲了。 必须用原配的线缆才能达到40Gbps的满速状态,奥睿科有划分速率等级:雷速5(5Gbps)、雷速10(10Gbps)、雷速20(20Gbps)、雷速40(40Gbps)。 USB4.0硬盘盒在待机状态下会亮起绿色的LED指示灯,读写状态下绿色的LED指示灯是会一闪一闪的。 Windows 11系统SSD测速体验 CrystalDiskinfo识别到金百达NVMe SSD的信息,型号:KINGBANK KP230 Pro 512.1GB,SSD的传输模式是:PCIe 3.0 x4,标准:NVM Express 1.4,温度:51℃。 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725.17 MB/s,连续写入:2174.30 MB/s。 用CrystalDiskMark在(默认)下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973.89 MB/s,连续写入:2785.47 MB/s。 用TxBench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979.127 MB/s,连续写入:2645.344 MB/s。 用IsMyHdOK 2.21测得数据,读取速度:2200.37 MB/s,写入速度:2182.49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s测得数据,最高写入速度:2.17 GB/s,最高读取速度:2.07 GB/s。 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得数据,连续读取:1380.05 MB/s,连续写入:1928.44 MB/s。 用WTGBench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106.3841 MB/s,4K随机写入:124.3447 MB/s,等级:Platinum 4星级别。 用DiskMark测得数据,写入性能最大:1.21 GB/s,读取性能最大:994.23 MB/s。 用USB Flash Benchmark测得数据,16MB文件平均写入速度:2168.36 MB/s,16MB文件平均读取速度:1419.73 MB/s。 用Parkdale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0 GB/s,连续读取:2.0 GB/s。 用软媒磁盘大师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263.18 MB/s,连续写入:2256.03 MB/s。 用安兔兔SSD测得数据,写入速度:2344.65 MB/s,读取速度:2744.83 MB/s。 用Open Source Hard Disk Testing Tool,连续读取:2910.29 MB/s,连续写入:2769.61 MB/s。 用AJA System Test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245 MB/s,连续读取:2745 MB/s。 用三星魔术师(Samsung Magician)测得数据,连续读取:3082 MB/s,连续写入:2661 MB/s。 macOS 12.6系统SSD测速体验 在macOS系统下给SSD格式化为:APFS,GUID分区,连接:PCI-Express。 用Disk Speed Test For Mac测得数据,连续写入:2101.5 MB/s,连续读取:2695.2 MB/s。 用AJA System Test Lite测得数据(4GB),连续写入:1618 MB/s,连续读取:2986 MB/s。 用AmorphousDiskMark 3.1测得数据(4GiB),连续读取:2947.22 MB/s,连续写入:1051.99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测得数据(4GiB),连续读取:2.89 GB/s,连续写入:2.47 GB/s。 用SENSEI测得数据,连续读取:2.94 GB/s,连续写入:2.43 GB/s。 总结 朋友对这次我测试的传输速度感到非常的满意,这已经是他手里目前速度最快的PSSD(移动固态硬盘)了,而且还是兼容USB4的传输速度。当然高速传输带来的就是高发热,建议对硬盘盒主控芯片增加多两块硅脂散热片改善温度。而且NVMe SSD一定要选择带有金属散热马甲的型号,尤其是放入USB4硬盘盒的密闭空间内,不然SSD的主控芯片会长期处于高温告警(用软件读取温度)状态,影响到SSD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2-10-08 17:19

在这个信息化、电子化的时代,存储信息资料和文件需要依赖各种存储设备,比如硬盘、U盘、内存卡甚至运营商提供的网盘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在日常便携存储的设备就是U盘了。作为一个设计行业从业者,每天也需要通过U盘在单位和家里的电脑之间拷贝源文件,因此非常看中U盘的容量和读写速度。 最近入手了aigo U358多功能Type C闪存U盘,选择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体积小巧便携;二是USB和Type C双接口可以同时满足电脑和手机使用;三是支持USB 3.2协议,传输速度比较理想。 包装不多赘述,黄色的硬纸板盒子,正面标记有128GB容量信息,透过中间的塑料盖板可以直接看到收纳在里面的U盘。 这款U盘的体积十分小巧,与我之前用的某品牌U盘相比只有不到一半的长度,重量仅有7.5克。搭配旋转保护帽尾部的挂绳孔,可以搭配一条挂绳上去,便于日常携带,同时起到防丢的作用。 U盘整体采用锌合金材质,辅以银色亮面质感,USB插口处标记有128GB容量信息,保护帽中间有同心圆纹路装饰的aigo字样,工艺细节很扎实。不过亮面质感唯一的弊端就是容易沾染指纹。 旋转保护帽打开卡扣,就可以看到另一端的Type C接口。目前不少轻薄办公本都取消了USB接口,U盘支持Type C接口也是大势所趋,另外也可以搭配安卓手机使用。 这款U盘采用最新的USB 3.2传输协议,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80MB/s。单位的台式电脑主板支持USB 3.2接口,通过CrystalDiskMark 6.0测试读写速度,实测平均读取速度为184MB/s,平均写入速度为151MB/s。这里顺便附上我之前用的U盘的测速截图,aigo U358的读写速度明显快不少。 将U盘通过Type C接口连接笔记本,我目前用的笔记本接口最高支持USB 3.0协议,但aigo U358可以向下兼容老版本的USB协议,包括USB 2.0。实测平均读取速度为184MB/s,平均写入速度为145MB/s,与台式电脑的USB 3.2协议速度基本一致。 在手机端利用AndroBench软件测试读写速度,这里用到的是一加Ace Pro。实测连续读取速度为35MB/s,连续写入速度为28MB/s。 除了日常连接手机传输文件之外,搭配aigo Disk应用还可以实现照片和文件备份功能。将U盘插入手机后,aigo Disk应用会自动监测到U盘,上方显示U盘总容量和剩余容量信息,打开文件管理可以直接浏览U盘中的文件。 在APP主页有照片和联系人备份的入口,可以一键全部备份,也可以手动勾选要备份的项目,在换机或者格式化手机的时候很实用,平常把不经常用到的照片复制到U盘里,也能释放手机空间。 在照片和视频选项中可以分别查看保存在U盘和手机上的文件,方便对照删除重复的文件。 通过数据迁移功能可以一键将手机上的通讯录、照片、视频、文档和音乐迁移到U盘当中,换机以后也可以反向将U盘上的文件迁移回手机上,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aigo U358采用UDP一体封装,支持IPX8级防水,能够有效抵御日常使用中的泼溅、尘土以及掉落震动等问题,同时还具有耐高温和低温的特性,保障信息资料的安全。 这段时间一直在用这款U盘拷贝和携带文件,实际体验下来印象还不错。金属材质机身搭配出色的工艺,外观小巧便携,支持防水防尘防摔;配备USB和Type C双接口,兼容不容的设备使用;支持USB 3.2协议,读写速度理想,日常拷贝文件效率高;配套aigo Disk应用,一键备份手机上的照片、通讯录和其他文件。另外,aigo还提供有三年的质保服务,使用更放心。 爱国者(aigo)64GB Type-C USB3.2 手机U盘 U358 银色 金属mini款 双接口 手机电脑用 京东:¥69.9 去看看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2022-10-08 14:29

互联网时代移动办公已经逐渐常态化,为了满足便携的需求,很多人都愿意选择笔记本来作为自己的办公设备,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更加极致便携的解决方案,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完全免费,这就是可以将你的系统装在口袋里上下班的——Windows to Go。 Windows to Go(下面简称WTG)是微软专门针对有移动办公需求人群推出的一个功能,简单说就是可以把Windows安装在U盘、移动硬盘等便携存储介质上,从而实现不同系统及硬件(兼容Win和Mac)设备上都能直接运行Windows系统,更加便携、数据也更为安全,即插即用,也丝毫不用担心对原生系统造成影响。 在我们开始之前,首先说下对于目标存储介质选择要求方面,想要有好的体验那么肯定要选择传输速度更快的高速硬件,容量上建议64GB以上。我这次选择了aigo U393高速U盘:U盘更方便携带、支持USB3.1 Gen2数据传输更快、双U口兼容不同平台,并且价格也很低,128GB的也只有一百多块,非常适合装载windows系统。 aigo U393采用了全金属打造机身,并且有着时尚的跑车流线型设计,520MB/s和420MB/s的读写速度也足够我们作为系统盘来使用,尤其是像我经常需要用到PS、LR等软件,也保证了较大型软件和素材的读取和运行的速度。 U盘到手后先简单进行个速度测试: 大文件拷贝写入速度测试: 下面正式进入安装,考虑到软件兼容性和习惯问题,这里我选择的是从微软官网下载的Win10系统ISO原生镜像,当然你也可以从如MSDN等平台下载其他版本的系统。 打开安装工具后选择“为另一台电脑创建安装介质” 直接默认就好,“对这台电脑使用推荐的选项”建议勾选 这里一定要选择“ISO文件”,这样才能把原版的镜像文件下载到本地 选择好本地电脑存储路径后等待下载完成即可 到这里原版的系统镜像就下载完毕了,如果遇到”检查完整性失败“等一些不明错误,就是文件占用问题,换一个文件夹再次尝试即可。 镜像下载好,我们选择Windows to Go制作工具,这里要说一下,如果是Windows 8/8.1/10 企业版那么应该内置了WTG功能,不过看很多网上的朋友反映说小问题多多,保险起见,我选择的是限制更少的萝卜论坛的一款第三方工具“WTG辅助工具V5.6”。 打开WTG工具后选择好刚才下载的Win10镜像文件(如果install无法自动加载,那么就解压后选择类型为ESD的install即可),安装并选择好目标U盘,点击部署即可。 选择是进行下一步,那么目标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就要被删除,注意备份。 等待几分钟,等待软件写入完成后就会看到相应提示。 如果看到这个弹框,恭喜你!证明系统已经成功被写入到U盘中了。 WTG系统的使用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系统在U盘内,所以我们如果在其他电脑设备上使用时首先要进入BOIS中更改一下启动项(Boot),选择对应U盘做为首个启动项即可。 重启之后就看到Windows熟悉的安装界面了。 这样一来,一个小巧、便携的”Windows10口袋系统“就制作完毕了,有了它再也不用背着笔记本满世界跑了,并且系统是完全独立于自己的U盘之内,不用担心自己的数据会被其他电脑污染,也免去了使用其他电脑时安装软件的烦恼,是不是很方便? 使用WTG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系统完全单独的内置于U盘等存储介质当中,所以使用过程中是不可以拔掉的,那样可能会造成系统丢失文件进而崩溃;另外,WTG系统的使用对系统存放的存储介质有着强烈的依赖,所以一定要选择稳定、高效的设备来安装,避免带来不好的体验;最后,就是安装WTG系统前,最好也下载一个驱动管家之类的有内置驱动的修复软件,如果遇到驱动不全无法上网等情况,可以快速通过软件进行修复。 到这里使用aigo U393固态U盘安装WTG系统的过程就完全结束了,在我实际的使用当中,长时间运行“外置”的系统非常的稳定,并且U盘的温度控制的也非常不错,三年的超长质保也让我们使用无忧。 WinToGo在便携、节约空间方面无可挑剔,搭配一款稳定高速的U盘或移动硬盘就能轻松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口袋系统,经常需要使用电脑办公的用户用这种方式做个临时替代是十分不错的,如果是Mac系统用户也能用WTG轻松使用Windows,也不用顾虑磁盘空间占用的问题,这种能够装进口袋的WTG系统你觉得方便吗? 爱国者(aigo)128GB USB3.1 Type-C双U口 高速固态U盘 U393 读520MB/s 写420MB/s 手机U盘 狂飙移动固态硬盘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Cool说 晒物 2022-10-08 11:19

1.前言 早好多年前,我就用上了USB Hub: ▲这当然不是在炫耀什么,我只是想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很需要多接口扩展设备。如今再看这个支持USB 1.1/2.0版本的设备,颇有种看古董的感觉。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现在的扩展坞功能可就比这样的通用串联接口强多了,不仅接口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而且支持高质量数据的传输,读写速度也往往更快。本文为大家带来的威宝5合1扩展坞,就是这样的高性能产品。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进入正文看看吧~ 2.开箱与细节 ▲威宝5合1扩展坞的包装纯英文,不过涉及的也都是常见的数码用词,所以理解起来倒也不难。包装正面左上角罗列了这款产品的主要三大特性:支持PD3.0最高100W快充、纤薄设计、支持至高8K/30Hz &4K/120Hz显示。支持PD100W快充符合当下笔记本充电器轻薄化的需要;纤薄设计在外带场景下特别方便;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显示,则在游戏等场景下尤为使用。而且这个配置其实是超前的,现在4K尚且没有完全普及,所以可以预想到威宝5合1扩展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落伍。 ▲包装背面用英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和韩文等书写产品规格信息,可见威宝的用户群还是比较广泛的。此外,注意到威宝的客户服务中心在香港,大陆也有销售分部。 ▲威宝5合1扩展坞尺寸为97.4×37×10.2mm,一只手可以完全覆盖住,相当袖珍。这对于常需外出的人群而言,就很实用(出门在外,能多轻便就最好多轻便)。 ▲威宝5合1扩展坞自重46g,1两不到,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轻便的扩展坞。 ▲接口则包括1个HDMI(8K)、2个USB-A(USB 3.2 Gen 1)、2个Type-C(1个USB 3.2 Gen 1,用于数据传输;1个PD3.0,用于充电)。这样的配置基本能覆盖主流设备的使用,毕竟DP口、VGA这些接口还是占少数。不过要我说,我希望它有SD卡和TF卡槽,感觉这两类卡还是有一定的用户需求在的。 ▲这一面的接口都是USB 3.2 Gen 1口,支持最高5Gbps即625MB/s的读写速度(当然,受限于物理硬件,一般达不到理想值)。 3.功能实测 3.1 Type-C接口测速 ▲我的U盘是个C口盘,刚好用来测威宝5合1扩展坞的Type-C接口读写速度。 ▲用CrystalDiskMark测得U盘直连电脑和通过威宝5合1扩展坞转接的读取速度均为408MB/s左右,写入速度为355MB/s左右。可见威宝5合1扩展坞的Type-C接口确实达到了USB 3.2 Gen 1的接口素质。 ▲用AS SSD Benchmark测得的直连和扩展坞转接读取速度存在类似的规律,写入速度甚至还要高出不少(非测试偶然事故)。 ▲而ATTO磁盘基准测试测得的U盘直连和扩展坞转接读写速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并最终稳定在读速390MB/s左右,写速335MB/s左右,而且在后期这个U盘的读写速度非常稳定。这里首先需要夸一下这个U盘,然后就是威宝5合1扩展坞的稳定连接效果了。 3.2 USB-A接口测速 ▲USB-A接口的测速,使用到的是一块移动硬盘。 ▲用CrystalDiskMark测得移动硬盘直连电脑和通过威宝5合1扩展坞转接的读取速度为133MB/s左右,写入速度为120MB/s左右。二者同样保持了速度的一致性。 ▲AS SSD Benchmark测得的直连和扩展坞转接读写速度分别稳定在125MB/s和105MB/s左右。 ▲ATTO磁盘基准测试测得这块移动硬盘的读写速度并不是很稳定,不过经过扩展坞转接后,并没有出现掉速,还是很能说明威宝5合1扩展坞USB-A接口的稳定性能的。当然,受限于我电脑本身USB-A接口配置不高,所以威宝5合1扩展坞的USB-A接口也并没有跑出USB 3.2 Gen 1的全速来。 3.3 发热情况 我之前用过一块扩展坞,发热很严重,因此我对威宝5合1扩展坞使用时的发热情况也就比较关心,特意测了一下: ▲环境温度大概27~28℃左右,接U盘使用时扩展坞温度为35.3℃,接移动硬盘使用时扩展坞温度为32.9℃(高读写速度,占用配置更多,理应温度更高),都不是很高,控温效果不错。 3.4 8K超高清解析 随着显示设备产品性能的不断更新、迭代,无论是大屏电视还是4K甚至8K投影仪,已经成为游戏、办公的好助手。 ▲威宝5合1扩展坞支持7680×4320解析度的8K超高清投屏显示,当然,8K画质下,需要牺牲一点刷新率(30Hz),但画质同样不俗的4K画质下,就可以支持120Hz这样绝对游戏体验超卓的刷新率,仍然非常香。而且这款扩展坞iOS、安卓、Windows、Mac OS和Linux等多种系统,即插即用,在办公场景下,也是可以充分地调动生产力。 3.5 PD3.0 100W快充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特别是轻薄本,基本上都在往轻量化充电器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一个支持PD3.0,供电功率能达到100W的Type-C接口,就可以让你告别笨重的笔记本充电器,同样很适合出差或旅行途中使用。 4.总结 现代人的数码产品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离开扩展坞都很难完美地调用各种使用功能。而且因为设备的不断升级,其实对扩展坞接口的性能还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威宝5合1扩展坞,支持8K画质解析、支持PD3.0 100W快充,还拥有3个匹配USB 3.2 Gen 1传输速率的接口(2 USB-A+1 Type-C),满足高品质扩展应用是足够了,加上轻薄机身和高级铝壳质感,我觉得有相关接口使用需求的小伙伴,完全可以考虑一波的。 <更多>

高柳乱蝉 晒物 2022-10-08 10:49

每天,我们都要跟数据打交道,所以随身携带U盘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随着拍摄的素材,特别是视频素材越来越多,传统的U盘已经满足不了我对传输速度的需求了,而移动硬盘明显在便携性方面有所欠缺,于是我入手了这款ORICO快闪U盘UFSD-C,不仅容量够大,而且读写速度足以媲美移动固态硬盘,关键是体型够小、性价比很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ORICO快闪U盘UFSD-C外包装延续了ORICO的经典白蓝简约设计,正面印有U盘的高清产品图,背面介绍了U盘的规格等信息。 包装内除了U盘本体之外,还附送了一根挂绳,可以起到一定的防丢作用。 U盘采用了流线型跑车造型设计,结构对称,乍一看跟奔驰车钥匙有点神似。银色铝合金和黑色皮革的碰撞搭配,让它看起来质感出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拿在手上也十分舒适,高级感十足。 U盘的机身尺寸大约是68.3*22.8*12.5mm,十分小巧,可以随手放入包包或是裤兜,便携性出色。 ORICO快闪U盘UFSD-C有两种接口规格,一种是Type-C接口,一种是USB-A接口,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口,我选择的是USB-A接口的U盘。如果你想连接手机,可以选择Type-C接口的版本。 机身后方设计有一个挂绳口,这样的设计十分人性化。挂绳,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防丢神器,对于经常丢三落四的朋友来说尤为贴心。 这款ORICO快闪U盘UFSD-C的外观颜值可以说已经把我彻底俘获了,官方给出的理论读写速度为411MB/s和353MB/s,当然,测试的电脑配置不同,所以测试结果不一定能达到官方标称,不过我理想中能达到300MB/s的读写速度就相当不错了,那么它的使用体验如何呢? 我用来测试的电脑配置是AMD 5600G处理器+B550主板,支持USB3.2 Gen1协议。使用硬盘测试软件ATTO对ORICO快闪U盘UFSD-C进行读写测试,最终结果写入速度为304.16MB/s,读取速度为335.37MB/s,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给了我十足的惊喜! CDM的跑分成绩为写入311.39MB/s,读取364.57MB/s。 TxBENCH的跑分也达到了写入356.782MB/s,读取399.050MB/s的好成绩! 实际使用时,拷贝一个超过10G的大文件,峰值速度达到了368MB/s,平均速度也超过了300MB/s,1分钟左右就可以传输完成,这样的表现在日常使用中足以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倍增。特别是作为视频素材盘使用时,在视频拖曳、剪辑过程中,也表现的流畅自如。 通过三大跑分软件和大文件拷贝的测试可以看到,在实际使用的测试环境中,ORICO快闪U盘UFSD-C的表现都超过了官方给出的理论值,而且全程表现稳定,得益于金属机身设计,在长时间使用时也没有明显发烫。 总的来说,ORICO快闪U盘UFSD-C外观设计高端时尚,金属和皮革的碰撞带来了不错的质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感;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带来了令人惊喜的传输体验;而且身材小巧、便于携带,有效提升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官方提供了多种内存规格选择,国庆将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蹲一波优惠哦!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189 去看看 <更多>

小三爷说数码 晒物 2022-10-04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