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群晖的一段时间,已经使用群晖完成了基础的备份中心、私人云盘、下载中心、影音媒体中心等功能,而影音媒体中心,我是使用群晖自家的Video Station来实现的,当然很多朋友说Video Station不好用,当然我也觉得它不怎么好用。但是刚开始玩NAS嘛,就是先简单的实现功能,下一步再进阶更多更好的玩法。 现在我就开始对每个功能进行进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影音媒体方面,NAS确实是有很多更好的选择,例如Emby、Plex、Jellyfin。而我这次选择了Jellyfin,放弃了其他两个的原因是它们要收费,Jellyfin可以满足我的各种使用需求,这就够了。 首先说一下Jellyfin怎么安装吧,很多教程里都是教的怎么安装Docker版的Jellyfin,Docker版的安装过程还是有些繁琐,现在出了套件版,可以实现傻瓜式安装,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选择Docker版呢? 我找到了两个套件版的Jellyfin,一个是来自某神的,不过这个Jellyfin的版本比较低,版本号是10.7.7,还有一个是我之前添加的第三方套件中,是最新版的10.8.4,我当然是选择10.8.4的了。选择这个版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Jellyfin官方下载的最新的TV端,不支持10.7.7的版本。 在群晖的套件来源中,添加第三方套件。 然后在套件中心的社群中,就可以找到Jellyfin了。 从套件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这个Jellyfin的版本是10.8.4。套件版的优势就是直接安装就能使用,方法简单。使用Jellyfin要先安装ffmpeg,这个也是在套件中心就有,我就不过多介绍了。 套件版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安装好以后在主菜单中就会生成快捷方式,我们可以将它放到桌面,使用更加方便。到这里,Jellyfin我们就安装完毕了。 接下来开始Jellyfin的配置,其实整个配置过程比较简单,首先在配置界面选择语言。 然后设置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设置完以后就开始添加媒体库,我暂时计划将我的视频分为两类,电影和电视剧。 在媒体库的设置当中,设置媒体库的类型、名称、链接的文件夹、首选语言以及使用的搜刮器的相关选项,自带的搜刮器也是可以使用的,只是速度确实有些慢。 下一步设置搜刮器默认的语言。 最后是设置是否允许外网访问,默认是禁止外网访问的,开启这一功能后,我们不在家也能看Jellyfin上的电影。开启自动端口映射,如果不开启的话,需要自己去路由器里设置端口映射,否则是无法访问的。开启开启自动端口映射后,它会自己和路由器去申请端口映射,不过这需要路由器支持这一功能。 全部完成以后就开始登陆Jellyfin就可以使用了。 我的媒体库中有很多的电影,不过一开始Jellyfin中并不会显示,它需要一段时间来扫描媒体库中的电影,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扫描的同时搜刮器也会工作,会下载海报以及简介和演员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扫描,在主页当中就会显示出我们的媒体库,并会自动匹配上海报,因为我设置了将合集合并显示,这里还会将合集的电影自动归类。 进入到媒体库,就是我最喜欢的海报墙了,虽然不改Hosts会出现搜刮的很慢,或者搜刮不到的情况,不过我这里感觉速度还是可以的。 在影片的详情页,可以看到搜刮的影片信息,信息还是很全面的,包括影片海报、背景、名称、评分、上映时间、简介、导演、演员等,演员还能显示出照片。不过可能是因为服务器比较慢的原因,演员的照片在themoviedb的网站上都有显示,但是在详情页里显示不全了。 内网网页端播放得非常流畅,拖动缓冲时间也很短,我下载的影片Jellyfin全都可以播放。 当然使用Jellyfin不仅仅是在网页端播放,还要在电视上也能播放,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我用的是华为的电视盒子,只需要在电视盒子上安装Jellyfin的TV端就可以了。 首先在Jellyfin的官方下载Jellyfin TV端,现在最新的是14.3版本,将安装包放到U盘上,再从电视盒子进行安装就可以了。前面在选择ellyfin版本时就说过,14.3版本的TV端,要10.8以上的版本才能支持。 安装完毕后,就能在电视上观看Jellyfin的影片了,第一次进入APP,需要设置连接服务器。 选择好服务器后,使用用户名密码登陆就能使用了。 在TV端,是和网页端类似的主页效果。 进入媒体库目录,依然是漂亮的海报墙,效果很不错。 进入影片详情页,也是和网页端显示的内容一样。 观看影片也是非常流畅的,这样就能完成了TV端的设置了。 Jellyfin拥有比Video Station更多功能,可以支持硬解,也能支持搜刮功能,满足我对媒体中心的更多需求,最主要还是免费的,设置也相对简单,是群晖必备之选。 群晖(Synology)DS220+ 双核心 2盘位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私有云 文件备份 文件共享 京东:¥2780 去看看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2022-10-27 09:29

奥睿科(ORICO)近期推出了一款造型酷似跑车的UFSD快闪U盘,其采用了高速存储介质,文件传输速度能达到405mb/s,而且还能保持长时间不掉速。 奥睿科(ORICO) U盘 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车载优盘 高速读写100MB/S 【高速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64GB】 京东:¥69 去看看 <更多>

Jupit3r 晒物 2022-10-26 15:52

全文长约4000字,建议先收藏再看~~ 篇首语 Hi,大家好我是 KC~新的内容分享又来了~ 对于四盘位 NAS,很多用户一直以来第一印象就是贵,毕竟对于有着卖软件硬件白送的传统 NAS 来说,四盘位往往意味着接近双盘位一倍的价格(软件价格以盘位计)。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绿联最新款 NAS——DX4600,可能是四盘位产品中的一个「异类」,相比类似配置双盘位产品(DH2600)价格差仅有几百元。硬件配置上却提供了 Intel N5105 CPU,4个3.5/2.5 SATA盘位+2个 NVME SSD 盘位,更大的内存(DX4600 出厂自带 8GB DDR4, DH2600 出厂自带 4GB DDR4),以及双 2.5Gbps 网口。 从硬件参数上来说,绿联 DX4600 可能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四盘位 NAS,在预售阶段就逼的很多对手降价促销。对于位用户而言,不管入手或者不入手这款产品,(让厂商们在软硬件上一卷再卷)都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好的硬件只是 NAS 产品的一个基础,如何不断更新软件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也同样非常重要。其实从最早绿联第一款 NAS DH2100 时期,我就很有幸参与了内测阶段,以现在的 APP 和客户端水准来看,当年的软件无论是界面还是操作甚至都有些简陋。 ▼DH2100 首发评测 经过一年多时间,APP 基本保持逐月更新,从界面到功能都有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虽然从专业的角度看,还有很多值得提升与改进的地方,但是从整个 NAS 的设计思路上,APP 和客户端逻辑上,绿联云其实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与差异化——新手友好。 无论是手机 APP 还是客户端,从基础的存储模式空间设定、SMB&NFS 共享,到常见 Docker 配置的全流,目前3.9.0版本的 APP 与客户端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教程。对于新入手 NAS 的用户或是小白而言,人性化的设计与细致的教程,显著的降低了使用 NAS 的门槛。 ▼绿联云 Mac 端 ▼内置了非常详细的设定与配置教程的 Docker,对新手极度友好 ▼安装阶段存储模式选择,APP 内置了非常详尽的模式介绍,0基础用户都可以很快的理解几种不同 RAID 模式的优缺点,方便新手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 非常好上手的 Docker 对于中高端定位的 NAS 产品,Docker(容器)基本是最高频的词条。作为开源应用容器引擎,在可以运行 Docker 的设备上,可以非常快速和方便的部署各种服务。 由于 Docker 设定相对选项较多,目前 Docker 的入口放置在了桌面(Win/Mac)客户端内,通过客户端「功能」-「Docker」即可进入。 ▼绿联云 Docker 主界面 在 Docker 内可以方便的部署媒体服务 plex、jellyfin、emby,下载工具 qbittorrent、transmission,在线图书馆 Calibre-web,测速服务器 aldofintel/speedtest,甚至是 Ubuntu 和 CentOS 等 Linux 发行版。 镜像管理部分分为本地镜像、常用镜像和镜像仓库,对于用户使用比较多的镜像(上面提到的),绿联云客户端内提供了详细的教程。 从拉取镜像、容器配置,给出来全部步骤的图片教程,对于新手第一次配置这类镜像来说,内置的教程确实可以省去很多搜索、踩坑的时间。 ▼详尽的教程 以配置局域网测速 aldofintel/speedtest 为例,按照内置教程一路配置完成,启动容器后再浏览器输入 NAS 地址+配置的外部端口,一台内网测试服务器仅花了几分钟就架设完成。 不过目前客户端内仅提供了大约15个常用镜像教程,当然也有可能是绿联推出 Docker 的时间还不久,教程内容还没有丰富起来。但是绿联提供了论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发教程到论坛里面,相信各种玩法的丰富程度会大大提升。如果对于上传全新镜像教程的用户,给与一定的积分(用于礼品兑换?)奖励或是抢先体验机会,对于社区的建设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APP 与客户端的几个变化与新功能 新界面 由于 APP 与客户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整体界面与排列已经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调整,以 Mac 3.9.0客户端为例。目前客户端左侧边栏为功能入口,分为首页、任务、功能、帮助、设备、设置六个主要板块。 首页内是主要的文件入口,包括 NAS 内的存储空间、挂载网络存储等,同时也汇集了相册、公共空间、共享空间、加密空间、收藏、回收站等入口,任务界面则可以查看当前上传、下载、离线任务,其他操作等。 功能部分则是 NAS 核心功能的入口,包含网络服务(SMB/NFS)、Docker(镜像)、文件同步、文件整理、百度网盘、迅雷下载等。 手机 APP 端主界面相比之前也更加现代化,图片、视频、音乐、文档四个模块位于主屏核心位置,同时提供了两排(7个)功能的快速入口。下方则是针对新用户的教程、技术支持,以及常用的设备信息与硬盘管理界面。 除了之前更新的安卓 TV 端以外,目前绿联云的微信小程序也已经上线,访问和使用 NAS 的方式越来越多。不过由于刚上线小程序仅提供了迅雷下载功能,后续如果可以利用小程序或者绿联云公众号,实现发送链接自动下载,发送文件自动保存功能相信会更加方便。 ▼移动客户端与微信小程序 绿联云互传 虽然先前绿联云已经提供了文件分享功能,可以将自己 NAS 内的文件,通过链接与提取码形式分享给朋友或者家人。不过如果需要分享文件较多,或是想要直接下载到自己的绿联云上,绿联云互传功能会更加方便一些。 只需要在绿联云互传功能内,选择 NAS 上需要发送的文件,生成分享链接发送给拥有绿联云的朋友。他们将分享链接复制到自己的绿联云内,即可将分享的所有文件下载到绿联云内。并且绿联云之间的传输效率很高,我在千兆局域网内分享的内容,并没有经过服务器远程中转,内网互传的速度达到了80MB+/s(基本跑满了千兆内网)。 绿联云播放器 另外原先在手机 APP 内广受好评绿联云播放器,现在也已经包含在 Mac 和 Windows 客户端内,播放 NAS 内视频时可以直接使用内置播放器。除了常用的倍速、本地字幕加载等功能,还支持在线实时转码,在绿联云播放器内可以选择不同的画质(原画/超清1080P/高清720P/标清480P),出门在外带宽有限时可以通过压缩来稳定播放 NAS 上的视频。 ▼支持倍速播放、画质转码、本地字幕加载等 智能相册、文件整理与数据保护 除了常见的相册备份功能以外,绿联云也支持智能相册功能,可以根据足迹/回忆(基于地点、时间等条件)、事物、人物等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翻看老照片时不再是简单的时间流,多种的分类也可以更方便的找寻过去的回忆。 对于备份与存储来说,空间利用率也是很重要的,不同设备资料辗转很容易存在多份副本。短期重复的资料可能并不棘手,但是作为长期使用的存储设备,日积月累还会浪费很多的存储空间。绿联云 APP 和客户端都提供了文件整理功能,扫描的速度也非常之快,根据保留最新/保留最旧的原则可以很方便的删除冗余数据,提高 NAS 的存储利用率。 另外在 NAS 的配置流程中,磁盘分区是困惑很多新手的一个选项。尤其是对于四盘位以及更多盘位的产品,RAID0、RAID1、RAID5、RAID10 等各种专业术语,每种设定需要的最小盘位也不尽相同,没有指导下这么多内容,足够新入门用户搜索一圈了。在 APP 与客户端配置向导内,绿联云 APP 提供了清晰的介绍,从盘位、读写性能、安全性、利用率方面给出了参考,同时也提供了直观的容量计算器。只要在 APP 内选定对应的模式,就可以直观的了解该模式的优缺点、利用率,对于新手选择适合自己的存储模式还是很有益的。 针对磁盘利用率有较高需求的用户,会选择普通模式(无额外硬盘备份),但是也带来了数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绿联云提供了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数据保护功能,可以将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文件夹添加保护,在另外一块硬盘生成一份完整的备份。这样即使使用普通模式(获得100%的硬盘利用率),当硬盘损坏时重要数据也可以使用备份获得恢复,很好的兼顾了数据安全性。另外绿联云也支持多个存储模式共存,比如三块盘组 Raid5+一块盘用普通模式,两个 M2 SSD 使用 Raid1模式进行存储,可以给拥有多块不同硬盘的用户设定不同的存储空间。 链路聚合与无线访问 对于高端 NAS 产品,除了更强的 CPU 以外,自然也需要更强的网络访问能力。DX4600 提供了2个2.5Gbps LAN 口,并且支持链路聚合。很多新用户可能会觉得链路聚合这个词汇有些拗口,简单的从功能上来说就是让一台设备可以通过多个网口同时访问网络,来起到提速的作用。 比如2个千兆网口经过链路聚合可以提供 2000Mbps 带宽,而如果是2个2.5Gbps 网口,经过链路聚合后可以提供 5000Mbps 带宽,基本已经可以跑满 SATA 接口的极限值。 作为主打易用的 NAS,DX4600 的链路聚合配置也非常简单,将两根网线分别插入 NAS 的两个网口即可。(当然为了兼容性,这两根网线最好连接自同一台路由器/交换机下。) 除了有线连接以外,DX4600 还支持 USB 无线网络扩展,目前官方给出的网卡 List 都来自于绿联自有无线网卡。以 AC1300 双频网卡为例,将无线网卡插入 DX4600 的 USB 接口,进入 APP-网络设置-Wi-Fi网络。选择插入的无线网卡,输入 Wi-Fi SSID 即可完成配置,由于有线网络速度更快更稳定,APP 默认提供了120秒的选择时间。120秒内断开有线网络连接后,DX4600 就会切换为无线接入模式,即使没有网线的地方也可以让 DX4600 通过无线网接入。 虽然无线接入 NAS 可能是相对小众的需求,不过利用 USB 接口整活,也算是有一定创新性,并且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给小众用户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硬件配置与外观设计 作为目前系列中的旗舰机型,四盘位的 DX4600 包装是目前几款机型中最大,黑色的包装也平添几分沉稳的感觉。内部包装采用黑色珍珠棉,抗振性能非常优秀,后期如果有运输需求可以重复使用。 作为四盘位机型,DX4600 的外观风格和 DH2600 的圆润精致不同,深灰色航空铝外壳以及更方正的机身,显得更加专业与可靠。硬件方面 DX4600 采用了 Intel N5105 CPU,10nm 工艺 4核心4线程,隶属于11代 Jasper Lake 家族。N5105 基频2.0Ghz,脉冲频率最高2.9Hz,支持最大 16GB 内存(DDR4 or LPDDR4x),4MB L3 Cache,10W TDP。 正面采用了磁吸盖板,取下改版后就可以看到四盘位硬盘架了,硬盘架间均保留间距以提供更好的散热风道。不过硬盘抽架上没有数字标签,考虑到四盘位产品后期如有取出硬盘的,取盘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盘位顺序,建议官方可以考虑增加硬盘架编号标签/贴纸。 ▼正面磁吸盖板四角都有防振软脚垫,即方便安装也通过盖板与机身的间距形成出风口 DX4600 出厂自带了1根 8GB DDR4 内存,打开机身底部的盖板就可以看到双 DDR4 内存插槽,以及2根 M.2 接口 SSD 盘位。后续如果对内存有较大需求,可以再添置一根 8GB DDR4,组成性能拉满的双通道 16GB 内存。 ▼作为老牌外设厂商,绿联的硬件设计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由于目前刚上手,手头也没有多余的 SSD,这里就先用一根三星 PCIe3.0 SSD 作为缓存使用。 另外附件盒内有提供螺丝刀,以及 M.2 硬盘位的硅胶散热贴,可以选择加上散热贴来进一步降低 SSD 温度。 ▼硬件设计上的一个小细节,底部盖板四周都贴附了导电胶带,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抗静电特性。和标配的散热贴一样,这样的细节设计虽然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是对于机器的可靠性会有不小的帮助。 作为四盘位机器,除了主板以外硬盘的散热需求也会更大,DX4600采用了 14cm 直径大风扇。在进风位置提供了磁吸防尘网,防尘网中央还印有绿联的 UGREEN LOGO,细节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用心之处的。 由于风扇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背面电源、I/O 接口全部位于底部。自左至右分别是 USB Type-C*1、USB Type-A*2,2.5G 千兆网口*2(支持链路聚合至 5Gbps)、Reset 孔、DC 电源输入以及电源键。 ▼磁吸防尘网设计,后续使用可以方便的定期清理防尘网 ▼DX4600 接口 配件部分全部收纳在配件盒内,除了整洁以外也方便保管,不容易出现配件丢失的问题。配件部分除了常见的电源、说明书以及保修卡外,提供了2根 2.5G 网线、螺丝刀(用于打开底部内存/硬盘位)以及2块 M.2 盘位散热硅胶。 ▼电源部分由老牌厂商长城代工,输出功率120W(12V10A) 硬盘架部分依旧使用抽拉设计,可以免工具安装3.5英寸硬盘,整体支架的稳定性也很不错。硬盘部分这次我使用的是手头的希捷酷狼存货,首批安装了2块使用,等后续有更大文件需求再加盘/升级。 ▼推拉支架固定位,底面设有脚垫提升稳定性 总结——谈谈 DX4600 的优点与缺点 作为绿联产品线内的旗舰产品,DX4600 在配置方面非常有诚意,在两千多的价格就提供了 Intel 4核 N5105、4(3.5/2.5 SATA)+2(M.2)盘位、双 2.5G 网口的配置,性价比非常突出。 软件方面绿联云也坚持月更的节奏,移动端 APP 和客户端 APP 功能与设计也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坚持易上手的设计风格,对于很多新入手 NAS 的用户非常友好。结合软硬件两方面的体验,加上极具诚意的价格,绿联 DX4600 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不过作为面向更专业/高端用户的四盘位产品(严格来说是4+2=6P盘位),软件和功能的丰富性方面还是和群晖有一些差距。其他比如企业用户常用的挂载云盘/云服务功能,虽然可以利用 Docker 来实现/部署,但如果可以提供原生支持会更方便一些。不过以这一年多来绿联云 APP、客户端快速更新的节奏来看,这些功能方面的差距随着软件快速迭代都会得到解决。 毕竟在前几年 NAS 这个有些拗口的词汇,加上听上去、看起来都异常复杂的配置流程,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对于新手用户而言,绿联云简单、易用、方便配置的设计理念,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 好了,本篇文章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也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下篇文章再见喽~~~~~~ 【双11预售】绿联私有云DX4600 nas存储服务器家用家庭网络存储私个人云局域网共享盘低功耗主机盒子四盘位 天猫:¥2849 去看看 <更多>

RossYan谈数码 晒物 2022-10-25 20:29

对于家里有NAS而且没有公网IP的人来说,ZeroTier异地组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局网穿透方式,特点就是免费,不限流。但是之前的速度不太好,近期使用的时候发现,国内使用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节点加入速度还是官网直接访问都非常顺畅。甚至观看2160P的4K电影都不会卡顿,可以说具备了外网流媒体服务的功能。如下图: 本教程将从账号注册开始,一步一步搭建ZeroTier。 ZeroTier简介 ZeroTier 是一款非常简单易用的局网穿透工具(更类似异地组网SD-WAN),只需要简单配置,就能实现虚拟局域网的组建,让你可以在外也能连回家中、学校、办公室的电脑获取资料,数据。配置与使用都非常简单。 ZeroTier 支持多平台搭建。 1、ZeroTier账号注册 进入ZeroTier官网https://www.zerotier.com/ 2、进入主页之后,点击 sign up,进入注册页面 3、在注册页面默认是英语,英语不好的可以使用翻译网页,按照表格提示填写相对应信息完成注册。 4、注册以后,填写的邮箱会收到一封激活的邮件,点击邮箱里面的链接激活账号。 5、账号注册成功以后,点击邮箱链接跳转到主页,或者在官方首页的右上角选择 Log in输入相关账号信息进行登录。 6、下面是注册成功首次登录的界面,默认已经创建好了一个网络,可以直接使用。 7、点击已经创建好的的网络,进入配置界面,我们可以对相关选项进行修改,例如网路名称、局域网IP等,不懂的建议保持默认,最重要的就是这串 NetWork ID ,在后续组网的过程中会用到它。 ZeroTier客户端使用 在ZeroTier官网首页的Download页面下可以看到支持的平台,点击相关平台进入下载配置页面。 ZeroTier组网过程并不难,大概意思就是下载相对应的客户端,然后输入NetWork ID,连接成功以后登录ZeroTier在配置界面授权即可,然后通过分配的局域网IP访问即可,为了照顾小白,我将分平台演示一下。 群晖等NAS端 群晖DSM6.X下载相关套件安装以后要加入网络然后授权即可,DSM7.0以上可以使用第三方套件或者Docker,这里我们使用官方推荐的Docker方式。 1、登录群辉,打开File Station,在Docker目录下新建文件夹并重命名为ZeroTier,然后设置读写权限。 2、打开Docker(如果没有的话请在套件中心进行下载)→注册表→搜索Zerotier-Synology双击选择最新版本下载 3、下载好以后在映像中找到下载好的镜像,双击启动。 常规设置:容器名称保持默认即可,勾选使用高权限执行容器。 4、点击高级设置,在高级设置中勾选启用自动重新启动。 5、存储空间中 文件/文件夹选择新建立的Zerotier目录,装在路径按照我的填写即可。 /var/lib/zerotier-one 装载路径 6、网络勾选使用与Docker Host相同的网络 即可。 7、其他保持默认,无需修改,然后点击下一步→完成。 8、登录ZeroTier,复制自己的Netowrk id 一定要将下面命令的 网络id修改为自己的。网络id为最后面的那串(159924d630bbc72a) zerotier-cli join 159924d630bbc72a 9、在容器列表中找到ZeroTier,选中容器点击容器右上角的详情。 10、点击终端机→新增边上的小箭头,选择通过命令启动。 11、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粘贴第8步的命令(切记一定要修改ID)。 12、点击确定,然后点击zerotier-cli,如果出现200 join ok的界面运行成功。 13、然后回到Zerotier 官网,登录以后进入配置界面,在页面最下面对已经出现的设备进行授权,授权的方式为在□中打上√,取消打√即为取消授权。(如果没出现请稍等几秒之后刷新界面) 14、Nas端配置完毕,其他Nas大同小异,如果有相关套件或者软件程序直接安装使用,如果没有按照群晖的Docker配置即可。 Windows端 1、ZeroTier提供了多种系统下的相关的软件程序,打开ZeroTier官网,点击download。 2、下载好的程序直接安装就行,全程默认下一步,继续之类的操作即可。 3、安装好以后打开软件,在Windows任务栏右下角会出现ZeroTier图标,右击图标,选择 Join new network,然后粘贴上网络ID,点击Join。 4、等待几秒之后登录ZeroTier,在后台进行授权即可。 5、Window端配置完毕,在这个时候远程已经可以使用分配的局网IP来访问Nas了,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你的NAS的IP:5000 6、Windows端部署成功。 MAC端 Mac端官网有提供相对应的软件,安装成功之后直接粘贴网络ID,然后再后台授权即可。 Linux端 Linux端类似乌班图之类的有应用商店的直接商店搜索ZeroTier安装之后执行加入网络命令步骤3及以后,其他发行版执行1-2步在执行步骤3及以后. 1、root用户登录以后输入下面命令进行安装。 curl -s http s : / /install.zerotier. com | sudo bash 2、安装成功以后如下图所示。 3、输入下面命令加入到网络。 zerotier-cli join你自己的ID 4、登录ZeroTier后台进行授权,配置完成。 移动端 苹果和安卓均有相对应的移动端,安装成功以后输入对应的网络id,然后在ZeroTier控制台中授权即可。 安卓端: IOS端: 总结 ZeroTier组网相对于之前成功率高了很多,本次搭建教程各终端组网包括官网访问非常顺畅,推荐大家尝试一下,且ZeroTier各终端配置非常简单,总结步骤:注册账号→设备安装相对应平台的软件→加入网络→在ZeroTier后台授权即可。 使用分配的局网IP进行访问即可。 <更多>

Ocean 经验 2022-10-25 13:56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NAS云存储 我们的手机累计的照片越来越多,新手机的空间一下就快装满了,于是我们开始使用XX网盘来存储我们的美好记忆;于是我们经历了各种网盘倒闭,网盘泄露的事件。 为了存储多年来手机的照片,以及我们下载的电影/电视剧,我们给电脑买了超大的硬盘来存放,似乎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只能在电脑前面查看,有诸多不便。 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在家与办公室之间需要拷贝文档与文件,于是我们买了U盘/移动硬盘,价格还不错;但是我们经历了U盘/硬盘搞丢、忘带等种种尴尬与烦恼。 电脑上下载了电影,我们把它拷贝到U盘/移动硬盘上,插入电视去观看,拷贝到手机/平板上观看,似乎还不错;除了来来回回拷贝慢点,麻烦点。 对现代人,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许多人都知道,NAS家庭网络存储器是最好的答案。 然而目前群晖与威联通这种所谓的专业NAS,需要太多的学习成本与一定的网络知识,绝大部分用户都没法搞定,难道NAS就没法让普通用户使用么? 有这样困惑的技术菜鸡并不是我一个人,绿联注意到了这些用户的需求,研发推出了傻瓜式NSA产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体验的产品——DX4600。 二、关于绿联 NAS DX4600 1.设备外观 绿联去年开始入局NAS,继去年推出双盘位入门款的DH2100以后,今年再推出四盘位的旗舰款DX4600,配置强大了Docker功能自然不会缺席。 机体尺寸跟一台小型NAS差不多,放入了4个机械硬盘以后,还是有一定份量的。一体成型3.5mm厚的航空铝材质机身,枪灰色,手感很好。 前后两面的盖子都是磁吸式,非常便于拆卸。前盖上带有一句很有韵味的广告语——PROTECT WHAT YOUR LOVE(爱护你所爱)。揭开前盖就是四盘位的硬盘架,采用的是便于操作的扣拉式。 整个硬盘架的取出、装入硬盘、硬盘架装入都是免工具实现的,即使是我这种不太爱折腾电脑的人,安装起来也没有任何难度,也不需要分辨硬盘哪个方向能放,哪个方向不能放。前方下部设置有开关、网络和四个硬盘灯,白色代表正常工作,橙色代表运行不正常。 后盖随机附赠金属网状磁吸防尘网,标有形目的UGREEN品牌大LOGO,揭开是一个很大的散热风扇,贯穿式内部结构,在散热上符合空气动力学,散热效果很不错,我一边下载一边看片机体摸上去也没多少热量,而且风扇是智能调速的,噪音控制得比较优秀。后置接口有USB-C、2个USB3.0接口,两个网线接口和一个电源接口,可以满足各类外置存储设备的接入,同时也支持无线网卡的使用,让设备脱离网线也可以使用哦。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底部还有一块需要螺丝拆卸的挡板,里面是两个内存插口,可以自行更换内存条。此外,还有两个支持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接口,如果想尝试高速传输,不妨可以试试装载固态硬盘。 配置上,DX4600采用的N5105处理器,相较于一代神U J4125性能提升了30%-40%,而集成显卡的性能则比J4125提升了4倍。机器自带一条8G DDR4内存,足够满足大部分的功能需求,如果需要Docker拓展,还可以自行添加至16G。 四盘位的SATA硬盘架+两个M.2固态硬盘接口,最高支持88T的储存空间,你想放多少个好妹妹都没有问题。 我简单做了一下性能测试,在边离线下载边播放2k影片的状态下,CPU占用率仅有4%,内存使用率只有20%,可以看出,DX4600的性能还是很富余的,即使再多干几件事情也不成问题。在播放界面,从启动到进度拖拽,毫无卡顿,顺畅得跟在本地播放没有任何区别。 2.操作系统 绿联云提供了MAC端、win端、IOS端、安卓端、PC端、TV端甚至微信小程序端,全系统覆盖确实是诚意满满,本次体验主要以IOS端和PC端为主。 绑定设备后,就要选择选择四种存储模式:普通模式、备份模式、均衡模式和极致模式。 除了普通模式,其他模式都会强调数据安全性和流畅性,需要一块以上的硬盘,会占用存储空间。 如果你硬盘数有限,对安全和速度要求不高的话,选普通模式是使用整个硬盘的空间。此外还有主打极致速度的“野兽模式”和主打极致安全的“安全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就好。 我这里使用的是2块14T+2块2T,为此大的两块选择了普通模式,小的两块选择了备份模式。 移动端APP的主界面显示了可以执行的所有功能,这种简约的风格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际使用中每个模块使用都非常的简单,几乎没有学习成本。就算某个功能我们对名称表示不解,如视频转码、DLNA,但当你点进去了,功能说明与界面会让你一下明白它可以实现什么。 底部dock栏中的“文件”会显示所有磁盘内的文件夹,想找啥一览无余,不用在各个磁盘内跑来跑去。“相册”可以显示你存入的私人照片、与家人共享的照片以及个人手机的备份,还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做智能分类。“我的”则是关于账户和设备的各种信息和设置,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硬盘的使用情况,还有网络的情况,都在这里能够看到,也非常的清晰明了,一看就懂。 三、亮点功能介绍 设备我放在了表弟家使用,所以里面的照片与文件,都是表弟的,开头先解释一下~ DX4600的各项功能非常丰富,上手起来也非常简单,除了一些特殊的功能,基本几步就能完成操作,比较符合日常使用手机的习惯,也容易让人看得懂。下面我就把我认为比较满意和新奇的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1.照片存储 照片存储功能可以实现啥呢? 手机照片自动备份!自动备份我们手机相册,128G的iPhone可以买不说,还让我们在换手机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不担心美好生活的记录会丢失了! 拥有一个私人的云相册!把需要分享给家人的照片都放进去,然后全家都可以随时用手机、电脑查看照片了。自己的私密照片,也都在自己家里的NAS硬盘上,不会出现泄露的风险。 “相册”界面操作非常简单易懂,每个相册也都功能明显,个人相册、共享相册和自动备份相册的思路非常清晰。 个人相册可以存放一些不希望对外公开的私密相片。在家庭其他账号下使用的私密相片文件夹,即使是NAS的管理员也没办法查看,权限管理分配很到位。 添加相片非常简单,手机端点击大大的加号选取照片即可,电脑端直接把照片拖进去就行。对照片格式兼容非常友好,iphone的实况照片也可以保存下来,并不会变成不会动的纯图片格式。 绿联的共享相册相比于其他NAS的共享相册,做得比较符合“共享”的定义,它默认所有成员都能看到相册里的内容。所有人都能在共享相册中看到新加的照片,也能以原图下载,避免了我们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中查看照片的尴尬。 而手机相册备份功能也是非常强大,DX4600会自动扫描相册,用户只需要开启备份即可,就算老人也可以轻松完成。如果担心照片遗失,还可以设定自动备份,在有WIFI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在后台完成备份的。再也不用担心手机不够用啦!手机坏了/丢了也不用担心照片找不到啦! 2.下载功能 下载功能,可以实现啥呢? 更省电了。没有NAS的时候,下载啥电影电视剧,开着电脑挂一天,电脑最起码也有200W起步的电量,费电啊~有了NAS,挂在上面下载,基本不会增加NAS的电量。 更方便了。在上着班,群里突然发来一个最新大片的种子!按以前,只能保存种子,回到家再开电脑下载,等下载完,可能已经到睡觉时间了,有了NAS,可以直接在APP上导入种子,开启下载,回到家,片子就下好了! 这是我最满意的功能,必须它点100个赞,速度真的可以让你爽到飞起!一开始我还以为DX4600给了两个网线接口,是为了怕一个坏了另一个做备份使用的,实际使用后发现是可以双网线同时使用的,让人惊喜。 他带来的好处是,日常我们从千兆网络对NAS进行读取与写入时候,在不考虑硬盘速度下,千兆网络最大可以提供的速度一般为100-120MB每秒,而双网线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翻倍的效果。这对小团队办公、家庭网络使用量很大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而对外的下载功能,可以理解为NAS上装了一个下载软件,除了普通链接外还支持BT和磁力链接,那作为NAS用户在基本不增加电耗的情况下,挂在上面下载资源就非常方便了。 除了基础的离线下载功能以外,DX4600还支持迅雷下载,我随便试了一部电影,我并不是会员,但也能达到40m/s,感觉还是不错的。 用户原来在百度网盘的内容,也是可以在DX4600内建立连接后直接把百度网盘的内容完全复制过来的,虽然百度网盘不开vip日常限速只有100多k/s,我尝试同步下载百度网盘时速度能达到3-4MB/s,最高有过6MB/s,这个真的就很神奇了!如果真的遇到什么好资源,我们可以存到自己的百度网盘,再用DX4600下载,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啊! 3.视频存储 视频存储主要有下面的用处: 连续剧/电影放在NAS上,在家中的手机、平板、电视只要连接上网络,就可以播放了,不再需要通过拷贝的方式播放了。 内置的播放器也很给力,试着播放了mov、mkv、mp4、vob、rmvb、flac、wav等常用的视频和音乐格式,都没有问题,还支持外挂字幕,改变清晰度,日常观影直接点击影片打开即可,无需再安装播放器,即使是我的老电脑也能在手动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播放硬盘内的高清影片,相比一些NAS的内置播放器只能以原画输出,人性了很多。 为了便于用户在家里的电脑、手机、电视、电视盒与平板在方案NAS更无障碍,DX4600是支持Samba协议与DLAN功能的,这就让用户在家里无论使用什么设备,只要有账号密码,都可以轻易的登录NAS观看里面的影片,不再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网络设置的了,让普通用户到手就用,完全没有学习成本。 4.文件分享与协同办公 文件分享与协同办公,对日常办公的用处太大了。 无论我们回到家还是在公司,当文件需要往另一个地方带,我们可以通过DX4600的软件把文件上传到家里的NAS上,这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都可以通过DX4600的软件打开下载,除了超大的文件以外,U盘与硬盘完全用不着了。 DX4600还内置了WPS,只要拥有账户的用户打开NAS里面的任意文档进行编辑与修改,文档都是在线存储的,办公室编辑到一半,有事出去了,路上手机APP打开文档,可以继续编辑刚才的进度,回到家再电脑上打开文档,又可以接着之前的进度,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保存,那种断电没有保存文档的痛苦在这上面永远都不会出现,只要不出现先断网使用在断电的情况就好。 如果是小团队使用,需要在这台NAS用户之间共享文件,可以使用共享空间功能,对某一个或几个成员开展分享,不是被分享的用户就看不到内容,既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既兼顾了大团队的办公,又考虑了小组合作的分区策略。 对外部普通用户,文件分享功能还可以像网盘一样,我们可以把DX4600内需要分享的文件,以一个链接的方式分享给别人,用户直接点击链接下载即可,不需要做任何软件的安装与操作。我测试了一下,在wifi条件下可以达到4MB/s,这项功能就非常节省了我们需要送U盘/硬盘给客户的麻烦,也减少了商业网盘上传与下载的速度限制,非常方便。 5.文件同步 文件同步解决的点是: 当你是一个笔记本、家与办公室多电脑进行一个工作时,不同电脑上更新的文件,不再需要使用U盘来进行归纳更新,而是可以使用文件同步的方式来解决。 以往用云盘来同步电脑中某个文件夹做时,往往只能同步新增资料,但删除的资料无法同步删除,而DX4600则是充分给用户选择同步策略,其中就包括了同步删除的选项,这一点就非常方便了,而且就是算是习惯带着U盘/硬盘作为多端办公的存储设备,DX4600的同步功能也可以作为一个备份使用,避免U盘/硬盘丢失后带来的困扰。 四、总结 绿联私有云DX4600的上市,可以说目标非常明显,就是用强大的功能来抢夺传统NAS市场,而优势是它既有传统NAS该有的功能,又有着傻瓜式的应用难度,用户完全不需要学习成本,就可以轻松的使用它,如果你是NAS大神,你需要的功能它也都能实现,而使用起来甚至更加简单。可以说是性能强、入手门槛低、功能丰富、可拓展性强等特点。 既满足了小白们使用NAS的需求,又迎合了老手对性能与扩展性的需要,希望的体验,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双11预售】绿联私有云DX4600 nas存储服务器家用家庭网络存储私个人云局域网共享盘低功耗主机盒子四盘位 天猫:¥2849 去看看 <更多>

飞帆飞帆 晒物 2022-10-25 09:15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热衷于分享Nas玩法的小伙伴晋升奶爸的垃圾佬。 引子 ▼作为消费者,当我们选购一件产品的时候最关心的莫过于硬件配置与性价比,想来当初小米手机就是靠这一点杀出重围。如今NAS圈终于也卷起来了,绿联DX4600发布以来就广受小伙伴们的关注——首发价2399元日常价2599元,搭载当下主流的N5105处理器、8G内存、双2.5G网口、双M.2槽位、4个3.5英寸盘位,甚至还能通过外接无线网卡实现无线部署。 ▼随手整理了一张市售搭载N5105 Soc的NAS售价情况,供小伙伴们查阅。绿联DX4600优质的整体做工再配合其无出其右的性价比只能说是一骑绝尘。 开箱晒物 ▼绿联DX4600为4盘位机型,内置的双M.2硬盘插槽支持将SSD固态硬盘用作存储,同时也支持用作高速缓存,因此它是6盘位也不为过。先来看一下DX4600的正脸,外观设计极致简约,磁吸盖板上印有绿联的slogan:“PROTECT WHAT YOU LOVE”,相较于同门师兄DH2600,DX4600明显更能吸引男性玩家的目光。 ▼DX4600采用了航空铝加厚材质,机身质感极为优秀,塑料壳壳的群晖与威联通看到了都得羞愧的低下头。在磁吸背板之下就能看到四个3.5英寸硬盘笼,硬盘笼阻尼感适中,插拔硬盘时手感顺滑,不会像威联通的塑料硬盘架那样难进难出。状态指示灯设计在了硬盘笼下方,方便获知设备状态。 ▼取出硬盘笼查看内部空间,背板用料很足,给人满满的安全感,贯穿式的风道充分保证了设备运转中的散热。 ▼绿联NAS的硬盘笼也颇具巧思,免螺丝快拆设计一开一合之下就能完成硬盘的安装,也不用像部分品牌那样担心拆硬盘以后快装板随手一放过几天就找不到了。绿联的快拆设计是我用过最方便的。 ▼转到设备背面,能够看到一只14cm的智能风扇,支持动态调整转速,实测工作中静音效果不错。 ▼随机附带了一张防尘网好评,要知道我们的NAS经常24小时运转,特别容易积累大量的灰尘,一说到防尘我就想起了群晖祖传的专用进灰Logo散热孔,(手动狗头)。 ▼背部的接口上提供了一个Type-C接口、2个USB3.0接口,两个2.5G网口,C口的加入好评。路由器上通常都只有1个2.5G网口,为了让局域网实现圈2.5G,奶爸用了是兮克的8电口2.5G交换机。傻瓜式操作(不支持VLAN),经济实惠好用不贵,兮克与华硕、爱速特颇有渊源。 ▼双内存插槽与双M.2槽设计在了设备底部,出厂标配了8GB金士顿DDR4内存,为了确保用户使用中不会因为更换内存问题,有意在搭载的内存上做了固定处理。M.2 SSD不止可以用作高速缓存,还可以直接用作存储,搭建2.5G网络的话可以直接将读写速度拉到300MB/秒附近。 ▼如果用M.2 SSD做存储通常以写入后的读取为主,尤其是小文件放在M.2固态中写入读取效率更高,因此挑M.2 SSD做NAS存储的主要参考指标应该是读取性能和保修政策。奶爸用了一条希捷酷鱼做存储,。 ▼至于使用的硬盘依旧使用的是希捷酷狼4T,最近硬盘有点不够用了。熟悉奶爸的小伙伴都知道NAS盘我都用酷狼。酷狼全系都是传统磁记录(CMR),拒绝混用从用酷狼开始,酷狼赠送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 ▼附带的电源为12V==10A,120W,由上市公司长城科技制造,供电没得说,满满的安全感。 ▼NAS无线部署访问是一个小众的需求,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现在在许多厂家的兼容性列表中几乎看不到兼容的无线网卡了。但绿联这次却原生支持USB无线网卡,而且是即插即用,简直不要太贴心。AC1300M双频(含5G WiFi),足以应付常见的家用场景。 ▼最后再来一张全家福。6类网线、螺丝刀、M.2导热条样样俱全,方见其用心。总的来说绿联DX4600性价比拉满,硬件配置以及整体做工都远超这个价位段。 系统体验 出色的外网访问能力 ▼家用NAS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易上手,别跟我讲什么DDNS,别跟我讲什么公网IP还是DDNS,到手就能体验流畅的外网访问才是王道。通过客户端进行远程文件下载,速度最高能拉到11.3MB/s,日常速度在7.4MB/s左右。 ▼使用5G手机一加Ace Pro进行下载测试,速度直接跑到8.92MB/s,这也太凶残了,已经属于是我见过最强的外放访问性能了,即便是4G网络下也能获得2-4MB/s的访问速度。 还有进步空间的TV客户端 ▼大屏幕的影音娱乐终究是绕不过的NAS话题,80、90后的我们还是更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绿联NAS的TV版App通过扫码登录后提供了包括视频、图片、音乐以及全部文件的管理方式。DX4600配上同样高性价比疯狂堆料的卷王雷鸟鹤6 Pro刚好天生一对,并且雷鸟系电视为NAS有专门的优化入口,方便挂载NAS上的共享文件夹。 ▼视频项目会显示账号下的所有视频内容,下面能看到手机上传的拍摄录制的视频以及阿里云网盘下载的昆仑神宫都有展示,个人觉得如果再加一点权限、文件控制,也是不错的TV体验,拖动过程中完全没有卡顿的现象。 ▼雷鸟鹤6 Pro搭载了MTK9652处理器以及3G RAM与64G ROM的组合,不论是开关机还是投屏都没有广告。雷鸟鹤6Pro还自带4个高保真音响,带有独立的高频单元,让声音的层次感更加的丰富,层次感分明,无论是观影还是玩游戏,不需要外接音响,都能给到你非常棒的声音体验。百级分区背光,峰值亮度达到了800尼特,高光、暗部细节丰富,满血HDMI2.1高速接口能够实现4K120Hz,同时支持240Hz动态刷新率,用来玩游戏再合适不过。鹤6 Pro与绿联DX4600一样,同价位内硬件配置没一个有它能打。 ▼语音控制以及可自定义功能快捷按键的遥控器带来了非常优秀的交互体验。我将快捷键设为:直播软件、KODI、绿联云三个最常用的应用一键直达,省去翻找电视直播的繁琐,老人小孩都说好。 外接Wifi实现NAS无线联网 ▼插入绿联自家的USB网卡之后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方便的进行配网,在“网络设置”功能中能够看看到WiFi网络,并选择我们插上的网卡。 ▼AC1300M内置3dBi双增益天线,双频搭配 5.8GHz下无线速率最高可达867Mbps,在2.4GHz下速度最高可达400Mbps。不过有线网络的性能肯定是要比无线好的,追求性能与稳定还是应当优先使用有线连接,实在接不了再用无线连接。另外,绿联后续还会有Wi-Fi6的网卡,体验会比AC1300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提前关注一波。 多终端适配,一个APP走天下 ▼绿联NAS提供了包括iOS、安卓、Windows、Mac、TV 、以及小程序六种登录方式,不论在哪类终端设备上均使用一个APP就可以进行文件备份以及管理操作。 ▼在PC客户端注册后进行登录,在登录页面提供了账号登录、二维码登录、本地账号登录三种方式,登录进软件之后可以对账号下所有绑定的设备进行管理,手机上的操作与此类似。 系统、存储空间初始化 ▼插入M.2 SSD之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检测识别,硬件提示会询问我们式将之用做存储还是用作高速缓存(加速包)。在只插入一块M.2 SSD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普通模式与备份模式。但是如果只插入一块机械硬盘的情况下却能看到所有的存储模式,包括均衡模式(raid5)、极致模式(raid10)。绿联在系统中对各种阵列模式进行了直观的读写性能、安全性、利用率星级展示,并且配有文字描述,方便用户设置,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绿联DX4600一共提供6种存储模式,如果硬盘数量够可以多个存储模式共同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是选择文件的存储方式。比如:四块硬盘中两块用来组 Raid1专门放照片等重要数据,另外两块则用普通模式进行 Basic 独立存储,用来存日常的影视文件等。 不停进化的客户端与管理页面 ▼在绿联DH2600发布之初,应用管理页面是这个样子的,直观倒也是很直观,不过总觉得过于朴素了,似乎在PC上沿用了手机客户端的UI设计逻辑。 ▼到了DX4600时代,最新的固件将所有应用放在了功能标签中,功能展示更直观,更一目了然,美观度也更高,可见绿联云对NAS业务的重视。 美好回忆的管理与分享 ▼照片与视频是占用我们手机空间的大头,使用NAS进行照片管理与分享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机存储空间占用,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家人、好友之间分享照片,毕竟微信之间传输分享,最后再保存到本地实在是太折磨了。 ▼最新的系统将AI识别功能展示了出来,具体分类包括按照地理位置、重要的节假日、照片内容以及人物识别灯,照片管理起来相当方便。 ▼在自动备份中就可以开启手机照片的备份,安卓手机开启后台自动备份以后更省心。绿联云系统备份照片的速度极快,远远领先群晖photos与为威联通Qfile,在后两者上经常遇到的照片备份卡死也不存在。不过还是建议备份过程中把绿联云客户端放在前台,毕竟在备份大量照片的过程中,手机系统会控制后台程序的资源调用,把客户端放在前台备份的话能获得最高的备份效率。 丰富的下载方式,资源随心找 ▼DX4600系统中支持百度网盘、迅雷下载以及离线下载三种主流方式,并且现在Docker功能已经很完善,可以通过部署Transmission、Qbit进行PT下载。 ▼在系统内直接登录百度网盘,网盘的内容展示与客户端展示几乎相同,登陆后上传与下载操作都可以进行,非常容易上手。下载速度受限于百度网盘会员级别,普通会员还是80KB/s,采用蚂蚁搬家的形式不充会员也能将需要的资源搬回本地啦。 ▼PC版的迅雷臃肿且弹窗多,时不时的升级提醒让人烦不胜烦。NAS上的迅雷属于用过就回不去的,随便找个资源进行测试轻轻松松跑满300m宽带下行,而且没有广告等烦人的事。 ▼绿联的Docker功能越来越简单易用了,随手部署一个Qbit挂PT下载,影视资源库有了充分的保障。有一说一,如果系统内能够集成PT下载功能就更好了,相信未来绿联也会往这方面发展。 丰富的可玩性——成熟的Docker ▼从DH2600开始,绿联的UGOS即支持了Docker,如今的Docker功能更加易用,更加完善。UI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家用用户上手。 ▼应用内提供了容器管理、镜像管理、网络管理以及事件查看(日志)的功能,当我们想要部署某个容器的时候只需要在镜像仓库进行搜索并下载即可。 ▼进行下载后将显示拉取状态,拉取过程很直观。从公有库dockerhub拉取镜像比较考验网络环境,网络不好的话需要进行耐心等待。 ▼下载好的镜像将显示在本地镜像中,只需要点击创建容器即可一件创建。最新固件中的Docker已经支持了硬件渲染,在部署Jellyfin的时候进行勾选即可开启硬解,影音媒体中心的搭建更见简单了。 ▼部署好的Jellyfin算是对绿联NAS系统的有效补充,N5105处理器进行转码简直不要太轻松,配合电视上的KODI,即可获得优质的观影体验。 Office随身带,直接在线编辑 ▼Office是每个打工人离不开的生产力工具,当遇到需要加班进行文档加工的时候,或者是外出只能在手机上编辑的时候,编辑版本不统一或是移动设备上没有Office就成了麻烦事。绿联NAS上的在线金山文档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在NAS上十分方便对文档进行审阅、标注、导出,更可以直接进行多人在线编辑,提高了文档编辑效率,也保证了文档版本时刻保持最新。尤其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省去安装部署Office的下载、安装过程,相当方便。 ▼在手机APP中同样可以实现在线编辑,版本控制等功能,非常适合手机端没有办公应用的情况。 ▼系统提供了共享、加密、发送、在线压缩等功能,用在办公上十分方便,再也不用担心老板找我要N年前的文档找不到了。 多端文件同步,时刻保持一致 ▼打工人打工魂,对于日常经常要使用的使用的文档、文件我们需要能够在多个终端上都可以使用并且版本保持一致。文档同步功能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储存资料的文件夹与NAS上的文件夹进行实时同步,保证文档状态随时统一。 ▼文件同步提供了多种策略,默认为双端(PC与NAS)同步策略,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备份操作。对于不需要进行同步的缓存、临时文件也可以进行文件类型过滤,提高同步效率。 ▼同步状态一目了然,不必担心某些文档被落下的情况。 对绿联DX4600的评价总结 绿联DX4600这台设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将性价比拉的满满的,整体做工与硬件配置远超市售大多数的NAS,官方适配的选购配件无线网卡更是照顾到了小众用户的使用需求。目前系统进步神速,UGOS的应用生态、系统功能正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成熟,最新的系统固件Docker更是能够直接调用核显,通过Jellyfin的部署能够方便地搭建好家庭影音媒体中心。 总的来说,绿联DX4600是一款非常适合普通家用用户以及喜欢玩Docker的用户的一款设备,性价比、硬件性能、系统易用性统统拉满,真香!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你一直看到最后,如果奶爸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烦请 关注、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打赏 支持哦。有问题欢迎留言,看到会尽量回复~ 【双11预售】绿联私有云DX4600 nas存储服务器家用家庭网络存储私个人云局域网共享盘低功耗主机盒子四盘位 天猫:¥2849 去看看 <更多>

mb51669796 晒物 2022-10-24 18:49

现在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的电脑升级,经常会多出一些M.2固态硬盘,不少人会嫌它们容量太小而闲置,甚至将其扔掉的。其实完全可以将这些M.2固态硬盘利用起来,搭载固态硬盘盒作为移动硬盘使用,传输速度比普通U盘都要快很多。为此入手了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让闲置M.2固态硬盘再次复活,下面就来看看它有着怎样的使用体验吧。 一、开箱外观 之前入手了不少ORICO的产品,其包装盒外观设计都比较一致,蓝白配色清爽简洁,盒上印有硬盘盒外观图,背面印有产品名称、产品型号、输入输出等相关参数信息。 包装盒内配件有固态硬盘盒、数据线、散热马甲和说明书,除了这些外,还有拆装硬盘盒的螺丝刀,以及散热硅胶垫等小配件。 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采用了香槟金配色,外观小巧精致,还有深空灰、月光银等配色可选,颜值都很高。整体小巧轻便,尺寸只有109*30*13.2mm,比很多移动硬盘都要小巧,净重130g,出差时可轻松放入行李中携带。 外壳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型坚固耐用,表面采用了鳍片式条纹设计,能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背面印有一些相关参数信息,下边有固定硬盘盒的螺丝,能用配送的螺丝刀轻松拆卸或安装。 正面印有ORICO的logo,很有辨识度,侧面有Type-C接口,采用的是USB3.2 Gen2,传输速度比普通USB3.0都快,最大速率可达10Gbps,另一侧有led指示灯,方便随时查看硬盘盒运行状态。 二、使用体验 以往固态硬盘会配置Type-C to USB-A和Type-C to Type-C两条独立的数据线,连接不同设备中使用有些不方便。而这款固态硬盘盒配置的数据线融合了两种类型的接口,二合一设计相当不错,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 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拆卸比较轻松,可以看到盒内有安置固态硬盘的凹槽,电路板上布满了各种电子元件,采用了高阶主控芯片,拥有较好地速度与温控性能,数据传输更稳定,并性价比很高。 这款固态硬盘盒支持M.2 NVMe 2230、2242、2260、2280四种不同规格固态硬盘,将固态硬盘插入接口上,并用软胶螺丝固定,然后安装散热硅胶垫和散热马甲,最后合上盒盖,用螺丝固定即可使用。 系统识别的速度比较快,几乎就是秒识别,TxBENCH的测试中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都不错,读取速度为874.4MB/s,写入速度为823.8MB/s。往硬盘拷贝数据相当的快,传输3G左右的视频只需几秒,能够满足日常的办公使用。还支持智能休眠技术,即闲置10分钟进入休眠状态,不仅节能环保,还有利于提高硬盘的使用寿命。 在炎热的夏天剪辑视频时,会长时间持续使用硬盘,常常会出现硬盘温度过高,而导致传输数据变慢的情况。而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在高速运行下,外壳没有明显烫手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内置的散热硅胶垫和散热马甲,能增加硬盘盒的散热效果,尤其是散热马甲避免了热的硬盘与外壳直接接触,降低外壳烫手的情况,通过ORICO实验室测试,使用马甲可以使硬盘降温5-15℃。 三、体验总结 ORICO M.2 NVMe固态硬盘盒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小巧轻便易携带,铝合金外壳坚固耐用,增加散热的鳍片式条纹,数据线二合一设计相当不错,能轻松适配更多的设备。能将平时闲置的M.2硬盘重新利用起来,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不错,散热马甲可以使硬盘降温5-15℃,避免了外壳烫手的情况。 奥睿科(ORICO)M.2 NVMe移动硬盘盒 Type-C3.2接口 SSD固态M2硬盘盒笔记本外置盒 散热马甲/20Gbqs-M213C3银 京东:¥309 去看看 <更多>

茄紫爱折腾 晒物 2022-10-24 16:29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文件传送,移动存储是必不可少的随身EDC装备。普通U盘传输速度比较慢拷贝大文件的时候容易捉襟见肘,时下最热门的固态硬盘传输速度非常快但体积比较大而且还要配硬盘盒与数据线成本较高,so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支持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传输速度理论值可达到405MB/秒,最关键的是传输稳定不掉速,而价格比固态硬盘方案便宜不少。 -外观包装-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采用白蓝配色纸盒包装,正面印有U盘图片和奥睿科品牌LOGO,背面印有各种参数介绍信息,整体非常简约时尚。 包装盒采用抽拉式设计,拉开内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银色的U盘,一份说明书,一根黑色挂绳。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采用长方形设计,中间有一小块环形凸起,上面有奥睿科的Logo,凸起旁边还设计有一个挂绳孔,U盘整体有点像一个热水瓶,造型时尚大气。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两头都进行了圆弧处理,这样显得比较温润而且手感比较舒适。纯银色金属材质外壳质感非常不错,与macbook搭配非常合适。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采用盖帽设计,这样能较好的保护U盘,防泼水、防尘、防撞击。但大家使用时一定要记得收纳好盖子,不然很容易丢失。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大小比较适中,合金金属外壳放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随身携带比较方便。总共有6种颜色可选,分别是星耀银、淡茜粉、殷枫红、厚土棕、森野绿、深仓蓝,容量有128G,256G,512G,1T可选,接口分为USB-A和Type-C两种。 -实际使用体验-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USB接口为纯金属外壳设计,这样坚固耐用不像有些U盘采用塑料外壳容易断裂,接口大小比较适中,无论电脑还是HUB,插拔都是不紧不松恰到好处。 插入电脑后U盘立马被识别出来,可用空间还有119GB。U盘兼容性比较好,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都没问题。电脑、电视、投影仪、路由器等具有USB接口的设备都可以使用,由于传输速度比较快可以带来较好的体验。 奥睿科UFSD-X快闪U盘支持USB3.2Gen2协议,不过我的台式机接口是USB3.0,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读写速度基本都达到了预期。测试配置如下图所示: 其中1线程8队列读取速度最大达到421.09MB/s比官方给出的数据略高,写入速度达到252.71MB/s。1线程1队列读取速度最大406.47MB/s,写入速度253.31MB/s。4K随机1线程32队列读取速度23.49MB/s,写入速度达到28.37MB/s。4K随机1线程1队列读取速度21.03MB/s,写入速度26.66MB/s。 接着使用AS SSD Benchmark软件进行读写速度测试,结果数据与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有些许不同,但总体数据都比较接近。 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结果如下,结果跟AS SSD Benchmark差不太多。 准备一个20GB的大文件,然后从电脑拷入U盘,大家可以看下图传输速度基本形成一根直线只有很细微的变动,传输非常稳定,不像其它U盘随着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掉速的现象。掉速的痛苦就是使用U盘直接玩游戏或看视频时会不断的出现卡顿,让人非常难受,奥睿科UFSD-X快闪U盘传输稳定不掉速,可以在投影仪等设备上直接使用,获得更加流畅的体验。 得益于金属外壳以及良好的散热设计,在现在这个室温下U盘长期使用温度也只有40多度。 -总结- 奥睿科UFSD-X 快闪U盘采用金属外壳,颜值在线散热良好,读写速度快而且稳定不掉速,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你刚好需要这样一款随身U盘可以考虑一下。 ORICO奥睿科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 向下兼容USB2.0接 快闪U盘 红色 A头 256G 京东:¥469 去看看 <更多>

啥都没有 晒物 2022-10-24 14:49

伴随着自带雷电接口Macbook的大量普及以及越来越多自带雷电接口主板的流行,雷电扩展坞的种类和数量已经越来越多,满足了不同预算用户的购买需求,也极大的丰富了这些雷电设备的使用场景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可玩性。 作为自带雷电接口的主板用户,我也陆续入手了雷电扩展坞、USB4.0硬盘盒以及雷电硬盘盒等周边产品。手头的这款奥睿科雷电扩展坞是一款15合一扩展坞TB3-S4,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自带双雷电3接口以及支持DP/8K视频输出。 先来看看包装内物品,包含了一台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一根51.5厘米长的雷电线,一把螺丝刀,两颗固定底座的专用螺丝和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采用了跟笔记本电源相似的设计,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功耗更大、功能强大,需要大功率电源适配器才能满足,实际输入电流为20V~3.25A。 自带的这根雷电线,材质做工出色,线材外部包裹了一层编织绳而不是常见的PVC材质,分离式线材设计方便用户收纳的同时,也让用户可以自行更换线材,不过雷电线长度略有些短。 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没有内置散热风扇,也没有加入散热孔设计,主要通过机身所采用的铝合金材质来进行被动式散热,此外铝合金材质也提升了抗压抗摔性能。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将丰富的接口数量和种类分布在了前轴两侧,前方提供了1个3.5mm音频接口用来连接耳机或音箱,1个TF卡和1个SD卡插槽,2个USB3.2 GEN2规格的type-C接口,1个USB3.2 GEN2规格的USB-A接口,2个USB3.2 GEN1规格的USB-A接口和1个USB2.0规格的USB-A接口。 后方提供了1个最高支持8K输出的DP接口;2个雷电3接口,1个USB2.0规格的USB-A接口,1个S/PDIF音频接口,1个自带指示灯的RJ45千兆网口和DC供电接口,千兆网口的加入让一些不带有线网口设计的雷电设备实现更加稳定的有线连接。 这里简单做个拆解,内置的集线器芯片是VIA 威盛电子VLI VL800系列芯片,即VLI VL822-Q7和VL817-Q7。威锋电子VL822-Q7和VL822-Q7均为USB3.2 Gen2集线器芯片,均支持1分4,且所有端口均支持USB 3.2 Gen2(10Gbps)操作。 网卡芯片为小螃蟹瑞昱Realtek的RTL8153,这款芯片准确来说是一款USB to LAN的网卡桥接芯片,支持USB3.0/2.0/1.1规格,最高支持1000M网络速率,常见应用于Ultrabook超级本、平板电脑等产品上。 雷电主控采用的是目前主流常见的intel JHL7440,用来控制两个雷电3接口的输入/输出。 下面来谈谈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的使用体验。因为机箱设计的原因,所有的接口都在顶部,每次插拔设备就得开合顶部的盖子,略有些麻烦,所以我自己平时的使用场景就是将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搭配雷电主机外接多个不同的设备使用,这样就不用频繁的开启机箱顶盖插拔设备。 下图就是接口插满设备的效果图。我感觉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的TF卡槽和SD卡槽可以实现双卡槽同步读取存储卡,对于那些需要同时读写TF卡和SD的用户来说更为实用。 下图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连接电脑但未插入存储设备前的截图,主机自带的硬盘总共是C盘和D盘2个。 自带的2个雷电3接口中一个用来连接主板自带的雷电接口,另一个雷电3接口则直接连接了普通的PSSD。在将所有USB-A接口和type-C接口插满设备后,我们可以发现多了10个盘符,其中就包括了235G的TF卡和16G的SD卡。 如果感觉上面的盘符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来通过DG进行确认。存储设备的数量总共是12个,除去主机自带的两个硬盘,剩余的10个设备全部都是外接的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 在视频输出方面,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自带的这个DP接口最高支持8K分辨率输出,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主机显卡仅仅是GTX1650,最高支持4K分辨率输出,所以这里也就体验不了8K分辨率。 主机雷电接口通过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的DP接口可以正常输出画面,色彩、画面均正常。 在数据传输方面,我这里搭配奥睿科USB4.0 M.2 NVMe移动固态硬盘盒M208C3(以下简称奥睿科USB4.0硬盘盒),可兼容雷电3/4。奥睿科USB4.0硬盘盒采用了双芯主控设计,两个主控芯片分别是Intel雷电主控JHL7440和JMS583,可支持最高4T的M.2 NVMe SSD(规格2280)。 奥睿科USB4.0硬盘盒采用了全铝金属机身设计,没有内置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同时提供了固态导热硅脂和散热金属片供没有散热片的固态硬盘使用。 奥睿科USB4.0硬盘盒最大支持40Gbps传输速度,官方提到了最大连续读取性能为2800MB/s,不过连续写入的性能未提。 正常来讲,我们只需要搭配连续读取性能超过2800MB/s的满血版PCIe3.0 SSD或是入门级PCIe 4.0 SSD进行测试即可,为了能提供更加有效的测试结果,我这里直接搭配了满血版PCIe 4.0 SSD技嘉钛雕2T版进行测试,也就是说技嘉钛雕2T版在读写性能方面不会成为瓶颈,可以确保最大的测试结果。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奥睿科USB4.0硬盘盒安装技嘉钛雕2T版后直连主板的测试结果,所测量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3021.76MB/s和2873.5MB/s,结果均高于官方提供的最大顺序读取速度。 再来看看奥睿科USB4.0硬盘盒搭配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后的测试结果,所测量的顺序读写性能分别为2848.87MB/s和2853.72MB/s,相比于上面的测试结果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不会严重影响到日常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搭配安卓智能手机的体验效果。因为是有独立供电,手机可以通过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正常识别2T的移动硬盘。在充电电流上,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可以为手机提供5V/2A的供电电流。 如果你的手机支持视频输出,那么可以通过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来实现手机画面的输出,不过输出画面在显示器端画质不太清晰。 另外手机也可通过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的有线接口来直接联网使用,适合WiFi信号不好或是无网络的环境下使用。手机通过有线接口正常上网后,会在顶部的任务栏显示<…>标识,此时的状态就是手机已经成功连接网络。当我们通过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主机等设备连接使用时,设备端默认会自动启用耳机模式,此时我们需要搭配有线耳机来使用。 总的来说,奥睿科15合一雷电扩展坞TB3-S4外观设计简约、体积小巧,不会占用太多的桌面面积,我个人感觉最大亮点就是双雷电3接口设计以及支持DP/8K视频输出,可以更加方便外接雷电设备以及外接高清显示器。此外接口种类和数量相对丰富,能够满足用户同时外接多个设备的使用需求,雷电3接口外接USB4.0设备或是雷电3设备时不会出现明显的降速问题,可以满足用户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比较适合影音工作者和摄影用户的日常工作使用需求。 对于可以改善的地方,个人感觉提供的雷电线能长一些,同时能多提供1个HDMI接口。 奥睿科(ORICO) 雷电3扩展坞type-c拓展坞兼容雷电4雷雳PD充电40Gbps苹果分线器 15合一【双雷电3】40Gbps扩展坞 京东:¥1399 去看看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2-10-21 12:39

前言 自从家里升级改造成2500M的局域网后,我还做了2台中兴AX5400 Pro的有线Mesh组网+1台中兴AX5400 Pro的无线Mesh组网。加上入手了绿联首款X86架构的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经过几个月的体验后现在是我的主力NAS设备。 安装内存 这次决定给这台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扩容内存容量。之前升级过一次,从4GB(原配)扩容到了16GB(单条),现在又加入了一条32GB(单条)进来,目前组合的总内存容量:48GB(16GB+32GB)。实测开机后NAS能够正常运行,进系统后能识别出单条32GB内存,这也就验证了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是可以支持32GB单条内存,两条内存插槽最高支持64GB内存条(单条32GB内存条×2)。 NAS UGOS系统 这个是进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后查看设备信息,可以看到运行内存:48GB。 加了内存后刚开机查看Docker,内存使用率1%,内存只占用了854.54MB。 通过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分布情况,已用:808.79MB,剩余:43.84GB,共享:7.07MB,缓存:2.28GB。 这个是目前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更新了UGOS后的新界面。 我这里使用了一块3TB的机械硬盘。 3TB机械硬盘是希捷酷鱼系列,搭配了一根Intel傲腾内存M10 16GB作为加速缓存盘使用。 16GB的傲腾内存M10实际可用空间:13.41GB,加速包容量:13.21GB。 绿联云影音播放体验 作为杰伦的歌迷,最新专辑的FLAC必须要有,打开绿联云音乐播放器即可播放FLAC音频格式。 下载了小黄人1080P全高清视频本地调用NAS加载看,直接用绿联云的视频播放器播放很流畅。 绿联云的视频播放器支持原画、720P、480P播放,因为下载的都是1080P视频,所以没有去测4K画质。 绿联云视频播放器支持音轨切换。 播放杰伦无与伦比演唱会的720P修正版视频,视频有嵌入字幕所以绿联云视频播放器的字幕功能我也就用不上了。当然绿联云视频播放器也是有选择字幕和查找本地字幕的功能。 绿联云DH2600的隐藏彩蛋? 家里已经是2.5GbE内网局域网环境了,在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上可以查看网络情况:2500Mb/s,全双工,MTU1500。更新到最新版本固件也多了一个Wi-Fi网络的选项,不过启用需要去绿联云App里开启。 这个是在绿联云App里查看到网络设置里多了一个Wi-Fi网络,目前显示未连接。 还以为是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隐藏了内置的WiFi模块,进去一看原来是支持USB接入方式的外置无线网卡。 目前在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查看到也仅支持绿联AC1300M双频无线网卡CM492。对于不想接有线需要经常给NAS搬移位置的朋友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 总结 对于绿联私有云DH2600 NAS来说64GB内存容量应该也算得上是天花板级别了,毕竟NAS机身上也就只有两根独立的SO-DIMM内存插槽,实测单条DDR4 3200MHz 32GB内存条可以识别并正常使用。这些玩转Docker来说不担心内存容量不够用了,开始期待绿联什么时候才能够支持虚拟机的功能。 绿联私有云DH2600数据博士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双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399 去看看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2-10-21 10:59

由于我平时需要处理很多文件,移动硬盘早就成为了随身必备。前段时间给小米笔记本电脑更换了一块SSD硬盘,原来电脑中的三星固态硬盘就闲置了,正好手中有个ORICO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就决定自己动手组装一块固态移动硬盘,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制作过程。 材料准备和注意事项: 移动硬盘相信很多用户应该都用过,不过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直接选择成品,并不会想到去动手组装,像我之前也曾买过好几块移动硬盘。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直接入手品牌的移动固态硬盘更好,既省事又方便,也不用担心后期保修问题。 不过对于喜欢动手折腾的用户来说,其实还是自己动手组装更有意思也更划算。那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其实只需要准备一块固态硬盘和硬盘盒即可,需要注意硬盘盒的接口和支持的SSD规格,要和准备的固态硬盘相匹配。由于之前替换下来的固态硬盘是M.2接口、NVMe协议,这里我选择的是ORICO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 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附赠的配件比较全,除了M.2 SSD硬盘盒外,还配备了散热马甲、导热硅胶片、橡胶固定扣*2、数据线、螺丝刀和使用说明,即使不再借助其他工具,也能轻松完成拆卸和安装操作。 其中数据线采用了二合一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切换Type-C接口或USB-A接口,而且还支持PD60W充电,外出只需携带一根线即可。 在组装之前,我先带大家简单看下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外壳采用了全铝合金材质,不仅更坚固耐用,还能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外观设计棱角分明,其中正面和侧面都采用了CNC工艺,让整体看起来更具质感。 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体积小巧,随身携带更方便,拥有深空灰、月光银、香槟金共三种配色,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 硬盘盒的前端有个Type-C接口,采用了USB3.2 Gen2主控方案,可以向下兼容USB3.2 Gen1/USB2.0接口,能够带来最高1000MB/S的读取速度。 在硬盘盒的另一侧有个LED指示灯,正常使用时为蓝色,可以根据指示灯的状态,实时了解当前工作状态。 硬盘盒的背面印有产品参数介绍,另外在靠近下方的位置有颗固定螺丝,这也是整个机身上的唯一螺丝。 开启硬盘盒后盖,可以看到内部构造整齐有序,采用了黑色的电路板,可以兼容2280、2260、2242、2230共4种不同规格的M.2固态硬盘,有效提升了硬盘盒的利用率。 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采用的是M.2接口的固态硬盘,支持NVMe PCIE3.0协议,在选择固态硬盘时需要稍加注意。 对于固态移动硬盘的组装,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大品牌的硬盘盒,选择时注意固态硬盘和硬盘盒的接口型号要一致;工具的话,一般一把螺丝刀就够了。 移动固态硬盘组装难么? 对于移动固态硬盘的组装,只要固态硬盘和硬盘盒选择好了,可以说没有任何难度,只需简单四步即可完成安装操作。 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附赠了散热马甲和散热硅胶垫,我们首先需要依次将硅胶散热片、散热马甲贴到硬盘上。当然有些硬盘盒可能不附赠散热马甲,那么这一步就可以直接略过,其实如果只是日常工作使用,一般不安装散热马甲也没啥问题。 组装过程很简单,将固态硬盘的接口对准插槽插入,然后使用橡胶卡扣固定硬盘尾部,最后扣上后盖,拧上螺丝就完成了。 硬盘实际使用效果如何? 对于移动硬盘来说,相信传输速度才是大家更关心的。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无需安装驱动,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只需插入即可直接使用,使用起来更方便省心。其中输出接口采用了USB3.2 Gen Type-C接口,搭配附赠的专用10G数据线,最高可达10Gbps传输速率。 为了能让大家有个简单了解,我通过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两款测试软件对硬盘的读写能力进行测试。首先使用AS SSD Benchmark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其中读取速度是413MB/S,写入速度是410MB/S,相比普通U盘传输速度快了很多。 继续使用CrystalDiskMar软件对硬盘的传输速率测试,我们主要看下第一行的顺序读写速度,其中硬盘的最大读取速度为460MB/S,最大写入速度为457MB/S,相比之前的测试数据稍微高些。 可能有用户看出来了,测试数据和官方宣称的1000MB/S好像相差很多啊,主要是由于我笔记本配备的都是USB3.0接口,传输速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大家在选择硬盘盒的时候,需要注意下自己的USB接口型号,以免造成像我这样高配低速的状态,特别是笔记本用户。 通过软件只能测试移动硬盘的性能,下面我们来看下实际体验如何。这里我通过一张动图来向大家展示下,还是使用USB3.0接口,将22GB容量的文件拷贝到固态移动硬盘中,大约用时2分钟左右,其中传输速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30MB/S左右,即使现在还没配备USB3.2 Gen2接口的设备,其实这个速度也能满足大部分用户日常使用了,这样后期升级设备就能直接体验高速了。 除了和电脑连接,通过附赠的二合一数据线,还能直接和配备Type-C接口的手机/平板等设备使用,而且能做到即插即用,有效提升了移动硬盘的适用范围。 关于固态移动硬盘的组装,其实主要是需要选择好固态硬盘和硬盘盒。而相比固态硬盘来说,硬盘盒的选择要更重要些,需要注意硬盘盒支持的SSD规格,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出接口。因为随着输出接口规格的提升,硬盘盒的价格也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当前设备不支持,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也无法获得更高传输速率。 对于这款奥睿科M.2 NVMe固态硬盘盒来说,采用铝合金外壳,兼容多种规格的M.2固态硬盘,采用USB 3.2 Gen2 Type-C接口,能提供最高10Gbps传输速率,再加上百元左右的价位,整体表现还不错。至于不足之处,金属机身边缘比较锋利,不能兼容SATA协议的M.2固态硬盘。由于我也是刚开始折腾电脑硬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其中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奥睿科(ORICO)m.2 nvme固态硬盘盒SSD移动硬盘盒m2外置盒Type-C3.1 M2PV-C3 京东:¥95 去看看 <更多>

大VS布丁 晒物 2022-10-19 10:49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iPadAir5 我选择的是 64G 版本,只要不用来拍照和聊视频,玩游戏不多,存储空间基本是够用的,不过 M1 芯片这么强,偶尔可以修修图,剪剪视频,所以最好是外接硬盘,而且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同为 Type-C 接口,iPadAir5 比 iPadAir4 传输速度提高了一倍,从 5GB/s 变成了 10GB/s,也就是说目前许多主流的 PSSD 硬盘都支持最高速度了。 不过 iPad 的接口太少了,只接一个 PSSD 硬盘有点浪费,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扩展坞就最好了。 阿卡西斯 十合一 硬盘盒扩展坞 符合我要求的扩展坞并不多,要么就是接口有点少的,突然看到阿卡西斯有一款十合一的扩展坞,接口齐全,还能放一个 M.2 接口的硬盘,差不多就是我想要的了,咸鱼花 380 元淘了一个新的。 看包装最高支持 8T 的硬盘容量,而且还支持 100W 的 PD 快充,也就是说给 MacBook Pro 16 寸也是足够的,4K60Hz 的显示器扩展,就等 iPadOS 16 了。 包装内的东西基本没太多余的,只有双 C 数据线,支持 10GB/s 的速度,没有多余的一根 USB-A to USB-C 的线,免螺丝固定硬盘的硅胶钉,一个硅胶散热贴,十合一扩展坞本体,和一个保护套。 正面的接口其实一看都懂,不过还是标注了说明,比如最右边看似是两个蓝色的 USB3.0接口,其实一个是USB3.1 接口(10Gbps),一个是 USB3.0 接口(5Gbps),所以要传输速度快就插到 USB3.1接口,同时除了内置 M.2 硬盘,还是额外给了一个 Type-C 3.1接口,感觉可以再套娃接一个 PSSD 硬盘。 一侧有两个 Type-C 接口,左边的写了 PD,支持外接电源输入,最高 100W,右侧写了 PC,比如接 MacBook 或者接 iPad,达到供电和传输数据的作用。 另一侧是千兆网口和 HDMI 接口,这个价位能给个网口算是不错了,HDMI 支持 4K60Hz 输出,完全足够了。然后硬盘盖的开口也在这边,免工具开启。 背面的两侧是硅胶防滑脚垫。 单手无工具开盖后,可以看到支持四种尺寸的 M.2 固态硬盘。 翻出之前低价屯的一块三星 970EVO 500G Nvme 固态硬盘正好放进去。 注意记得贴上硅胶散热片,否则会影响硬盘散热。 套上保护套,可能会稍微影响一点散热,不过好在这个扩展坞是全金属的,散热面也很大,也避免了放包里划伤其他物品。 和我自己 DIY 的 2TB ROG PSSD 固态硬盘对比下大小,厚肯定是厚不少,毕竟多了十个接口。 读写测试 这个阿卡西斯十合一硬盘扩展坞外观看上去很强悍,也得试试看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先用 MacBook Pro 来连接测试,有软件可以看结果。iPad 没有读卡器,所以 SD 和 TF 卡这两个插槽会很实用。 TF 卡是 V30 256G 的规格,读速 94MB/s,写速 84MB/s。 SD 卡是 V60 256G 的规格,读速 93MB/s,写速 81MB/s,比一般的 USB3.0 读卡器好一点,不过瓶颈依然是在扩展坞上。 测试一下内部的 500G M.2 固态硬盘,读速 902MB/s,写速 989MB/s,因为 M2 系列芯片依然对 USB3.1 协议不太友好,已经接近宣传的 10Gb/s 的速度了,如果换成 Windows 系统,肯定可以达到。 接着来一个套娃测试,将我的 ROG 2TB PSSD 接在阿卡西斯扩展坞上,然后系统去拷贝 ROG PSSD 里的数据,读速 896MB/s,写速是 494MB/s,这个写速打了折扣是因为我的 ROG PSSD 空间几乎快写满了,并不是阿卡西斯的锅。但是这种套娃测试的压力太大了,我在 iPad 上试过将 ROG PSSD 的数据拷贝到阿卡西斯内置的硬盘里,会出现丢盘的现象,必须重新插拔才可以,所以不建议这么做。 最后测试了一下千兆网口,无压力跑满,表现还不错。 经过一番测试,可以明显感受到硬盘盒扩展坞的表面温度升高,用测温枪测了一下是 45°左右,看来发热控制的一般,又或者是散热效果太好。但是iPad Air5 在使用时,如果套娃再套娃会出现掉盘的现象,所以还是正常使用比较好。 总的来说这个阿卡西斯十合一硬盘扩展坞,简直就像是为 64G 的 iPad Air5 量身打造的,颜值不算特别高,但是接口实在,能想到的全都有了,如果是 380 元买到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值的,毕竟没看到别的更好的选择了,这也是我选择 64G 存储空间的自信来源吧。 阿卡西斯m2固态硬盘盒10合1扩展坞外置雷电3/4移动硬盘盒nvme 天猫:¥138 去看看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2022-10-19 09:49

先说需求 喜欢折腾软路由的朋友应该都比较看重功耗,我呢?因为经常挂 PT 的原因,所以特别喜欢折腾这种 将软路由和各种服务集于一身的小主机,比如之前折腾过的 铠晶 T202P 最近又有折腾的欲望了,理由: J4125 玩腻了,虽然性能足够,但看着流行的 N5105 更加心水,其次 T202P 千兆网口也有点拉胯。 双盘位占有空间还影响散热。毕竟作为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机器,单盘位功耗更低。 最主要的是最近矿盘大量流出,我已经前前后后入了 4 块 16T,随便放块 16T 放在这样的 AIO 上,不管是保种还是跑各种服务都没有问题。 这次折腾的目的很简单,换成单盘位(功耗降低),功能不变(性能更强),尺寸变小使其能放进弱电箱。 最后成品就是这台 铠境T101 + N5105 的组合了,外壳可以完美放入弱电箱,集软路由、NAS 主机于一体,先把结论放在前面:: 客观来说,这就是台小主机,和台电玲珑、华硕 的 minipc 没啥本质的区别,最大的惊喜就是有个硬盘位,可以是私人 NAS ,也可以是机顶盒,随身影院,多网口也让它能直接变身软路由、AIO ,可玩性还是比较足的。 当然,最重要还是价格了,相比性价比最高的台电玲珑,这台主机性能一样,多了 四 网口和硬盘位,价格还更便宜。 相比同处理器的软路由,价格差距不大,性能 一 致网口数量 一 致,但是多了 硬盘位,可以直接当 NAS 用,不仅散热更好可玩性也更高。 外形一览 其实我开始是打算入个 N5105 软路由的,不过看评论目前的版本散热都不太理想,加上无法加装 sata 硬盘,所以我还是将 DIY 放在首位。 先把成品价格放在前面,机箱(铠境T101)/ 169 + 主板(畅网N5105 V3)/650 ,总共花费 819 元,价格和成品软路由差不多,但散热和扩展比软路由强的太多。 ▼铠境 就是之前我做过评测的铠晶,T101 是它家刚出的铝合金单盘机箱。三围尺寸 203mm X 138mm X 78mm,和本厚装书差不多。 ▼机箱为纯黑配色(为什么不是银色!),外壳磨砂拉丝工艺,颜值普通手感细腻。整体造型偏简洁,开孔位置也做了打磨,实物远比图片来的出色。 ▼正面接口包括电源开关、USB3.0 X 2、Type-C 接口以及 一 个 TF 卡槽。铠境T101 是针对畅网 N5105 的 三、四 代主板打造,所以这两个板子可以很完美契合机箱开关。理论来说,其他主板通过改造机箱也能兼容,不过我敲了敲这个外壳,板子厚度不低,没有专门的工具估计很难完成改造。 ▼尾部包括 DC电源接口、RJ45网口 X 4、HDMI / DP 视频输出端口、USB2.0 X 2,顶端还预留了两个天线插口。 ▼机箱一侧为风扇位置,表面有磁吸防尘网吸附。大部分的软路由都是采用的被动散热,相对来说,这个机箱能加装风扇(7cm)无疑散热效果能好很多。 ▼右边为硬盘仓位置,上方散热孔。卸下螺丝可以抽出硬盘仓,设计还是比较巧妙的。 ▼卸下底部螺丝可以看到机箱内部空间。机箱内部被分成了两个区域,固定主板位置的下方有散热片,主板温度通过散热片能有效降温,后方的风扇能将机身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 PS:这条风扇连接线也是主板附带的,如果采用的我这个组合记得买板子的时候叫老板给你安排,不然到手大概率连接不起。 ▼另一边就是 3.5 吋硬盘的固定区域,固定还是通过传统的螺丝。主板内部固定好后,硬盘的抽取直接通过侧面,不用频繁的拆装底壳。 ▼机箱没有独立的硬盘背板,抽取硬盘需要先拔掉数据线,简单粗暴同时也控制了成本,像这种直接解决问题的野路子操作手法在低成本设计很常见。 存储组合 ① 存储方面, 这块 N5105 的主板只有 SATA 接口。如果你是打算折腾大容量 NAS,可以看看他们的 6 SATA 主板,价格比我 这个单 SATA 的贵了 100 多。 ② 主板自带 2 条 DDR4 SO-DIMM 内存插槽,单条内存最大容量 32GB,我用手头闲置的 玖和 16 GB DDR4 2666 内存,上机一次点亮 ③ M.2 接的台电 稳影 512GB SSD,其实这个盘只需要装 个 Windows,256G都够。 ④ 硬盘则是多多买的西数 HC550,到手是 755。当时摇出了 999-200 优惠券,然后开了个省钱卡。单盘 16T 的 NAS 感觉真爽,不比我之前 4 盘位 NAS 容量少。 西部数据(WD) 16TB HC550企业级硬盘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机械硬盘 7200转 氦气密封 WUH721816ALE6L4 京东:¥1895 去看看 windows 当NAS 优势何在? 完成后的机器本身就是一台完整的小主机,可以用它当软路由,也可以折腾黑群晖、Unraid、TrueNAS 或者直接打造 AIO,用来跑 Windows 一样可以胜任。比如铠晶大佬就出了个 AIO 系统,利用 PVE 将将爱快、LEDE、群晖以及 win7 整合到一起 ,方便新人使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教程。 虽然这个主机最合适的场景是 AIO,不过再写一遍和上文没啥区别,所以这次试试装个 Windows 来当 NAS 用。先说说优势: 简单,会用 Windows 就行,完全没有学习成本。 数据通用性高,系统崩了找台 win 电脑接上就能直接读取硬盘数据。 系统扩展性强,新加硬件不用操心驱动不兼容的问题。 生态更完善,Windows 的软件数量吊打所有 NAS 应用。 此外,它不仅是nas,也可以是机顶盒,游戏机,甚至直接用它办公都没问题。个头也小巧,随便移动。其实你可以把这台主机直接看成 mini PC,最重要的是它能上块 3.5寸 硬盘,整块大容量硬盘搭配起来它不香吗? 系统安装没啥说的,我安装的版本是 win10 21H2。这里需要注意,主板的网卡驱动无法自动匹配,提前去官网下载好 远程使用- Windows 篇 ① 开启共享 右键 - 属性 - 高级共享 ② 远程访问:利用 Windows 自带的【远程桌面】完成 控制面板 - 搜索远程桌面 - 启用 ③ 远程设备如何访问? 局域网内另一台电脑,win + R 调出运行窗口,输入“mstsc”,输入被控端的 IP 地址、用户名以及密码 ④如何快速访问? 远程连接页面勾选“另存为”,即可在桌面生成快捷图标 ⑤ 能不能使用手机端控制? 当然可以,客户端覆盖多个终端,微软官方下载即可。 ⑥ 完成效果和使用本地电脑没啥区别 多人远程协同 - 可道云篇 利用 Windows 虽然方便,但界面不够精简,对网速要求较高,最关键的是对多人协作局限较大,此时可以利用第三方私人云盘解决,比如可道云。 ▼首先在被控端部署服务器,在可道云官网下载服务器端 ▼下载的文件必须在 php 集成环境中使用,没说的,下载安装之。。 ▼安装完成,启动PhpStudy客户端,将 WNMP 和开机自启启用 用局域网其他设备输入被控主机 IP ,出现如下讯息代表安装成功 ▼将之前下载的可道云服务器端解压,文件夹改名为自己喜欢的名字,移动到 phpStudy 目录下,如何查看地址下图 ▼可道云客户端支持多种终端,这里用 Windows版来举例,下载安装之 ▼用其他电脑输入(IP + 自定义名)地址,可以看到可道云的初始界面了。 ▼数据库配置可以参考下图,MySql 的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root,后续可以自行修改, ▼最后设定登陆的账号密码,强烈建议修改,确定完成服务器的搭建。 ▼启动可道云,输入之前设定的账号密码,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可道云的操作逻辑和 Windows 区别不大,也可以添加自行多种应用。 ▼工作室或者小型企业用很适用,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可道云 + 远程操作的方式已经能满足各种需求 写在最后 利用 Windows 组装的 NAS 使用起来基本么有难度,而且 NAS 常用的功能也有对应的软件,像 NAS 玩家最常用的 QB、TR、plex、emby、JellyFin 都有对应的 win 端,你甚至可以用它安装 docker,因为使用太过基础这里不在赘言。 快到结尾才发现忘了谈谈温度噪音。 先说噪音,这次的铠境T101板材厚度比之前的 T202P 来的厚实,加上盘位只有一个,基本上杜绝了共振的问题,所以除了磁盘读取的声音 几乎听不到噪音。 然后是温度,室温 24°,持续运行 4 小时,CPU 和 主板温度在 44° 左右,SATA硬盘温度 34°、ssd 温度 24°。机箱标配风扇为智能调速,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提升转速,总体而言,这次的机箱在温度、噪音的抑制都比较不错。 最后结论: 单盘小主机(NAS),有点意思的设计,价格也不贵,新手可以来个练手,试试黑裙啥的,用不习惯 NAS 还可以当小主机用,老手买来挂挂 PT ,跑跑服务,充当软路由都挺实用的。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10-19 09:31

前言 当今信息数据存储需求不断增大,移动U盘便携轻便是很多人的选择,ORICO作为存储领域的知名品牌,推出的快闪U盘主打轻薄小巧,采用USB3.2 GEN1高速协议,体积小巧、性价比高,读写速度媲美移动固态硬盘,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开箱 外包装采用了全彩色的纸盒材质设计,正面印有产品外观展示图,包装标明了产品的容量是128GB,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容量供用户选择。 背面介绍了产品特征及厂家信息,通过信息可知ORICO快闪U盘采用USB3.2 GEN1高速协议。 包装内除了U盘之外,还附送了一根挂绳,起到了防丢作用。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ORICO快闪U盘UFSD,全机身采用了合金设计,高强度的金属外壳防摔耐用,还能有效散热性能更加稳定。 ORICO快闪U盘UFSD产品尺寸为:68.3X22.8X12.5mm,合金散热马甲看起来非常有质感,配合ORICO的logo非常高大上。 ORICO快闪U盘UFSD做工扎实边缘处理细腻没有毛边现象,整体的封边非常光滑自然,从以上也可以看出这块U盘的做工非常不错。 ORICO快闪U盘UFSD采用USB3.2 GEN1高速协议,读写速度也更快。 ORICO快闪U盘UFSD内置高性能芯片,除了USB3.2接口之外还有Type-C接口可选,免去了使用转接设备的麻烦。 【体验】 我测试使用的电脑平台是AMD,CPU是AMD 3600,主板是铭瑄B550M电竞之心。 通过CrystalDiskMark进行读写速度测试,ORICO快闪U盘UFSD读取速度为420.08MB/s,写入速度为365.94MB/s。 AS SSD Benchmark针对不同大小文件读写速度,ORICO快闪U盘UFSD在AS SSD Benchmark 的读取速度为362MB/s,写入速度为304MB/s,速度也很稳定。 总结: ORICO快闪U盘UFSD主打轻便小巧,铝合金外壳设计非常高级适合多种使用环境,ORICO快闪U盘UFSD支持USB3.2 Gen1高速传输协议,其读写速度和传输速率达到了顶尖水准,可以随身携带满足学习、办公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UFSD高速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wangcz1987 晒物 2022-10-17 19:09

前言: 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会备份很多视频和图片,并且很多工作如果在公司没有搞定,回家还得继续加班弄,所以需要经常拷贝东西,之前我一直是用移动硬盘来存储的,每天上班还得背个包,挺不方便的,后面看到奥睿科ORICO出了一款便携式的快闪U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试用了下,发现确实相当不错,小巧的U盘,却有着媲美固态硬盘的速度,让人颇为惊喜,具体的使用如何,不妨一起来看看。 开箱: 这款ORICO/奥睿科快闪U盘目前有64G、128G、256和512G几种容量可选,并且还有USB和Type-C两种接口,我手上这款是USB3.2的接口,128G容量版的,对我来说足够用了,价格也挺实惠,此前也用过奥睿科的其它的产品,不得不说,这包装,还是一贯的风格。 盒子背面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极简包装,打开盒盖的一瞬间,被奥睿科快闪U盘的质感惊艳到了,体积相当小巧,要比我之前用的某迪64G的还要小巧,还附赠了一个挂绳。 全家福都在这里了:奥睿科ORICO快闪U盘,使用说明书,防丢挂绳。 奥睿科ORICO快闪U盘有着华丽的跑车造型,通体铝合金的外壳,再配上皮革装饰,外加阳极氧化处理工艺的外壳,触感相当细腻,就是那种,一上手,就能感觉到不俗质感和做工的感觉,并且比起普通的U盘,它要更沉一些,手感很瓷实,正面还印着“ORICO”奥睿科的品牌LOGO,光线照射上去,闪耀夺目,高级感满满。 我用的这个是USB 3.2的接口,前面提到过,它还有Type-C 3.2的接口,全都支持USB3.2 Gen1协议,官宣它的理论读写速度可以达到411MB/s和353MB/s,并且可以做到全程不掉速,对于体积小巧的U盘来讲,这速度太牛叉了,实际表现如何,后文会有实测数据。 接口细节展示。 装好挂绳后,这酷酷的跑车造型,上面还印有UFSD的字样,无论是外形,还是手感都无可挑剔。 一直感觉它很沉手,完整体的奥睿科ORICO快闪U盘刚好40g,虽然个头小巧,但是质感和手感真的一流,没任何吹嘘的意思,它是目前我用过的众多U盘中,造型和手感最讨喜的一个。 实际使用测试: 上手就直接来测试了下它实际的读写速度表现如何,我用了一个45G大小的,装有多部电影的文件夹来测试了下,它的写入速度,碍于电脑性能,实际的写入速度达到了205MB/S左右,这速度要比我之前用的移动硬盘快了1倍还多,于我而言,已经是非常惊喜了。 再来测试了下它的读取速度,358MB/S左右的读取速度,再次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快,这才叫效率,并且它的读写速度都相当的稳定,不会出现之前用U盘拷东西时,那种断崖式的速度下跌情况。 总结: 奥睿科ORICO的这款快闪U盘,手感真的相当不错,造型也很酷炫,最关键的是它的读写速度目前绝对是妥妥的第一梯队,奥睿科ORICO引领了快闪U盘这个品类,改变了我对于U盘固有的看法,它让速度和体积得到了兼顾,使得便携高效的办公体验,正越来越深入人心,一个多月的使用下来,它已经成了我每天上下班和手机一样,拥有同样优先级的必备之物,对于它的体验,个人只能用超赞二字来形容。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UFSD高速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小评 晒物 2022-10-17 17:59

1.前言 关于U盘,我最深刻的回忆还是读书那会,几十块、几个G的“著名品牌”(据说很多山寨),每次去网吧下载点东西,常常是盯着“迟钝”的进度条发呆...当时最常见的U盘,基本上都是塑料壳的,平平无奇。 时至今日,U盘在技术革新的大环境下变得不同。不仅读、写速度一山比一山高,存储容量大幅上升,在外观设计上,也是多有亮眼表现。本文为大家分享的奥睿科快闪U盘就是这么一款产品(这并不是我瞎吹,相信小伙伴们看到后面会有共鸣的)。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文。 2.开箱与配件 ▲奥睿科快闪U盘的包装文字部分是英文书写,可见奥睿科现在的用户群也并不局限于国内市场。包装盒正面信息量颇为丰富,包括品牌名、品名、存储容量、支持的接口、产品渲染图,而且在底部注明了大内存、运行稳定、不掉速、读取速度405MB/s。UFSD是奥睿科快闪U盘的大型号名。 ▲除了我这款UFSD-C,奥睿科快闪U盘还有X、I、J、S等细分型号,外观设计和配色上各有特点,配置倒是多有相似之处。 ▲包装盒背面则主要是产品规格和厂商信息等内容,多语言书写,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看。 ▲侧面则强调了产品的核心功能信息。 ▲包装内容物就简单了,除了U盘本体,还有一份简易使用说明和一根挂绳。看得出这款U盘颜值很不错,所以作为钥匙挂饰,我觉得也是很合理的。 3.产品与细节 ▲不夸张的说,奥睿科快闪U盘可能是我见过最帅的U盘(之前有个品牌的U盘,主打萌系,很可爱就是):跑车外观,边缘是凌厉的切割线条,阳极氧化金属“车身”,手感顺畅的皮革“车顶”,再加上炫彩的logo铭文,满满的高级感。 ▲U盘反面的设计保持对称,仅铭文处显示为型号名。 ▲奥睿科快闪U盘的盖子有点类似跑车前车盖,不过是整体可拆就是。在非外力介入时,盖子和U盘主体的衔接非常牢靠,可以不用担心会在悬挂中掉落。 ▲双指钳住奥睿科快闪U盘,有一种冰凉的触感和金属特有的稳重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捏住U盘正面和底面的皮革,这样的话,就不会在金属外壳上留下指纹了,观感上会好一些。 ▲皮革在U盘中的应用,我是第一次见,只能说从纯金属机身这样比较数码宅倾向的设计中,划出一块区域植入商务向浓郁的皮革,颇有一种纯真少年成长为成熟大叔的感觉,整体的质感提升明显。 此外,U盘尾部的金属环用来穿吊绳,相比塑料环,耐用性显然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奥睿科快闪U盘重量为38g,这比市面上主流硬盘都重(一般15g左右)。当然,这完全看个人喜好,毕竟奥睿科快闪U盘重则重矣,但金属外壳和皮革质感难逢敌手。 4.测速与使用 ▲奥睿科快闪U盘有USB3.2和Type-C口两种型号,我觉得Type-C口会更实用,毕竟可以直插手机用于扩容,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手机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有个直接对接它的数据设备,总归是实用的。 ▲奥睿科快闪U盘的文件系统是exFAT,这是微软专为U盘推出的,解决了FAT32不得传输大于4GB文件的限制(兼容性会稍逊),也比NTFS更适合在闪存盘上使用(有助于延长U盘寿命)。 ▲CrystalDiskMark测得读取速度408.06MB/s,写入速度355.45MB/s。 ▲AS SSD Benchmark测得的读取速度387.70MB/s,写入速度247.94MB/s。 ▲ATTO磁盘基准测试中,写入初始速度为649.35KB/s,并最终在206MB/s左右稳定(2MB);读取初始速度为1.35MB/s,最终稳定在280MB/s左右(1MB)。 ▲用2.66G多文件夹进行读取速度测速,发现文件传输过程中,读取速度稳定在364MB/s左右。 ▲而在同一个文件夹的写入速度实测中,奥睿科快闪U盘的写入速度稳定在275MB/s左右。 ▲当然,作为快读写的U盘,而且容量也达到了256GB,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会涉及大容量文件的传输。那奥睿科快闪U盘在传输超大文件时,读写速度稳定性如何呢?我用一个19.8GB的大文件做了测试: ▲可以看出,即便是传输超大文件,奥睿科快闪U盘的读取速度也可以稳定在368MB/s左右,这与传输小文件时的读取速度是一致的。 ▲而将超大文件写入奥睿科快闪U盘时,写入速度相比传输小文件时有所下降,但依然可以稳定在231MB/s左右的高速水平。 U盘的读写速度,受其采用的Flash芯片和主控影响,也跟电脑配置、U盘文件系统类型格式和格式化&初始化次数等原因相关。稳定/快速的读写速度,是U盘良好工作状态的体现,有利于U盘的长效使用。奥睿科快闪U盘的表现,可以说非常优秀。 ▲传输速度快,意味着U盘更容易发热(类似于手机快充)。用热成像仪测得满载工作时,奥睿科快闪U盘的最高温度为50.3℃,这甚至还要低于官方的54℃。 ▲奥睿科快闪U盘向下兼容USB2.0接口(包括电脑、电视、车载、音响等设备),支持在Windows、Mac OS、Android等系统下工作,可以说很强大了。我个人特别喜欢拿它来连接手机,无论是应急办公还是在无聊的时候看看电影啥的,都是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举措。 5.总结 很多时候,在用一些新产品时,才会讶异于这个时代已经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快步向前。就像我去年刚刚因为PSSD可以连接手机拓展空间而兴奋,今年就发现原来不用连线、更方便的U盘也可以直连Type-C接口。 然后就是设计方面的精进,不知不觉中,很多我们以前觉得是工业品的东西,比如插座、电饭煲、电火锅等(包括U盘),也因出色的设计,而变成颇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技术进步真好~我已经开始对接下来更多的惊喜满怀期待了~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UFSD高速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高柳乱蝉 晒物 2022-10-17 10:39

当你因为笔记本接口不够而选择一款扩展坞时,市面上的扩展坞种类实在太多了,价格也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价格不等,如果你从来没接触这类产品,选择的时候就会很为难。预算有限,选个价格很低功能够用的就行了?早在十几年就有前辈吃过哑巴亏,买U盘的时候除了容量什么都不看,结果买回家发现是个扩容盘,容量确实没虚标,实际体验却大打折扣。 其实任何产品都是相似的,当你发现一款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价格低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你捡到宝了,很有可能是它的体验只值这个价,其它产品能实现的功能它也能实现,就是达不到你的理想效果。 话不多说,这次我们选择了两款典型的例子来做比较,同样是Type-C转1个HDMI接口+1个PD快充接口+3个USB-A接口,acer宏碁5合1扩展坞(59.9)与UGREEN绿联5合1扩展坞(129)相差一倍多的价格,到底有哪些不同? 外观做工 虽然说我们买扩展坞主要是看功能,但基本的经久耐用和稳定性还是需要的。具体可以体现在线材是否耐弯折、外壳是否耐磨损、接口稳固性等方面上,其实很多都可以一眼看出来,实在看不出用一下也能知道。 宏碁扩展坞这种方案布局十分紧凑,接口之间的距离很近,在同时使用多个接口时可能会有一些不方便。 绿联扩展坞因为体积稍微大了一圈,对应的自带线材也会比宏碁更长一点,能够适用的场景更多。举个例子,比如在使用iPad连接扩展坞时,如果线材不够长的话使用体验就不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直插款的扩展坞搭配iPad使用,不过带线款的通用性更好一些。 另外,绿联扩展坞在接口下面都标注了名称以及USB协议,一眼就可以看出是3个USB 3.0,而宏碁虽然没有标明,却用了3个蓝色接口,也算是间接说明了。不过,在经过使用体验后,我逐渐发现了哪里有些不对劲。 使用体验 使用两款扩展坞插上笔记本电脑使用,分别测试U盘和硬盘的读写速度,随即发现,绿联扩展坞的3个USB接口都可以跑满USB 3.0的速度,也就是450MB/s左右的速度。 宏碁扩展坞却只有1个接口能够达到预期的速度,另外两个接口传输速度就比较让人着急了,1G大小的文件需要等到30秒才能完成,如果是紧急情况下要传输很多大文件就很吃力了。 可是,这3个蓝色接口又作何解释?于是我点开了它的商品详情,发现官方确实说明了只有1个USB 3.0接口,看来是我没有仔细观察就下单了。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千万别像我一样自我感觉良好,看到蓝色接口就误以为是USB 3.0了,也没有哪条规定说明接口的颜色有标注作用,手机厂商还有各种橙色、紫色、黄色接口呢。 接着看PD充电,对于大部分轻薄本来说,会标配65W左右的PD充电器,还有部分100W的。 如果笔记本的接口被扩展坞占用了,那就需要扩展坞配备PD充电接口,于是我就来测试一下手里的这两款扩展坞的PD快充。 绿联扩展坞声称可以达到100W,实际使用时能达到95W,还有5W分配给扩展坞供电,也算比较合理。 宏碁扩展坞没有说明功率,在使用PD接口供电时,系统显示有55W。 我选用测试的笔记本电脑是MacBook Pro 2021款,两款扩展坞都能使用扩展坞的PD接口实现供电,只是充电速度会有一点区别。 最后要测试的部分就是使用扩展坞的HDMI接口外接显示屏,两款扩展坞都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均达到了4K@30Hz的分辨率。 就在我以为两款扩展坞只是PD和USB接口略有不同时,突然意识还有一个日常使用场景没有尝试,那就是将扩展坞插满,俗称满载测试。 一般来说,日常情况下很少会将扩展坞全部插满使用,除非你需要用到的设备真的很多,但不排除也有这种情况。 在这种使用场景下,我们会关注到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温度。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宏碁扩展坞在插满接口的情况下,PD接口和HDMI接口功能居然罢工了,只有绿联扩展坞仍然坚挺地工作着。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个例,考虑到宏碁扩展坞的价格,加上我平时并不算经常插满,这点缺点我也就默认了。 本着测试还需要继续进行的精神,我还是测试了一下两款扩展坞的满载温度,由于宏碁扩展坞部分接口已经罢工,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满载。 结果上来看,两款扩展坞的温控效果都差不多,外壳表面在43~46℃左右,低于50℃就不会影响到日常使用体验。 总结:一分价钱一分货 在我以前的认知里,电子产品的配件都不需要买太贵的,只要能用就凑合。但在经过一点点消费升级后,这种体验感就回不去了。从【能用】到【用得舒服】,觉得这钱花得值,对我来说算是认知得到了提升。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对消费者来说,那些品牌愿意舍弃自身部分利润,去追求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我认为是值得为其买单的。 扯远了,回到这两款产品上,相差的价格并不多,其中一款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另一块却能实现你期望的所有需求,让我来选可能会选择后者,但也有一些人不会像我这么想,你们觉得呢? 绿联Type-C扩展坞USB-C转HDMI/VGA转换器雷电3拓展坞分线器适用华为苹果MacBook 5合1【HDMI+USB3.0】50209 京东:¥139 去看看 宏碁(acer) Type-C扩展坞USB-C转HDMI转接头3.0分线器适用苹果MacBook电脑转换器4K投屏PD充电拓展坞五合一 京东:¥59.9 去看看 <更多>

科技星河 晒物 2022-10-17 09:59

U盘由于小巧便携,在我们生活或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不过,我现在要存储的文件和数据越来越大,对U盘的选择,除了品质外,容量和读写速度就会比较看中。这次刚好我入手了ORICO(奥睿科)快闪U盘UFSD-C的试用机会,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对于奥睿科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款快闪U盘的主要特色应该就是读写速度快。它的容量有64G、128G、256G和512GB共4种规格,这都快赶上硬盘的容量了。另外还有USB和TYPE-C两种接口可供选择,我这次体验到的是128G-USB接口。 ORICO/奥睿科快闪U盘UFSD-C全家福:除了U盘本体和使用说明书外,厂家还附送了一条专用的挂绳可方携带。 这款U盘的外观造型有点跑车的感觉,机身采用了合金+皮革的材质,手感温润有质感,透露出的商务气息比较浓。在接口方面,它使用的是USB3.2 G1高速传输协议,读取速度最高可达411MB/s,一部电影几秒钟就可以传输完成,这要比常规U盘的传输速度快上许多。 正式使用之前,我先将随机的挂绳安装好,这样便于携带,拿取也方便。另外,这款U盘外观比较耐磨,对数据保护也做的非常到位。平时把U盘放在背包或是笔盒里也不用担心外观划伤或是数据丢失问题,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对于实测使用,我使用的电脑是联想ThinkBook,它的机身两边各有1个USB接口,刚好机身颜色和U盘一样为银色。这次,我是通过测试软件和实际使用两部分进行了测试,对于这款U盘的实际读写速度,特别是稳定性方面还是非常满意的。 首先,我通过CrystalDiskMark软件对U盘的读写速度进行了测试,实测读取速度为398.19MB/s,写入速度为341.02MB/s。 在使用TxBENCH软件进行测试时,实测的读取速度为406MB/s,写入速度为324.6MB/s。虽然读取速度要比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的要高一些,也非常接近官方最高的是411MB/s了,但写入速度却低了一些。 最后,我使用的ATTO是一款经典的U盘测试软件,通过测试,实测的最高读取速度为382.09MB/s,而写入速度为333.91MB/s。通过这几款软件的测试,可以看出这款U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是非常给力的。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用U盘转存文件最多的就是软件和图片了,这次实测也是通过软件和图片文件进行的测试。首先,我用的软件是CAD,在从U盘复制到电脑时,它的传输速度基本稳定在350MB/s,再从电脑复制到U盘的速度为270MB/s。 在使用图片文件进行测试时,因为单张图片传输太快,根本没有反应时间,所以使用的是多个图片文件进行的测试。可能是由于多文件传输的原因,从U盘移动到电脑时,它的传输速度基本都在300MB/s以上。而从电脑复制到U盘时,它的传输速度稳定在240MB/s左右。 通过以上实测文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传输不同文件类型或是文件数量方面都会对传输速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可以看到通过电脑向U盘复制文件时,整个过程非常稳定,几乎没有什么掉速现象,性能还是非常出色的。另外,通过连接测试,U盘本身几乎感觉不到有温升。 总结: 通过以上测试,不难看出奥睿科快闪U盘UFSD-C在外观和性能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另外,它还有512GB大容量U盘,比移动硬盘在便携性和使用方面更方便。对于有文件快速转存,或是像我们这些数码达人,有视频等大文件转存需求的,这款U盘还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明月玩数码 晒物 2022-10-14 11:0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笔记本办公,轻薄机身外出携带方便,尤其是经常出差的人,随时可在路途中处理资料,但笔记本为了轻薄削减了不少接口,导致很多设备不能连接使用。而最近入手的菲伯尔Type-C拓展坞就能解决笔记本接口不足的问题,下面就来看看它有着怎样的使用体验吧。 菲伯尔Type-C拓展坞的包装盒简约清爽,正面有清晰的拓展坞外观图,上下有相应的品牌logo、名称型号和有4K高清、高速传输、PD快充和USB快传等主要卖点。背面有拓展坞上各个接口的介绍,让人一目了然。 这款拓展坞外观简约精致,中框采用了铝合金材质,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很有金属质感。正面覆盖有黑色塑料面板,中间有菲伯尔的Logo,比一体式的铝合金好看很多,不用担心表面被划伤。 整体相当小巧,尺寸仅有105*44.5*12mm,携带中几乎不怎么占用空间,重量很轻便,平时出差或旅行中随笔记本一同携带方便。左侧有一个HDMI接口,用于连接显示器或投影上,可实现扩展或镜像显示。 下侧有四个接口,分别是3个USB接口和1个Type-C接口,其中Type-C接口能支持PD100W快充,3个USB接口基本够用,可轻松连接鼠标、键盘、U盘、硬盘等设备,都是采用了3.2协议,传输速度非常快,最大可达到10Gbps,可满足日常传输资料使用需求。 右侧有一段15cm的延长线,采用的是Type-c接口,主要连接笔记本端的。底部覆盖有一块塑料面板,同时在两边贴有防滑条,放在光滑桌面上使用也不容易滑动。 菲伯尔Type-C拓展坞配备了3个USB-A接口、1个Type-C接口和1个HDMI接口,这些都是很多人日常中经常用到的,办公中拷贝数据、出差中给笔记本充电、会议中连接显示器投屏等,无需任何驱动,支持即插即用,相当方便。 大多数笔记本的原装充电器又大又重,出差携带很不方便,而菲伯尔Type-C拓展坞上的Type-C接口支持给笔记本充电,并兼容雷电3协议。在实际使用中,这台笔记本功率是65W,而Type-C接口能支持PD100W快充,给笔记本充电绰绰有余,充电过程表现稳定,没有明显发热的情况。 有了这款扩展坞后,用笔记本玩游戏时外接机械键盘和游戏鼠标也很方便,同时可接入U盘或硬盘等存储设备拷贝资料,传输速度最大支持10Gbps,足够日常工作传输数据使用,对于传输容量较大的文件很方便,不需要久等就能快速传完。 它的HDMI接口支持4K级的视频信号输出,可给笔记本扩展一块屏幕,只需连接上一条HDMI线即可,分辨率可达3840*2160,也向下兼容1080P或是720P等,方便一屏幕办公剪辑,一屏幕浏览网页,能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来说,菲伯尔Type-C拓展坞是一款小巧实用的办公配件,运行稳定,传输数据快,工作效率也提升不少。不仅能兼容市面上主流的笔记本连接,还支持安卓平板或手机与存储设备相连,扩展OTG功能,实现数据互通,无需再通过电脑将存储设备中数据传输到手机或平板中,也方便移动办公。 菲伯尔 Type-C拓展坞5合1扩展坞苹果电脑平板转换器USB-C转HDMI转接头4K投屏PD快充 五合一【HDMI+USB3.2*3+PD】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茄紫爱折腾 晒物 2022-10-13 16:05

作为日常办公中最常见的必备数码产品,U盘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U盘的价格真的非常低,几十元就能买到一个。但U盘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U盘作为数据存储的工具,里面的数据可能就是无价的,选择一款好的U盘虽然不能帮你升职加薪,但却能保障你不会因为数据丢失而无法完成工作。 对于U盘的选择,许多人都会只停留在几十元就能购买一个、随便一个就能用的思想认识中,虽然U盘的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但你是否又想过U盘的存储技术却在飞速提升?我们今天就来体验一款拥有最新存储技术的U盘,就是由ORICO推出的UFSD系列U盘。 从最初的USB 2.0、USB 3.0(USB 3.1、USB 3.2)到USSD(移动固态U盘),U盘的存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款ORICO-UFSD-C快闪U盘就是由ORICO最先研发的UFSD存储技术成品,它直接采用了USB 3.2 Gen 1(5Gbps)连接技术,是真正的达到USB 3.2存储速度的U盘主控存储,并非是USSD此类的SATA SSD换成了USB接口的伪U盘,所以它既能保持了U盘原有的体积,也能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超高速存储速度。 从外观看,这款UFSD-C快闪U盘采用全金属外壳+皮革覆面的设计,整个U盘的造型就像是一个跑车造型,流线型机身与金属皮革的质感,让U盘的品味马上提升了一大个档次。重量方面,UFSD-C快闪U盘沉甸甸手感也让用户感觉到它的真材实料。因为是真正的U盘主控技术,所以UFSD-C的体积只有68.3mm×22.8mm×12.8mm大小,与普通U盘无异。 好的U盘当然不能只有外表,所谓“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一直适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U盘的效率就体现在数据传输速度上。UFSD-C快闪U盘最强大的优点就是存储速度和稳定性。 首先是UFSD-C快闪U盘存储速度,我们通过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IsMyHdOK等测试软件,我们就能看到它的真正强大之处。 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62.74MB/s,写入速度:304.26 MB/s。 用CrystalDisk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420.08 MB/s,写入速度:365.94 MB/s。 这个是对照组的某大品牌USB3.0U盘CrystalDisk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115.33 MB/s,写入速度:57.62MB/s,USB3.0与USB3.2的差距非常明显。 用IsMyHdO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49.76 MB/s,写入速度:300.58 MB/s。 许多U盘在存储大文件过程中,都会出现掉速等现象,我们可以从CrystalDiskMark的线形存储速度状态图看出,UFSD-C快闪U盘的存储速度一直非常稳定,(写入)维持在135MB/s左右。 另一个U盘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高速存储过程中,会出现高发热现象。从我们的测试来看,虽然UFSD-C快闪U盘在长时间测试过程中也产生了发热现象,但相对普通的USB3.0U盘,它的热量明显就要低上5℃~10℃,而我们本次的对照实验对象也是某大品牌的最新USB3.0协议U盘。 从上述的测试来看,ORICO-UFSD-C快闪U盘可以说是把U盘的存储技术提升到了另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ORICO-UFSD-C快闪U盘集成了华丽的外表和强大而稳定的存储技术于一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注定会成为U盘里的明星。 奥睿科(ORICO) 快闪U盘USB3.2 /Type-C学生办公电脑高速大容量移动固态SSD优盘 【快闪U盘】铝合金/USB3.2接口 128/GB 京东:¥209 去看看 <更多>

潮数码科技汇 晒物 2022-10-13 10:21